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虽然能源利用史可以简单的分为这几个阶段,但这并不就是能源转型。
能源转型的模型
或许很多人把能源转型简单的理解一次能源转化问题,但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就能源转型来说就有“三次转型论”、“五次转型论“和“两次转型论”。这里的理论展开来说有很多,结合其中的理论和思想,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一次能源品种”的更替和显著变化是能源转型吗?
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一次能源品种的替换是一种结果,也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会从一种能源转化为另一种能源。就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一次能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已经在这个地球上存在了上亿年了,至少从人类诞生时这些一次能源就是存在的。
前人也并不是压根不用这些一次能源,比如中世纪时期英国城市用煤就非常普遍了,到 18 世纪初,不仅用于取暖,而且在很多工业领域,如玻璃制造、啤酒酿造、制糖、肥皂制造等生产中也都在用煤炭。石油的利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0 多年,古埃及人把沥青作为“木乃伊”的防腐剂,中国也在秦汉时期把石油用作燃料和润滑油。
所以一次能源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取决于我们怎么用。
原动机是能源转型的起点和核心动力
当我们说发现一种“新”能源时,本质是发现了一种“新利用方式”,也就是新的能源转换器。
“五次能源转型论”是加拿大学者瓦茨拉夫·斯米尔在 2004 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他的理论认为判断能源转型的最重要标准是根据极大改善能源转换效率的“原动机”(prime movers)来判定。“原动机”即是能源转换器,简单的说,“原动机”使人类使用能源的效率大幅提升。
比如煤炭和木柴都可以用来取暖,但煤炭排放烟雾和有害气体让人的使用体验很不好。其后新的原动机——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煤炭传统使用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使得其用途从传统的取暖供热市场进入了动力市场,成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燃料。再之后有因为新的原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和推广,使得交通领域的煤炭让位于了石油。其后涡轮机和发电机的出场,又使煤炭在后来成了主要的发电燃料。
因此原动机的发明、推广、迭代、创新是能源转型的源动力。如果用第一性原理看,技术是能源转型的核心关键因素。
能源体系至关重要
除了上面的一次能源,原动机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能源体系。能源作为一种商品,既有普通商品的属性,也具有特殊商品的属性。从普通商品属性说起,一个商品从原料到消费者一定是包含生产、运输和消费的上下游环节。从特殊商品属性说起,能源品种自身的特性,如能量密度、利用便利度等等也都影响了能源体系的构成。
在我们熟知的能源中,原油的运输可以用油轮,路上可以用管道,但煤炭的使用往往存在一个运输半径,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西电东送的原因之一,把煤转化成电,比直接运煤效率高。不过总体而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同属于化石能源,其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体系具有共同特征:大规模生产、长距离输送和大规模消费。
当然能源体系不单包括上下游环节,还有市场机制,政策等等都是能源体系的一部分。如果说原动机是影响生产力的主要因素,那么能源体系就是影响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能源转型需要至少从三个角度看,即原动机、一次能源和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含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虽然都是可再生能源,但面临的情况不同。
先说水电,水力发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1878 年法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水电站,到今天已经 142 年了,但截止2019年全球水力发电量占比为15.9%。这与水资源这种一次能源的特性有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可以作为水能的资源有限性和水量因季节性波动的特性,使得其很难成为主导性能源。
目前我国在水电的利用的规模上是世界第一,截止 2020 年 8 月底我国水电装机 3.6 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 17.4%,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占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总发电量的15.99%。
2011年-2019年全球发电量及结构
来源:2020年版REN21《全球再生能源现况报告》
风力用于发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891 年,丹麦建成了世界第一座风力发电站,在 1931 年苏联建造了第一座 100 千瓦的风力发电机,是最早商业化的风电发电机。光伏发电的原理发现于 1839 年,由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发现了“光生伏特效应 ”。1954 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 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因此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也有七八十年的发展,近几年由于国家的推动和政策补贴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但风能和太阳能要想完成新一轮能源转型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
来源:中电联
能源属性和能源体系的挑战
虽然风能和太阳能是分布相对均衡和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从总量上看,有成为主导能源的可能性。然而风能和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能量输出不稳定,且不可存储,使得这两种能量更适宜本地消费,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更适宜于分布式发电。此前太阳能和光伏的价格一直不具备竞争力,但近几年的技术进步,使得两者的成本不断下降。然而经济角度的因素并不能消除物理属性上的问题,从植物能源向化石能源转型相对顺利的原因之一,是化石能源的能量密度高、便于存储和运输以及原动机的效率不断替身,使之具有成为主导能源的先天优势。
所以能源属性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整个能源的生产、运输和消费体系的转型,从目前看,如果要消纳更多风电和光伏的发电,从集中式发电向分布式发电是一个趋势。
转型的动力差异
在了解本轮能源转型时一直存在一个疑问,即经济的驱动因素何在?因为几乎所有关于本轮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原因主要归因于气候原因和环境原因。回顾历史上的能源转型,“新”能源的使用(包含“新的”原动机和“新的”一次能源)主要源于其一次能源相对安全可靠稳定和原动机带来的效率提升,与其匹配的能源体系构建也是市场自发完成的,或者至少政府的干预基本没有影响新的能源体系与前两个要素的匹配过程。也就是说之前的转型是因为新技术——新的原动机产生,而带来了一次能源使用的变化及能源体系建设的改变。从经济性考虑,其更高效的动力转化也是非常符合经济效益的。
然而本轮的能源转型,一开始就是在政府干预下推进的。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由原动机驱动为主转向政府政策主导,背后的动因是环境恶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
从这里可以看到思路转变的体现,即世界整体都在从一个以“效率”思维往“安全”思维转型,也就是说即使在短期看经济是不划算的,但为了长期的发展和安全可以牺牲短期利益,换取更长久的发展。这点不单在能源上,在制造业回迁本国,自主国产化等方面都有体现。
因此我们看到了几乎各国政府在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都是依靠政府支持和政策补贴。为了更长久的发展,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过程必然是曲折的,因为“旧的”能源寡头更愿意沿着现有的能源体系前进,而不是转向新的能源体系。
转型的长期性与迫切的转型需求矛盾
