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7年,随着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的开馆,以“中国聚变能源开发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为核心的展项,引得全世界参观者一阵“点赞”。事实上,从2006年中国政府、欧盟、美国、俄罗斯等7方共同签署协定参与ITER研究工作以来,中国的聚变科学家就从未停止向世界讲述中国核聚变能源的故事。
2016年12月12日,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核心部件——超热负荷屏蔽包层第一壁原型件率先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十年积淀,中国科学家用这一技术领域的突破,推动人类“人造太阳”的逐梦之旅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国际竞技:迎难而上
“核聚变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最好方案之一”这一观念早已是共识。ITER计划集成了当今国际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被认为是实现核聚变必不可少的一步。2004年前后,中国启动加入ITER计划的协商,希望通过ITER计划提升我国国际合作的层次,提高大型国际科学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运行和维修经验,并为今后聚变事业的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协议签署之后,中国承担了 ITER 装置 10%的制造任务。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其中大部分的涉核项目,包括最重要的一项——屏蔽包层第一壁的设计与制造任务。众所周知,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机理相似,因此也有了“人造太阳”的美名。核聚变要求创造上亿度的高温环境,而要构建起“人造太阳”的核心,就需要用特殊的材料筑起一道“防火墙”,来抵御装置内部上亿度的高温环境。核西物院承担的这项任务,处于反应堆最核心位置,直接面对高温聚变物质,因而被称为反应堆的“第一壁”。无疑,这是ITER交给中方的一项高难度作业。
根据 ITER 计划的设计方案要求,第一壁要承受每平米4.7兆瓦的热量,这几乎可以瞬间将一公斤的钢铁融化。“在研发之初,根本没有任何一种材料可以承受住这样的超高温。我们需要研发一种前所未有的复合材料。”从接到任务开始,核西物院第一壁研究负责人谌继明就知道,他和他的团队需要从无到有地走出一条路。而除了材料研发,在质量检测方面,他们必须通过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这就意味着研发过程的每一步都必须建立起与国际相接轨的标准。
困难重重,压力巨大。但参与国际项目,其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在研究这种材料,如果我们不尽快研发出来,就没有办法与 ITER 签署采购协议。
更有可能,我们会在国际上失去这个领域的话语权。这与中国加入ITER 计划的目标背道而驰。”毫无疑问,在这场世界舞台的竞技比赛中,谌继明和他团队必须迎难而上。
技术攻关:创下“中国速度”
第一壁的研发每一步都是难关,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核西物院第一壁研发团队坚持创新、一路攻坚,最终勇闯难关,创下国际竞技中的“中国速度”。
谌继明告诉记者,他们所制造的第一壁由三种材料复合组成,分别是铍、铜和不锈钢。如果你认为只是把这三种材料简单压制在一起,就能够制成新的抗辐射、耐高温的材料,那就太想当然了。
如何突破铍铜材料的连接技术?这是第一壁团队首先要突破的难题。刚开始国内外都没有可参考的经验,样品试制全部失败了。团队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们将可能的影响因素列出,一个个排查原因:假设过问题出在铍材,于是千山万水去全世界寻找合适的铍材;假设过问题出在材料结构,于是抽真空、加压力;假设过问题出在包套强度,于是反复试验……试验、失败、讨论、研究新工艺,两百多个日夜,连续 40 多轮实验,这群人连轴转,谁都没有怨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团队在不断试验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铍铜连接的成功率一下提高到90%以上!
