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技术正文

厉害了我的南海!中海油院士让核动力用于深水资源开发

2016-11-03 10:31来源:上观作者:徐瑞哲关键词:核电核动力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南海核动力远程补给基地”本身也是一种船型,以核动力推进,可向开发南海深水资源的海洋工程提供远程补给。

“将核电用于开发南海深水资源,设计研发南海核动力远程补给基地,乃至南海核动力深海空间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曾恒一,向包括14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20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介绍了采用核动力新方式开发南海深水资源的方案。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论坛” 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幕,此间曾恒一院士透露这一报告,聚焦能源形势与海洋工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能源形势让人类不得不作出能源战略的大调整。在全球温室气体的氛围下,巴黎气候会议表明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决心在本世纪将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而中国也在大会上慎重承诺:将在2030年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之后排放开始逐年回落。根据这一“低碳转型”趋势,预计到2030年,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将成为化石能源中占主导地位的清洁能源,超越煤炭和石油,从“煤老大”变“气老大”。曾恒一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油气的12项重大发现中,有8项是在海洋,其中7项是天然气。

同样,我国南海也拥有储量丰富的海洋天然气资源。问题在于,如何更加绿色地开发?曾恒一透露,比如在荔湾深水大气田,LNG(液化天然气)装备技术正得到新的推进和发展。以往LNG运输船通常与陆上终端结合,才能将液化天然气输送上岸,也就是“海气登陆”。而新型的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就是一条船,可以成为海上“小浮岛”,替代码头、大型储罐、气化装置、公用设备等一系列庞大的陆上终端。这样一来,与LNG船相结合,FLNG发电船甚至可以通过海底电缆向南海岛屿供电,也就是天然气“绿电”。

那么,这类可以深入南海岛礁的“能源母船”又如何来保障呢?曾恒一院士形成了一套核动力方案。事实上,“南海核动力远程补给基地”本身也是一种船型,以核动力推进,可向开发南海深水资源的海洋工程提供远程补给。未来,“南海核动力深海空间站”将更深一步,在南海海底建设水下能源基地,同样以核电为能源。曾恒一认为,采用核电方式的另一个作用在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过程本身是一个高耗能过程,而核电则是绿色动力,零排放、零污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走向深水是我国海洋能源开发的建设与投资重点。根据中海油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今年起至2020年,规划投资656亿元,比2014年至2015年期间翻一番以上,装备新增114项,其中深水投资占比65%,深水装备新增74项;而2021年至2030年,预估投资则达1257亿元,比“十三五”期间再翻一番左右,装备新增136项,其中深水投资占比70%,深水装备新增105项。

至于另一个已成为全球热点的能源形式——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曾恒一院士表示,正在研发南海深水新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工程船,其作业水深可达3000米,钻井能力达到7000米,争取2020年实现海上试采。不过,他认为,尽管“可燃冰”资源估计可为人类持续开发1000年之久,但这种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而甲烷也是温室气体之一,因此必须同样解决绿色开发与利用的问题。

期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核电工程公司专家委主任叶奇蓁也向与会人士介绍了我国核电安全发展的现状,明确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减排和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他也透露,我国自主开发的三代压水堆先进核电堆型HPR1000及CAP1400,在国内外开展小批量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核动力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