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月20日,在汉能停牌整整一年的这一天,前首富李河君突然宣布辞任汉能薄膜发电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有资深人士表示,李河君的辞职意味着公司压力巨大,很可能将背水一战,其后续动作值得关注,不排除都与复牌有关;不过其选项能否被香港证监会所认可最为关键。
相关阅读:
5月20日深夜,李河君突然宣布辞任汉能薄膜发电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而在当天的股东大会上,该公司并没有透露任何消息。这一天距汉能停牌整整一年。
前首富李河君在汉能停牌一周年的时候突然辞职 供图/视觉中国
事件
李河君深夜突然辞职
消息非常突然。汉能薄膜发电20日深夜公告,李河君辞任汉能薄膜发电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由汉能控股副总裁袁亚彬接任。公告称,李河君辞职是基于加强公司治理的原因,消息自当天起生效。
5月20日,停牌一周年的汉能薄膜在京举行股东会,会上表决董事人选、回购及增发股份等一般事项,李河君本人出席,但没有接受采访。
一年前的5月20日,汉能早上股价极为波动,从高点7.35港元,猛砸至3.88元,略为反弹3.91港元后,公司宣布停牌。在停牌前,股价较上日下跌47%。2015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将汉能强制停牌,并决定以市场操纵为由,对汉能薄膜发电展开调查。随后汉能相继经历了高管变动、员工离职等多项风波。
在2015年2月3日《2015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李河君以1600亿元人民币财富超过马云,成为16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当年8月19日,《2015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李河君以1600亿财富位列第四。2016年5月4日公布的新财富500强显示,李河君从2015年度排名第一跌落到2016年度的第21位,身家从超过1600亿元骤降至450亿元。
集团早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持续停牌对声誉构成负面影响,一些现有及潜在客户、业务伙伴及供应商等,均表示会减少、暂停或延迟合作。有报道引述员工称,集团去年已大幅裁员,员工数目已减少最多50%。
香港证监会勒令汉能停牌后,调查工作一直持续,但未对外公布有关进展。汉能去年的公告中称,香港证监会关注汉能及母公司等关联交易,以及汉能能否按规定向市场提供最新消息。汉能发言人重申,停牌指令不公平及不合理,香港监管机构应尽快让汉能复牌。汉能去年7月宣布,减少跟母公司的关联交易,被媒体视为争取复牌的举动。
业绩
去年“出乎意料”巨亏百亿港元
汉能薄膜因为长期停牌导致利空事件持续。今年3月31日晚,停牌10个多月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发布了2015年度业绩报告。尽管一个月前预告“将录得显著跌幅”,但汉能薄膜巨亏122.33亿港元,仍然出乎不少业内人士的意料。
汉能薄膜年报显示,去年营收28.15亿港元,较2014年下跌约70.7%;毛利减少至13.73亿港元,较上年下跌约75.1%。此外,公司全年亏损122.33亿港元。这是汉能薄膜自2011年借壳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去年的亏损是前四年盈利总和的近两倍。2011年-2014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2亿港元、13.2亿港元、20.2亿港元、33.1亿港元,一路直线飙升。
汉能薄膜将引发巨额亏损的首要原因归结为股票持续停牌。其自去年5月20日起停牌至今,汉能薄膜认为这对其声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上述业绩报告中,汉能对广受投资者质疑、同时也是致其遭到港交所调查的关联交易作出了澄清。汉能称,汉能薄膜发电在去年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联属公司进行的关联交易形成的收入已低于2亿港元,较2014年度约59.6亿港元的关联交易收入,下降了96%。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份年报中,价值96.55亿港元的三项减值,占其全年亏损额度近八成,造成汉能薄膜净资产的大幅下降。有业内人士推测,此举或与公司主动行为有关,不排除汉能薄膜有寻求私有化的谋划。
前景
多个重量级合作伙伴撤出
重量级合作伙伴的离去,也让汉能薄膜的发展前景黯淡了许多。年报称,若干现有及潜在客户、业务伙伴和供货商等,由于其股票停牌,已表示欲减少、暂停或延迟合作计划,令其收入及盈利能力均出现了下跌。
2015年11月,宜家英国公司宣布终止与汉能合作。事实上,这家在全球38个国家与地区拥有超过300家大型家具商场的巨头,一直对住宅太阳能光伏充满兴趣,并立志利用线上商店和线下店面成为全球最大住宅太阳能商品零售商。这原本是李河君打开国际市场最佳合作伙伴。而现在,却是一拍两散。
继宜家终止合作后,汉能薄膜发电于去年11月宣布,与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在当年2月签署的股权认购协议最终完成时间由2015年10月31日延后至2016年4月30日。随着以购置太阳能薄膜生产设备换取价值6.6亿美元入股协议的流产,市场当时评论称,昔日光伏之王李河君已不剩重量级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而这曾是他打消外界对于汉能真实业绩怀疑的最后努力。
此后,当年12月,汉能薄膜公司宣布截至当年11月30日,因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与内蒙古满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家设备购买方,在销售合同中的累计付款未达到全部设备总价款的80%,故股权认购协议失效。宝塔及满世两份认购协议的相关认购款项合计约220.58亿港元,终止协议令汉能薄膜的现金流计划重挫。
据报道,汉能最优质的资产——金安桥水电站股权及收益权早已被质押殆尽,明年还将有15亿元债券到期。资金困境多次引发“汉能将出售水电资产”的传言,汉能方面称,该消息“并不属实”;但市场认为,汉能薄膜的资金问题已影响到了其新业务的开展。
分析
李河君辞职与复牌有关?
