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国家电网:推进特高压 建设世界一流配电网

2018-12-19 08:43来源:亮报作者:孟冉冉关键词:国家电网特高压一流配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电网作为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40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孤立到互联互通的蜕变。

如今,一张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已经形成,在提供电力保障、资源优化配置、助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作为全球能源革命的引领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电网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特高压建设,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一流城市配电网,带给人们更加可靠、清洁、智能的用电体验,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

从薄弱分散到广泛互联大电网保障居民可靠用电

1978年,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奋进的新征程。40年来,全社会用电量由1978年的2498亿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6.3万亿千瓦时,增长近24倍。

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是40年来电网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网薄弱分散,以相对孤立的省级电网、城市电网为主,相互联系较少,一些地区还没有电网覆盖。1983年,温州第一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慈湖变电所及台—临—温输电线路建成,华东电网的电力得以送入温州。之后,全国各地效仿“温州模式”,实现经济腾飞,电网发展也随之提速。

实现电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符合国情和电网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核心是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2004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建设特高压,充分发挥其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优势,将西北部各类大型能源基地与中东部主要负荷中心相互连接,大范围优化能源资源。

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那年夏季,华东地区经历持续高温,上海地区35摄氏度及以上高温天数累计达30天。这条特高压将清洁水电送入华东地区,为保障上海平稳度过用电高峰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根本扭转了我国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输煤、局部自求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使特高压成为体现我国技术和经济实力的“金色名片”。截至2017年年底,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送电超过9000亿千瓦时,支撑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不断创新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也已经在各项特高压重点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实现了多个“世界第一”;青海—河南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并有望在技术上实现远距离输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突破;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隧道——“苏通GIL综合管廊”已正式贯通,被誉为“电力建设史上的创举”,将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随着特高压工程不断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向广泛互联方向加快发展,能源互联的崭新时代也已到来。

“1999年前,我国各区域电网互不相连,各管各的。在地广人稀的新疆和西藏自治区,又分为若干个小的地方电网。”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撰文回忆我国电网早期的发展格局时曾表示,西藏最初只有连接拉萨和日喀则的藏中电网,林芝、昌都、阿里都是独立的小电网,严重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的西藏,早已不是从前那般模样。西藏逐渐形成“一大两小”三个电网,即藏中电网、阿里电网和昌都电网,藏中电网通过青藏联网与西北电网相连;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投运,使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接通,结束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今年11月23日,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投入运行,实现了青藏联网工程与川藏联网工程互联,并使藏中电网与全国主网统一互联,推动西藏电网迈入超高压时代。

“从技术特征上看,未来的电网将向新一代电力系统演进;从功能形态上看,将向能源互联网演进。”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未来电网发展的精准判断。2018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目标。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核心正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这一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集成先进输电、大规模储能、新能源友好并网、源网荷储互动、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

40年来,随着用电量高速增长,电网配置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1981年的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投产,到1989年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拉开跨区联网帷幕,再到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线路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联结成一个同步大电网……电网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输电能力从弱到强、电网结构从孤立到互联的蜕变。2005年以来,我国电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电网建设总体保证了新增17亿千瓦电源的接入,满足了新增电量6万亿千瓦时的供电需求,有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未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有机融合能源系统、信息系统、社会系统,实现网络广泛互联,用户灵活参与,有效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满足各种能源设施便捷接入,支持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清洁发展推动能源转型与再电气化

张北坝上,“风光”无限,高高耸立的白色风机和闪闪发光的光伏板与蓝天碧野交相辉映,满载“风光”的绿色能源通过一条条银线被送至远方。截至目前,冀北电网新能源累计装机1689万千瓦,占统调电源装机比例为58.8%,新能源发电已成为主力。

1978年,人们只知道火电和水电,在我国电源结构中,分别占比69.7%和30.3%;今天,我国能源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能源发电投资占比显著提高,太阳能、风电、核电发电投资比重分别为9.8%、23.5%、15.7%,排名世界前列。

新能源发电比重的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风电、光电消纳难题的不断增加,超出消纳能力的风电、光电“挤着”上网,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重重压力。如何缓解这一矛盾?“依托大电网,构建大市场”,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从2017年和2018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消纳的多组数据中得到了印证。

近年来,为进一步解决“三弃”难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建设新能源并网工程和跨区跨省输电通道,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满足新能源集中大规模开发和大范围消纳需求。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负责11项输电工程建设,其中特高压工程8项。同时,为解决甘肃清洁能源外送和东北“窝电”问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推进酒泉—湖南、扎鲁特—青州两项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这10项特高压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后,将增加东中部地区受电能力8000万千瓦,每年减少燃煤运输1.8万吨,降低PM2.5浓度4%~5%。

除了进行跨区通道建设,在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的过程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电网平台作用,打造全国电力市场。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深化设计方案,加大与地方政府在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等方面的沟通力度,稳妥推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和规范化建设;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实施跨区和跨流域风光水火联合调度、挖掘用户可中断负荷资源、增强电网对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的适应能力,大力推进再电气化,在电力生产、消费端持续发力,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电网绿色发展。

原标题:40年 电网坚强智能服务国计民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查看更多>特高压查看更多>一流配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