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行业发展需求与难点分析)
2
现代热力系统节能理论
燃煤发电一直是世界主要电源组成,长期贡献40%以上的发电量。燃煤发电是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变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最后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涵盖了燃料、燃烧、传热、动力循环、冷端等关键环节。根据常规热平衡计算,凝汽式燃煤发电系统的冷端热损失通常占50%以上,是燃煤电站的主要热损失。冷端热损失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因为品质低下、难以利用,节能潜力非常有限。可见,节能潜力与能量损失关系并不直接,却与能量损失的品质存在莫大的内在联系。
为了表征燃煤发电系统中能量的品质,挖掘系统节能潜力,早在18世纪70年代,Gibbs就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了㶲的基本思想,并于19世纪50年代被Rant进一步完善形成㶲的概念,即系统达到与环境平衡过程中可以释放出的最大有用功。基于此,Sengupta、刘强、杨勇平、SI Ningning等分别对210、600、660、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的㶲损失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此外,付忠广和齐敏芳还研究提出了基于最大熵投影寻踪耦合的燃煤机组节能评价方法;杨勇平等开展了燃煤发电机组能耗统计评价研究;张学镭和陈海平对循环水预热回收开展了热力性能分析。针对燃煤电站节能的理论研究一直可谓持续不断。
然而,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系统分析,发现㶲损失也不等价于系统的节能潜力。如燃烧㶲损失几乎不可避免;烟气与汽水之间巨大传热㶲损失,也因钢材的温度限制而难以降低。虽然相关学者提出了如提高蒸汽参数、给水温度、负荷率,降低背压、改变一次风加热方式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案建议,但由于供电煤耗影响因素复杂,缺乏成熟、系统、全面的节能分析与评价方法,节能技术鱼龙混杂,节能发展方向并不明确,难以根本上大幅提升系统效率。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燃煤运行环境和热力系统日趋复杂,如热电联产多用户多供给、新能源耦合、源网荷储一体化等能源利用新环境,传统燃煤发电技术基础已难以支撑节能技术进一步发展。
现代热力系统节能理论的建立,应基于能量品级综合高效利用开展热量与㶲的耦合分析,建立涵盖燃料、燃烧、传热、动力循环、冷端等燃煤发电全系统㶲平衡与热平衡体系,结合现代工业技术与能量需求情况,揭示火力电站㶲损失与能量损失的对应关系,进而表征燃煤发电热力系统能源转化各个过程的理论节能潜力分布,从而为燃煤发电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3
基于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状态重构的低负荷工况保效技术
随着我国加快能源结构转型,越来越多的间歇性新能源电量并网,燃煤发电机组必将逐渐全面参与深度调峰。然而,燃煤发电机组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额定负荷工况下的运行效率,在中、低负荷工况下运行经济性差,运行方式没有经过系统优化。基于传统理论和技术,燃煤发电机组无论采取定压运行方式还是滑压运行方式,在深度调峰过程的中低负荷工况下效率都会大幅下降。燃煤发电机组定压运行与滑压运行的优缺点如图2所示。燃煤发电机组采用定压运行时,负荷响应速度快,汽包温度稳定,然而汽轮机节流损失大、末级湿度变化大、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难以维持;而当燃煤发电机组采用滑压运行时,又会产生汽包温度变化大、负荷响应速度慢、机组循环效率降低等问题。另外,机组检修、设备更换等局部改造和机组长期运行产生性能老化等原因都将导致系统特性变化,单一不变的运行方式难以保障深度调峰工况下发电机组的能效。
(图2 燃煤发电机组定压运行与滑压运行的优缺点)
大型燃煤发电机组中,循环效率和高压缸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蒸汽参数优化是燃煤发电机组运行优化的关键。目前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配汽方式主要有节流配汽和喷嘴配汽2种方式。节流配汽会导致低负荷节流损失大、效率低,仅适用于带基本负荷的大功率机组。当前普遍采用喷嘴配汽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减轻节流配汽的节流损失,但因在中低负荷采用滑压运行方式,低负荷循环效率低下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在低负荷工况单个或2个调节阀仍然存在较大的节流损失,导致高压缸调节级效率大幅下降。
传统燃煤发电机组的额定负荷工况往往是机组的高效运行工况。随着负荷下降,无论采用何种运行方式,都必然导致机组综合效率下降,这是行业共识。为协同提高深度调峰工况主蒸汽压力和高压缸效率,必须对热力系统进行状态重构。针对新能源发展引起燃煤发电机组必须频繁参与深度调峰的新需求,基于热力系统动静态特性模型和对运行数据的挖掘,以系统整体能效为目标,综合考虑循环效率、高压缸效率、给水泵泵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规律,协同优化汽轮机通流结构、锅炉受热面、给水泵运行方式等,开展燃煤发电机组变负荷多工况的热力系统状态重构。
基于系统研究,燃煤发电机组低负荷状态重构技术可同步大幅提高低负荷区域主蒸汽参数与高压缸效率,综合提高低负荷工况机组效率达3%以上,降低供电煤耗10 g/(kW·h)左右。燃煤发电机组低负荷状态重构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打破燃煤发电机组低负荷效率大幅下降的必然规律,基本实现燃煤发电机组低负荷的系统保效。
4
供热机组“按需定电”与调峰过程
“能级匹配”的高效供热技术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势,是城市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的主要供热方式之一,也是解决我国城市和工业园区存在供热热源结构不合理、热电供需矛盾突出、供热热源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热电联产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大型抽凝供热机组比例过大,其热电比通常较小,难以全面参与深度调峰;二是当前热电联产机组普遍采用的热电解耦技术,能耗非常高,亟待开展基于“能级匹配”的高效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技术。
4.1 供热机组“按需定电”助力电网调峰
