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月18日上午11时,南网总调下达指令后,2000公里外的云南大理新松换流站执行阀组解锁操作。一时间,云南的清洁水电开始源源不断输往广东的珠三角,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面投产运行。
工程从2016年2月开工建设,到2017年12月双极低端投运,再到现在的全面投运,这个过程是攻坚克难、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过程,不仅攻克了多项世界难题,还树立了基建工程的标杆。
绿色电网,体现生态文明
回顾工程的建设历程,它是一条“绿色”电网的建设历程。从目的和意义上看,工程将云南的清洁水电不远千里输送至珠三角,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正如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庆奎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的能源战略,把西部的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既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保证了大气环境的质量。”
从建设过程看,无论是换流站设计建设,还是输电线路走廊施工,都无不体现着节能环保、构建生态文明的理念。例如,针对东方换流站用地紧张、环境噪音敏感情况,工程首次采用高低端阀厅“L”型布置,优化换流站场地,节省占地约30亩,东方换流站也称为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小的交直流合建特高压换流站;推动滤波电容器、电抗器等供货商首次采用增加降噪帽等新型降噪方案,设备噪音降低达15分贝以上。针对新松换流站所处地区干旱缺水情况,工程采用换流阀外冷部分空气冷却设计,不仅减少了每天800方用水,并且避免了废水排放。针对广东境内线路走廊异常狭窄的情况,在惠州至东莞段线路部分杆塔采用极导线垂直排列与接地极线路共塔的创新设计,并使用F型耐张塔和酒杯型直线塔,节省线路走廊空间近50%;河源接地极采用垂直接地极方案,减少占地60%以上。
精品工程,引领技术发展
回顾工程的建设历程,它是攻克世界难题、引领技术发展的历程。新松换流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震烈度最高的特高压换流站,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叠加为世界级技术难题,没有成熟的方案和成型的设备,需要重新研发、设计和改进。超高压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团队集合电力工程、结构抗震等跨学科技术力量开展攻关,包括同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网科研院、西南电力设计院等10余家科研单位以及西门子、ABB公司等20余家设备厂商,开展大量攻关试验,形成了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特高压换流站成套解决技术方案。
根据设计单位西南电力设计院出具的抗震设计方案,有关新松换流站地基的部分计划打桩2600多根,桩体直径分60厘米、80厘米两种,深度一般在20米。“打桩稀松平常,但在换流站打这么多还是头一回。”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土建项目总工胡习文见证了站内每天24小时最多10台打桩机同时施工的壮观场景,“人休机不休,机器坏了送去修的同时,换新的一台来用”。3个月后,地基打好了。
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允鹏理解和体会建设者们的艰辛。在工程全面投产仪式上,他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工程的建设历程,它是建设精品工程、树立基建标杆的历程。以建设精品工程目标为引领,工程建设方严格开展设备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了新松换流站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直流场设备、复合绝缘子等影响工程质量和按期投产的重大问题。为提升质量工艺,工程在500千伏GIS设备防尘安装上依照五级防尘标准施工操作,空气洁净度达9级,设备一次带电投产成功。施工成果获评全国QC小组成果三等奖,目前已在南网所有GIS设备除尘安装施工中推广。
细节铸就精品。在新松换流站内,施工的细节不仅作用于与电相关的施工之中,而且延伸至其他方面。仔细查看站内房屋墙面和地面瓷砖铺设,贴片整齐并且都是全块,没有任何截断或拼接的情况。
风险管控,创多项“南网之最”
回顾工程的建设历程,它还是管控重大风险、创造多项“南网之最”的历程。工程从土建开工到全部建成投产用时不到两年,比首条特高压直流工程(云南—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缩短了12个月,用时极短。
这是工程建设管理团队强化项目统筹的结果。他们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49家参建单位和213家物资供应商,针对关键路径制定出详细的进度计划和管控措施,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多项“南网纪录”。例如,加大资源投入,新松换流站精心组织“三通一平”施工,仅用6个月完成169万方土石方挖填,为南网土石方工程量之最;创新施工工序,东方换流站巧妙应对场地紧凑情况,仅用4个月完成14台低端换流变压器的安装试验,为电气安装速度之最;强化外部协调,与沿线各级政府部门建立高效沟通协调机制,促成工程被列入各省区重点项目,全线跨越电力线路、公路、铁路及通航河流3032条次,数量和难度均创“南网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这3000余次跨越之外,通过超前规划,工程还首创线路互换路径的方式,避免了涉及该工程与后续建设的昆柳龙直流工程的4次重要跨越,避免了可能产生的风险,也避免昆柳龙直流工程后续线路施工期间滇西北特高压直流工程长达40天的停电。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曾对滇西北特高压直流工程进行调研督查。他表示,在建成安全、高效、智能的现代能源体系中,电网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传输电能的大平台,更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大平台,是各利益主体利益融合的大平台,是系统安全管理的大平台。全面投运的滇西北特高压直流工程,将积极发挥大平台作用,每年可增送云南清洁水电200亿千瓦时,约占深圳市年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不仅可满足南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用电需求,还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清洁电能。这条西电东送的绿色大动脉,开始履行它的使命。
>>链接
时间轴
●2015年12月28日,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
●2016年1月1日,工程两端换流站“三通一平”开工。