汉能薄膜发电停牌至今已经一年整,之后还会停牌多久,目前尚未可知。据了解,香港证监会的调查,往往需要历时数年时间,而在此期间少有在短期内即能复牌的案例。复牌之日看似遥遥无期,但汉能系实际控制人、前首富李河君的辞任,可视为其股价暴跌以来的一个关键节点。
针对李河君辞职,各种看法汹涌而至。据业内人士表示,李河君辞去汉能薄膜发电的董事会主席职务,但他还在担任汉能控股的董事局主席,辞任是为更好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让两家公司关系更明晰。
另有资深人士表示,李河君的辞职意味着公司压力巨大,很可能将背水一战,其后续动作值得关注,不排除都与复牌有关;不过其选项能否被香港证监会所认可最为关键。
此前,李河君曾反思“5˙20”事件对汉能及其个人的影响,在谈及公司未来发展时,李河君指出,公司将建立开放、透明的合作机制,做到“四个开放”:一是股权开放,引入战略投资者,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薄膜发电产业,而不是一股独大;二是资源开放,与其他各个行业联合开发应用产品,实现技术、资源、人才、渠道共享;三是技术开放;四是渠道开放。
最近有消息称,2015年,汉能控股被列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单位,并获得国开行6.36亿元专项基金支持。此笔资金,对汉能山东淄博基地一期600MW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项目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在今年4月20日的第十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李河君对于汉能坚持的薄膜技术路线信心满满,称“我们的情况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据了解,目前汉能一方面押宝太阳能汽车,计划6月在上海新能源车展亮相推出。另一方面大力推广“金屋顶”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多次密集举行相关发布会。同时和一些地方政府寻求在高效柔性薄膜产品及市场应用、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以及李河君突然辞职,到底给2016年的汉能和香港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还有待观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阿里巴巴旗下拍卖平台“阿里资产”显示,一批合计价值4.65亿元的债权资产将于12月24日上午10点开拍,被拍卖方为北京汉能薄膜发电投资有限公司。拍卖公告显示,此次拍卖的债权共有107项,其中41项为应收账款,合计2.67亿元,其他应收款66项,合计1.98亿元。起拍价3.72亿元,加价幅度约为186万,竞价周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1日中国科技产业集团公告,于2024年6月21日,三门峡百科(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河北汉能订立EPC合同,内容有关(其中包括)建设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储能电站。根据EPC合同,河北汉能作为EPC合同承包商须负责与以下各项有关的该等工程:(a)建设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产业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7日,汉星能源霍邱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EPC开标,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格5.84亿元,中标单价1.46元/Wh。据此前候选人公告,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价格为5.87亿元,投标单价为1.47元/Wh;第三中标候选人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经债权人申请,本院裁定受理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秉诚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江水力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君泰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汉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汉能薄膜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精诚铂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据华夏能源网消息,汉能创始人李河君在去年12月下旬被辽宁锦州市公安局带走。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李河君被带走很可能与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向锦州银行借贷有关。据锦州银行招股说明书显示,锦州银行与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的资金关系规模为94.61亿元,风险敞口27.7亿元。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光伏薄膜产业化第一
9月14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更名,新名称秉诚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汉能最为业内所熟知的当属光伏产业,在晶硅大行其道之时,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曾被《胡润财富》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个人财富高达1600亿元。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汉能正式登录香港资本市场,2014年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
在经历欠薪风波、北京总部被拆除后,一度销声的汉能又有新动态。近期在阿里资产交易平台上,3家汉能公司债权拟全额转让,债权本息超12亿元,分别为青海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债权本息1.3938亿元),福海汉能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债权本息(7176.41万元)、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原名北京汉能光伏技术
武汉深能环保于2009年7月15日注册成立,始终秉承深能环保“为环境、为将来”的发展理念,一直坚持“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运营”运营模式,先后荣获武汉市模范和谐企业、生活垃圾AAA级焚烧处理厂、武汉市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环保诚信绿牌,是湖北省第一个获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武汉市第一个响应《武汉市2018年拥抱蓝天行动方案》的企业,完成SCR脱硝项目,并投入运行,将NOx控制在100mg/m。
汉能集团北京总部的办公楼近期进入内外重整状态。7月2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发现,原本作为太阳能产业的标志性建筑的汉能集团BIPV项目,墙体外立面的“龙鳞”太阳能板已经被完全剥除。此次汉能集团搬离并不是找到更好的办公地点,而是因为拖欠房租被“赶”。当年的光伏能源行业的领头羊,是如何到了如此境地呢?
