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高压直流输电核心装备研制科技攻关团队
团队介绍
基本概况
高压直流输电核心装备研制科技攻关团队隶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所,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第二批科技攻关团队。团队成员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央企青年岗位能手1人。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直流电网技术与装备研制、直流系统分析与仿真、大功率电力电子试验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团队成员
汤广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导,“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高压直流输电核心装备研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带头人、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领域重大装备的系统设计、设备研制、试验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程院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获得者,2012年CIGRE全球杰出会员,IEEE/PESN.Hingorani奖励委员会(灵活交流输电与电力电子)委员,CIGREB4.AG4(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性能)战略顾问组成员,IECSC22FWG25(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损耗计算方法)工作组成员,《JournalofModernPowerSystemsandCleanEnerg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7项;编辑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127篇。
吴学光,博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IET)会士(FELLOW)。长期从事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和并网、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曾任英国ALSTOM电网公司直流输电技术及仿真部直流输电首席工程师,享受突出贡献津贴。在ALSTOM数项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前沿科研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人,参与完成了多个直流输电科研和工程领域项目。现任英国国际工程技术学会会员、IECSC22FMT11工作组成员、CIGREB4.55工作组成员,以及IEEETransactionsonSmartGrid审稿人,发表论文10余篇。
贺之渊,联研院直流所所长、教授级高工、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专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先后负责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02专项)课题、国家973、863计划课题、国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等。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明二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参与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与制订IEC国际标准3项、CIGRE导则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1项。
魏晓光,联研院直流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国家电网公司工程技术专家。长期从事高端直流输电装备研发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执行负责人主持和参与了国家973、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21项,参与完成世界首套±800kV特高压换流阀研制和工程应用及世界首套±1100kV特高压换流阀样机和200kV高压直流断路器样机研制,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2项,参与制订IEC国际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
庞辉,联研院直流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直流配电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柔性直流输电、直流电网技术领域的系统研究、核心装备开发及工程应用等工作;牵头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参与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授权专利12项。
高冲,联研院直流所装备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主要从事特高压直流、直流电网装备的研发与试验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核心人员完成了973计划、863计划、北京市科技专项等重大科技课题的研究,是多项国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的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先后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和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和一等奖各一项;发表EI/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制定国家标准3项。
杨杰,联研院直流所系统室主任,高级工程师,CIGREB4-70工作组成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柔性直流技术、直流电网技术以及新型电力电子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作为项目或课题的主要参与人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等十余个课题的研发工作。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EI检索论文10余篇,SCI检索论文4篇,参与我国首部柔性直流专著《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著作编写。参与制订行业标准2项。
团队其它骨干成员蓝元良、周建辉、刘栋、李泓志、董巍、王海田等人,也都是长期从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相关工作的专家。
研究方向
千兆瓦柔性直流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研究千兆瓦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系列关键技术和工程化应用设计方法,开展千兆瓦级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掌握千兆瓦级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能力。
±1100kV特高压直流阀关键技术及样机研制
研究±1100kV换流阀分析和设计的计算方法及等效试验方法,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00kV特高压换流阀样机研制并通过试验,具备在±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应用的能力。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及换流阀试验能力建设
突破直流输电系统动模仿真、控制保护系统测试、换流阀试验等系列关键技术,在已有仿真和试验能力基础上完成相关成套仿真和试验平台研制,具备对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和换流阀的成套试验能力。
直流电网基础理论研究及核心装备研制
突破直流电网拓扑分析、控制保护等系列关键技术,完成直流电网用±200kV级高压直流断路器、20kV级DC/DC变换器的样机研制与试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8日,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投入运行超过72小时,标志着我国电力领域首个量子传感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依托量子特性,这套传感器可以在-40摄氏度至+85摄氏度极端环境下,实现从毫安级到10千安级的超宽量程覆盖,成功将量子精密测
近日,在阳江三山岛附近,全国首个海陆一体柔直输电工程正在悄悄搭建一条“海底电缆高速公路”,它能让海上大风车的电像坐高铁一样“嗖”地直达大湾区。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项工程?什么是海陆一体柔直输电?海陆一体柔直输电=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陆上电网无缝衔接。就像在海底修了条电力复兴号专线,
4月10日,西南地区首座受端换流站——±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渝北换流站设备验收合格,正式启动交流系统带电调试。±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起于新疆巴里坤换流站,止于重庆市渝北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省(自治区、直辖
4月12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重庆段跨长江段导地线全部牵引到位,标志着该工程重庆段全线贯通。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电量为主的特高压外送通道。工程于2023年10月开工,途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
4月14日,随着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庆段跨越长江的导线、地线全部牵引到位,该工程重庆段全线贯通。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组织施工单位投入大型牵张设备17台、各类船只4艘、无人机2台,安排93名作业人员分组施工,按期完成本次跨越长江施工,保障重庆段顺利贯通。金上—湖北±80
4月4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江苏依托龙政、锦苏、建苏三条直流输电线路累计接收中西部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2003年,国家“西电东送”主动脉、三峡首条外送输电通道——±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投运,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向江苏输电超2500亿千瓦
近日,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30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成功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构网型“护卫者”产品认证,成为目前业内获得认证的最大功率构网型组串式变流器。该产品在惯量特性、黑启动、过载能力等30项严苛测试中展现卓越性能,100%的测试通过率标志着思源清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关键