从历史看,除了一些能源资源丰富的小国外,多数国家的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而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所堆积的庞大能源规模和量级进一步提高了当前能源转型的“门槛”。19 世纪 90 年代末,当植物能源的份额下降到世界一次能源供应的 50%以下时,需要用来替代剩余植物能源消费而增加的化石燃料供给不到 20 艾焦(EJ)(相当于 4.78 亿吨油当量)。到 2010 年,全球化石能源每年消费高达 400 艾焦(95.53 亿吨油当量)。这意味着需要替代化石能源消费所要增加的非化石能源总规模是 19 世纪 90 年代的 20 倍。
当前能源转型的艰巨性与要求加快向非化石能源转型的客观迫切性形成了强烈反差。近期中国 2060 碳中和目标的宣布,更加凸显了政府力求转型的急迫性,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倍感压力,因为这显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
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
在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国家中,德国一直被视为标杆,但德国能源转型也推高了电价。事实上,在前一阶段能源转型中,已建成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补贴使得德国的电价很长一段时间在欧盟国家中处于高位。据德国联邦能源和水资源协会(BDEW)的统计,2000-2013年,德国居民电价上涨幅度高达106.9%,企业用电价格涨幅为145.79%,远超欧盟其他国家。使得德国电价高企有诸多原因,但能源转型是重要的驱动因素。当然成本问题随着光伏和风电的平价上网或许不会经历如德国电价高企的情况。
在我国电力体系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希望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形成市场价格,一方面在转型的过程中要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在生产要素成本上下功夫,比如这几年一直强调的降低工商业电价,而另一方面为了环境和气候问题,我们仍需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可以说几方面的目标和压力使得我国的电力市场发展困难多多。
虽然本文讲了许多可再生能源转型面临的诸多问题,但并非不看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相反,在看清了大趋势的情况下,更觉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永远是曲折的,希望人们在理性的认识清楚其问题和挑战后更加务实和勇敢的向前推进改革步伐。
希望明天更加美好!祝愿中国的电力发展成功,绿色转型成功。
参考资料:
能源杂志:《德国电价上涨的背后逻辑》范珊珊
《国家能源转型:德、美实践与中国选择》朱彤 王蕾著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京开幕,海博思创本次参展主题为“AI新时代智储新未来”,公司在展会发布了“智慧储能解决方案”,以“电网(Grid)、人工智能(AI)、感知(Sense)、芯片(Chip)”四大技术基因为核心,通过“储能#x2B;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追求“让能源
随着加快沙戈荒风光大基地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基地场景下光伏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但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的地质地形和气象条件特殊,8级以上伴随沙尘的大风和高温差等严苛的气候非常常见,对光伏电站的建设施工和运维管理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沙戈荒大基地建设规模较大,对光伏组件设备选
4月11日,在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现场,阳光电源举办主题为“深耕场景x智慧赋能工商业储能发展更优解”PhDTalk博士分享会,活动邀请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能源转型专家寇楠楠担任主持人,汇聚阳光电源工商业储能产品线总经理曹伟、WRI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能源项目研究专家宋婧、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系统新业态、新模式,作用日益显著,需求日益增长,发展条件日益成熟。为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4月的光伏市场,正被“抢装”的紧张氛围笼罩。随着“430”、“531”两个对应着新老政策执行的分界点与市场化全面入市的关键时间节点的临近,分布式光伏进入了与时间赛跑的冲刺阶段。分布式抢装进入“倒计时”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4月30日成为众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生死线”。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开
广东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思路及举措黄少中1汤泰1王浩浩2张葵叶1于立东1(1.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2.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2030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问答(2025年版)》。其中提到,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原则上只能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参与现货市场。对于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在电力现
十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年来,经过持续推动,改革红利有效释放,有力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卢勇)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推动电力行业效率提升,由此促进全社会福利的提升。准确、全面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文件表示,坚持统一认识,明确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功能定位。坚持开放包容,健全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和市场体系。坚持安全可靠,将虚拟电厂纳入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并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坚持多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浙江省能源局转发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公开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拟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约9.6亿元(战略前沿技术类0.6亿元、重大技术装备类6.0亿元、重大示范验证类3.0亿元)。请按照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智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京开幕,海博思创本次参展主题为“AI新时代智储新未来”,公司在展会发布了“智慧储能解决方案”,以“电网(Grid)、人工智能(AI)、感知(Sense)、芯片(Chip)”四大技术基因为核心,通过“储能#x2B;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追求“让能源
在全球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近日,备受瞩目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太阳能光伏展览会(SOLAREXISTANBUAL)在伊斯坦布尔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东方日升作为全球领先的全栈式新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携工商业光储、大型地面光储及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前沿产品重磅亮相,成为展会现场的焦点,向世
4月10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南都电源全新发布标准20尺单箱8.338MWh储能系统CenterLMax,引领储能行业进入8MWh时代。南都CenterLMax8.338MWh储能系统搭载自研超大容量固态电池。超大容量固态电池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再加上系统的空间极致利用设计和箱内功能结构优化,令该款储能系统
