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技术报道正文

核能技术成主角 "未来能源"落脚点在核聚变

2017-07-25 11:49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谢文川关键词:核电技术核聚变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阿斯塔纳世博会上的中国骄傲

核能技术成主角“未来能源”落脚点在核聚变

 

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上展出的未来核电站模型。 谢文川摄

当地时间7月3日,本报记者前往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参观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未来的能源”,作为“国家名片”,核电成为本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重头戏之一。中国核电企业“代表作”———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中国馆惊艳亮相,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能源领域负责人的目光。中国核电企业以世博会为契机,积极展示和推介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能力,为我国进一步深化与世界各国的能源合作展开探索。

向世界推介“华龙一号”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正是于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度提出的。本届世博会是首次由中亚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也是首届以“未来能源”为主题的世界性展会,为期3个月,目前已有超过115个国家和22个国际组织参展,接待观众预计超过500万人次。

中国馆是本届世博会最受瞩目的展馆之一,以“未来能源绿色丝路”为主题,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全面展示中国在传统能源转型、新能源开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成果。

核能是本届世博会中国馆重点推介内容之一。中国核电企业以模型、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中国在核能和平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战略,展示中国核工业全产业链优势以及“一带一路”发展前景。

在能源走廊展区,记者看到这里记录了中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历史与现在,秦山核电站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运营和管理,年发电量约为500亿千瓦时,可以满足六七个中等规模城市的用电量。在秦山核电站展板之侧是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这座2016年上网电量达449.59亿千瓦时的核电站,向世界讲述着我国核电“高起点起步”的发展历史。

在全球使命与伙伴展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模型相当醒目。全金属解剖模型前聚集着很多参观者,讲解员介绍:“华龙一号”是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具有能动加非能动两种安全系统,可在全厂断电情况下72小时内确保安全。

据了解,“华龙一号”是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其安全性与世界主流三代技术相当,经济性更具优势,已成为与高铁并驾齐驱的“国家名片”,实现了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此次“华龙一号”在世博会上,吸引了多国领导人前来参观。

“世博会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核电核心竞争力的窗口。随着‘华龙一号’落地英国,以及英国政府受理‘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GDA),‘华龙一号’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广核董事长贺禹表示,中广核将积极利用世博会的平台,向世界展示我国核电的水平和能力,争取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加快推进核电出海,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人造太阳”诠释国际合作

如果说”华龙一号“是国家名片,那么能源走廊展区最吸引眼球的“人造太阳”就是世界能源的未来。

“人造太阳”即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也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建设工程,是当今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项目,旨在在地球上模仿太阳的核聚变,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核聚变能以氘氚为燃料,具有安全、洁净、资源无限三大优点,是最终解决我国乃至全人类能源问题的战略新能源。2016年2月3日,中国“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现在国际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摄氏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放在世博会展馆的“人造太阳”模型,除了绚丽的外观外,还将人造太阳的未来在人类能源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当前的进程以及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全部展示在下方可触屏上。该展项每日吸引游客数千人。

中国馆将“中国聚变能源开发与ITER计划”展项列为阿斯塔纳博览会的核心展项,展示了中国对未来能源的思考,向世界讲述了实现核聚变能源的重要性,传达了核聚变能源作为人类未来理想能源的理念。中国馆在此次博览会上将核聚变能源进行展示和宣传,获得了全球聚变界的一致认同和支持,使全球范围的聚变界人士颇受鼓舞。

“人造太阳”展项,代表了中国目前在新能源领域的最高科研水平;体现了人类追求未来能源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诠释了“同一世界,同一梦想”,在对未来能源的追求探索中,国际间合作非常重要。这个展项,是中国人站到了未来能源方向之一———可控聚变研究前沿的标志。这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人造太阳”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任务和重要贡献。

相关阅读:“人造太阳”革命性突破!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到底有多强

中国“人造太阳”技术或可破解“核电困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聚变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