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翘首以待,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揭晓,“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1月9日获得殊荣。
这个自然科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奖17年来曾9度空缺,可谓“慎之又慎,宁缺毋滥”。简单来说,获得项目必须是重大科学发现,得到同行认可。
得奖的大亚湾实验到底是什么?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途中,中国又抵达了哪个位置?
大亚湾实验:“活捉”神秘中微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从时间开始的那一刻起,中微子就无处不在,构成了世界的本源,但人类认识它却仅有80余年,还留有许多未解之谜。
在科学家眼中,中微子的神秘面纱每掀开一层,都能让人们向宇宙终极法则更接近一步。相关研究在最近28年间已4次斩获诺贝尔奖。
可是,中微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在它的眼里,地球几乎是透明的。因此,虽然每秒钟有亿万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但我们很难发现它的踪影。
中微子有多难捕获?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因为观测中微子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奖委员会这么形容他的工作:“相当于在整个撒哈拉沙漠中寻找某一粒特定的沙子。”
更让科学家“郁闷”的是,中微子还会玩“失踪”。如果把中微子比作苹果:理论预期太阳释放100个绿色苹果,可地球上只看到了35个,为什么?科学家后来知道,因为有65个绿苹果变成了黄色或者红色的,这就是“中微子振荡”。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一些最基本的物理规律,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费尽心血构建起了一个“标准模型”来阐述这些规律。可中微子振荡与这个标准模型并不兼容。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近乎完美的模型是否要推倒重建?一切取决于科学家能否掌握中微子振荡的秘密,或者说是“苹果”变色的概率。
一个名为θ13的参数这时候成了焦点,大亚湾实验就是要找出θ13的大小。
“中国最重要物理学成果”:赢得全球科学家的赛跑
找出θ13的大小,如果打比方说,就是不仅要“捉住”神秘的中微子,还要让它开口说话,“交代”宇宙的一个终极秘密。
一场重量级的竞赛在全球展开。除了大亚湾实验,几乎同时启动的还有法国的Double Chooz、韩国的RENO反应堆实验,此外,利用加速器中微子的两个实验--日本的T2K和美国的MINOS也在高速进行。各国的顶尖高能物理学家纷纷投身这五个实验,谁先测到θ13,谁就能赢得这场全球科学家的赛跑。
“关键在实验的精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负责人王贻芳说,实验环境因此要更深、更暗、更干净,数据分析则要争分夺秒。
从大亚湾核电站的山底一路向下,穿过3千米的隧道,位于实验厅里的中微子探测器正静静“坐”在深蓝色的超纯水中,睁大“眼睛”紧紧盯着来自核反应堆的中微子。
2012年3月8日,大亚湾实验拔得头筹: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并精确测量到其振荡概率。这一成果入选《科学》杂志评选的“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并被美国同行誉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物理学成果”。
“韩国科学家的结果只比我们晚了25天。”王贻芳回忆。
截至目前,大亚湾实验已经收获了累累硕果,首次报道测量θ13的文章被引用上千次,成为高能物理研究的经典文献之一。
继续探索未解之谜:要站到世界最前沿
自然科学奖以关注基础研究、强调原始创新著称,一等奖更是象征着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如果把大亚湾实验比喻为载人航天,那么接下来应该就是载人登月和深空探索。航天领域有这样步步发展的战略规划,在中微子领域,我国科学家又有何规划呢?
王贻芳说,大亚湾实验的成功使我国的中微子物理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继续探索中微子未解之谜,将是我国相关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领先的机遇。
比如,反物质去了哪里?科学家在研究宇宙的过程中,始终未能找到答案,有人甚至称其为宇宙最大谜团之一。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中微子最有可能解释反物质消失之谜。继测出θ13之后,如果再测量出一个名为“CP破坏”的数值,科学家或许就此能打开一扇封闭了亿万年的大门。 王贻芳说,中国在中微子领域的研究从无到有走过了十几年。如果说大亚湾实验测到的θ13是起步的话,那么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很有希望确定中微子的质量顺序从而实现跨越。未来建造所有高能物理学家的梦想--高能粒子加速器并测量CP破坏,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旦走完这条不寻常的路,中国必将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站在世界的最前沿。”
人类数千年仰望星空,窥得行星运动的奥秘,谁能想到最终成为我们修盖高楼大厦、制造飞机汽车、发射飞船卫星的根本?