本以为两百多天的持续奋斗可以迎来全胜,但又一个“拦路虎”摆在了眼前:ITER 要求焊缝全焊透,同时背面无飞溅。对激光焊接而言,这两个要求是相悖的。当时,国内外同行曾断定这根本不可能实现,甚至提出修改技术要求。
“变不可能为可能”,团队成员又有了新目标。他们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新一轮技术攻关中。在大量的工艺试验和不断总结规律之后,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防飞溅吹气焊方法,成功满足了 ITER 的要求,也顺利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一路披荆斩棘,中国的第一壁研发率先通过国际论证,出产品、出成果、出人才。如今,走进核西物院实验车间,摆在眼前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闪耀着金属光泽的成品,还有一支整体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的团队。而这一成功也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央视《新闻联播》给予连续报道;俄罗斯同行在得知中国已解决此问题后,表达了高度的关注和钦佩,并数次邀请中国团队提供技术帮助;日本、欧盟等国家组织也先后与团队联系,想到中国的实验室参观、学习。除此之外,技术攻关所形成的成果也将提升目前国内激光焊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并为其它的大型加工生产任务服务。
十年磨一剑,一招试锋芒。在中国加入ITER计划的第十年,核西物院用这份优异的成绩单,展示了中国在世界聚变舞台上日益崛起的力量。据了解,除了第一壁部件率先通过ITER组织的认证,核西物院负责的中子屏蔽包层模块全尺寸原型件也率先通过了验证。此外,在设计、特殊材料研制、材料连接技术、关键部件制造技术和试验检测技术等方面,核西物院也取得了多项突破,为ITER装置的建造提供了保证,也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人类向“终极能源”前进的道路上,从“跟随”到 “领跑”,这群聚变科学家还在不断探索,为推动人类聚变研究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投公司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及其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
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
3月25日,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强势上涨。截至收盘,常辅股份以30%涨幅涨停封板,天力复合涨超20%,哈焊华通、中洲特材等封20%涨停板,中国核建、中国核电等纷纷红盘。消息面上,我国多个核聚变试验装置取得进展。近期,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科研设施
3月10日,国家电投集团国核设备收到国核设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体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简称ITER)组织签署的诊断端口插件合同,这是国核设备首次实现在ITER的市场突破。本合同是国核设备充分发挥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合作攻关,经过4个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在科幻作品中,核聚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回到现实,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新一代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核工业的“国家队””,中核集团如何以“硬核”科技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如何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系统阐述了履职一年来的思考与建议,并分享了中核集
近年来,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然而,当前我国核聚变研究总体水平在全球处于何种地位?未来核聚变能源将与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形成怎样的能源架构?在核聚变能研发过程中,中国如何统筹“国家队”与市场力量……今年“两会”前夕,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中核集团的卢铁忠表示,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我国核能发展将按照“三步走”战略实施,一批先进核能技术将加快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是指中国核能发展的长期规划,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热堆、快堆和聚变堆,其中的热堆代表就是“华龙一号”。截至目前
中国核电2月28日公告,公司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金额为10亿元。该事项已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议,尚需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根据测算,本次对外投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但不会达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上,能源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命题。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如何以科技创新重塑能源版图,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必将成为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重要议题。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去年全国两会
4月15日,中核二三举行漳州核电3、4号机组核岛安装及BOP配套建安工程开工动员会,标志着3号机组开始进入核岛系统设备安装阶段。动员会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坚决践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进一步强化核安全
4月9日,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核电海阳核电3号机组220千伏倒送电圆满完成,拉开了3号机组现场大规模调试的序幕,为后续机组高质量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3号机组220千伏倒送电是海阳核电二期工程首个调试重大里程碑节点,风险高,作业面广,工作难度大。山东核电与总包方上海核工院海阳项目部联合成立专项组
“核电巨无霸”系列这次迎来新的重量级成员,来自陆丰核电的百吨“钢锅”。4月9日7时56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项目1号机组首个大型模块钢制安全壳(CV)底封头精准吊装就位,这个钢制底封头可不简单,吊装总重量约843吨,封头呈半球状,高11.4米,最大内径39.6米,是守护核岛的关键“盾牌”,想知道这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2025年4月2日,三门核电3号机组第一台反应堆冷却剂泵(简称“主泵”)顺利吊装就位,正式吹响三门核电二期主泵安装攻坚冲锋号!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每台机组共有4台主泵,单台设备重达72吨,属于核1级、抗震等级1级、质保等级1级的重大设备。作为核反应系统中唯一的转动设备,主泵承担着为反应堆冷却剂系
