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垃圾围村“死局”难解?

2015-11-20 09:14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垃圾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督导检查4方面内容。

业内人士分析称,《意见》创下了“三个第一”,即第一次将农村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一并处理;第一次由十个部门联合发文;第一次提出了农村垃圾5年治理的目标任务。为此,本报记者采访几位专家,请他们对《意见》进行解读。

六成垃圾未能处理

过去,农村垃圾治理不成问题,完全可以靠自然的消纳能力实现自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垃圾治理逐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农村处理不了了。

“现在的农村垃圾不治理不行了,它已经严重污染到农村的土壤和水体,甚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们在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的井打得越来越深,因为垃圾污染了一部分地表水。因此,农村垃圾治理关乎着国民的健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王旭东说。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委居住行为学首席专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王宝刚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超过6成的农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任何处理,少数省份垃圾得到处理的乡村甚至不到10%。这些未经处理的垃圾基本上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等处理方式,极大污染了乡村环境。

垃圾处理方面,农村相对于城市有何特点呢?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书秦认为,和城市垃圾相比,农村垃圾的形态相对简单,减量化更容易,更加可能在小范围内循环利用,就地资源化,比如秸秆还田等。

“但是,农村居民对垃圾处理的认知相对欠缺,一些硬件的设备设施没有配套,资金更是农村垃圾治理的最致命短板。由于资金的短缺,就造成人力、物力、管理的缺失,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相关事务,更无法找到具体的人去监督、追责。”金书秦说。

解决农村垃圾顽疾有何对策?

农村垃圾治理存在“五大难”,即陈年垃圾清运难、农村垃圾收集难、农村垃圾转运难、农村垃圾处理难、长效保持难。

王旭东说,针对这“五难”,《意见》提出了几项措施。第一个是政府主导,依靠群众。这是基本原则。把群众动员起来,才能把垃圾清理好,也才能把一家一户的垃圾收集起来。第二个是建立村庄保洁制度。这是关键。有人管事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各地也有创新,不安排专门的保洁员,而是每家轮流扫一天或一周,形成村庄保洁制度。

“我国的农村还处于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农村地区的保洁员不只要负责垃圾清扫和收运,还要负责垃圾收集的监督和宣传。因此,我们鼓励农村垃圾分类做到干湿分离,即将果皮、菜叶、剩饭等湿垃圾单独放置,并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农户可以把湿垃圾拿去喂养牲畜,或当成肥料还田。保洁员主要是收集干垃圾以及在平时的保洁中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和投放方法。天长日久,农户就会养成好习惯。同时,农村保洁员还是监督员,不只监督农户的垃圾分类和投放的地点是否正确,而且监督垃圾转运部门是否及时清运了收集起来的垃圾。这是农村保洁员与城市环卫工人最大的不同。第三个是加强中转设施建设。”他说。

除了建立村庄保洁制度, 《意见》还明确指出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清理陈年垃圾这6项主要任务。

垃圾分类,在许多城市推广多年,仍然收效甚微。而在农村,如何才能通过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

对此,金书秦认为,农村垃圾类别简单等特点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基础,但垃圾分类在城市里都难以推进,在农村也必然会有困难。“比如对垃圾类别认知的欠缺以及垃圾分类本身不接地气,往往使得居民拎着垃圾不知道往哪个桶扔。”他说。

王宝刚认为,要在农村开展垃圾源头减量,村民的环境意识需要提升。应在村民中普及垃圾分类等知识,改变垃圾随手乱扔的陋习,并且建立一些垃圾管理的长效机制。比如可以建立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发动全体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或是建立资源化处理奖励制度,政府高价回收农业废弃物、秸秆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垃圾填埋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