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我国储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及商业化模式

2016-06-08 10:35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李慧关键词:储能产业储能项目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6》,截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运行储能项目(不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和储热)118个,累计装机已达105.5兆瓦,占全球储能项目总装机的11%。

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储能产业还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近日,业界龙头企业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分享了圣阳对储能商业化的思考。

中国能源报:我国的储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瓶颈?

杨玉清:储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革命的关键技术支撑,对我国而言,在保障能源安全、降低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国家也十分重视储能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

储能产业当前面临的瓶颈,技术方面是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体制方面则是将储能作为电力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的落地。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有支持性政策。一是遵循技术进步的渐进性,给予下坡式补贴推动;二是遵循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资本属性,给予利息、税收等优惠;第三则是全面挖掘、合理兑现储能在能源网中的价值,加速储能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真正实现能源的市场化发展。

中国能源报:国家今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规划,您认为目前国家需要出台怎样的支持政策予以推动?

杨玉清:国家层面一系列规划的出台,为储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需要业内企业潜心研究、务实作为、把握机遇、承担使命,扎实推进储能产业发展,抢占产业全球制高点。

比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就从“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战略高度,把储能技术列入“战略任务”之一。这为协调发展集中式储能和分布式储能、建设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是面对协调“发-输-配-用“各环节、传统能源和新兴能源多主体间利益关系,深入推进电力体制的重大挑战。

中国能源报:储能的商业化模式一直是业界关心的话题。对于储能的商业化模式,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杨玉清: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低碳能源革命,需要“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支撑,有效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储能商业化模式的建立过程,应该是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价值的全面发掘、合理兑现的过程。

储能作为低碳、零排放的清洁分布式能源,可以借鉴风光发电产业发展的经验,在平均电价稳定的基础上,拉大峰谷电价差至1.0元/千瓦时以上,结合储能辅助服务的陆续有偿化,“十三五”期间按储能供电量给予0.42元/千瓦时(起步)的下坡式补贴,即可有效推动储能的商业化发展,实施储能分布式建设、规模化发展、战略性支撑的商业模式。

原标题:规模化促进储能破解商业化瓶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产业查看更多>储能项目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