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时西方工业国家的电力工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前苏联、意大利、加拿大、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预测制定了发展特高压的计划。其中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还建设了特高压试验站和试验线段,专门研究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及输变电设备。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然而,由于科研力量薄弱、配套条件尚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这些研究还停留在蓝图构想层面。 1986年7月,原武汉高压研究所专家王凤鸣、张一新在其论文《在煤炭基地集中布厂采用特高压线路输电是解决煤炭运输困难的一条重要途径》中提出,在铁路、公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晋煤、陕煤、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的问题,并建议发展特高压电网,实现火电外送。构想,源于能源形势所需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1年12月,我国第一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平顶山至武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中国输变电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期间,为实现华中、华东电网间水电、火电调剂,以及配合葛洲坝水电厂大江电厂新机组投产后电能外送,缓解华东地区严重缺电的局面,当时的电力工业部开始组织力量对葛洲坝至上海的±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工作。
“到80年代末,华中电网500千伏线路已达10条,形成华中电网的500千伏网架。”时任水电部超高压输变电建设公司副经理田荫连介绍,葛上工程建成投运后,大容量、远距离的跨区联网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促进了加快向更高一级电网输电技术发展的研究工作。更高电压等级的确定需要一段时间的系统研究和深入论证才能确定,但许多电力权威专家还是一致认为,我国是一次能源和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上游是“憋”着各种能源资源蓄势待发,下游是急盼用清洁能源换取可持续发展的电力负荷中心。它们之间的距离远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传统的超高压输电技术难担此任。因此,更高电压等级输电实用技术和研究工作必须与电压等级的论证同步进行,并尽早起步。
1983年10月,水电部组织专家对国外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参观考察后,决定在武汉高压研究所进行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准备工作。武汉高压研究所创建于1974年,是我国特大型高压试验研究基地,拥有一批在电力行业有影响力的试验室和重大装备,如特高压户外试验场,是当时全国唯一具备1000千伏以上特高压等级输电试验研究的试验场,也是我国第一座初步达到世界规模的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探索,一次前所未有的带电试验在经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高压研究所、电力建设研究所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多次论证后,1984年8月2日,我国特高压首次人体带电试验在武汉高压研究所的高压试验场正式启动。
为确保此次试验不发生人身意外事故,试验组决定先用动物进行带电试验。当两只兔子被放进特制的吊笼内通过1000千伏高压电流时,结果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两只兔子安然无恙。在确定了试验的安全性后,真正的主角出场了,他就是郑代雨。这位颇具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一生致力于我国电网建设并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6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1958年4月,郑代雨曾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徒手完成了220千伏高压线的检修,这一事件成为当时中国电力工业技术革新的重大成果。 “这次试验是把100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靠近人体,用来验证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尽管我曾参与过多次带电试验,但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在当时还是一个禁区。”对于30多年前那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如今已年近九旬的郑代雨老人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我已经58岁了,组织和家人都不同意我做这个试验,但在我的坚持下,他们最后都同意了。”
试验之前,郑代雨郑重地给组织留下了这样的遗言:请组织放心,我做这个试验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当然也要准备万一操作不当的时候,总有失误的时候,我没有怨言。正式试验时,郑代雨穿着的屏蔽服是由铜丝制作而成,穿上它后连弯腰都很困难,光是前期准备工作都要两个多小时。
上世纪 80年代,特高压技术才刚刚起步,并没有成熟的特高压试验方法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甚至连现场作业的行业标准规范也没有。但是凭着尊重科学的态度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这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进行过的试验最终获得成功,在世界电力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探路先行,不能不说这是一次英雄的壮举。如今,郑代雨老人的家中仍保留着当年带电试验的工具和服装。“我是搞电网建设的,从理论到实践结合过程中,我自己感到最后做了1000千伏电压试验就满足了,以此作为纪念,表达对我国电网事业的感情。”郑代雨老人说。
起步,充满艰辛曲折中国特高压首次人体带电试验的成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工作。为了及早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推动中国特高压输电的发展,1986年,原水电部正式立项研究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前期研究内容涉及特高压电压等级的论证、特高压输电系统、外绝缘特性、电磁环境、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及特高压输电工程概况等。 “从‘七五’到‘八五’期间,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就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原武汉高压研究所专家王凤鸣回忆,当时武汉高压研究所、相关电力科研单位和院校相继开展了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方式和电压等级选择的研究,以及一系列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分析论证和研究工作。 1994年6月,我国第一条百万伏级特高压输电研究线段在武汉高压研究所建成。试验杆塔为真型模拟拉V塔,三相导线水平排列,导线采用8分裂,分裂直径为1.04米。在后续开展的研究中发现,特高压线路的地面静电感应水平与500千伏输电线路水平基本相当,无线电干扰水平小于500千伏输电线路,可听噪声在公众所接受的范围内。
“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从提出构想到正式实施,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的特高压技术科研力量薄弱,电网发展条件尚不成熟等多方面因素所致。特高压能否建、何时建、怎么建始终处于设想层面。”郑代雨老人说道。中国幅员辽阔,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大多蕴藏在中西部地区,而用电量最大的东部和中南部电力资源紧缺,建设输电能力更强的特高压电网势在必行。让郑代雨老人欣慰的是,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而“科学论证、示范先行、自主创新、扎实推进”则成为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行动指南。
