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市场正文

北京市建设全国首家节能服务领域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2019-07-18 17:14来源:北京市发改委关键词:节能服务节能服务企业综合能源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首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有关要求,为有效缓解节能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探索绿色金融政策在节能服务领域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我们牵头建设北京市节能服务领域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背景

(一)北京节能工作进入全面转段阶段,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

全市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82%,产业能耗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2018年三次产业和居民能耗占比分别为0.9%、25.2%、49.5%和24.4%,用能主体小型化、分散化的特征愈发突出。能源消费结构也发生根本性转变,煤炭消费量从2007年的3350万吨下降到2018年的400万吨以内,占比从29.6%下降到5%左右,通过能源品种结构调整带来的能效提升空间已非常有限。而北京新机场、城市副中心、三大科学城等重大项目依然存在较大能耗需求。全市节能工作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节能空间收窄,改造成本上升,迫切需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样化的节能服务,支撑全市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

(二)本市节能服务产业已有一定发展,但总体规模偏小,业务活动量多在外省市。

从产值看,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统计,2018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4774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15.1%。其中,北京市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约为715亿元,占全国的15.0%左右 。从节能服务公司数量看,截止2018年底,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或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地方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合计共4803家,其中,北京地区有941家节能服务企业,占全国备案企业的19.5% 。从企业的运行情况来看,北京市绝大多数服务公司仅涉足某一领域或在特定环节提供节能服务,现有节能服务企业的业务中有70%开展在京外地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当前北京市节能改造项目普遍成本较高,收益小、补贴少而回收期长,节能服务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二是,部分节能服务企业不能满足本市企事业单位综合节能服务的需求。企业资金压力大和节能服务业务外流等因素导致北京市节能服务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节能服务企业数量虽然多,但节能服务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较小,京内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有待深入挖掘。

(三)节能服务领域以小微民营企业为主,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节能项目一般投资回收期较长,节能服务企业资金垫付压力大,融资需求高。但节能服务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渠道不畅,融资渠道单一,受限多,融资成本高。融资信息和知识缺乏,对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政策缺乏有效对接渠道是节能服务企业反映地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金融机构的多数融资产品渠道门槛设置过高,节能服务企业难以符合要求,银行贷款是仍是主要融资渠道,经前期调研了解到,41.4%的企业已经开展过项目融资,其中,银行渠道占比58.3%,其他为自筹或者自有资金。对于银行贷款来讲,节能服务企业多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缺少贷款抵押品。而对于银行而言,对节能项目运行风险把控、后期资金回收等方面缺乏专业节能技术了解和经验,增加了信贷管理成本,制约了信贷资金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建设原则。

政府引导。积极发挥政府统筹引导的作用,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金融资本进一步支持本市节能服务产业,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规范持续良性发展。

市场运作。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充分调动社会机构积极性,激励企业、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带动社会资本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集聚各方力量,促进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服务机构等主体的良性互动,实现节能项目和技术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

(二)建设目标

为企业搭建涵盖丰富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市区两级政府节能支持政策的统筹,以及政府、担保机构、银行资金的联动,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优化政府支持资金和项目社会融资等业务一站式办理流程,近期以节能服务产业为重点,探索解决节能领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市场机制为全市节能目标的完成提供有效支撑;远期逐步拓宽支持服务领域,创建以支持绿色技术绿色产业为主的综合融资服务平台。

三、具体方案

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线上发布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政府奖励补助政策等信息,充分依靠市场配置,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双向选择、自主对接;线下定期组织现场对接培训和咨询服务,根据企业需求统筹资源,为企业推荐个性化解决方案。

(一)搭建一个运营体系。

运营体系包括发起单位、议事协调机制和运营平台。发起单位为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建立由发起单位,各区发展改革委,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等担保机构,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北京分行、华夏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等行业协会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

(二)建设一套运行载体。

开发建设“绿融宝”和“节能小微资讯平台”两个互联网平台,持续完善项目功能开发与资源融合,加强与合作银行、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的共享合作,优化业务流程,拓宽合作渠道。做好线上、线下的市场推广和项目对接,逐步将节能服务中小微平台建成银保合作网络服务平台,节能服务政策、项目、技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平台集群。