●2016年2月3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6年4月16日,工程线路部分开工。
●2016年7月1日,工程两端换流站土建工程开工。
●2016年12月7日,工程初步设计批复。
●2017年2月15日,工程新松换流站电气安装开工。
●2017年3月1日,工程东方换流站电气安装开工。
●2017年9月29日,工程新松换流站和东方换流站交流场分别投入试运行。
●2017年11月22日,线路工程全线贯通。
●2017年12月5日,工程直流单极低端解锁成功,直流具备送电能力。
●2017年12月27日,工程双极低端阀组成功投入运行。
●2018年5月18日,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数说
●新松换流站海拔达2350米,直流线路最高点海拔36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电气设施抗震设计达到9度,是世界设防抗震级别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东方换流站围墙内占地面积只有15.78公顷,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小的交直流合建特高压换流站。
●线路全长约1953公里,沿线跨越电力线路、公路、铁路及通航河流等数量高达3032条次,是南方电网公司建设史上输电线路最长、交叉跨越最多的工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赣江—赣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对江西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工程计划新建赣南1000千伏变电站,安装2台3
7月8日1时03分,极I高端换流器送电成功,±800千伏苏州换流站主控室内响起一阵欢呼——至此,这场历时5天、关乎苏州近五分之一电力供应的特高压“心脏”手术,在高温与时间的双重压力下,终以“零缺陷”画上句号。在抢修的战场上,工作人员安全帽下流淌的汗水生动地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
“监测点位位移小于40毫米,未超过阈值范围,设备运行正常!”7月9日,黄石大冶±800千伏特高压永兴换流站值班员李瑶认真记录北斗地质沉降监测系统监测的数据,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黄石部署湖北省首套北斗地质沉降监测系统,以数智科技助力特高压电网安全运维,助力迎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革命老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
7月13日,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光伏场区建设项目EPC工程总承包(第二批)招标公告发布,本项目分为3个标段,预估建设容量为1.72GW。详情如下: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简称“晋北基地”)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配套清洁高
7月13日,在距离新疆民丰县城约70公里的萨勒吾则克乡,随着最后一相导线顺利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线并抵达188号铁塔,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历时15年建设实现全线贯通。这项规模宏大、建设艰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1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推进“新能源+储能”融合应用!国家电投将在兰州投建300MW光储项目7月6日,兰州新区管委会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青海青投绿动智慧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
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在7月4日创下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后,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年内第二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
近日,西门子能源协助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卡麦换流站完成首批两台换流变压器的安装工作,为该站于今年12月实现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还将有12台换流变压器陆续进场并进行安装。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直流线路全长约1784公里,采用特
近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山东省出现了持续性高温高湿天气,带动用电负荷迅猛增长。在这场电力保供的攻坚战中,入鲁外电成为保障山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有效支撑山东电网负荷四次刷新历史纪录。7月3日至7日,山东电网负荷:3日11:18达1.1483亿千瓦4日13:09达1.2051亿千瓦5日11:25达1.2229亿千瓦7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大唐集团发布《大唐集团新能源项目收益率动态管理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大唐集团公司新能源项目收益率差异化控制标准,其中包括境内光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国家级和省级大基地项目收益率差异化控制标准。《方案》指出,税前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作为主要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7月11日,中国华电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第三台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至此,巴塘水电站实现75万千瓦全容量投产发电,可实现年均发电量约34亿千瓦时。巴塘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的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海
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在7月4日创下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后,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年内第二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
