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聚焦丨海洋核安全的守护者

2016-11-11 08:55来源:科技日报作者:李欣关键词:海洋核安全核安全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用科技守护海洋核安全,始终是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每个研究员的理想(东方IC 资料)

走进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性技术与环境安全评估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水样处理室,看见装满海水样品的塑料桶挤满整间屋子,工作人员正忙着将不同的试剂依次添加到样品中,通过共沉淀方式,将样品中的放射性元素分离出来。

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前身是海洋放射化学组和放射生态组,成立于196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海洋放射性研究的机构之一。60多年的历程,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发展可谓历尽波折。

半个多世纪的坚持与不懈

1979年,放射化学组和放射生态组从所属实验室分离出来,组成了20多人的海洋放射性研究室,这是当时国家海洋局系统内唯一以研究室建制的放射性实验室。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洋放射性研究室的发展进入低谷。“尽管如此,我们在海洋放射性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从未停止过。”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主任于涛说,这期间,海洋放射性实验室坚持不懈的在南大洋、北冰洋以及南海海域开展基于放射性技术的碳循环研究。这些工作的开展也为实验室未来引进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奠定了基础。

2003年,海洋三所领导层高瞻远瞩,一次次力排众议地将濒临解散的海洋放射性研究小组保留了下来。放射性小组先后完成了一批重大项目研究,同期还承担了近10个核电海域的放射性本底调查工作,为此,实验室时任负责人曾宪章教授还因操劳过度病逝,这也更加坚定了实验室人员坚持不懈地完成他未竟事业的决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

“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让人们认识到推进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副主任何建华讲道,在海洋三所领导的带领下,以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成员为骨干的团体,临危受命,牵头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工作。

2011年6月11日,由海洋三所牵头的我国首次西太平洋公海海域放射性监测任务正式拉开大幕。

“近年来,我国滨海核电建设飞速发展,但国内在海洋放射性领域的研究却相对缓慢。”于涛说,海洋三所在海洋放射性研究领域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学科优势。

2012年10月,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重新成立。

“如今的海洋放射性技术实验室早已告别过去设备短缺、老化的窘境。高纯锗γ谱仪、低本底α/β计数器、超低本底β计数器、八路α谱仪、大体积采水器等先进的放射监测仪器一应俱全,一个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放射性实验室平台已建成。”何建华说。

原标题:海洋核安全的守护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洋核安全查看更多>核安全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