近日,公司收到国家档案局印发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档案验收意见,示范工程档案专项正式通过验收。专项验收工作于3月2日至5日开展,期间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验收组听取相关汇报、观看项目档案宣传片、现场查验档案材料并质询,认为示范工程档案收集比较齐全,分类合理,整理规范,项目档案能够反映项目
3月26日,中核集团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组织召开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融资启动会。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旗下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于2024年8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规划建设2台华龙一号和1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江苏徐圩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
3月20日14时20分,随着安全壳压力降至大气压,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CTT)正式宣告圆满收官,试验结果全部合格。项目充分发挥关键路径调解作用,避免在热试后占用关键路径实施CTT,成为集团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以来首个在热试前实施CTT的机组,同时也是首台在热试前完成四池联通试验的机
2025年3月24日,漳州核电3号机组反应堆厂房钢衬里模块五吊装就位,质量安全整体受控。福建漳州核电3号机组钢衬里模块五内径约46.8米,模块整体高度9.78米,模块重量约135.8吨,吊装总重量约235吨。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年,中核工程漳州项目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
3月19日,海阳核电二期工程调试动员会暨党建共建推进会顺利召开,标志着海阳核电二期工程调试工作由准备阶段转入实战阶段。山东核电与主要参建、参调单位领导以及执行处室代表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总包调试队就海阳核电3号机组调试准备、组织机构、计划安排、安全质量管控、风险挑战、防范
3月14日,中核二三收到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工程”)发来的中标通知书,中标广东太平岭核电厂3、4号机组核岛安装工程项目。作为我国核电建设安装领域领军企业,此次中标标志着中核二三在三代核电建造技术领域的成熟掌握能力获得进一步验证。太平岭核电项目作为清洁能源重点工程,对华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654家“科改企业”名单,详情如下:“科改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3.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5.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564家“双百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双百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5.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
今日,中核集团发布《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风机设备(含塔筒及其附属设备)中标候选人公示》,金风科技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100600.5万元。此前招标公告显示,项目场址最近端距离锦和镇陆岸27km,最远端距离陆岸57.6km。徐闻东场址二水深约为10m~26m,规划场址面积为34k㎡。
华能霞浦核电项目压水堆一期工程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配套高、低加热器和除氧器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4-2-181-01)项目所在地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1.招标条件本华能霞浦核电项目压水堆一期工程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配套高、低加热器和除氧器设备采购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
自DeepSeek模型发布以来,电力企业接入DeepSeek已成为一股新潮流。据北极星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国家电投、中国华电、中广核、中核集团、等多家电力企业都官宣接入了DeepSeek大语言模型。国家电网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自主研发的模型服务云MSC(Model-Servi
北极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月至今,全国光伏电站EPC定标规模高达32GW,普通集中式超14.8GW,大基地超5.4GW,分布式光伏超过12GW。其中,规模超过1GW的有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7家央国企,总规模达到17GW,占EPC总规模的53%。(仅统计公开数据)受“抢装潮”影响,光伏组件价格从年初0.65元/W
4月8日,二二一局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二二一局领导班子调整的有关决定。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门总师、副主任李长瑜主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赵翼鑫、戈晓海职务任免的决定:赵翼鑫任二二一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核集团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信心坚定,切实履行实际控制人职责,“一企一策”制定年度市值管理方案,全力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核集团高度重视市值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效,控股上市公司多次取得中国证券“金紫荆奖”。2022年以来,中核集团积极推动优质资产注入
近日,三门核电“全省先进压水堆水化学技术和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5台化学分析机器人/机械臂调试(“黑灯实验室”的第一阶段),智慧化学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三门核电化学领域进入全球核电厂对应领域第一方阵。核电智慧化学建设是全省先进压水堆水化学技术和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五个研究方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9日,中国核建公布2025年3月主要经营情况,截至2025年3月,公司累计实现新签合同541.75亿元,同比增长30.7%,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7.32亿元,同比增长2.67%。
近日,中核集团旗下南京中核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主导建设的江苏泰州俞垛镇、江苏徐州沙集镇两个总装机容量达100兆瓦的渔光互补项目正式并网。作为江苏省新型能源体系示范的重点实践,沙集项目深度契合《徐州市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能源布局,有力推动了新能源与渔业养殖绿色环保等产业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