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7年10月13日清晨,沉稳有力的马达声划破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现场的宁静,在现场工作者的注视下,“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卡拉奇2号机组的穹顶稳稳地就位在反应堆厂房45.13米标高,与筒体钢衬里完美对接。这是中国核电史上一次不同寻常的“加冕”。因为在穹顶吊装前,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管道等设备已提前成功引入,改变了传统的先吊装穹顶、后安装主设备的方式。这种创新作业方式不仅能降低主设备安装的作业难度,还能有效缩短建设工期,更为未来穹顶吊装开辟了新思路。
远赴海外、直面困难、披荆斩棘、创造创新。自1986年中巴两国签署核科学和核技术合作协定以来,30多年间,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核电项目中实现的突破不胜枚举,屡屡开辟先河。如今,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C1~C4机组已全部并网发电,C5项目合同成功签署,卡拉奇核电站K2、K3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异域沙漠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核电站,见证着中巴合作的情谊,也矗立成为我国核电海外开拓的里程碑。
回望来路,中原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朝东深有感触:“恰希玛核电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跨入了核电站出口国行列;卡拉奇项目的开工,又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成功‘走出去’。在巴基斯坦,我国首次投入使用国产自主研制大型核设备、首次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核电站、首次采用主设备预引入法……可以说,巴基斯坦核电项目实现了中国核电史上的多次突破,是中核集团走出海外的标志性工程。”很难统计中原人在巴基斯坦到底实现了多少个第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直以来,中原人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探索着核电“走出去”的无限可能,从而将巴基斯坦项目打造成中国在国际核能市场上开发的典范。
沙漠里结出核电硕果
下了飞机,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坐车一路颠簸,差不多6小时方能抵达位于柴尔沙漠边缘的恰希玛核电站。沙漠地区人烟稀少,夏季长达7个月之久,极端气温高达52摄氏度,且昼夜温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
自1992年中原公司承担恰希玛核电站的总承包工程以来,来自中国的核电建设者们陆续分批次来到恰希玛。按照合同,中方要以“交钥匙”形式向巴基斯坦提供一座3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就在一年前,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刚刚并网发电。C1项目正是以秦山一期核电站为参考,由中方全面负责设计、设备采购、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人员培训、电站调试等工作。这是中国首次出口商用核电工程,也是当时全国最大、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成套出口项目。
“工程现场,钢筋被晒弯了,赤手根本无法抓……当沙尘暴来临,风沙一个劲儿地往脖子里灌……”这样严苛的生存环境从创业早期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远赴海外的核电建设者并没有被此吓住,而是以极大的热情和勇往无前的工作态度战胜一切。盛夏酷热,他们“全副武装”,穿长袖、戴手套;沙尘来袭,他们“笑看风沙”,任泥土和汗水交融。一批又一批的核电建设者在这里挥汗如雨,用智慧、激情浇灌这座电站的成长。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劈波斩棘,2001年3月,C1工程通过最终验收。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恰希玛核电站进行审查,认为核电站符合国际标准,运行安全可靠。随后,中巴双方又签订了技术支持合同。C1项目自投运以来,核电运行业绩持续良好,负荷因子平均在85%以上,在部分换料周期内甚至接近100%,进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评定的最佳运行核电站之列。
也正是基于C1项目的良好合作,中原公司与巴基斯坦的总包情缘已延续了20多年。2004年,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签订了C2项目,2011年C2项目通过临时验收,比合同规定工期提前111天。2011年C3、C4开工,2016年、2017年,两项目均提前主合同工期实现临时验收。
在恰希玛核电站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因为卡拉奇核电站又踏入新纪元。2013年,中原公司与巴基斯坦原委会成功签署K2、K3项目合同,项目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进行建设。当时,国内的“华龙一号”还未开工。合同签订后,现场有人热泪盈眶:“国内没有示范电站,巴方也愿意和我们合作,这就是中巴铁哥们的信任,也是几十年经营最好的回报!” 2017年,中原公司再次与巴基斯坦原委会签署合同,中核集团向巴基斯坦出口第7台核电机组——恰希玛C5项目。这也成为新时期中核集团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必须实现的国产化
海外核电建设必须走国产化的道路。杨朝东表示:“中国核电项目走向巴基斯坦,实际上带动了一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进入核电市场,加速了核电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事实上,实现核电国产化并非一路坦途。20多年前,对于国内很多企业而言,核电设备生产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中原公司采购部对国内的设备制造企业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在充分掌握各企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合作企业,与其签订研制和供货合同。与此同时,中原公司还协助这些企业一步步建立质保体系、管理体系,帮他们联系专家、设计院,介绍核电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走通了技术鉴定的整个过程。