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浙江长兴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房地产、附属设施等整体资产将于4月27开始进行破产拍卖,起拍价221,101,989元,保证金2200万元,增加幅度100万元及整倍数。
1月26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就电网智能化升级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达成全面合作,并宣布携手共建“武汉能源互联网”。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分管领导曾海燕、各业务部门领导;华为湖北政企业务总经理孙承奎、副总经理沈滋超出席签约仪式。曾海燕
据华夏能源网消息,汉能创始人李河君在去年12月下旬被辽宁锦州市公安局带走。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李河君被带走很可能与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向锦州银行借贷有关。据锦州银行招股说明书显示,锦州银行与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的资金关系规模为94.61亿元,风险敞口27.7亿元。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光伏薄膜产业化第一
9月14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更名,新名称秉诚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汉能最为业内所熟知的当属光伏产业,在晶硅大行其道之时,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曾被《胡润财富》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个人财富高达1600亿元。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汉能正式登录香港资本市场,2014年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
时隔近二十年,光伏行业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产业,从上游制造到终端应用,投资者蜂拥而至。然而,作为政策性及周期性尽显的行业,“光伏造富”的传奇也并非易事,在此倒下的首富故事仍旧历历在目。施正荣中国光伏商业化的开端,离不开一个人,那便是被称为“光伏教父”的施正荣。1963年2月10日,施
汉能集团北京总部的办公楼近期进入内外重整状态。7月2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发现,原本作为太阳能产业的标志性建筑的汉能集团BIPV项目,墙体外立面的“龙鳞”太阳能板已经被完全剥除。此次汉能集团搬离并不是找到更好的办公地点,而是因为拖欠房租被“赶”。当年的光伏能源行业的领头羊,是如何到了如此境地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源:微信公众号“OFweek太阳能光伏”ID:ofweeksolar)汉能系6家企业被曝拖欠1千多名员工1.66亿元巨额薪资不久,日前,汉能系主体公司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移动)接受法院破产审查一事,再次在行业激起千层浪。根据公开破产审查案件资料显示,申请人名叫肖磊
很久没有听到李河君的声音了,甚至“两会”也没听到。不知道汉能下一步会怎么走,当前一定有些难吧。在中国光伏走过的路上,无论未来的汉能是什么样,过去的汉能都是唯一的。读到一篇文章,《十张图带你了解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分析》,写的是薄膜光伏的发展过程,老红想的却是汉
编者按:曾几何时,光伏还是实验室里的蓝色硅片,想象中的光伏人,也是穿着白色大褂、做着实验的文弱书生。后来,光伏产业从经历烈火烹油、门庭冷落和起死回生,在这个过程中,有10个人,敢于以草莽姿态行走光伏“江湖”,今天,纵使在业内也已称得上有名有号。他们之中,有技术傍身的归国派,满身激情
“水电大王”“中国首富”“能源大王”……这些都是外界给汉能创始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贴上的标签。而在这些标签的背后,正是李河君多年商业生涯中所经历和讲述的故事。但是如今,李河君“要让万物发电”的故事正在面临危机。继汉能集团被曝出拖欠员工薪水之后,天眼查数据显示,
说到光伏发电,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环保的发电方式,为了加快农村改革,我国就在农村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想提高农民的效益。当时许多光伏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在近几年光伏发电却惨遭滑铁卢。曾经有两位中国富豪都败在了光伏产业上,他们分别是汉能集团的李河君以及尚德集团的施正荣。1991
2016年4月,在中国绿公司年会召开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十周年专场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未来阿里、小米等可能不在了,但新东方一定在,他认为,教育是永远的朝阳行业。随后,马云回应说,教育确实还在,但新东方不一定在了。,当年飞在天上的猪,吧唧一声摔在了地上,比如前几年的共享单车。还有一
日前,汉能系被指拖欠巨额知识产权服务费,将其再次推向风口浪尖。(来源:微信公众号“OFweek太阳能光伏”ID:ofweeksolar)天眼查资料显示,2020年以来,汉能集团已经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70次。同时,包括北京汉能光伏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子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的背后,实际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