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那些河网如织的水巷,
温顺地偎依在古旧的马头墙下,
窃窃私语的流水声,
抹去了昨天斑驳的画面,
拉近了我们和过去的距离。
如何留住这滋养一方的水域,
亨通给出了答案。
12月4日,亨通电力产业集团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吴江水生态感知网示范工程项目动员大会,宣布将全力推进吴江水生态感知网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引入海底科学观测网技术,以科技手段为吴江水生态保护打造“电子哨兵”。今后,人们只要打开电脑或登录手机APP,便可实时查看吴江的水生态状况。
据介绍,吴江水生态感知网示范工程项目依托同济大学的海底观测技术和亨通海装强大的研发实力,首次将海底观测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实现长期、立体、原位、实时的智慧观测。该项目在水下设置水下控制系统,能够对观测仪器的电能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保证仪器的长期有效运行,该系统同时具有扩展功能,可根据后期需求增加监测仪器的数量,扩大监测规模。
据悉,该项目是亨通海装地表水检测业务方向的示范项目,其成功实施将对地表水产品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将形成“环保8个点、水利7个点、元荡湖湖心自动站”的水生态布局。
亨通海装总经理孙贵林透露,该项目计划于2019年4月进行专家验收,“我们将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工作,为吴江水环境治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打造江河湖泊生态感知网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标杆。”
小百科
水生态感知网示范工程项目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可持续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原位监测,突破了常规监测频率相对较低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监测;该项目还可实现水面以上、水面以下50公分和水底以上50公分的三层立体观测,可实时采集视频、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气压、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浊度、蓝绿藻、叶绿素、COD、TOC、氨氮、总磷、总氮、流速、流向、水位等大量科学数据,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观测水域的气象、水质和水文状况;采集到的所有信息分类处理存储至数据库中,再利用水动力模型等各种应用支撑服务进行数据分析、管理、查询与维护,最终将数据在PC端和移动端等业务平台中展示。
通过水生态感知网项目,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蓝藻、湖泛态势的监测,强化河湖治理,从根本上促进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让碧波美景早日重现。同时,通过“水生态感知网”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水生态通量,防止水生态事故,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生态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生态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强力有效的技术支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6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亨通集团联合主办的“创新传力绿动未来”亨通新产品鉴定会在苏州圆满举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俞学豪,亨通集团总裁崔巍出席并致辞,中电联电力评价咨询院副院长韩文德、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春等,以及电力行业领导、专家、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出
我国第一个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诞生于2010年,距今已经14年。发展至今,我国也已跃升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第一,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势不可挡。作为行业领先的全球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亨通集团在电力传输、海洋能源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日前举办的CWP2024展会上,亨通电力产业集团(以下简称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清洁能源需求的激增,海上风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未来几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将不断涌现,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同时,海上风电制氢等新兴领域也将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型。10月16
从风机塔筒内部复杂的电力与控制信号传输,到风电场内外大规模电网的互联互通,电缆以其高效、稳定、耐用的特性,确保了风电能源的安全、可靠输送。电缆不仅是风电技术的重要零部件,更是推动风电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陆上和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世界屋脊之巅极光绿与风机白交相辉映,傲然并立在飞云之上,乘风而行共同助力,点亮万家灯火近日,亨通电力产业集团力缆公司参建的西藏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首台机组成功吊装,刷新了全球风电项目的海拔纪录,也是高海拔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亨通充分发挥能源电力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提供
近日,国内首条由110kV聚丙烯绝缘高压缆连接架空线组成的混合线路在南方某地成功投运。这也是亨通电力产业集团高压公司首条量产110kV聚丙烯绝缘高压缆成功商用,以国产“绿色城市动脉”为服务大型智慧城市群建设、海上风电并网接入等贡献智慧力量。据悉,为了保持产品的安全可靠运行,亨通高压公司接到
1月13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承办的新产品鉴定会在苏州隆重召开。会议由中电联电力评价咨询院副院长韩文德主持,亨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李自为出席会议,亨通电力产业集团总裁孙中林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孙中林表示,近年来亨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