燃煤发电机组全面参与深度调峰,占装机容量近一半的热电联产机组必然无法继续按照“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独善其身。供热机组全面参与电力调峰,是当前解决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热电联产机组以为200~600 MW等级的机组为主,且大多采用抽凝式,其热电比通常较小,难以深度调峰。特别在我国三北地区,热电联产机组比重大,水电、纯凝机组等可调峰电源稀缺,调峰困难已经成为电网运行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以东北电网为例,其目前的电源结构中,燃煤发电占总装机的70%,风电占总装机的20%。在冬季采暖期,供热机组运行容量占燃煤发电机组运行总容量的70%,热电机组按“以热定电”方式运行,调峰能力仅为燃煤发电装机容量的10%左右,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难以解决。
为了充分消纳高品位的新能源电力,供热机组通过“热电解耦”的方式全面参与深度调峰,实现机组“按需定电”,首先要解决机组供热能力的保障问题。当前,热电解耦的主要技术路线有2种:第1种是储热式,如热水储热装置,通过增设蓄热装置实现热电解耦,当电网存在调峰困难时段利用储热装置对外供热,补充热电联产机组由于发电负荷降低带来的供热能力不足;第2种是非储热式,即取消蓄热装置,通过电锅炉或机组通过抽取更高品位蒸汽减温减压以直接用于加热热网循环水,进而满足供热需求,同时满足电网对电厂的调峰要求。
基于系统分析,当前主要热电解耦技术的能效水平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当前蓄热式热电解耦方式的蓄热热源一般都是主蒸汽或高品位抽汽,能耗极高。采用电锅炉供热的方式,更是直接将高品位的电直接烧热水供热,其从煤到热的转化效率仅有30%左右。而高低压两级减温减压器供热技术方案会降低原电厂运行效率。其他热电解耦技术,如高背压供热改造(双转子)、光轴改造方案采暖期需更换2次低压缸转子;低压缸切缸运行、高低旁路协调减温减压等系列热电解耦技术等在保障供热、供汽稳定前提下,可实现热电机组的全负荷调峰,调峰水平和热效率总体较好,但灵活性欠佳。
4.2 热电联产“能级匹配”保障系统高效
针对蓄热式热电解耦技术,采用“能级匹配”理念,可以采用分级蓄热,低温段采用低品质蒸汽或余热来加热蓄热介质。针对电锅炉补充供热的方式,可以在电力调节灵活性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电能的直接供热。
一般而言,建筑采暖的目标是维持20 ℃左右的室内温度。为了满足大规模热量集中输送的要求,采用0.2~1.0 MPa的供热抽汽作为热源,热源与供热目标的能级严重不匹配。每经历1个换热环节,热量的能级就降低1次。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㶲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常规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系统(图3)首站的汽-水换热㶲效率为74.0%,热力站的水-水换热㶲效率为69.6%,用户末端的水-空气换热㶲效率为52.4%。因此,系统总的㶲效率为27.0%,即由热源处提供1 kW·h的抽汽热量,则耗损0.73 kW·h的㶲。这意味着该系统存在较大的优化改进空间。
(图3 常规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系统)
面对多用户多供给、新能源耦合、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日益复杂的能源利用新环境,基于“能级匹配”理论,对包含源-网-荷的泛热力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开发基于能级匹配的先进高效热电联产技术,系统提高“泛热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按需定电”的热电解耦技术耦合,对不同能级的热源、蒸汽/热用户进行系统综合优化,主动高效匹配,实现“按需定电”、供热/供汽保障与深度节能的智慧统一。
5
结 语
为系统实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我国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通过全面实施电气化、智能化、低碳化,走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结构。基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及新能源“阴晴不定”的能源品质,燃煤发电产业全面升级,是确保新能源顺利发展的最可靠保障。为此,必须全面推进燃煤发电现代节能理论创新,在系统兼顾燃煤发电机组多工况能效的同时,不断强化燃煤发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本文从节能理论及关键技术体系2个方面,为我国燃煤发电行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深入开展基于能量品级综合高效利用的现代热力系统节能理论研究,为燃煤发电节能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研发基于热力系统状态重构的燃煤发电机组低负荷工况保效技术,同步实现燃煤发电机组深度调峰与高效节能。
3)研发热电联产机组“按需定电”与调峰过程“能级匹配”的现代高效热电联产技术,同步保障热电联产机组供热、供汽与系统高效。
碳中和目标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深入开展基于现代节能创新理论和系列关键节能技术研发,可全面促进燃煤发电节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燃煤发电产业升级,以大幅提高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引用本文格式]
黄 畅, 张 攀, 王卫良, 等. 燃煤发电产业升级支撑我国节能减排与碳中和国家战略[J]. 热力发电, 2021, 50(预出版): 1-6.[doi:10.19666/j.rlfd.202101004].
HUANG Chang, ZHANG Pan, WANG Weiliang, et al. The upgradation of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industry supports China’s energy conservati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neutrality[J].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2021, 50(预出版): 1-6. [doi:10.19666/j.rlfd.202101004].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提出:深入推进工业通信业领域碳达峰,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在附件重点工作任务上,还提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依托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吴泾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推动漕泾综合能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实施落后产能调整项目450项。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
