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人类首次观测到恒星核燃料耗尽坍缩产生的激波暴

2016-03-23 09:23来源:新华网关键词:核燃料核电技术核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美国当地时间21日说,借助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他们观测到两颗大质量恒星爆炸成为超新星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首次捕捉到由爆炸恒星内核激波形成的被称为“激波暴”的明亮闪光。

NASA官网 图

当大质量恒星内核的核燃料耗尽后,其整体结构会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而引发剧烈爆炸,形成超新星。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恒星内核塌缩时将向外发送激波,当这种激波冲破恒星表面时,会产生异常明亮的闪光,这被称为激波暴。

由美国圣母大学天文学家彼得˙加尔纳维切领导的科研小组用了3年时间分析开普勒所观测的50万亿颗恒星的光谱,结果找到两颗超新星,其中一颗名为KSN 2011a,大小相当于近300个太阳,距地球约7亿光年;另一颗名为KSN 2011d,大小相当于约500个太阳,距地球约12亿光年。

研究人员在较大的超新星上首次观测到激波暴,但在较小的超新星上却没有观测到。他们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小的超新星周围环绕气体,遮挡了所产生的激波暴。

加尔纳维切在一份声明中说:“激波暴的闪光可持续约1小时,因此要捕捉到一次这种闪光,要么是运气特别好,要么得持续不断地观测数以百万计的恒星。”美国航天局的声明则将这一发现称为天文观测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一研究结果将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燃料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