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03
存在问题
3.1 缺少专项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出台的政策均是法律位阶较低的部门规章及一些技术规范和标准等,虽有针对性的细则,且涵盖了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的较多方面,但缺乏强制性管理措施,对企业约束力不足,生产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责任权利无法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和保障;若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由于没有一部处于统领地位的法律来协调各规章之间的关系,则会影响政策的最终执行效果。此外,对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两个主体,集团客户和私人消费者,目前还没有相关措施约束其行为。
3.2 回收体系仍未有效建立
已出台的技术政策和管理暂行办法,虽已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主体责任,应建立回收渠道和回收服务网点,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但由于目前我国实际退役动力蓄电池规模相对较小,且没有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和手段,各主体的责任并未有效落实,再加上贸易商和非正规回收企业采用不合理价格进行回收等原因,导致大部分退役动力蓄电池流入非法渠道。
3.3 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我国虽已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发布了一系列的国家推荐性标准,但仍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亟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动力蓄电池生产制造领域相关标准缺失,在外观、叠片、绕组形式、集成形式以及电池包形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增加了拆解难度和回收利用成本。二是迫切需要的存储、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可回收设计、梯级利用等环节的国家标准制定进展比较缓慢。三是已出台相关标准仍需适时修订完善,如动力电池产品规格尺寸仍太多。四是与国家配套的落地的相关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制定进程缓慢。
3.4 梯级利用行业缺少引导和规范
当前,我国梯次利用行业在行业管理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亟待国家相关政策给予引导和规范。一是针对梯级利用企业缺乏明确的准入条件,在国家没有明确准入条件的情况下,市场上必然出现缺乏安全环保处理能力的梯次利用企业,打着“梯级利用”的名义,高价回收废旧动力电池进行非法经营,不仅扰乱了市场,还会给社会带来安全和环保风险。二是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当前退役的动力蓄电池状态不一,回收、拆解、检测、评估和重组等梯级利用各环节投入成本高,导致梯级利用的成本优势不明显,在电力系统储能等大规模应用领域尚无成熟可市场化推广的商业模式。三是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相关标准与拟应用领域和场景的相关标准的协调和对接滞后。
3.5 短期内再生利用行业难以盈利
当前,我国实际退役动力蓄电池规模较小,前期退役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由于其贵重金属含量较少,再生利用经济性不高。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的5 家企业2018 年实际回收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仅约5500 吨,主要是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电池。对于再生利用企业而言,只有满足一定的产能利用率时,企业才能盈利,根据各企业公开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 年,我国已形成的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产能已达46 万吨,行业的产能扩充规划已达约195 万吨,已呈现产能过剩的趋势,数量有限的退役动力蓄电池分散到各家企业后,再生利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均非常低,整个行业在近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3.6 相关技术亟待进一步突破
当前,我国在动力蓄电池拆解相关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别不大,并且在湿法回收工艺方面已能够实际产业化运营。但是由于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过程包括物理、化学、材料、工程等多个交叉学科,步骤和技术复杂冗长,涉及循环利用性设计、寿命评估、电池拆卸/ 拆解、梯级利用、资源化利用等多领域的技术仍待进一步突破。此外,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料汽车在核心总成和结构布局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型号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动力蓄电池形状、嵌入方式、安装位置等均不同,导致现有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技术已不能满足报废新能源汽车拆解的要求,亟待技术升级。
04
措施建议
4.1 研究制定具有强制力的专项法规
国家应抓紧研究制定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专项法律法规,明确各相关部委的管理职能,按照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权转移流程研究和设计各环节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关的惩罚措施,并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和依据。若出台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专项法律存在困难,亦可推动将所有电池产品(含铅酸蓄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统一考虑,并在法律中明确消费者(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
4.2 持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一是加快引导和规范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明确梯级利用企业的准入条件要求、梯级利用产品的技术要求、安全责任划分、应用领域范围、梯级利用后废旧电池的回收责任等内容,并适时制定强制性法规。二是进一步加严资源化再生利用企业的安全和环保准入条件。三是加强再生利用产能布局调控。按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汽车产业集群等条件,加强对新建回收处理产能的布局调控。
4.3 健全回收利用技术标准体系
坚持“标准先行”,持续健全和完善动力蓄电池设计生产、拆卸、包装运输、存储、余能检测、拆解、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等各环节技术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保障公共安全和减少环境隐患。针对现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优先制定废旧动力蓄电池存储、回收利用网点建设、梯级利用等环节标准。并加快车用动力蓄电池标准与梯级利用应用领域已有相关标准的协调和对接。
4.4 加大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和装
备研发的支持认真研究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涉及的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清单,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资金,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攻克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形成国际引领。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技术研发。