近日,西门子能源协助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卡麦换流站完成首批两台换流变压器的安装工作,为该站于今年12月实现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还将有12台换流变压器陆续进场并进行安装。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直流线路全长约1784公里,采用特
今年上半年,昭沂直流配套新能源发电量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上网电量76.63亿千瓦时,超过去年全年上网电量,同比增长119%,数据背后是蒙西地区“沙戈荒”大基地新能源与山东能源需求的高效联动,更是新能源跨省消纳的创新实践。作为“蒙电入鲁”主动脉,±800千伏昭沂直流西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至
7月3日获悉,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6月10日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新疆哈密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经特高压线路直抵重庆,缓解重庆迎峰度夏供电压力。来自新疆的电为持续高温的山城送去清凉。据测算,10亿千瓦时电量可满足重庆市全市家庭约42.9天的用电需求,可保障重庆
据国家能源局,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创历史新高。为应对夏季用电高峰挑战、保障电力可靠供应,迎峰度夏工程建
蒙古自治区能源局7月4日消息称,内蒙古首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外送通道——蒙西(内蒙古西部)至京津冀直流输电工程,顺利取得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标志着该工程正式转入建设实施阶段。蒙西至京津冀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三交九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批
日前,±800千伏金上—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咸宁长江大跨越和荆州长江大跨越工程导线防振及测振工作完成。测试结果表明,由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导线防振专业技术团队设计的工程用导线防振方案满足技术要求,防振效果达到预期水平。金上—湖北特高压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大动脉之一,也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
6月30日,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在广东横琴正式投产。该工程成功将紧凑化经济型多端口柔性互联装备应用于中压配电网,是南方电网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推动粤澳科研合作的最新成果。据介绍,该工程通过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自主研发紧凑化经济型多端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多家能源电力企业获评2024年度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最高等次“好”。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因地制宜支持秭归脐橙、神农架蜂蜜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巴东土店子能源革命示范村,落地长阳合子坳村制衣厂,创新组织6家东部省级电力公司结对帮扶五县区,举办第三届“央企消费
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完成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核心功能建设及28项跨平台接口联调,实现市场注册、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及结算等全业务流程贯通,标志着我国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互联互通。为了推进此项工作,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
近日,由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EDL-T)编制的《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变电运行规范化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在老挝电网推广应用。这是老挝全国电力系统内获得推广的首套技术标准,为老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中国方案+老挝实践”的创新范本。“为提升《标准》的权威性和可推广性,老挝国家输电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交易规则。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堵点的重要突破性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式迈入跨电网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制定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资源跨省跨区流动的“任督二脉”正式打通。想象一下,你住在A省,但你用的电可能来自B省甚至更远的地方。这就是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的魅力所在#x2014;#x2014;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7月7日,位于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综合能源区域、科学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的用电负荷出现较大波动。得益于近期投产的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该区域多回20千伏配电线路自动启用互相调剂负荷功能,在短短30秒内,负荷已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云南大理州能源局与南方电网云南大理供电局联合举办大理州首批虚拟电厂意向接入用户集中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是大理州首次以集中签约形式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参与企业数量多、调节规模大,签约用户涵盖水泥、硅光伏、充电桩等行业,最大负荷超9万千瓦,意味着大理虚拟电厂首次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