在电力行业,我国长期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使命担当,大力投入研发,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独立自主发展开
4月8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疆电入渝”工程)重庆段走线验收完成。此次验收线路起于重庆市合川区沙鱼镇,止于渝北区±800千伏渝北换流站。验收用时10天,由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负责实施。“疆电入渝”工程重庆段线路跨越了渠江、高速公路、铁路和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
近日,湖南省发改委公布2025年省重点建设项目、省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名单。省重点建设项目289个,省重点前期工作项目51个。其中包含宁夏-湖南直流输电工程(湖南段)、陕煤汨罗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工程、岳阳岳州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工程项目、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陕煤石门2×6
目前,多个省市已发布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其中四川、河南、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天津、广东、山东的项目清单中共包含26项特高压项目。四川地区数量最多,达到6项,分别是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四川段)、哈密
“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关键布局,旨在将西部清洁能源输送至东部高负荷需求地区,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国家电网作为中国的电力脊梁,始终不懈探索铸造“大国重器”。中国电力超级工程——向家坝—上海±800kV超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作为国家重点示范项目,以1891.6公里的输电距离、640万千瓦的年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型能源体系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绿色电能、氢能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行业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赋能等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型能源体系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绿色电能、氢能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行业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赋能等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月25日,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甘浙工程”)(河南段)正式开工建设。甘浙工程是世界首条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世界首条在送受两端均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跨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该工程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
3月12日,在位于安徽芜湖荻港镇的N4673杆塔基础现场,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安徽段)开展首基试点,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促进西北地区新能源电量消纳超212亿千瓦时,替代燃煤消耗6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甘肃至浙
“十四五”以来,中国能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着力打造具有能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开启了以“四型八网”建设高质量发展“四新”能建崭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3月20日,中国能建成功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并发布20项中国
近期,在国家电网海洋输电工程技术实验室,浙江舟山供电公司“国蛟一号”海洋输电创新团队正开展超高压直流电缆综合性能试验平台的升级工作。超高压直流电缆综合性能试验平台由“国蛟一号”海洋输电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于2024年8月26日建成投运,填补了国内高压直流海缆长期运行综合性能评估试验的空白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时代征程中,核心技术"卡脖子"之痛如何破解?能源转型的硬核支撑从何而来?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几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交出了一份震撼答卷。破局:直击"卡脖子"痛点的硬核突围,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告捷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x2014;#x2014;甘肃-浙江#xB1;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双林村正式动工建设。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工程
3月2日,由内蒙古电力集团主办、内蒙古能源研究院承办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专家论证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该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科技部签署《部区联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框架协议》的首批落地项目。自治区副主席孙俊青,中国科
3月25日,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甘浙工程”)(河南段)正式开工建设。甘浙工程是世界首条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世界首条在送受两端均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跨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该工程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
3月12日,在位于安徽芜湖荻港镇的N4673杆塔基础现场,甘肃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安徽段)开展首基试点,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促进西北地区新能源电量消纳超212亿千瓦时,替代燃煤消耗6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甘肃至浙
“十四五”以来,中国能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着力打造具有能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开启了以“四型八网”建设高质量发展“四新”能建崭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3月20日,中国能建成功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并发布20项中国
近期,在国家电网海洋输电工程技术实验室,浙江舟山供电公司“国蛟一号”海洋输电创新团队正开展超高压直流电缆综合性能试验平台的升级工作。超高压直流电缆综合性能试验平台由“国蛟一号”海洋输电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于2024年8月26日建成投运,填补了国内高压直流海缆长期运行综合性能评估试验的空白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时代征程中,核心技术"卡脖子"之痛如何破解?能源转型的硬核支撑从何而来?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几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交出了一份震撼答卷。破局:直击"卡脖子"痛点的硬核突围,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告捷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x2014;#x2014;甘肃-浙江#xB1;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双林村正式动工建设。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工程
日前,由中国能建广东院负责勘察设计及海上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南方电网公司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陆上工程)佛山段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家示范项目,也是世界首个超大规模、海陆一体超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包括海陆两部分,将在海上建设一座±500千伏海上换流站,通过1回115公
2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甘肃省将打造以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新能源消费转型引领区、能源产业融合集聚区、能源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区、能源多边合作试验区等“五个功能区”为支撑的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甘肃省将打造以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新能源消费转型引领区、能源产业融合集聚区、能源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区、能源多边合作试验区等“五个功能区”为支撑的全国重要的
1月15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党委委员贺之渊同志被授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度科技人物奖。贺之渊表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深感科技创新的责任更加重大。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无人区’,
21个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9个项目获2024年度电力科学技术奖,实现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全解锁”……2024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在高等级奖项、高等级成果等方面不断刷新历史最好成绩。科技创新“十年磨一剑”,夺目的成绩在验证科技创新实力的同时,也展示了该公司科研布局的前瞻性。落子·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