4.5 规范报废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管理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报废环节将成为废旧动力蓄电池的主要来源,需严格规范报废环节的相关管理制度,防止废旧动力蓄电池的非法流失。一是明确新能源汽车报废制度和拆解管理要求,保障报废新能源汽车和动力蓄电池流向资质拆解企业。二是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明确从事报废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满足的技术条件。三是对报废汽车上拆卸下来的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追溯管理。
4.6 完善相关财税支持政策
调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方向,从提升规范回收利用渠道竞争力的角度给予各相关参与主体相应的财政补贴(奖励),包括汽车生产企业、私人消费者、综合利用企业等。充分利用各部委已有的政府专项资金,加强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已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可通过修订《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财税[2015]78 号)相关内容,将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纳入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4.7 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
一是强化对非法回收、倒卖和拆解动力蓄电池“小商贩”的打击力度,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二是对非法现象保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一起。三是出台对动力蓄电池产权所有人违规处置电池的惩罚措施。
注:1 本文所称的低速电动车领域是一个宽泛概念,既包括了四轮低速车,也包含了电动三轮车和电动二轮车等在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4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18.2GWh,环比下降0.03%,同比增长49.0%。1-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444.6GWh,累计同比增长67.1%。销量方面: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18.1GWh,环比增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消息,SNEresearch发布2025年1月至3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及数据,2025年1月至3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为221.8GWh,同比增长38.8%。据了解,3月单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91.9GWh,环比上升40.09%,实现大幅增长。另外,本次榜单排名有较大变化,松下从2月的第五位下浮到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龙蟠科技发布公告称,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楚能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签署了协议,自2025至2029年间合计向其销售15万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合同总销售金额超50亿元。具体情况如下:5月9日晚间,龙蟠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德尔股份在5月8日召开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在上海已经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并在进行各项技术测试。目前公司具备了各类样品的试制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客户需求以及不同的技术要求为客户量身定制相应的方案。公司将根据固态电池客户开发验证和市场需求情况,
日产汽车近日表示,决定放弃在日本九州建造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计划。该项目选址日本西南部九州岛,投资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创造约500个就业岗位。日产汽车表示,这是其恢复业绩方案的一部分,公司正在采取扭亏为盈的行动。时间回溯至年初。今年1月22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将在日本福冈县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上午,厚生新能源重庆基地首线投产暨二期开工活动举行。重庆厚生基地位于铜梁高新区,占地580亩,总投资65亿元,规划年产能近30亿㎡隔膜。一期首线已投产,剩余产线将于2025年陆续投产,一期达产后将年产锂电池隔膜12亿㎡;二期计划2027年底全部投产。项目由江苏厚生新能源科
5月9日,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巧克力换电块以及一款将用于自动驾驶的电池包,均获得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至此,宁德时代成为全国首家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全系量产品牌均通过新国标检测的企业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出,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财政厅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请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综合基金投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各级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利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5月8日,金晟新能源退役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签约仪式在湖北黄冈市举行。项目计划总投资103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40万吨退役电池的产能,实现锂、磷、铁等新能源战略资源的高效回收再利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国轩高科在其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公司全年出货约63GWh,其中动力出货占比约65%,储能出货占比约35%。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8%。海外收入占比31.09%。应对海外项目风险国轩高科表示在海外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以下措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1、搭建国际运营的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出,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财政厅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请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综合基金投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各级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利用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泰安市发展改革委多元化布局、一体化施策聚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市发展改革委聚力构建以抽水蓄能、盐穴储能和电化学储能为主,制氢储能和储热储冷为辅的多元储能体系,在建在运储能装机超5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先后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产业集群、支柱型雁阵集群、十强产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LG新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为6.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为3,750亿韩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0%,实现扭亏为盈。本季度营业利润包含了4,580亿韩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额。按照5月8日汇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云南省禄丰市人民政府就云南舍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回收处理3万吨废旧锂电池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据了解,项目租用云南仕贤机动车报废有限公司已建标准厂房进行废旧锂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厂房占地面积3896.41,厂房建筑面积3896.41㎡,本项目拟设置三条