时至今日,不难发现,巴基斯坦核电项目成为国内很多装备制造业进入核电领域的“敲门砖”。资料显示,C1和C2两座核电站绝大部分设备材料都实现了国产化,C2项目的国产化率达到86%,电气贯穿件、非能动氢气复合器、主给水泵等一些原本只能进口的设备实现了国产化。C3、C4项目又将国产化率上升到90%,并实现了主泵、离心式上充泵、主给水调节阀等更多设备的国产化。
在诸多由0到1突破的过程中,也让这整支团队带领中国核电建设走得更稳、更远。在C3、C4项目采购过程中,中原公司与哈电动装签署了主泵合同,共同开启了主泵国产化进程。众所周知,主泵建造是世界难题。在国产化进程中,主泵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原计划晚到现场近一年时间。这中间,中原人与厂家共同进退。他们为厂家留出宽裕的时间,与其共同研究制造难点,协助开展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制造。而更多的压力,中原人留给了自己。工程现场,他们频繁召开骨干会,排除主泵拖期影响,在大工序不变的前提下,把小工序重新调整,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抢回工期。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一路走来,无法算出中原人为了高质量完成交付,赶了多少次工;也无法算出他们为了不耽误工期,熬了多少个夜晚,但或许,能从C3、C4项目工期均提前主合同完成中捕捉到蛛丝马迹。
伴随着K2、K3项目开工,为争取三到五年内实现“华龙一号”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中原人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奋斗,只不过这一次面对的是三代核电。考虑到研发周期,项目团队在K2、K3项目谈合同之初就开始与设计院、厂家对接,对所有需要进口的设备进行调研。“我们最终确定了43项设备的国产化,当前只有一项设备的国产化还在攻关之中,其他都已研发成功。”壮志未酬、奋斗不止,可以看到的是,K2、K3项目建造过程中,国产化设备均有序进厂,保障了工期,也助力着我国向核强国、制造强国迈进。
创新管理带来卓越绩效
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立的中原公司,一直秉持着开放的思维。而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管理模式,也让中原公司在巴基斯坦这片异域土地上,孕育出了多元、融合、创新的氛围。
在卡拉奇核电项目现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总包单位、建设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员工围在一起,拿着图纸争辩、讨论,随时酝酿着一场“头脑风暴”。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下,他们却毫不在意,心中只有工程。由于“华龙一号”海外首堆的特殊性,不允许存在半分质量问题,也容不得工期的拖延,因而类似的“头脑风暴”经常发生。所谓真知越辩越明,他们也因此抽丝剥茧,找到了既平衡各方工作内容、又顺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K2、K3 项目建设过程中,现场因为这样的“头脑风暴”实现了诸多创新,首次采用环梁、环轨整体吊装技术,首次使用主设备预引入施工方法,将堆芯水池模块化……这些创新,显著缩短了关键路径工期,提升了项目进度。
除了协调各单位开展创新工作,中原公司还因地制宜创新开展项目安全管理。2017年,央视“大国重器”拍摄卡拉奇项目建设过程中,“手指口述”的场面十分吸引人。原来,这是中原公司为了提升安全管理,在班前会上开展的一项活动。班长运用中文、英文、乌尔都语三种语言交底,明确作业的具体内容和事项,“手指口述”获得各方的认可。除此之外,K2、K3 项目部还开创了安全管理“本地化”模式,聘用了数名巴籍员工作为安全管理团队的重要补充,不仅克服了语言沟通障碍及宗教习俗差异,而且对于探索员工本地化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K2、K3 项目自破土动工以来,形成的卓越安全文化成果也获得了巴基斯坦原委会和高层来访人员的高度认可。
成长起来的巴方力量
“我的朋友来自远方,带来一带一路的梦想。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们行走在一条路上……”这首歌唱出了中巴双方的情谊,也表现了巴方对中方的感激。事实上,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核电站,对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目前,中国在巴基斯坦建设的核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70万千瓦,为缓解巴国电力短缺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中国还为巴基斯坦培养了一批技术管理骨干。核电操纵员被称为“黄金人”,而巴基斯坦第一批“黄金人”正是诞生于中国。除此之外,中核集团还为巴基斯坦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员,通过理论培训和岗位培训,该国已经能够独立开展核电站的运行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原公司本着最大化本地成分的原则,尽可能地雇佣当地劳动力。据统计,在巴基斯坦建造一台核电机组就能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通过核电站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技能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巴基斯坦的工业制造水平,也在核电建造过程中大为提升。“在C1工程建造阶段,巴基斯坦使用的还是单一的手工机床,全靠人力和毛驴顶上。中国分包给巴方的施工任务,均存在拖期现象。而如今,一些核级的设备,巴方也开始供货。”这份跨越时间的对比,展现的正是在核电站建造过程中,巴方企业在生产能力、技术能力、质量保证方面的提升。
