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电能驱动经济发展 望眼京畿地区清洁能源发展新势头

2017-09-27 09:15来源:亮报作者:刘早 李春 宏赵鹏关键词:煤改电清洁能源光伏并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全景。赵秉忠 摄

国网翼北电力员工检查维护扶贫光伏电站。陈悦伟 摄

毗邻北京、天津的冀北地区是环京津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年来,电力在冀北地区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冀北电网在保障首都供电安全的同时,还在服务京畿地区清洁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9月22日,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新能源并网服务手册》《卓越电网˙蔚蓝京畿——电能驱动京畿地区清洁发展行动计划》。未来,国网冀北电力将继续以清洁、绿色的方式满足区域内用电需求,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服务冀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新能源占统调装机51.2%

 桌面上放着两本小册子,一本是《新能源并网服务手册》(以下简称《服务手册》),另一本是《卓越电网˙蔚蓝京畿——电能驱动京畿地区清洁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9月22日上午,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将两本小册子公布于众。

 发布会上,“新能源”“绿色”“清洁”等词被不断提起,正如国网冀北电力副总经理于德明所言,“服务清洁能源发展,是国网冀北电力的职责使命。”为了这一职责使命,国网冀北电力在践行绿色发展方面所做的各种尝试与努力,并非一场新闻发布会可以涵盖。

 在国家电网系统内,河北省北部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五市被称为“冀北地区”,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京畿地区”。毗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同时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这样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冀北电网要在保障首都供电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清洁、绿色的方式满足区域内用电需求,服务冀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清洁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能源的推广与应用。“‘十二五’以来,冀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达21.9%,光伏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18.7%。”在发布会上,国网冀北电力调控中心主任施贵荣介绍了近年来冀北地区新能源的发展情况:“截至今年8月底,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366.7万千瓦,占统调装机51.2%,成为首个新能源容量超过常规机组的省级电网。”

 此次发布的《服务手册》,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新能源并网服务指南,这也意味着国网冀北电力在未来将持续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

 以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为例,这个距北京只有200多公里的地区,已经被国务院确定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同时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在《行动计划》中,国网冀北电力计划把张家口打造成“风光储输”新能源并网示范、“柔性直流”新能源输送示范及“低碳奥运”新能源利用示范,从而为我国新能源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到2020年,张家口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届时,整个冀北电网的新能源装机容量也将达到3311万千瓦,是现在的2.4倍。”施贵荣解释道。

 翻阅《行动计划》,记者发现,除推动新能源发展外,国网冀北电力还将在未来不断加强电网建设,推广生产、生活各领域内的电能替代,同时完成包括扶贫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惠民行动,在更广范围内推动京畿地区的绿色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供电服务和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煤改电”覆盖8万户居民

 京津冀地区一直是我国空气污染的重灾区。清洁发展不仅需要新能源,还要在用户端推广更加清洁高效的用能方式。

 在冀北的农村地区,煤炭作为一种低廉的能源,过去一直是当地居民家中的必备品,特别是在冬天,每家每户都习惯用煤取暖,这也被看作是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

 人们对煤炭的依赖到底有多强?对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曾将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比喻为一个烟囱。据统计,在华北地区,北京每年燃煤2300万吨,天津7000万吨,河北2.7亿吨,三者相加3.7亿吨的燃煤量,已经超过了全国每年燃煤量的10%。在这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人们冬季的取暖用煤。

 去年5月,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北方居民采暖领域实施电能替代,国家电网公司随之进一步推广实施“煤改电”工程。

 在河北廊坊三河市,家住李旗庄镇东兴村的黄建柱即将告别与煤为伴的生活。今年夏天,三河市供电公司对东兴村实施了“煤改电”工程,“有了它,我们家今年冬天就不用算计买煤的事了。”黄建柱顺手拍了下装在墙上的电暖器。

 像黄建柱这样的家庭,今年在整个廊坊有7万余户。9月20日,国网冀北电力“煤改电”工程10千伏及以下配网项目全部完工。今冬,廊坊地区三河市、永清县、香河县共计235个村73992户村民将用上更加清洁安全的电采暖。

 “我打听过了,冯白塔村去年就用上了电采暖,屋里想调几度就调几度,关键是不用像之前那样扒煤堆、砸煤、填煤了。”在黄建柱看来,“煤改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今,在黄建柱家的院子里,往年留给煤堆的空地已经被收拾干净,小院一下子利落了不少。

 这样的改变,对于黄建柱来说,几乎是“零成本”。“屋外的线路和变压器、屋里的电暖器和蓄能设备,都是政府和供电企业拿的钱,我们一分不花。”黄建柱告诉记者,变压器、线路改造后,家里用电更可靠了,除了电暖器外,他们还可以用上更多家用电器。

 据了解,今年国网冀北电力实施的“煤改电”工程主要集中在廊坊、唐山两地。作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26”城市中的成员,两地今年的“煤改电”工程可覆盖居民8万户。

 此外,《行动计划》同样对冀北地区的大型电采暖示范项目列出了任务清单。在唐山,国网冀北电力将完成177家单位分布式光伏发电+碳纤维供暖改造;张家口将启动实施305万平方米风电供暖项目;廊坊也将对170所学校进行电采暖改造。据测算,以上三项大型电采暖示范项目,合计将减少消耗标准煤16.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1.9万吨、碳粉尘9.3万吨。

光伏扶贫助2万多家庭脱贫

 位于张家口北部的张北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是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干燥多风的环境影响着粮食的产量、牲口的品质,也直接阻碍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张北县也有自己的优势资源,那就是头顶的太阳。阳光不分贫富,公平地播洒在张北县的土地上,给这里带来了年均2897小时的日照时长。

 在此之前,人们并不相信阳光能赚钱,直到有了光伏扶贫。截至今年6月底,张北县已完成32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建设任务,位于张北县二台镇的蒋万库村,便是光伏扶贫工程的受益者。

 9月22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蒋万库村,见到村民李俊的时候,他已经在自家甜菜地里忙活了两个小时。拥有一双勤劳的双手,李俊家的生活依然贫苦:“二儿子前两年打工得了一场大病,生活不能自理,我得撑起这个家。”

 “我们村像李俊这样因病致贫、因学返贫的现象有很多,村里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去北京、石家庄这样的大城市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要想脱贫太难了。”村委会主任蒋春说,蒋万库村一共400多户村民,目前仍有一多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蒋春看来,村里缺少集体经济,是蒋万库村脱贫难的一大原因。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蒋春,直到今年年初,张北县供电公司决定在蒋万库村修建一座3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

 如今,光伏电站已经顺利并网,照在光伏发电板上的每一缕阳光,都为蒋万库村添加了一份宝贵的集体收入。张北县供电公司副经理王甫算了一笔光伏扶贫账:按照张北地区优越的光照条件,晴天情况下,300千瓦的光伏电站一天发电量在1200至1500度,按每度电1.08元的并网电价计算,每天都可以为村集体赚取1000多块的集体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光伏电站赚取的村集体收入,除了一部分用于帮助因病因事故造成困难的家庭外,大部分钱将会帮助村集体发展产业、提供公益性岗位,蒋春觉得这样才真正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有了这笔稳定的集体收入,蒋万库村村民脱贫的日子近在眼前。

 事实上,蒋万库村只是国网冀北电力在418个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的一个代表。截至今年6月底,国网冀北电力在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三地实施的总规模12.4万千瓦的光伏扶贫工程已经全部竣工,这些光伏扶贫电站将帮助418个村中的2479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原标题:让绿色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改电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光伏并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