近日,济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简称“济南资环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为杨传举,由济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济钢集团”)的全资控股。工商信息显示,济南资环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再生资源销售;再生
LG新能源4月29日宣布,与法国环境服务商Derichebourg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将投建电池回收工厂。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各为50%,电池回收工厂选址于法国北部瓦兹河畔布吕耶尔,预计2026年动工,2027年投产,年处理能力超2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兴起,动力电池回收正逐渐
近日,内蒙古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通辽市昌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再生利用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显示,项目主要回收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报废光伏机组、风机叶片等,项目建成后年梯次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1万吨、拆解破碎废旧锂离子电池2万吨,拆解报废风电、光伏机组2万
近日,湖南省湘乡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湖南裕能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决定公示。从公示信息来看,湖南裕能拟投资15000万元,在现有厂区预留的二期用地范围内建设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为年拆解回收2万吨废旧锂电
近日,济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简称“济南资环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为杨传举,由济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济钢集团”)的全资控股。工商信息显示,济南资环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再生资源销售;再生
近日,内蒙古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通辽市昌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再生利用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显示,项目主要回收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报废光伏机组、风机叶片等,项目建成后年梯次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1万吨、拆解破碎废旧锂离子电池2万吨,拆解报废风电、光伏机组2万
4月23日,宁德时代在2025上海车展举办巧克力换电新车型发布仪式。现场,宁德时代与一汽、长安、北汽、奇瑞、广汽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其中,一汽红旗推出首款巧克力B+级换电轿车EH7;长安汽车推出十万内通勤轿车启源A05、中大型数智轿车启源A07和深蓝SL03运动轿跑;北汽极狐推出高品
4月23日,宁德时代于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举办巧克力换电新车型发布仪式,并与广汽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仪式现场,宁德时代与一汽、长安、北汽、奇瑞、广汽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一汽红旗运营委员会副总裁柳长庆、长安汽车副总裁张法涛、北汽董事长张建勇、奇瑞汽车i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中国五矿旗下的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明和产业(上海)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据悉,新公司主营业务除了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之外,还包含电池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等。其中中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专家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专业造诣较深,熟知其所在专业或者行业的国内外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
2025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标首次明确电池在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后不得起火爆炸,这一严苛要求不仅将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将对兼具动力电
芳源股份17日公告,决定终止投资不超过30亿元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并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终止投资事项后办理后续芳源锂业注销等有关事项。公告称,该决定旨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不会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历时两年,战略性
4月10日,领航投资与德赛电池在长沙正式签署《2025年度200MWh储能系统合作采购协议》,领航投资董事长管华与德赛电池高级副总裁郭庆明代表双方公司郑重签约。此次签约标志着两家行业领军企业迈入深度协同的新阶段,这不仅是双方战略互信的里程碑,更是以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为核心,推动工商业储能行业
豪鹏科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5亿元~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4%~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3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6.70%~1004.48%。资料显示,豪鹏科技创立于2002年,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
4月12日讯,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2025年第3次审议会议于2025年4月11日上午召开。审议结果显示,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简称“岷山环能”)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是今年过会的第12家企业。岷山环能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是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是蔡畅、陈培生。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