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李冠兴:对中国锆材研发充满信心与自豪

2017-11-27 09:59来源:中核集团关键词:核电核电站中核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电强国必须要用我们国家自己的技术。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11月23日,N36锆合金管棒材通过中核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组织的转批量化阶段工艺评审,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完整的、工业化规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36锆合金制备技术,以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实施获得了关键材料的保障。担任该项目评审专家组组长的李冠兴院士回顾中国锆材的研发历程,眼里满是激动与自豪。

评审与研制总结会结束后,李冠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情绪依旧为会上N36锆合金研发团队负责人赵文金在汇报时流泪的细节所牵动。“太不容易了,赵文金这一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但他和他的团队也是幸运的,终于走到成功这一天。”李冠兴说,中国从1991年开始研究锆材问题,2010年聚焦N36锆合金材料研发,但由于材料选择、随堆考验等条件一直无法实现,之前都只实现了锆材生产的本地化,而知识产权还是其他国家的。“建了这么多反应堆,都只是生产本地化,并不是技术自主化。”自主品牌的先进核燃料元件,很大程度上是以材料的研发成功为标志的,因此,倘若无法突破材料国产化的瓶颈,元件研发、项目建设等后续环节都要受到限制,在核电“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更是处处为人所掣肘。

2017年9月,N36特征化组件在国内首次完成了为期四个循环的商用核电站随堆运行考验。与此同时,采用N36包壳材料的CF3先导组件也已完成两个循环的运行考验。池边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良好,N36锆合金材料力学、抗腐蚀性和耐辐照性能优异,综合性能与国际先进锆合金相当,标志着中核集团N36锆合金材料研发成功。李冠兴告诉记者,随堆考验比较快、也比较省钱,经济效益更高,但在客观上构成了核电厂运行的风险因素,因此在决定进堆时需要慎之又慎,更需要中核集团内多个板块和单位的协调配合。“不能进堆,那再研究也是没有用的,堆内辐照考验和堆外性能研究完全不是一回事。”随堆考验不仅验证了燃料组件研发的成功,更增强了中核集团全系统核燃料元件研发团队的信心。

在李冠兴看来,本次研发实践的经验与优势,一方面是证明了“两总”(总指挥与总设计师)双系统领导和组织体系是管用的,同时,更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自创立之日起,核工业就从不缺少“大力协同”的成功典范。八年来,从国家部委的上层领导,到中核集团全系统的通力合作,“李广长任行政总指挥,焦拥军任技术总指挥。行政系统可以强有力地协调各板块的问题,在集团内发挥各单位的优势和长处,这是单靠技术系统所不能实现的。”

“一个队伍的建立只靠‘教’是教不出来的。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支队伍。没有实践经验,只从书本上学习二手经验,讲再多的理论也是造不好的。这项工作带出了一支真正的、我们自己的研发队伍。”李冠兴见证着研发团队中技术骨干们的成长,欣慰地表示,对于队伍的成长,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历经核燃料元件研发全过程,中核集团的技术团队自己造出了N36锆合金材料,大大增强了自信心,这支人才队伍算是真正培养出来了。

“我们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平稳。”李冠兴说,从实验室研发转入工业化生产,未来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的阶段。“不冒进、不过度追求进度、每个环节都力求操作规范”,为了批量化生产之后不出问题,研发团队以保证稳定为前提,为未来的研究走出了成熟的发展思路和道路。

原标题:李冠兴:对中国锆材研发充满信心与自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中核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