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第四代堆型。但是高温气冷堆的产业化发展,将会产生大量的乏燃料,然而目前我国对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还没有统一的规划。
(来源:能源杂志 ID:energymagazine 作者:石磊 李金英 作者供职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核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经济的新能源,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日渐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核电的发展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三轮引进”之路,自主研发核电技术逐步成长起来。
其中高温气冷堆作为第四代先进反应堆型,以全陶瓷型包覆颗粒为燃料元件,具有固有安全性、用途广泛等特点,是我国完全自主产权的核电技术。我国“型谱化”的核电发展路线下,高温气冷堆产业化将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将成为我国核电发展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已建成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正在建设200MW高温气冷示范堆,原本计划2017年年底发电。但由于设备制造、工程拖期等原因,示范堆项目预计2020年年底发电运营。
此外,我国正在开展600MW商用高温气冷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目前,600MW商用高温气冷堆总体优化设计已经完成。不针对具体厂址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也接近尾声。
后续600MW商用高温气冷堆厂址前期工作准备已经如火如荼开展,首选厂址确定在山东,并且备选了厂址在浙江,保证600MW商用高温气冷堆项目落地。“十四五”期间,保守估计至少有3台600MW的高温气冷堆机组开工建设。
高温气冷堆产业化发展将会产生大量的乏燃料元件,这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的“乏燃料”是核电站/反应堆(含其他动力堆)燃料元件经过一个换料周期使用后,燃耗达到一定程度卸下来的使用过的燃料元件。乏燃料具有强放射性和毒性,含大量高放射性物质。这些乏燃料元件对安全、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威胁。
未来我国在发展高温气冷堆的同时,需结合国内、外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处理和处置技术发展现状,在综合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的战略、技术处理方案进行阶段性规划。
高温气冷堆由于能源密度低和固有安全性的原因,同等装机规模高温气冷堆乏燃料产生量相当于等装机规模压水堆乏燃料10倍以上。以10MW正在运行实验堆进行统计,年产生乏燃料1.898吨。“十四五”期间,如开工3台600MW的高温气冷堆机组,运营后每年产生626吨乏燃料,相当于210,000MW压水堆(也即21个百万千瓦压水堆机组)乏燃料年产生量。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策略选择的主流方向
对照传统乏燃料处理策略,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战略分三种:一次通过式、暂时贮存和再循环战略,结合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战略,“再循环”战略是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处理的主流方向。
所谓的“一次通过式”,即对乏燃料元件不处理,直接进行深层地质处置。
暂时贮存方式,即将反应堆卸出的乏燃料先暂存反应堆建筑物最底层的贮存库内,存放一定时间后,外运到容量较大的离堆贮存设施中继续暂存,等待若干年后,再做是否进行后处理的决定。
而再循环乏燃料后处理方式,即经过乏燃料后处理将U、Pu等提取再利用,也称“闭式”核燃料循环。国外,如法国、日本、印度已经攻克再循环乏燃料后处理方式技术。而我国再循环乏燃料后处理方式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落后印度20年。
一次通过式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处理战略的技术环节少,即卸出来之后不经后处理环节直接密封放到深地层的地质处置库中进行埋藏,长期储存。深地层埋藏就是将乏燃料元件放置在约1000m深的陆地岩层中,适用的地质组成有盐矿、花岗岩、泥质岩和玄武岩等。处置库的建造方法有溶解法、深层钻孔、利用废弃矿井等。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暂存战略分为堆贮存和离堆贮存两个过程。由于反应堆卸出的乏燃料具有很高的释热量和放射性,必须贮存一段时间才能运输。按照相关规定,乏燃料至少要在电站储存池储存五年后才能往外运输到容量较大的离堆暂存设施中。清华大学建造的10MW的高温气冷堆(HTR-10)按贮存9万个乏燃料元件来设计。乏燃料元件卸在乏燃料罐内,这些罐暂存在反应堆建筑物最底层的贮存库内。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再循环”战略是将高温气冷堆乏燃料经过预处理,分离出非石墨等中低放射性物质,其二氧化铀核芯进入乏燃料后处理主工艺进行处理。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分两层。外层是不含燃料的石墨球壳;而内区是以石墨为基体的燃料区,在该燃料区中均匀弥散着包覆颗粒。每个包覆燃料颗粒采用五层构造,包覆颗粒中心是二氧化铀核芯,外面包覆着3层热解碳层和1层碳化硅层。
基于高温气冷堆球型乏燃料元件的结构特点,其“再循环”后处理方案主要流程如图所示,首先是基体石墨的破碎(一级破碎)、去除(一级旋流),然后是外层热解碳层、碳化硅层和内层热解碳层的破碎(二级磨蚀)、去除(二级高精旋流),最后是铀、钍等氧化物的溶解提取工艺。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再循环”战略中破碎分级分离开相关高温气冷堆二氧化铀核芯,直接进入后处理主工艺中进行后处理铀钚产品分离。当然后处理主工艺技术可分为使用水溶液的湿法和不使用水溶液的干法。湿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等。其中,溶剂萃取法中的普雷克斯(Purex)流程是当今后处理的主流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核能国家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干法后处理技术研究,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熔盐体系的干法后处理流程开发上。由于目前干法流程中乏燃料的熔解过程或挥发过程会造成严重的设备腐蚀,因此离工业应用尚有很长一段距离。
此外,针对高温气冷堆燃耗深等特点,美、日、俄、印、韩等国对非水法超临界流体后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开发。该技术具有萃取速率快、过程简单、能大量减少二次废液的优点。清华大学核研院正在开展研究,将电化学法解体石墨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结合用于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可行性得到初步验证。