之后,国家电网公司联合10多个行业组织和咨询机构、8所高等院校、100多家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单位,组织包括30多名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就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环境影响、规划思路和工程实施方案展开全面深入的论证。 “虽然特高压电网建设势在必行,但国家电网公司当时并没有断然作出结论,而是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的作用,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开展特高压工作。”郑代雨老人说道。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前期论证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召开240多次重要专题论证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超过7000人次,应该说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方法科学严谨、过程发扬民主、结论客观权威。 2006年8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达了《关于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自此,国家电网公司正式踏上了布满鲜花与荆棘的特高压建设之路。
相关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5日14时42分,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内,在±800千伏电压环境下,量子电流传感器与传统纯光互感器的红色波形一致。“接线顺利,波形一致,运行正常!”振奋的声音在现场的上空飘荡着,宣告着量子电流传感器的调试成功。时间倒回20小时以前。广西柳州郊外,高大的铁塔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南方电
4月8日,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投入运行超过72小时,标志着我国电力领域首个量子传感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依托量子特性,这套传感器可以在-40摄氏度至+85摄氏度极端环境下,实现从毫安级到10千安级的超宽量程覆盖,成功将量子精密测
4月14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25年加力扩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发改环资〔2025〕194号)。其中指出,鼓励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整体实施设备更新。支持全省工业园区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中小航空发
输电线路上的地线由于挂点更高、无运行温度,遇到雨雪冰冻天气时,比导线更易覆冰。为此,陕西电科院研发了特高压线路不停电地线融冰成套装备。1月份,改造升级后的装备用于±800千伏祁韶线、青豫线的地线融冰工作,提高了相关线路抵御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恶劣天气呈现多发频发
4月10日,西南地区首座受端换流站——±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渝北换流站设备验收合格,正式启动交流系统带电调试。±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起于新疆巴里坤换流站,止于重庆市渝北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省(自治区、直辖
4月1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华中分部及相关省份电力交易中心开展座谈,深入研讨并建立西南与华中区域跨区电力互济交易协调机制,更好发挥分部在市场协同和平衡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年初以来,西南电网与华中电网间跨区交易互济电量规模达到75亿千瓦时,创历史同期新高。后续,随着金上—湖北特
4月12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重庆段跨长江段导地线全部牵引到位,标志着该工程重庆段全线贯通。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电量为主的特高压外送通道。工程于2023年10月开工,途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
4月14日,随着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庆段跨越长江的导线、地线全部牵引到位,该工程重庆段全线贯通。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组织施工单位投入大型牵张设备17台、各类船只4艘、无人机2台,安排93名作业人员分组施工,按期完成本次跨越长江施工,保障重庆段顺利贯通。金上—湖北±80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4月7日~4月11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黑龙江绥棱变电站3月31日,黑龙江省首座新型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绥棱变电站投运,该站的投运结束了绥棱县电网没有220千伏电源点的历史,缩短了当地66千伏网架供电半径,减轻了周边变电站的供电压力,提升了地区电网运行安全水平。作为国家电
4月4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江苏依托龙政、锦苏、建苏三条直流输电线路累计接收中西部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2003年,国家“西电东送”主动脉、三峡首条外送输电通道——±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投运,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向江苏输电超2500亿千瓦
针对全国大范围极端天气,国家电网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设备管理部门统筹调配抢修力量物资,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截至13日9时,共投入9.4万人、2.2万台车辆开展应急响应,配置发电机9417台、发电车2412台。目前本轮大风强对流天气主要影响的20个省份主网总体运行平稳。在保障民
4月5日14时42分,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内,在±800千伏电压环境下,量子电流传感器与传统纯光互感器的红色波形一致。“接线顺利,波形一致,运行正常!”振奋的声音在现场的上空飘荡着,宣告着量子电流传感器的调试成功。时间倒回20小时以前。广西柳州郊外,高大的铁塔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南方电
输电线路上的地线由于挂点更高、无运行温度,遇到雨雪冰冻天气时,比导线更易覆冰。为此,陕西电科院研发了特高压线路不停电地线融冰成套装备。1月份,改造升级后的装备用于±800千伏祁韶线、青豫线的地线融冰工作,提高了相关线路抵御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恶劣天气呈现多发频发
4月4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江苏依托龙政、锦苏、建苏三条直流输电线路累计接收中西部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2003年,国家“西电东送”主动脉、三峡首条外送输电通道——±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投运,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向江苏输电超2500亿千瓦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多地将出现大风天气,北方将出现强风、沙尘、降温、暴雪天气,南方局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公司党组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统筹部署,第一时间启动极端天气Ⅳ级应急响应,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
