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电力无线专网产业链待进一步完善──访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孙德栋
2017年9月下旬,中国电力无线专网产业联盟(后改为“电力无线专网产业分会”)在京成立,在产业分会成立周年之际,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30兆赫兹频段使用规划进行了调整,无疑是给产业分会送上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近日,中国电力报记者就电力通信热点问题及产业分会相关工作采访了中国无线电协会电力无线专网产业分会副理事长、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孙德栋。
记者:电力无线专网与5G网络切片两种技术的发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孙德栋:5G网络切片基于SDN/NFV技术实现业务需求和网络资源灵活匹配。对于运营商,5G公网切片能够帮助运营商将业务延伸到各行业的专网用户,提高运营商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对于电网公司,本质上是与其他行业共享运营商基础设施,而电网公司以独立运营方式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来采用运营商网络对电力业务的承载能力。
电力无线专网采用230兆赫兹电力专用频段,由国家电网公司主导建设,在技术体制、网络建设规模、运行维护方式、安全防护、业务质量保障等方面均有很大的自主性。特别是针对承载控制类业务需求,国家电网公司从去年11月开展了承载控制业务的电力无线网络架构优化工作,保证了生产控制大区业务及管理信息大区业务的同网安全承载。
目前基于4G技术的电力无线专网已经能够很好地适配电力业务传输性能和安全防护需求,5G公网切片则具有建网成本低的特点,可用来承载对安全性及时延要求较低的电力业务,二者适用场景不同。同时,随着5G技术和产业的逐渐成熟,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开展5G技术在电网中应用的研究,未来几年,电力无线专网也会根据业务需求向5G方向进行演进升级。
记者:产业分会成立一年来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德栋:产业分会成立以来,在产业培育方面,督导联盟单位开展检测、型号核准、备产、规模供货等工作,组织完成13款230兆赫兹无线专网产品研制,保障国家电网公司2018年扩大试点建设的产品供应。在标准制定方面,组织开展电力无线专网通用要求、230兆赫兹/1800兆赫兹技术标准等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编制,并积极申请国际标准。其中通用要求、LTE-G1800兆赫兹技术标准、230兆赫兹总体技术要求、LTE-G230兆赫兹技术标准已完成编写。
在频谱增补方面,230兆赫兹频率增补申请已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在电力无线专网架构方面,提出基于独立时频资源、独立传输板卡(端口)、独立上联通道的业务物理隔离网络架构,满足控制业务需求,为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建设电力无线专网奠定了基础。
记者:电力无线专网大规模应用还可能存在哪些现实困难?该如何破解?
孙德栋:电力无线专网规模应用仍面临产业链待进一步完善、技术演进路线待明晰等问题,一是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培育,通过市场竞争培育核心企业,进一步提高设备质量,降低网络建设成本。二是需持续开展技术演进路线论证,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将5G等前沿技术引入下一代电力无线专网。
记者:电力通信目前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孙德栋: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逐步深入,电力生产服务的基础性业务及扩展业务需求日益凸显,对电力通信网的覆盖范围、传输性能等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无线专网方面,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为国家电网公司增补6兆赫兹无线频率,为无线专网的规模化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设备研制及系统建设。
同时,无线专网技术也面临挑战,一方面,5G公网切片技术为运营商进入行业用户市场提供了技术手段,应用公网的成本优势及业务开通便捷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线专网承载业务的类型及规模,会挤占无线专网发展空间;另一方面,230兆赫兹频点的离散特性导致系统实现与公网设备存在很大差异,公网设备优势厂商受限于研发投入,无线专网研发及技术持续升级的积极性有限,也限制了无线专网的长期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源荷两端,中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也给电网带来了世界级的挑战。面对新型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数智化加持的创新是核心关键手段,没有通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都无路可行。不认真对待通信网,通信就会成为电网的瓶颈,从而阻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发展。1、引入通信目标网方法论只有
12月25日10点,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值班员通过1.4G电力无线专网,将合肥虚拟电厂系统群调群控测试指令发送至6.8兆瓦美芝等13个光伏电站。目前,安徽省首条1.4G电力无线专网已正式建成并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预计年内正式投运。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分布式光伏调控等业务开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江苏省在运的高压GIS设备间隔约为1.8万个,数量居全国省级电网前列。2023年以来,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开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大专项“超/特高压GIS绝缘可靠性提升”专项研究框架项目中的《GIS外施冲击振动下耐压和局放试验方法》
编者按国家电网公司2024年“两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现代智慧配电网,建成35个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先行示范区。电网头条推出“现代智慧配电网·一线实践”系列主题报道,深入报道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先行示范区相关实践成果成效,展示公司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的积极作为。镇江,
近日,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低压分布式光伏县域级超短期预测模块在江苏省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系统上线运行,使分布式光伏出力预测精度达到小时级,为市县两级调度人员及时调整机组出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供依据,支撑分布式光伏电力就地灵活消纳和主配微网高效协同运行。近年来,配电网