由于高温气冷堆乏燃料燃耗深、放射性强、裂片产物多,需对传统方法进行适应性研究,以达到各工艺分部接口实现无缝衔接,并满足放射源屏蔽及尾气处理系统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
总之,高温气冷堆乏燃料结构复杂、燃耗深,采用“再循环”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包括石墨的去除、热解碳层的去除、碳化硅的去除和铀、钍氧化物的后处理等工艺技术。当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深入的研究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工艺流程。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关键技术方向
“再循环”方案中石墨的破碎、去除方法主要有碾碎法、焚烧法、强酸溶解法和脉冲法等。碾碎法是采用滚筒式或锤式破碎机进行机械破碎,然后根据石墨碎片和包覆颗粒粒度和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最后直接将石墨作为低放废物进行处理。
该方法最为简单,易于操作,但易造成碳化硅层破碎,释放出的裂变产物气体和夹杂的铀、钍等氧化物颗粒需要进一步处理,较为困难。
焚烧法可分为固定床焚烧、循环流化床焚烧、激光焚烧等。固定床焚烧技术需要石墨块具有足够大的比表面积,燃烧室具有较高的蓄热性能,需要良好的供氧率和燃烧温度,技术难度大,对燃烧条件要求高,否则会造成CO浓度非常高;其缺点是处理效率一般较低,燃烧速度较慢,目前尚未实现工程应用。
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是将石墨破碎后放入循环流化床锅炉内进行焚烧处理,国际上法国应用了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处理石墨碎片。
激光焚烧技术是根据石墨形状控制激光束的位置,对指定的区域进行焚烧;其优点是石墨不需要提前破碎,激光束温度易控,其它污染物不需要分拣,可通过光学窗口远程控制,缺点是焚烧效率低,速度慢。
强酸溶解法是采用90%浓硫酸溶解破碎的石墨和氧化铀的混合物,然后采用真空抽滤法过滤出含铀溶液,分离出石墨粉末;其优点是分离石墨和浸取铀、钍等氧化物可同时进行,步骤简单,但需要考虑分离设备的耐压问题与腐蚀问题。
脉冲法则采用高压脉冲电流对乏燃料石墨球进行破碎。该法为近年兴起的新方法,处理过程中不产生废气,较为先进,但是脉冲电流的控制条件苛刻,相关设备的研制较为复杂,尚处于实验阶段。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方案中的另一难点是热解碳层的去除和碳化硅层的破碎分离。乏燃料元件的石墨去除后,整个乏燃料的质量减少95%左右,体积显著降低。如采用焚烧法、强酸法时,乏燃料热解碳层同时被处理掉。如采用碾碎法时,利用高温水蒸气可去除热解碳层,但是需要考虑生成物中产生的放射性元素14C以及放射性很强气溶胶处理。
碳化硅层在高温下不分解,硬度大,难以溶解在强酸溶液中,去除技术方案有机械粉碎法、气流喷射粉碎法、化学反应法等。其中,日本核燃料公司在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中发展的盘式破碎机,该设备可用于包覆燃料颗粒碳化硅层的破碎,当固定轮和转动轮间的间隙为0.6mm时,100%破碎包覆碳化硅层,基本不引起二氧化铀核芯的破碎。
日本和美国研究了喷射粉碎机粉碎碳化硅的方法,不需要尾气处理、过程比较稳定,对设备的腐蚀不明显,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缺点是碳化硅对设备磨损严重。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中物料分离技术主要有机械分离法与化学反应法。常用机械分离技术为旋风器分离,化学反应技术则分为碳酸盐法 、液相氧化法 、卤盐法和氟化法等。这些方法都是近20年内提出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原理为碳化硅通过氧化还原等物理化学变化达到分离的效果。目前,上述方法大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我国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的策略选择
为实现我国核能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闭式核燃料循环模式。但是,国内外都未建立高温气冷堆乏燃料的后处理再循环流程(也称“闭式”核燃料循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高温气冷堆的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为此,需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进行决策,下面提出几点战略思考:
一、尽快开展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的整体规划研究
基于我国积极稳妥发展核电的政策,未来乏燃料的暂存压力将持续增大,在当前核资源紧缺、环境成本陡升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高温气冷堆乏燃料迫切需要先进、安全、资源循环的后处理技术。发展后处理工业是保证我国核电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内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的技术水平,近期采用暂存方式,并开展暂存技术的开发研究;中期规划高温气冷堆乏燃料的石墨分离、烧蚀减容技术,碳化硅的分离技术;中长期规划根据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的特点,建立高温气冷堆乏燃料的首端处理工艺(石墨及碳化硅分离减容)流程,并建立中试生产线,此外,研究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在石墨及碳化硅分离减容后的乏燃料与Purex工艺流程的衔接,适时开展商用后处理大厂的建设。
二、积极开展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分离减容和后处理流程适应性研究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结构复杂,相对于压水堆,高温气冷堆燃料的燃耗深、裂变产物复杂,需积极开展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的分离减容研究,比如石墨分离技术研究、碳化硅分离技术研究、气体及飞灰固废处理技术研究。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在经过破碎、旋分、焚烧等步骤之后获得氧化铀组分,在氧化铀进入Purex工艺之前需要用王水溶解。由于燃耗深、放射性强、裂片产物多等,需对传统的Purex流程进行适应性研究,包括铀钚共萃、一循环、二循环、高放废液处理等工艺环节的适应性研究。除了Purex流程,开展其他先进的乏燃料后处理工艺研究,比如干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等,也是可以考虑的路径。
三、配套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适时启动乏燃料商用后处理大厂的建设
