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人物正文

我的风电十年——蔡晓峰的华创故事

2016-10-10 10:04来源:华创风讯关键词:华创风能风机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雏鹰展翅

登上了到北京去的列车,看着窗外通红的落日,想起“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回想10年前的今天,我在哪里?在沈阳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为风机厂房建设忙碌着。十年前,春节刚过,我和邵建春及一个清华的MBA毕业生姜素瑜来到了沈阳,筹建华创风能有限公司。当时为名字的事情也是费了一些脑筋的,华创是一个大学的老师提出来的,说取英文Strong的意思。但和英国回来的一个海归小胡商量,我们觉得取英文的Creative更能够表达我们华创的风机是中国创造的意思。所以有了我们今天的CCWE, China Creative Wind Energy. 开始华创工厂地点选在了白塔寺附近,已经开始的土建,但由于姚老师和铁西区的领导,最终落地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厂房是一个主体已经完工,我们只要对地面硬化施工,安装吊车并装修办公室就可以开展风机安装工作。

 

北国的夏天来的还是比较晚的,为节省资金,只硬化了2个厂房中的一个厂房,一个厂房四垮中的2垮就开始了风机安装工作。当年的手机还不能拍照,所以留下的照片很少,不像现在,当时我用的是啥牌子的手机都忘记了,搞不好是诺基亚一类的手机。开始安装风机是工业大学的潘老师,马老师和尚老师3个经验丰富的老技术专家进行指导。这3个老师各有特点,潘老师胆子大,点子多,容易冒进,尚老师比较保守,认死理,两人为技术问题经常是争得面红耳赤,而马老师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俩争,最后和事佬一般的说,你们别争了,我给你们说说是不是这样干?然后潘老师和尚老师头如垫蒜的桕子一样一个劲的说: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每当一个部件安装到机座上,我都会在食堂的画板上添加这个部件,然后,在食堂和大家庆祝一下。庆祝的时候酒是少不了的。喝啥?记得当时是喝沈阳的龙江家园和一种据说是监狱酿的白酒,再有就是老雪花,沈阳的一种高度啤酒,啤酒挺好喝,就是第二天头疼。开始一般是一个星期喝一次酒,后来安装的速度快了,一星期有时喝2次。

转眼到了10月份,我们的风机安装完成了,在车间举行了盛大的下线仪式,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这的确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自己生产的第一台1.5MW的风力发电机,看着风机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伟大,觉得就是按照图纸装出了一台没有翅膀的风力发电机。这台风力发电机10月份拉到北京的亚洲风能展上进行了展出,吸引了大批风机制造业的人的眼球。记得展出时有个老专家每天上午来围着风机转,下午散会了才肯离开,邵建春负责阻止别人照相,除了在进京时被警察罚了款意外,整个的展出还是相当成功的。展会结束后,风机又拉回工厂做进一步的调试。

 

这里应该说一下风机的灵魂,控制系统。在那时我们就开展了风机的控制系统研发。应该说工业大学在机械方面的技术水平要远胜于他们的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当时要采用的是Mita的控制系统,但大学里也有希望采用自己研发的控制系统的声音。当时我们利用力士乐公司提供的嵌入式PLC开始了风机控制系统的研发。刚开始没有头绪,大家都没有搞过风机控制系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后来看到了Mita的应用手册,豁然开朗,开始了风机主控系统的研发。为此,姚老师召开了一个会议,要控制系统的研发人员讲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在会上我向姚老师汇报了我们的控制思路,得到了姚老师的首肯,确定2台样机一台采用Mita控制系统,一台采用我们自己研发的主控系统。万事具备,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2台风机拉到了内蒙古的正镶白旗,风机安装的地方应该是叫保利格还是啥的,反正是在内蒙的大通道旁,安装风机时去了20多个工人,挤在租得牧民房子里,双层床都睡满了,进屋最忍受不了的是脚臭的味道,由于天冷,又不能开窗,只能忍受,慢慢也就习惯了,风机安装完成后,大部队撤了,人少了,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开始安心地调试风机。本来想慢慢仔细调试,但姚老师一天一个电话,赵总一天2个电话的催促,我们只好加快速度。先并网再说。经过大家的努力,在5月的12日,准备并网了。那天的天气很好,风速在6~8米,蓝蓝的天,有白色的云朵,我在机舱里准备并网,大家都屏住呼吸,机舱里就剩我一个人,其他人怕干扰我在机舱外面静静地等待。我按下了并网开关,嘭地一声,听到真空接触器吸合那美妙的声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并网了?然后又加转矩给定值,发电了,先别说,再运行一会,大概有10分钟的样子,风机平稳的发电。这时,我走出塔筒,沉默了一会,这时空气好像凝住了,没有一丝声音,我没有大声的喊出来,而是平静告诉大家:“风机并网发电了”,然后去旁边解手去了。因为一上午在调试风机,风机并网不能离开风机,憋了一上午没有上厕所。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开始欢呼跳跃,我至今还能回想起塔筒外欢呼的弟兄们的音容笑貌,他们中有老穆,电气技师,风机的电气安装是他负责完成的。赵首富,电气安装人员。祝汉明,机械安装加电气焊技工,还有其他的安装技师,为风机的安装和调试付出了极大努力。他们的努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回报,怎么能不激动。因为有2台样机,一台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主控,一台是Mita的主控,老外也在现场调试,看到中国人研发的主控已经并网了,他们的还没有并网,那个大个子老外叫比亚纳(1米9以上的身高)都傻眼了,在塔筒内爬上爬下,5天后,采用Mita控制系统的主机也并网发电了。就此,我们的2台自主研发的1.5MW双馈风力发电机在2007年的5月并网发电。这在中国的风机发展史上会留下深刻的记忆。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设计和制造兆瓦级的风力发电机。这个凝聚着国家(863项目),科研单位,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使中国的风机价格回落到一个合理的价位。使新能源风电产业在中国有了飞速的发展。因为这个项目,华创和沈阳工业大学共同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工业大学也因此蜚声风电研发领域,这种风机有近20个厂家向姚老师购买了技术使用权。是中国风电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没有古人,恐怕也再难有来者。这种双馈风机在中国也由华创生产了2000台在风场运行,按单台价格500万计算,创造的营业收入为100亿元人民币。所以,自主研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这也是华创风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原因。

当时风机并网的那种感觉很难再有同样的体会。回想起来也是心潮澎湃。创造的感觉是非常美妙的。将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制造出来要用上毕生的经验和全部学识。外部条件也要满足创造产品的要求,真所谓天时和地利的因素都满足一个产品问世的要求。华创能够生产出1.5MW双馈风力发电机我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姚老师当时20年风力发电机研发的经历。

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的决心。

赵总参与国家新能源建设的雄心。

华创人多年工程及产品制造的经历。

齐心协力,不计较得失和不怕失败的无畏精神。

正是这些因素使华创能够在中国机械制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那就是在中国风机设计制造领域的独立自主。是华创在沈阳工业大学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在风机制造领域进行了更切合实际的二次工程设计,使得中国人自己的风机设计制造技术变成了现实的产品,这也是姚老师卖了近20个技术使用权无一不成功的原因。从这一点上,说明华创是幸运的,是历史选择了华创,成功总是眷顾有充分准备的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