日前,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因地制宜推进港口航道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结合港口码头、航道运河既有条件,在确保港口作业、船舶通航等安全前提下,依托港池、仓库、防波堤等,因地制宜推广海洋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鼓励集装箱枢纽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7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体系逐步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10%。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低于500万千瓦,就近就地消纳比例
五一劳动节前夕,博奇环保投资的佛山丹灶世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佛山光伏项目”)传来捷报。4月24日11时18分,该项目二期(4.97MW)与三期(5.73MW)“全额上网”工程顺利并网。至此,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2.57MW的三期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博奇环保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
4月1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21日-4月25日)。政策篇山东:推动虚拟电厂示范可在受限区新装分布式光伏4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
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京碳中和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圆满召开。会上,氢枫集团投资副总裁罗世春先生以《固态储氢赋能氢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题,围绕氢枫镁基固态储运氢技术的核心优势,系统阐述了氢枫在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同期,氢枫凭
您了解“双碳吗”?,关于“双碳”名词有很多很多,看看您见过的还有哪些,欢迎评论留言,共同探讨新名词。一、政策与目标类1.双碳碳达峰指国家或地区在某一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逐步下降,标志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等技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为核心标的物,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和金融工具创新,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资金流动的专项金融活动。广义碳金融涵盖了所有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为中心的金融活动,包括投融资,交易,咨询,管理等诸多碳排放领域的活动;狭义碳金融专指金融机构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的相关投资
刚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增选的领域学科方向提到: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核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增选领域学科方向提到: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
4月21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进退役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原文如下:邯环〔2025〕1号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
4月24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与北极星电力网联合主办的2025年电力市场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飔合科技技术总监燕兆受邀参加并发表主题演讲,深入剖析了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的电力交易的机遇与挑战,强调技术创新将成为提升交易效率、降低市场风险的核心驱动力。燕兆从政策演进、区域
4月1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21日-4月25日)。政策篇山东:推动虚拟电厂示范可在受限区新装分布式光伏4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
您了解“双碳吗”?,关于“双碳”名词有很多很多,看看您见过的还有哪些,欢迎评论留言,共同探讨新名词。一、政策与目标类1.双碳碳达峰指国家或地区在某一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逐步下降,标志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等技
新型电网运行控制系统赋能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网运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大电网电磁暂态仿真、多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4日消息,海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明确我省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充放电价格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期限内共收到22条反馈意见,经研究,采纳13条,未采纳9条。其中,反馈单位为广储文峡能源(文昌)有限公司、国电投、华能核电、大唐海南能