3月27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用“无人机+双光检测”“无人机+三维建模”等智能巡检技术对1000千伏曹湖线、湖高线等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展全面巡检。针对曹湖线、湖高线等特高压输电线路湖区段空气湿度常年在75%以上、鸟类活动多、植物生长迅速等实际,国网山东电力运维专业员工在巡检中首次应用双光融合
截至3月24日0时,±800千伏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今年累计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达到101.0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9.14%。扎青直流是东北地区首条特高压输电工程,起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换流站,止于山东潍坊市青州换流站,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自2017年12月投运以来,扎青直流累计
3月17日,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持续在零下徘徊,雾霾与小雪交织弥漫,给户外作业带来极大挑战。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监理初检验收工作在这片恶劣天地间紧张推进着。国网福建建设(咨询)公司工程监理部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与专业担当,积极响应工程需求,迅速组建专业无人机飞手团
3月13日,在安徽省长丰县庄墓镇,一架无人机从合肥供电公司部署的淮芜3号无人机机场飞出,按照预设航线对1000千伏淮芜线开展自主巡检。淮芜线是1000千伏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高度近百米,输送功率约600万千瓦。为提升超高压、特高压线路的运行可靠性,合肥供电公司部
从智能机器人亮相春晚开始,一夜之间,智能机器人仿佛雨后春笋般登场。会武功的宇树G1,会骑车的灵犀X2,赚足了眼球。大家不禁在想:这些机器人能不能干点实用的活儿?比如修修电线什么的?别说,还真有!最近,在绍兴500千伏的高压线上,一款挂着无人机出场的机器人,成功完成了地线断股修复。这是国
针对江苏地区偶有突发的强对流、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和潜在的电网故障风险,国网江苏电力送变电公司以“备”为核心,通过完善各类典型场景应急预案、强化实战演练与技能竞赛,夯实“备”战根基,不断优化公司的应急体系,筑牢坚不可摧的应急防线,为江苏地区的电力稳定供应保驾护航。国网江苏电力送变电
日前,在合肥市长丰县庄墓镇小刘户村,一台无人机自国网合肥淮芜3号机场内飞出,按照设定航线对交流1000千伏淮芜线进行巡检。3月初起,这条世界电压等级较高的交流输电线路合肥段率先具备无人机自主巡检能力。在无人机自主巡检的同时,距离现场约80公里外的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输电全景智慧管控中心大屏幕
最近,国网国际公司副总经理黄瀚一行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研交流巴电CPFL项目结对共建事宜,这为省级电网公司与境外资产合作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典范,其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深入探讨与期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国内电网建设运营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实
3月1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政企合作、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助力天津河北山西三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工程将架起“西电东送”新通道,助力电力保供和区域协调发展。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3月1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下称“大同—怀来—天津南工程”)开工建设,计划2027年6月建成投运。届时,华北将新增一条贯通山西、河北能源基地与天津负荷中心的能源“大动脉”,每年可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超146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x2014;#x2014;甘肃-浙江#xB1;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双林村正式动工建设。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工程
编者按为适应一次能源与电力负荷逆向分布的国情,中国采用远距离交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成为必然选择,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电网大规模、高复杂度发展,加深了通信网与电网的物理网络融合,形成两网相依系统。对于特高压线路、重要输电断面线路等线路的通信通道保障十分重要。原有末端接入的火电厂普遍
1月3日,从国网浙江电力获悉,“西电入浙”特高压输电工程2024年度累计输电量达1025亿千瓦时,突破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有效优化了东西部资源配置,保障了浙江电力稳定供应,为浙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三大“西电入浙”特高压工程包括±800千伏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特
12月27日,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该工程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是继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
最近,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主题边会上,国网江苏电力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案例集《加速能源转型贡献气候行动》,该案例集汇集了国网江苏电力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十项创新实践和成功案例,涵盖能源供应、电网建设、新能源发展、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国网江苏电
12月10日,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智刚在公司总部会见巴西能源研究院总裁蒂亚戈·普拉多。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金炜,巴西矿产能源部输配电及跨国联网规划部主任格莱米·扎内蒂参加会见。张智刚欢迎蒂亚戈一行到访国家电网公司。他表示,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电网建
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获悉,今年截至11月底,江苏净受入区外电量累计达到1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超去年全年净受入区外电量总量,实现“峰”回路转的逆袭,以磅礴之力助推电量一路“腾飞”,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筑起行业发展的新高地,以往,由于江苏周边省份电力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四项特高压及其配套项目出现新进展。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2月3日,庆阳换流站交流系统5回750千伏输电线路结束24小时试运行,交流系统启动调试圆满完成并成功投运。这也意味着庆阳换流站第一阶段成功投运,并且正宁电厂通过庆阳换流站2回输电线路与甘肃主网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