(三)实现一系列服务功能。

信息服务。信息渠道不通畅是节能服务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平台拟围绕政策、企业、机构、智库四个层面,采集形成4个数据库,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政策信息服务,动态梳理汇总国家、市、区各级节能服务领域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支持政策,及时发布更新相关信息和加强专业解读服务。二是企业信息服务,长期征集结合定期调研,采集形成小微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和企业节能项目数据库,主要采集企业简况、生产经营情况、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企业节能项目情况及资金需求信息,及时发布更新并向有关合作金融机构推送企业融资需求信息。三是机构信息服务,建立与担保机构、银行等合作机制,采集形成金融机构信息和产品数据库,集中发布金融机构服务内容(包括各种信贷产品)、服务条款、业务流程、贷款发放条件、信贷政策和信贷投向调整变化有关信息。四是智库信息服务,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智库团队,定期开展节能服务产业需求和规划发展研究,发布行业动态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增信服务。节能服务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资产轻、模式新的特征,普遍存在有效抵押物不足的问题,且部分小微企业因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记录不健全等导致信用评级受限。平台拟通过3方面工作来实现增信服务功能,全方位助力推动节能服务中小微企业信用增级。一是信用评估评价,研究建立节能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开展节能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和评价,动态更新信用信息数据信息。探索开展节能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二是实施“奖(补)担贷”联动融合支持,采取“政府奖(补)审核、担保跟进、银行贷款”的形式进行支持。对有融资需求的,符合市级或区级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市级或区级发展改革部门初审后,纳入项目储备库,开展信用评价等前期工作,为项目融资担保增信。在“自主审核、自担风险”的基础上,担保机构提供担保,银行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项目实施期限。三是强化信用评价应用实效,积极发挥信用评价机制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守信企业的融资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企业需求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一批基于信用数据分析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项目服务。市场需求决定了行业发展的空间,为进一步释放本市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需求,亟需加强节能新技术推广与工程示范落地,激发节能服务市场活力。平台拟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形成技术引领、工程落地、评估支持、资金助推的节能工作良性循环模式。一是项目技术评估,发挥平台节能领域专业技术优势,开展项目节能效果、节能潜力和项目技术可行性评估,为金融机构提供项目技术评估服务。二是项目融资服务,对有融资需求的节能项目,根据项目情况提供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融资产品推介服务。担保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均通过平台同步获取项目情况、企业情况、项目技术评估报告等信息,实现企业将项目信息报送平台,一次报送信息后,“一站式”办理政府补贴项目入库,改善企业办理市区两级节能补贴、担保、贷款等多种业务过程,多头跑路、手续繁杂的情况。推动金融机构优化产品结构和业务流程,发布一批有市场、易操作的标准化产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资源投入,积极开发“首贷”“首保(担)”客户,扩大贷款企业覆盖面,真正发挥平台的普惠功能。三是创新技术推广,定期征集节能减排技术,编制发布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和应用案例。定期组织召开金融机构和企业推介培训会,向金融机构介绍推介节能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模式,提升金融机构对节能领域专业知识的了解,促进企业间信息交流。四是示范工程实施,积极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作,推动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节能示范工程与项目实施,进一步激发节能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

(四)建立一套工作机制。

信息对接机制,实现市、区两级节能政策,节能补助(奖励)项目、资金信息共享。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在企业、金融机构、平台间及时传送和反馈,信息共享互通,提高服务效率。机构动态调整机制,对金融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凡参与的银行和担保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在经营团队、资源配置、业务管理、风控机制、考核体系等方面加强建设,确保服务专业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宣传推广机制,多渠道宣传节能服务小微平台的融资对接、信用评价、技术服务等功能,全方位拓展企业受众面,引导更多企业了解平台、登陆平台、通过平台实现融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互评互选,推广在产品创新、流程优化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典型案例,展示金融机构在业务成果获取、服务效率提升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强化正向激励,营造良好的银企合作环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服务查看更多>节能服务企业查看更多>综合能源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