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综合报道正文

南京工程学院召开储能学科建设研讨会 将着力在储能大数据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

2020-07-28 11:3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储能储能学科储能大数据中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计划(2020-2024)》文件要求,7月27日,南京工程学院在南召开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论证会。浙能集团研究院、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北方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校应邀参加。

智能电网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海涛介绍了储能技术与高效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规划,重点汇报了建设基础、运行模式、建设方案及建设目标、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内容,未来将着力在储能大数据中心、储能高效聚合、储能规划配置、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力争建成“政府引导、学校建设、企业协同”的储能技术及高效应用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

微信截图_20200728113240.png

与会专家在研究院创新团队建设及储能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给予建议,第一,依托电力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以电力行业的应用为导向,结合国内外本领域的行业权威专家,筹建一支储能技术团队,提升学校在储能领域的学术地位;第二,率先布局储能学科课程设计,参与储能标准制定,提升学校在储能领域的话语权;第三,有效联合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储能研究团队,建立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以储能学科建设为基石,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学校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高度重视储能学科方面建设。国家发改委专门组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就高校、科研院所的储能学科建设、储能人才梯队培养给出了指导意见。

清华大学专门建立了卢强院士、梅生伟教授为核心的储能团队,围绕压缩空气储能展开了系列深入研究,开发了风光储建模、仿真软件Cloudpass;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以蔡旭教授为首的储能变流器团队,开发了高压直挂式储能大功率变流器;

西安交通大学新增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际能源科技前沿,适应能源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大需求;

太原理工大学专门成立了能源革命创新研究院,下设储能学科,重点针对储能材料技术、梯次电池技术进行部署;

北方工业大学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储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这标志着国内首个围绕储能领域的产学研机构生成,将重点围绕国家储能发展战略,协同合作开展储能前沿关键技术研究、标准体系建设、“高精尖缺”人才培养、重大发展战略构建,打造储能技术自主创新的国家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门设立储能与电工新技术研究所,针对储能本体技术、集成技术以及检测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南方电网公司、国电投集团、上海电气集团、许继集团等大型央企也纷纷战略部署,成立了专门的产学研团队,部署了储能业务。

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朱晓春,副院长张仰飞,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孙玉坤教授出席会议。

朱晓春副院长对参加论证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希望以此次咨询研讨会为契机,一是为我们学校智能电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把脉,为储能工程研究中心的规划把关,帮助完善储能技术学科及专业宏观布局;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从高端科研团队建设、共性技术合作研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合共建等方面取得突破,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孙玉坤教授充分肯定了储能学科建设对学校的高水平应用定位和学科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指出随着国家需求的明确和储能行业的发展,培养储能领域科研、创新、产业人才已经迫在眉睫,依托储能技术及高效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这一平台,使得我校在储能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并表示将继续加强储能领域研究团队建设,不断推动储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会议聘任浙江省能源集团储能首席研究员,国家千人马福元为我校客座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秘书长李建林教授为我校储能学术委员会主任。人事处、电力工程学院及智能电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储能学科查看更多>储能大数据中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