高温气冷堆乏燃料经过石墨分离烧蚀,碳化硅热解层分离后,剩余部分的后处理与压水堆乏燃料的后处理基本相同,均可采用Purex工艺流程。然而,当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核电发展的需要。国家一直支持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如此,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仍存在很多问题,后处理道路任重而道远。
为了与我国核电发展配套,确保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我国后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力度,适时启动乏燃料商用后处理大厂的建设,逐步使我国在后处理技术、装备和能力等方面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取得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动权。
总之,在大力推进高温气冷堆产业化的同时,需要加大对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长远规划与研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铀资源,提高核能经济性,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同时维护环境安全,实现核能洁净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核电10月10日发布2024年三季度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指出,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经济性较低。但高温气冷堆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可以与石油化工行业耦合,对于产业尤其是化工行业的能源绿色转型、低碳转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供热、供气的角度来看,高温气冷堆的利用率可以大幅度提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核电日前发布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指出,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经济性较低。但高温气冷堆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可以与石油化工行业耦合,对于产业尤其是化工行业的能源绿色转型、低碳转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供热、供气的角度来看,高温气冷堆的利用率可以大幅度提升,对经济性的
7月1日,据国家核安全局披露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两台机组发生运行事件,详情如下:石岛湾核电厂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出口蒸汽温度偏差不满足最终安全分析报告要求运行事件2024年1月15日,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和2号反应堆均处于功率运行模式。营运单位发现1号蒸汽发生
6月7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的贺信精神。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张文峰,党组成员王益华、王文宗、王利民、李向良、郝金玉参加会议。温枢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高屋建瓴、思想深刻,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工
近日,宝武特冶举办全球首台商业化高温气冷堆用镍基焊材首发仪式,这是我国在核电领域核岛主设备用镍基合金焊材的首批国产化产品,标志着我国在核电镍基合金焊材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上海市核电办、中核能源、哈电重装等单位领导、专家参加仪式。首台商业化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机组的建造,标志着我国核电
3月16日,华能高温堆技术研究中心在山东荣成正式启动运作,标志着集团公司高温堆产业技术创新迈上新台阶。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涛出席启动会并讲话。此次华能高温堆技术研究中心的启动运作,是落实集团公司核电“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温堆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行动,是进一步强化核电技术
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联合40余个成员国共同发表《净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3月5日,在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到鼓舞干劲、催人奋进,特别是报告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提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作为第四代核电机组——华
近日,生态环境部核电安全监管司在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现场组织召开了高温气冷堆审评监督专项工作组2023年总结研讨会。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华能石岛湾核电
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正式揭晓。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商运投产上榜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位列榜首。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11月22日~26日,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华能携高温气冷堆核电、碱性电解水制氢和水电站大坝工程施工等科技成果亮相,为本届科博会注入“华能元素”。科博会上,华能通过实物设备、实体模型和视频方式展示了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发电原理和建设历程、彭州电解水制氢
雅虎意大利语新闻网7月31日报道,意环境与能源安全部长弗拉廷表示,意大利的电力目标是2030年后第四代核电发电占量比达22%,这“意味着每年节省340亿欧元”。
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联合40余个成员国共同发表《净