毫无疑问,成长起来的这些巴方力量,将会为巴基斯坦带来更大的改变,也将给中巴两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广核近日发布台山核电站HQT厂房改造工程招标公告,该项目规模为台山HQT厂房拆除及改造工程,改造区域为原厂房HQT1021ZL-、HQT1020ZL-。招标内容与范围包括本工程范围为HQT厂房拆除及改造工程,改造区域为原厂房HQT1021ZL-、HQT1020ZL-。改造主要工作包括原设备及屋面墙面拆除、墙面加高、屋面钢结构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创新驱动十年间,国家电投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发投入强度从0.91%跃升至3.5%,累计建成一支1.3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央企领先的创新力量。十年间,肩负“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作为同时牵头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能源央企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对算力的极致追求,进而推动电力需求急速飙升。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ChatGPT响应一次查询所需的电力消耗量,约为谷歌搜索的10倍之多。迫切的电能需求使核能再一次迎来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其中,核能领域的新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型堆”)尤其引人关注。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二#x2014;#x2014;党建引领党建引领,阔步新篇。十载春华秋实,国家电投资产规模从7738亿元跃升至1.9万亿元,总装机容量突破2.7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73.08%,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征程中书写央
近日,全国各地迎来高温天气,能源保供进入关键期,中国广核集团作为能源央企,积极部署迎峰度夏相关工作,保障电力稳定供应。2025年上半年,中广核在运清洁能源项目累计上网电量约1861亿千瓦时,其中,在运核电机组总上网电量约1133.6亿千瓦时,境内在运新能源项目总上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境外在运
近日,哈电集团重装公司承制的2台三代核电CAP1000蒸汽发生器顺利完成交付,启运至我国南方某核电厂。此次交付的设备是重装公司成功制造的第5台和第6台三代核电CAP1000蒸汽发生器,标志着重装公司已具备三代核电CAP系列蒸汽发生器批量化制造的能力。此次装备交付引发广泛关注,央视频、河北日报等主流媒
7月14日10时26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该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反应堆厂房成功封顶,工程建设正式由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核电站穹顶是反应堆厂房的关键安全屏障,对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至关重要。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整体呈双曲面壳体结构,由钢板
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应中方邀请来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综合监管评估(以下简称综合评估),高度肯定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和成效,认定可在国际社会推广的多项良好实践和良好业绩,并于评估结束后举办联合新闻发布会。综合评估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同行评估之
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爆发,让日本核电产业迎来转折,这场由地震海啸引发的灾难,让日本对核能的态度从依赖转向审慎。事故发生后,54座运行中的核反应堆几乎全部关停,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30%骤降至接近零,政策层面也确立了“尽量减少”核能使用的导向。(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范珊珊)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7月17日,中核集团首家“工匠学院”授牌仪式在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中核职院”)成功举办。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董事刘建平,广元市委常委、副市长魏大勇等共同为中核集团首家“工匠学院”授牌。魏大勇表示,希望中核职院以此次授牌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独特优势,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对算力的极致追求,进而推动电力需求急速飙升。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ChatGPT响应一次查询所需的电力消耗量,约为谷歌搜索的10倍之多。迫切的电能需求使核能再一次迎来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其中,核能领域的新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型堆”)尤其引人关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6月26日,中核(浙江)科创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注册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元帅庙后88号336室,法定代表人为赵欣。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该公司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核(北京)科创有限公司
7月12日14时,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在完成调试、试验后,顺利进入15天考核试运行,机组正式移交华中网调调度管理。2号机组自2023年3月1日开始首节尾水管安装以来,从设备基础施工到安装调试,在充分总结3、4号机组经验基础上,不断改善提升施工工艺,严格执行施工计划要求,切实遵循精品机组打
