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深度报告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起航

2019-02-13 12:26来源:国海证券作者:谭倩 尹斌 赵越关键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回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投资要点:

有效回收动力电池具备环保及经济价值。在政策鼓励、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利好背景下,新能源车有望继续快速发展,预计到 2020 年销量将超过 230 万辆。新能源车产销的快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表现强劲,三元锂电池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废旧动力电池若未妥善处置将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具备一定毒害性的化学物质、难降解的材料等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并最终对人类健康带来损害;但其中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回收后能产生较大的资源价值,具备经济性。

政策密集发布,动力电池回收逐步规范完善。进入 2018 年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出台明显加速,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迈入落地实施阶段。地方方案较为细致,如深圳市提出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按照 20 元/千瓦时的标准专项计提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资金,对已按要求计提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资金的企业,按经审计确定金额的 50%对企业给予补贴,补贴资金专项用于动力蓄电池回收。

梯次利用: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通信基站是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最为适合的场景,4G 网络基站密度提升及 5G 发展带来基站需求的快速增长,梯次利用利用动力电池需求量大。电力系统储能为梯次利用提供大规模应用空间,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下,与应用新电池相比,应用梯次利用电池能够显著提升峰谷价差型储能项目收益水平;在限电严重地区的风电与光伏项目配套储能项目亦有利可图。截至 2018 年底,并网风电装机容量 1.84 亿千瓦时,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 1.75 亿千瓦时,仅存量项目全部配套储能的理想状态下,风电、光伏预计需要梯次利用电池容量分别为 10529 和 9979 万千瓦时,测算带动梯次利用电池需求市场空间分别达到 363 和 344 亿元,合计超过 700 亿元。梯次利用有望成为低速电动车蓄电池替代的优选,按照年新增产量 50%采用锂电池替换铅蓄电池的假设,预计低速电动车替代领域有望拉动梯级利用锂电池需求约 205 亿元。

再生利用:湿法回收具备优势。从国外主要锂离子电池回收公司及其工艺看,湿法回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技术,大致可分为“预处理 -材料回收-筛选制备”三个步骤。有数据显示,采用湿法回收工艺回收每吨三元电池的平均收益超过 17000 元,而处理成本约 15000 元,因此湿法回收工艺回收每吨三元电池可获得收益约 3000 元。

回收商业模式仍需不断完善。国内产业链整体回收体系仍需构建,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符合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的企业仅有5 家。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较为规范的参与者包括动力电池(或材料)生产商、专业第三方回收企业、行业联盟等。目前国内主要参与电池回收的正规厂商多为第三方回收企业,且同车企合作开拓回收渠道,通过与汽车厂商合作,电池能够迅速返回回收工厂,我们预计未来产业链上下游战略联盟与合作将更加深入。

2019 至 2025 年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市场空间有望超过 600 亿元,复合增速 50%。我们仅聚焦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按照磷酸铁锂电池报废期 5 年、三元锂电池报废期 6 年测算,2019 年开始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性报废期,预计到 2020 年动力电池报废装机量将达到 24.7GWh。预计 2019-2025 年动力电池回收合计市场空间有望超过 600 亿元, 2019-2025 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50%。

首次覆盖,给予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推荐”评级,关注已有布局企业:有效回收动力电池具备环保及经济价值,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密集发布,回收体系处于逐步规范完善的时期。前期已有布局的企业将率先受益,同时与车企合作开拓回收渠道将成为第三方回收企业采取的主要模式。基于动力电池回收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其增长性,我们给予首次覆盖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光华科技、格林美、天奇股份、东方精工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达预期风险;新能源车增长不达预期风险;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及网络不健全风险;动力电池回收量及回收率不达预期风险;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隐患风险;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环保风险;相关公司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查看更多>动力电池回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