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正式揭晓。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商运投产上榜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位列榜首。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12月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于20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日前,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大集中研发项目——第四代核电安全生产管理系统ASP-1完成开发并通过验收,已在两座核电厂取得全面应用。据了解,ASP-1以核电安全生产管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行动计划提出,推进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氢能、储能、输电、配电及用电等10个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展。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供给能力不
今年的两会上,来自各领域的代表和委员都带来了很多新的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表示,我国已掌握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其首个示范工程——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已经并网发电。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设备国产化率高达93.4%,首个示范工程
2月18日下午,市核电办组织召开了2022年第一次核电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市核电办主任陆海宾出席会议,市经信委财审处副处长郁世怡到会指导。来自中核浦原、上海核工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核建、中广核上海科技公司、核电运行研究院、中核五公司、中核检修、国核运行、国核自仪、上海电气核
12月13日、17日,华能集团近期召开的两次会议都指出,以“三型”“三化”能源基地开发为主要路径,全力打造新能源、水电、核电三大支撑,大力推动火电转型发展。新能源、水电、核电,将是华能集团未来重点打造的三大支撑,这也足以看出华能集团对核电的重视。
9月12日,世界首座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以下简称示范工程)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这是示范工程继今年完成双堆冷试、双堆热试、首次装料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向着年内并网发电目标再度迈进。
“开始装料!”随着主控室一声令下,第一个核燃料元件缓缓进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1号反应堆,系统显示运行正常。示范工程成功启动首堆首次装料,正式进入“带核运行”状态,中国华能向着年内发出“第一度核电”目标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
近日,我国首台百吨级快堆乏燃料运输容器取得设计许可批准,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了大型快堆用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全部关键技术,打破了该类型运输容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堆乏燃料运输容器从无到有,再到创新性、产业化、型谱化的突破,为我国快堆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百吨
今年稍早些时候,中法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其中提到“两国支持双方企业研究在核废料后处理等问题上加强工业和技术合作的可能性”。此后,乏燃料后处理问题又一次引起行业热议。乏燃料是在核反应堆中经受过辐射照射、达到预期燃耗的核燃料,通常由核电厂或研究型核反应堆
据CNBC报道,美国每年产生约2000吨核废料,加上已经产生的累计约86,000吨。处理核废料是降低其放射性的一种方法,但世界上每年只有处理2400吨乏燃料的容量,其中大部分在法国(1,700吨)和俄罗斯(400吨)。传统核电反应堆产生的乏燃料只使用了4%的潜在能源价值,但有足够的辐射在大约一百万年内伤害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编译自国际核工程)2022年5月31日,亚美尼亚核电厂负责人表示,该电厂正准备新建一座中低放固废贮存设施。该项目拟于2022年底前确定供应商并签署建设合同。负责人介绍称,目前有几种技术可以用于处置放射性废物,包括玻璃固化和沥青固化,均可在亚美尼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编译自世界核新闻网)2022年5月底,芬兰SkanskaTalonrakennus公司完成奥尔基洛托(Olkiluoto)乏燃料封装厂完成土建工作,目前,该公司已将厂房移交给芬兰废物管理公司Posiva,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的设备安装工作。2018年11月,Posiva与Skanska签署乏燃料
芬兰辐射与核安全局(STUK)已开始审查Posiva公司乏燃料处置设施运行许可证申请。放射性废物管理公司Posiva于2021年12月30日向芬兰经济事务和就业部提交相关申请。信息显示,该项目位于奥尔基洛托(Olkiluoto)厂址,计划于2025年前后投运。Posiva申请的运行许可证有效期为2024年3月~2070年底。STUK表
近日,乌克兰国有核电运营商Energoatom公司宣布,该公司已获得乌克兰国家原子能监管局签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附近集中式乏燃料贮存设施(CSFSF)运行许可证。2005年,Energoatom与美国HoltecInternational公司签署CSFSF承包协议,但直至2017年项目才开工。该项目是VVER机组乏燃料的首个综合型临时贮存
8月20日,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组织召开“高燃耗乏燃料贮存容器研究”项目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会上该公司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签订了“乏燃料干式贮存系统主设备样机研制及试验”项目联合研发合同。
日前,乌克兰Energoatom公司宣布,该国建筑和建设监察局已批准中央乏燃料贮存设施(CSFSF)投运。目前该设施已做好投运准备。
6月30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百吨级乏燃料运输容器——CNSC乏燃料运输容器顺利下线。作为国内首台批量化生产的国产化百吨级乏燃料运输容器,将进一步夯实中核集团乏燃料运输保障能力。
近日,在国防科工局和中核集团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球墨铸铁乏燃料运输容器研制”科研项目完成第3台百吨级球墨铸铁容器铸件铸造,标志着项目研制工作由关键原材料探索进入样机制造的新阶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