随着加快沙戈荒风光大基地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基地场景下光伏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但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的地质地形和气象条件特殊,8级以上伴随沙尘的大风和高温差等严苛的气候非常常见,对光伏电站的建设施工和运维管理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沙戈荒大基地建设规模较大,对光伏组件设备选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绿色转型至关重要。作为市场的重要主体,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其总体碳排放量不容忽视。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结合最新政策要求,天合富家为广大
4月11日,在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现场,阳光电源举办主题为“深耕场景x智慧赋能工商业储能发展更优解”PhDTalk博士分享会,活动邀请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能源转型专家寇楠楠担任主持人,汇聚阳光电源工商业储能产品线总经理曹伟、WRI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能源项目研究专家宋婧、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特变电工新能源携构网型组串式储能系统等多款创新光储解决方案亮相。储能行业发展至今,在降本增效的追逐中,储能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在此背景下,特变电工新能源凭借在储能解决方案的领先优势及对行业痛点的敏锐洞察,在此次展会中
充电桩市场的狂热,从传统能源企业“三桶油”开始线下抢桩就可窥见。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281.8万台——这一数字在五年前是168万台。与之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几何式增长,从2014年的12万辆飙升至2024年的3140万辆。56.8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竞逐千亿市
4月的光伏市场,正被“抢装”的紧张氛围笼罩。随着“430”、“531”两个对应着新老政策执行的分界点与市场化全面入市的关键时间节点的临近,分布式光伏进入了与时间赛跑的冲刺阶段。分布式抢装进入“倒计时”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4月30日成为众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生死线”。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开
广东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思路及举措黄少中1汤泰1王浩浩2张葵叶1于立东1(1.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2.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203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7日,河北云瞰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和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制造长续航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本次双方合作研发制造“低空氢燃料电池长续航无人机”是迎合了国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方向,并且解决在低空物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方面
抽水蓄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调峰、电力保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水电建设和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达5869万千瓦,居全球首位。在河北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含规划、在建及已投产)达2997万千瓦,核准在建规模及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3日,甘肃省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贯彻落实〈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到2025年底,全市风电项目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3%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18%左右;新型储能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昨天和朋友交流,谈到了贸易战对智能微电网、能源数字化、虚拟电厂等相关领域的影响,这里分析如下:总体来看,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是“危中有机”的,但是对每家企业的影响各不相同。(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的负面影响从负面角度看,国内新能源产能在“增值税”模式,以及
2025年3月底,国际能源巨头壳牌(Shell)宣布终止在巴西的太阳能与陆上风电大型电站投资项目,理由是“调整投资组合”,保留其子公司PrimeEnergy分布式光伏业务,进一步引发新能源投资企业思考。(来源:微信公众号“走出去情报”作者:国复咨询)这一决策的背后,一方面是巴西可再生能源市场近年来投
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闭幕,一系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等引发了电力新能源行业热议。此前,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中,也提出要大力提
日前,江苏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2025年,遴选15家基础较好、意愿较强、潜力较大的园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13家工厂开展零碳工厂建设,推动8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培育8家注册虚拟电厂,引进5家省级以上绿色低碳相关创新平台(工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7日,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与蜀道集团、丰田汽车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拟在氢燃料电池、储氢、制氢、加氢站、氢能分布式发电、氢能产业基金、金融层面合作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绿色交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共赢。2024
事实表明,当前电网运营商需在确保电网可靠性与应对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长之间寻求平衡,尽管传统的需求响应计划在过去几十年中为公用事业公司提供了有效服务,但可再生能源的持续整合以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都要求采取更为复杂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背景下,储能系统成为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工具,为需求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2025年,遴选15家基础较好、意愿较强、潜力较大的园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13家工厂开展零碳工厂建设,推动8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培育8家注册虚拟电厂,引进5家省级以上绿色低碳相关创新平
在前述文章中,我们分析的主角基本还是集中式电站,尤其是大型集中式的光伏电站。(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风电在全天的出力分布相比光伏项目并不会过于集中,所以在一些火电定价的交易周期都可以搭上高价的便车。如果自身中长期及短期功率预测,现货价格预测做的还不错,那么单靠市场化的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