“今天的科学,将是明天的技术。”王贻芳说, 这是一幅漫长的路线图,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信心,是对现在新的科学目标的承诺,更是对未来广阔前景的展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自1999年党和国家对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这是首次由党中央、国务院共同授予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电投上海核工院牵头完成的项目“大型先进压水堆非能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5个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由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柔性直流换流器关键技术及应用”,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完成的“高压大容量直流开断半导体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包括两个氢能项目。分别为: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二等奖——碳化钼催化剂上水的低温活化和制氢过程,主要完成人为:马丁(北京大学)、林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平高储能、阳光电源、中创新航、亿纬动力、特变电工、中车株洲所等企业获奖。今年的奖项分布和获奖特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奖情况如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授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2人——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李德仁院
5月30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6号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
4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100号》发布,公布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5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3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以及1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通过初评。自初评通过项目公布之日起10日内,
1月11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拟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详情如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拟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相关规定,现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拟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8个项目予以公示。自公布之日起5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公示内容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1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和候选项目的公示。共拟提名的1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和29个项目。原文如下:关于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和候选项目的公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办法》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
1月8日,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发布关于拟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示。关于拟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现将我部拟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5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大亚湾核电站已持续对港供电30年供电累计达3128.2亿度,30年来大亚湾核电站平均每年为香港供电超过100亿度占香港社会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为满足香港电力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肩负我国“核电起步”的历史使命大亚湾核电基地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3月14日02时28分,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北纬22.51°,东经115.04°)发生地震,震级为M4.1级,震中距大亚湾核电基地约50公里,本次地震未对基地造成影响,三电站机组均安全稳定运行。近期深圳和香港疫情牵动大家的心,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
我国著名工程地震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大亚湾核电站技术顾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地震地质论证组副组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顾问李玶先生,因病于2019年9月10日1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自1994年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已安全运行100堆年(一座反应堆运行一年为一堆年),安全运营业绩优于国际先进水平,稳步保持在国际第一方阵。WANO(世界核营运者协会)指标是国际上衡量核电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2018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72项WANO指标中,总计54项指标达到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随着大亚湾2号机组建成投产,大亚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运,成为我国大陆首个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这是个了不起的项目,要用这个项目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典范,让我们共同努力。”1985年1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广东核电合营合同签字仪式上,邓小平同志的一席话,赋予了大亚
“2018年,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先后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单位、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单位和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三家成员公司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是唯一一家同时获得四项改革试点的中央企业。”1月14日,中广核在北京和深圳同步召开2019年度新闻发布会,中广核新闻
