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青海省海西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2016-09-27 17:12来源:海西州发改委关键词:风电机组风电塔筒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西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面推动新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将海西州打造成世界先进的清洁能源生产、送出、使用和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产业一体化示范基地,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海西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主攻方向。截止目前,全州新能源装机达到3866.5兆瓦,其中光伏装机总规模3388兆瓦,占全省50%;光热发电装机10兆瓦;风电装机容量468.5兆瓦,占全省79%。累计完成投资485亿元,实现发电量125.96亿千瓦时。建成了一批国内有影响的光伏发电项目,形成了格尔木东出口、德令哈西出口、大柴旦锡铁山、乌兰东大滩等主要光伏发电园区,海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光伏发电基地。新能源配套制造逐步形成,青海日晶光电有限公司年产3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产业链一期项目试生产、青海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00兆瓦高原型整机全产业链风电核心制造项目1.5兆瓦和2兆瓦机组下线、中兴能源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检测和运维中心全面启动,青海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200兆瓦高倍聚光设备制造、青海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一期30万吨储热熔盐、青海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逆变器、海西华汇机械有限公司新能源非标件设备及风电塔筒制造等一系列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正在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电网送出能力建设滞后。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海西电网条件较好的地区新能源上网空间已十分有限,冷湖、茫崖等适合大规模开发新能源资源的地区电网基础设施薄弱,输出条件有限。电力外送能力有限,大容量、高负荷、远距离输电能力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海西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逐渐显现。随着光伏、风电并网电价下调政策的出台、土地征收费用提高以及草原植被恢复费的征收,新能源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制约了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快速发展。产业配套能力较差。虽然引进了装备制造企业,但由于起步晚、建设周期长,上下游联动发展的效应没有呈现出来,企业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其他相关产业链能力不足,整体而言海西新能源产业仍处在产业链下游阶段,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措施

1、统筹布局,合理有序开发建设新能源产业。一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与发电配额相结合,定向配置捆绑开发。围绕带动光伏、光热、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按照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电站建设一体化定向配置、整装开发原则,重点选择三峡新能源、广东明阳集团、国电投黄河水电、阿本戈集团、青海中控、爱能森、中国华电、中广核、日晶光电等企业推动装备制造与电站建设整体发展,避免新能源容量配额过于分散。二是新能源开发与精准扶贫、绿色低碳新型微网新能源示范城镇建设相结合,切块配置集中开发。按照新能源配额指标区域切块配置、集中开发的原则,重点选择巨人集团等大型企业,整合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捆绑企业对都兰县慈善扶贫和定向整村扶贫切块配置发电配额,集团式集中开发利用都兰县光伏、光热、风电资源,打造109国道沿线国家级绿色低碳新型微网新能源示范城镇。三是新能源开发与负荷消纳相结合。改变盐湖等大型企业现有化石资源消耗的供电供热模式,通过利用太阳能供电供热模式,提升太阳能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发电与高载能产业统筹布局,加大海西地区负荷消纳产业布局,切实提高新能源本地消纳能力。

2、加快推动规划实施,提升电网外送能力。全面推动《海西州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规划》、《海西州清洁能源送出基地规划》和《海西州百万千瓦级“领跑者”基地实施方案》的实施,争取国家层面政策资金和容量指标支持。重点推动柴达木――塔拉1000KV交流物高压工程及塔拉――南阳、柴达木――福州±1100千伏直流外送通道建设工作。同时争取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提高新能源外送能力。

3、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培植新能源有效需求。一产方面,集中打造青海省光伏扶贫基地,同时以绿色低碳新型微网新能源示范乡镇建设为抓手,实施集中抽水蓄能、光伏灌溉、新能源+设施农业、太阳能供暖、户用电源等项目,解决农牧区生活生产用能问题。二产方面,通过新能源电力直供、微网建设、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多种方式,改变传统供热供电模式,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鼓励和支持工业园区大型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动智能微网直供电循环利用;推动光热储能发电项目建设,形成稳定电源点支撑,探索替代化石能源消费模式。三产方面,加快格尔木和德令哈国家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在城乡、公路开展配套CNG、LNG、充电桩建设,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替代使用,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出租车及公务车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80%。同时,通过电价调节机制,引导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尽可能与可再生能源出力时间相吻合,形成具有用电与调峰双重功能的可再生能源有效需求。

原标题:海西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机组查看更多>风电塔筒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