日前,“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奇拉塔漂浮光伏发电项目举行全容量并网发电仪式,印尼总统佐科出席并讲话。该项目是印尼首个、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项目,也是世界在建最深的漂浮光伏,对印度尼西亚乃至东南亚清洁能源发展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亨通集团提供的优质电力传输产品服务及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2023年,国内大功率、长叶片、高塔筒的大型化风电机组又迎来新一轮更新迭代,陆上风电15MW机组发布,海上风电也迈入20MW时代,更大、更高成为未来几年风电发展绕不开的话题。“更大功率、更高的塔筒,对风机输送线缆电压的要求也会更高。尤其是海上环境更加恶劣,超高压海缆和风机
2023年11月7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下简称“亨通高压”)获得由国际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颁发的ISO14064温室气体核查声明证书及ISO14067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书,以实际行动践行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共同守护碧海蓝天。这标志着亨通在“碳中和”方面做出的努
电缆在风电产业中被广泛使用,处于风电产业链条的上游。风电电缆被分为用于机舱和塔筒内的控制电缆、信号电缆、耐扭曲电缆等,也有用于风电电力输送的电缆。由于风电场环境恶劣,且往往需要随着机组叶轮摆动、扭曲,对电缆的要求较高。目前,风电电缆技术随市场需求正向耐低温、耐油污、耐扭曲、耐紫外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驻马店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建设智能电网。积极推进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配电网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快实现电网状态全息感知、多元信息全向传递、电网业务全景协调、电网安全全域防护,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到积极推进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配电网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快实现电网状态全息感知、多元信息全向传递、电网业务全景协调、电网安全全域防护,推动河南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到积极推进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配电网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快实现电网状态全息感知、多元信息全向传递、电网业务全景协调、电网安全全域防护,推动河南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
新建公共充换电站600座、公共充电桩2万个、个人充电桩5万个,在县(市、区)建设一批示范类集中式公用充电站。并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开展油、气、电、氢综合供给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系统建设,当前尚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据悉,国家能源局目前正在着手研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能源规划,在该规划编写完成后,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系统建设将迎来新阶段。对综合智慧能源领域的相关企业而言,则应及早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提前研究和布局,以把握先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第五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第二节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第五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第二节提出建成智慧城市群。推
7月17日消息,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升温,国内外各类城市都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因为不同的城市的现状不同、需求不同、信息化建设的起点也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推进模式。我国的城市可分为三类:A类城市:信息化建设基本成型,即: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城市信息化体系,城市政务、社会管理等各个层面都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代表城市是广州、深圳、宁波、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B类城市:部分部署,即:进行了城市信息化整体规划和部分部署,城市部分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并初步发挥协同效应。代表城市是长沙、芜湖、无锡等二线城市。C类城市:尚未部署,即:
6月5日,2012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召开,来自国家工信部、发改委、交通部等政府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组织、多家企业的代表400多人出席了会议,并就物联网行业发展的相关技术、标准、安全、应用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徐毅司长表示,物联网是ICT产业突破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增长引擎,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工信部部积极部署物联网产业发展,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包发展展目标,任务,重要示范工程等,同时启动专项资金。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下一步工信部将在深度融合下功,借助云计算技术,促进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物联
11月23日,我国首个“感知矿山”物联网体系构架徐州矿务集团“夹河煤矿物联网示范一期工程”,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鉴定、验收。这意味着,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物联网技术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井下生产应用的跨越。图为夹河煤矿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监控画面。在徐州矿务集团夹河煤矿调度室,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中心华钢教授打开感知矿山物联网GIS4.0系统,为本报记者展示了它的井下人员定位、网络诊断、主副井提升检测、通风机房监控、-600泵房监控等11个感知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孟磊告诉记者,通过感知矿山物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