2023年12月底,江苏常州供电公司在常州市上弘云峯苑小区试点建成了智慧低压配电台区。该台区可自动调节分布式电力资源参与电网互动。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电力资源规模化接入电网,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运行形态,也带来了潮流倒送、设备重超载等潜在风险。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是解决这一问
11月22日获悉,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和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无线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构建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无线异构网络融合系统,为电网多业务全覆盖
近日,江苏南京供电公司对10千伏鸿意星城开关站配电自动化和站房巡检机器人的分体式4G终端进行业务切换,升级为“5G+专网”双通道终端。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安装234台“5G+专网”双通道终端,初步实现规模化部署。据了解,电力无线专网承载着配电站房视频监控、巡检机器人信息实时回传等大带宽业务。随
4月23日,江苏镇江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配电网专职吴鑫依据《配农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为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招引的6个集成电路产业项目编制了包括16条10千伏线路及配套电气工程在内的供电方案。该方案中涉及的项目计划一年后投运。这些项目投运后可为该片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电能。2022年12月
国内首个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实现频率转换5月8日,国网浙江电科院在台州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盐场换频站内完成了柔性交流换频阀解锁运行试验,标志着国内首个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首次实现50赫兹工频交流电和20赫兹低频交流电间的转换,迈出了柔性低频输电技术应用关键一步。国内首座“量子+5G”智慧
10月23日,武汉汉口江滩风和日丽,一架白色的无人机在高空来回穿梭,对滨江配电示范区内的国家电网线路设施进行立体精准拍摄。另一边,无人机巡检现场画面正实时投射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大屏上,“大到各类金具、绝缘子等关键部位的疑似缺陷,小到电线杆上的螺丝松动脱落、锈蚀和温度异常等安全隐患,
在能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融入能源产供销全链条,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智慧能源分论坛上,华
近日,2025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在杭州召开,华为政企光领域副总裁刘利春发表了“以光促算,AI时代基于fgOTN的电力通信网”主题演讲。他表示,随着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以及大模型的普及部署,电网需构建主配一体的通信目标网,为海量数据和大模型间提供确定性入算联接,提升电网调控水平,实现以
2025年4月24日,在2025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期间,华为政企光领域总裁杨曦发表了“无光不AI,全光网加速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主题演讲。他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能源流、业务流、信息流、碳排流合一,对电力调度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电力生产和作业效率。电网公司发布并
4月14日,由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通信技术监督智能体成功应用于±800千伏庆阳换流站和750千伏金塔变电站,实现通信技术监督报告的智能生成。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个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通信技术监督智能体的成果应用。据了解,通信技术监督智能体基于通信技术监督工作
4月11日,广东管道洪湾电厂二期供气项目顺利完成置换、升压、稳压、设备调试等试生产流程,标志着广东管道正式具备向下游洪湾电力二期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下称洪湾电力二期)供气条件。洪湾电厂二期供气项目是广东管道为保障洪湾电力二期机组用气需求而建设的配套天然气输送工程。项目在原洪湾末站基
4月1日,随着西北骨干电力通信网第二子平面改造工程最后一台传输设备入网,西北电网通信传输设备实现100%国产化替代,区域通信网络自主可控能力大幅提升,西北电网骨干通信网的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于2022年启动西北电网骨干通信网老旧设备改造工程,统筹组织西北地区5家省级
3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00G光传输网络(OTN)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一重大通信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实施阶段。100GOTN项目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牵头规划建设,是该公司通信专业近10年来首次建设的超大型省际大容量骨干通信网络项目,也是该公司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及数字化智能化特
1引言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政府、金融、电力等领域对高品质传输专线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光传送网(OTN)持续向城域边缘下沉和行业末端节点规模部署。鉴于传统OTN技术带宽管道颗粒度偏大(最小带宽容器粒度为1.25Gb/s量级的ODU0),在承载GE以下速率业务时存在带宽利用率低、调度灵活性差等问题
2月25日,上海金山区供电公司完成了首批100套用电信息采集终端5G轻量化技术的部署应用。截至3月11日,两周的试运行数据表明,这些终端的采集成功率达100%,实时成功率从使用这一技术前的95%提升至100%,采集业务质效显著提升。传统配网电力通信以4G技术实现数据交互,但局限性凸显,难以满足设备快速控
2月24日,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信息通信中心正式向国网信通公司提交±800千伏庆阳换流站通信电源满载测试可靠性验证资料,标志着国家电网系统内首次特高压换流站通信电源满载试验圆满完成,填补了特高压站点通信电源满载运行数据空白。随着通信设备负载逐渐增多,对通信电源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为验证极
2月25日,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批配网通信建设项目EPC总承包框架采购招标,预计采购金额3.37亿元。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地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配网通信网,满足电网及上下游企业用户各类业务需求。公司计划构建“全覆盖、泛在化、大带宽、高可靠、技术先进”的配电通信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