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技术正文

【创新技术】如何从煤化工“三废”中“淘金”

2016-01-06 17:19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李晓岩关键词:煤化工脱硫脱硝煤炭清洁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法规的一严再严,给煤化工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现代煤化工只有解决了环保难题,才能真正成为煤炭清洁利用的主力军,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在环保重压下,煤化工企业和科研单位变压力为动力,在煤化工“三废”的资源化利用上不断取得突破,废水、废气和废渣正在通过创新技术变身为新产品,越来越多尝到了甜头的煤化工企业也开始将以往的被动治污升级为主动治污。随着示范项目的运营,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各类废水处理与近零排放、温室气体减排、脱硫脱硝与硫回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发出了许多特色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

未来煤化工产业增量主要分布在蒙西、宁东、陕北、蒙东、新疆准东、新疆伊犁等西部地区,环境的承载力不容忽视,煤化工生产废水虽然可实现达标排放,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仍不允许外排,迫切需要采取新的减排技术和措施,提高产业环保水平。图为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8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

废水:追求零排放与废水回用并举 探索高浓盐水提取工业盐

污水处理使煤化工项目在环保上饱受垢病。中国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表示,目前煤化工废水处理难度较大,特别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例如,固定床气化和低阶煤热裂解工艺的废水成分复杂,含有难降解的焦油、酚、多元酚等,采用一般生化工艺很难处理。此外,含盐废水处理也比较难,在缺少纳污条件的区域要实现近零排放成为难题。

据记者了解,虽然近年来不少煤化工企业和科研单位针对煤化工污水开发出多项处理技术,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成本也较高。煤化工废水不仅成分复杂,处理难度极大,同时其污水处理装置投资费用也很高,大概要占到装置总投资的10%~20%才能解决污染问题。因此业界普遍认为煤化工污水的“零排放”只能是理想模式,现实中很难实现。

但哈尔滨工业大学韩洪军教授发布的中煤鄂尔多斯图克煤制气项目废水回用工程的一系列数据却颠覆了这一观点。该工程采用韩洪军教授开发的BEA工艺,通过组合多项专利技术在装置投资只占总投资1%的低投入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而该工程投运至今能够稳定运行17个月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在治污上有收益。采用BEA工艺获得的回用水成本约为每吨3元,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至原水系统统一调配,与每吨6元的水资源费相比,企业自然就有了治污的积极性,废水的零排放、全回用也就不存在问题了。

就在不久前,大连瑞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项名为硝酸催化还原技术使长期困扰煤制乙二醇项目的废水处理难题告破。该技术可使煤制乙二醇工艺废水中的硝酸含量降至0.1%以下,亚硝酸钠、硝酸、氢氧化钠等原料单耗同时下降90%以上,目前已在濮阳永金化工有限公司和洛阳永金化工有限公司工业应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原料成本4000多万元。这一经济效益显著的污水处理技术正在引来更多的煤制乙二醇企业。

此外,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高效一体化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采用的恩德炉污水处理站、双良节能基于蒸发结晶技术开发的高盐废水零排放系统,也都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对煤化工企业而言,废水经处理得到回用只是一方面,环保部门以及企业重点关注的是煤化工实现“零排放”后最终得到的杂盐的出路在哪里。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项目所产生的浓盐水因来源和预处理工艺不同,浓盐水成分也不同,特别是其中的硫酸钠和氯化钠浓度差别也很大,所以高浓盐水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不尽相同。但他们最终殊途同归,都可以从废水中提出工业盐产品,为环保装置创造经济效益。

原标题:【行业】如何从煤化工“三废”中“淘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煤炭清洁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