王建涛:中国广核集团发电机检修工程师,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中国电力工业设备管理高级专家。(来源:新华社作者:新青年事业部)曾经的大亚湾核电站,从技术到设施都全盘进口,不仅专家是外国人,连路灯杆、井盖上都是外文。作为发电机的“保镖”,他在
核电是改革开放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大陆的核电事业处於起步阶段,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当时作为大亚湾核电站选派的100多名核电“黄金人”之一前往法国,学习法国先进、成熟的核电站运行和管理经验。如今,中国的核电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并正式落地
改革开放40年那些不为人知的瞬间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接见香港中华电力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勋爵“再过7年,你93岁,我87岁,开一个庆祝会,用这个合作项目作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典范。”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广东核电站合营合同签字仪式后与香港中华电力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勋爵一起这样约定。上世纪80年代
10月22日晚《核电40载风云录》正式开播第一集《世纪之约》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核电建设的先驱们在资金和技术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开创出“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新模式最终杀出一条血路高起点建设成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开启了我国商运核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从大亚湾核电站的钢筋水泥都需要进口,到如今‘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设备国产化率86.7%,从40年前的‘小学生’,到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出口到老牌核电强国,改革开放40年我国核电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月27日,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副总经理谭建生在“中广核改革开放40周年故事汇
10月22日,三门核电4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压力容器吊装就位,该设备是4号核岛吊装就位的首个一回路大型主设备,标志着一回路主设备安装将进入高峰期。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站一回路主系统中的关键大型设备,是一回路冷却剂重要压力边界,也是防止裂变产物逸出的安全屏障,其净重约270吨。本次吊装于13时17
据CNBC报道,甲骨文公司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本周宣布了一个他自称“奇怪”的消息。埃里森在甲骨文公司的电话财报会议上告诉投资者,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正变得如此“疯狂”,以至于甲骨文正在寻求通过下一代核技术获得电力。(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埃里森表示,该公司正在
2024年9月12日,历经9天海上运输,装载着海南昌江核电4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RPV)的运输船,顺利在海南昌江大件运输码头完成交付。华龙一号反应堆压力容器由三部分组成:顶盖组件、容器组件以及紧固密封件,是反应堆压力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安装有反应堆堆芯、堆内构件、堆内支承件,以及控制
9月2日,中核二三承建的田湾核电8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就位至压力容器支撑环上,为后续8号机组主回路管道、堆芯设备等重要施工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安装工期紧、任务重等挑战,连云港项目部上下同心,共克难关,科学总结田湾核电7号机组压力容器吊装经验,始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质量第
8月29日至31日,由中核五公司承建的海阳核电3号机组反应堆堆芯“三大件”(上部堆内构件、下部堆内构件、一体化顶盖)历时3天全部吊装就位,至此核岛反应堆本体系统主设备全部引入至反应堆厂房,为后续安全壳顶封头顺利就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堆内构件是核燃料及相关组件的可靠支撑和精确定位的核心设备
8月27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采购,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承制的海南昌江4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通过了出厂验收检查。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站核心设备之一,承载着重要安全屏障功能。作为核电站的“心脏”,反应堆压力容器起着固定和支撑堆内构件的作用,保证燃料组件按一定的间距在堆
8月17日,在经历开箱检查、场内运输、吊装至17.5m平台、容器内部检查、翻转平移等工作后,三澳核电项目2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就位,全程历时14天,标志着2号机组主设备安装进入新的阶段,为后续主管道焊接、主泵安装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反应堆压力容器重约300吨,是核反应发生的核心设备,被誉
7月1日,据国家核安全局披露,秦山第三核电厂2号机组反应堆发生运行事件,详情如下:秦山第三核电厂2号机组反应堆厂房触发安全壳隔离系统自动隔离运行事件2024年6月22日,秦山第三核电厂2号机组满功率运行,11:49反应堆厂房通风放射性升高,触发安全壳隔离系统自动隔离,操纵员根据异常响应规程将机组
乌兹别克斯坦报纸网6月5日消息,乌原子能机构表示,乌小型核电站首个反应堆计划五年内启动,但该项目成本仍属机密,未对外披露。核电站合同于2024年5月27日在普京访乌期间,由原子能机构下属核电站建设局与俄Atomstroyexport公司签订。项目地点在吉扎克法里什区图兹坎湖附近。核电站基于6座RITM-200N反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汇总的数据,在过去10年中,中国新增了超过34吉瓦的核电容量,使中国运行的核反应堆数量达到55座。截至2024年4月,总净容量为53.2吉瓦,另外23座反应堆正在中国建设中。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核电装机,拥有94座反应堆,但用了近40年的时间才增加了与中国10年增加的相同的核电容量。2022
“碳-14辐照生产靶件开始出堆!”4月20日13时48分,随着一声令下,碳-14靶件从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中国也从此彻底破解了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这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