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水电建设成就与展望

2018-10-30 12:02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郑声安 彭程关键词:水电水电建设水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0年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增加2.97亿千瓦,年发电量增长1.14万亿千瓦时,分别是改革开放前的20倍和23倍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流入海,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改革开放40年,我国水电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水电发展历程

水电是技术可靠、运行灵活的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具有防洪、供水、航运、灌溉和改善河流生态等综合利用功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约6.6亿千瓦,年发电量约3.0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原有水电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在积极学习苏联、捷克等国水电技术的基础上,全国水电科技工作者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踏上了水电建设的艰难历程,掌握了100米级混凝土坝和土石坝、100万千瓦左右电站建设关键技术,初步奠定了我国水电发展基础;抽水蓄能电站在北京、天津开始试点开发。至1977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1576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3万千瓦),年发电量517亿千瓦时。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回顾我国的水电发展历程,艰难曲折,成果丰硕。以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为指引,水电事业真正步入了高水平快速发展时期,是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40年,水电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谋发展(1978年~199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提出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建设十大水电能源基地的战略设想,并优先选择条件优越的河段开发建设;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起步开发。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水电也开始了投资体制、建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艰难探索。从1980年起,为了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随着国家“拨改贷”的实施,水电率先使用银行贷款,走出拓宽建设资金渠道的第一步,改变了过去因水电建设资金全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制约水电发展的问题。1985年,国务院批转原国家经委等部门《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时规定》的通知,对集资新建的电力项目按还本付息的原则核定电价水平,打破了单一的电价模式,培育了按照市场规律定价的机制。1984年,原水利电力部将鲁布革水电站作为引进外资的试点,建立业主、工程师、承包商三足鼎立的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取代了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对我国基本建设行业的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广蓄、岩滩、漫湾、水口、隔河岩等5个百万级水电站纷纷实行了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在工期、质量、造价等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和进步,被业内誉为“五朵金花”。1991年,世界银行在单个项目贷款最多的项目——二滩水电站正式开工,从土建主体工程到机电设备采购,全面实行国际招标,项目管理全面与国际接轨,引进了国际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我国水电建设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跨上了新台阶。根据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电力工业部指导水电建设系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把业主负责制推进到公司制,先后把清江、二滩、乌江、桂冠、五凌组建或改制成为水电开发公司,迈出了“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重要一步。1996年,国务院领导明确提出“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水电开发八字方针,并成为国家对水电建设的开发政策。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国务院授权其经营中央电力资产,从生产关系上形成了一个中央水电投资主体,并卓有成效地推动了龙滩、小湾、公伯峡、洪家渡、三板溪等水电站和岷江杂谷脑流域的前期工作。这些工程均在21世纪初期开工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电力需求旺盛,为水电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三峡水利枢纽,百年三峡梦想从宏伟蓝图变成了伟大的工程实践,以此为契机,推动了小浪底、大朝山、棉花滩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1993年~1999年,随着五强溪、宝珠寺、天生桥一级、李家峡、万家寨等大型电站先后建成,水电投产连续7年超过300万千瓦,1998年和1999年分别达到了534万千瓦和633万千瓦,形成了水电投产的第一个高峰期。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入研究论证和规划设计,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起步开发。为保证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和解决广东电网、香港九龙电网的调峰填谷需要,1988年7月,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开工建设,1994年3月全部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座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电站。随后,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并于1998年12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一、二期工程合计240万千瓦,是20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20世纪90年代,随着北京十三陵、浙江天荒坪等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陆续开工、投产,抽水蓄能电站异军突起,已成为水电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1999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为7297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47.5万千瓦),居世界第二位。

第二阶段,继往开来展宏图(2000年~2012年)。

新千年伊始,以全国水力资源复查为依据,全面形成了十三大水电基地的开发蓝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拉开了西部水电集中开发的新篇章,水电建设也全面步入流域梯级开发的新阶段。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迅速,开始由局部选点建设向全国分省选点开发建设转变。

2000年,原国家计委提出加快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建议,获国务院批准同意。同年,贵州乌江洪家渡水电站等第一批西电东送电力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

200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催生出多元化的水电开发市场主体。投资和能源主管部门大力推动河流规划和管理,市场主体全面加大勘测设计和科技投入,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等各环节有机衔接,我国水电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00年~2012年,全面推进了金沙江中下游、长江上游、澜沧江中游、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南盘江红水河、东北诸河、湘西诸河、乌江、闽浙赣诸河和黄河北干流等水电基地建设,13年间新增常规水电投产装机容量16,075万千瓦,平均年投产规模超过1200万千瓦。

进入21世纪后,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浙江天荒坪、桐柏,河北张河湾及安徽琅琊山等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陆续建成投产,2008年抽水蓄能电站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集中在华南、华东、华北电网。2009年8月,国家能源局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作座谈会,由局部选点建设向全国分省选点开发建设转变,全面铺开全国重点省区的抽水蓄能选点规划工作,以电网公司为主体,组织开发建设,为抽水蓄能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24,858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033万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水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