7月14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华赴京与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焰座谈,就深化水利水电、抽水蓄能、新能源、新型储能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张焰对谭华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他说,当前,中核汇能正深入贯彻落实“3060”碳达峰、碳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核电近日发布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A股每股现金红利0.16元(含税)。
7月12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顺利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具有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该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时间即生产出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
7月9日,中核供应链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中核咨询党委对中核供应链干部调整决定。中核咨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宏亮,中核咨询工会主席、党群工作部主任安娜出席会议。中核供应链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云主持会议。中核咨询党群工作部宣读了任免文件,推荐王琰为中核供应链副总经理。王琰作了表态发言,
2025年5月份的装机数据公布,单月92GW的装机、同比暴涨388%,1-5月累计装机量已逼近200GW大关,相当于2023年全年装机量的70%,远超市场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在此前光伏全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光伏电站EPC工程总承包价格也呈现同步下降态势。这种“量增价减”的组合,一方面源于产业链成本端的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对算力的极致追求,进而推动电力需求急速飙升。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ChatGPT响应一次查询所需的电力消耗量,约为谷歌搜索的10倍之多。迫切的电能需求使核能再一次迎来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其中,核能领域的新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型堆”)尤其引人关注。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二#x2014;#x2014;党建引领党建引领,阔步新篇。十载春华秋实,国家电投资产规模从7738亿元跃升至1.9万亿元,总装机容量突破2.7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73.08%,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征程中书写央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7月14日10时26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该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反应堆厂房成功封顶,工程建设正式由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核电站穹顶是反应堆厂房的关键安全屏障,对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至关重要。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整体呈双曲面壳体结构,由钢板
上海电气承建国内最大气相聚乙烯反应器就位近日,张化机(苏州)重装有限公司收到独山子石化公司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管理部的一封感谢信,对其承制的中石油首套国产化工艺气相法全密度聚乙烯装置四台超限容器的高质量交付、顺利安装就位,表示高度认可与感谢。该设备总重529吨,高度44.5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1日,商务部消息,英政府公布基础设施十年战略,计划投入至少7250亿英镑。其中包括英国能源公司将投资建设英首个区域性氢气运输网络和储能设施,推动战略性输电网络建设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原文如下:据英国政府网站消息,英政府6月19日发布基础设施战略,计划在未来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7月7日至2025年7月11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我国在建最大火电厂新机组投产7月6日,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北仑电厂首台8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厂以“火风光储”总装机6400兆瓦,为迎峰度夏期间
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核岛及其配套BOP安装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第1名: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41626.023295万元第2名: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41689.0094万元第3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41701.5530万元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核岛及其配套B
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7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组数据,印证“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