近日,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粤电力)公布2025002号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根据披露信息,截至2024年末,粤电力拥有燃煤发电控股装机容量1,995万千瓦,气电控股装机容量1184.7万千瓦,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727.59万千瓦。目前在建新疆托克逊风电、莎车光伏项目等新能源项目合计装机容量约
当ChatGPT的对话刷新速度越来越快,当自动驾驶汽车在街头穿梭,当元宇宙世界构建起数字文明,很少有人意识到——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正在悄然改写能源版图。根据BloombergNEF最新发布的《2025新能源展望》,人工智能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人类能源命运:2024年可能成为全球碳排放的峰值拐点,但数据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1日,粤电力A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累计完成合并报表口径发电量252.9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0.32%;其中煤电完成180.5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5.71%,气电完成47.8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49%,风电完成13.3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9.79%,光伏完成8.8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11.00%,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6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能源局甘肃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甘肃省燃煤发电基准价继续按照0.3078元/千瓦时执行。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中包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
日前,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能源局甘肃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甘肃省燃煤发电基准价继续按照0.3078元/千瓦时执行。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中包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风电、光伏发电、生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4月14日至2025年4月18日一周火电项目,其中2×1000MW+2×660MW+660MW项目开工,1000MW+700MW项目投产。【开工】江西分宜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日前,江西分宜发电厂2×1000兆瓦机组扩建工程主体建筑A标段项目正式破土建设。分宜电厂二期主体建筑A标段项目,位于江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煤电降碳的3种技术路径。其中,生物质掺烧技术路线成本最低,且有成功先例。因地制宜选择生物质掺烧技术路线,减少对锅炉的“负面”影响;准确计量监测生物质掺烧量和发电量,科学界定低碳化改造成果和绿电市场化价
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复杂热力系统及关键部件的先进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研究,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模拟培训装置。他致力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和推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列入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世纪之初,倪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渤海装备自主设计制造的金属裂解水蒸气制绿氢装置在其所属的辽河热采机械公司制造、调试成功,实现了绿氢制备、掺氢燃烧、纯氢燃烧的全过程稳定运行,“绿氢”制备技术国内领先,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标志着该公司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制氢技术属于“绿色”制氢工
3月23日,由电科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亚临界煤电机组深度灵活调峰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在煤电机组深度灵活调峰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进入新的阶段。论证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倪维斗院士、岳光溪院士及多名行
9月2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中国节能协会节电与绿色电能委员会承办,北京碳中和学会、北京鼎鑫钢联科技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公司协办的“工程师职业再生计划”新能源协同创新专题研修班在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顺利举办。能源企业、科研院
从黑色煤炭到绿色煤电——中国工程院院士谈煤电转型升级在“双碳”目标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9月16日,在优清商学院举办的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倪维斗表示,在“双碳”目标
2023年5月31日,中国工程院已启动院士增选工作【相关阅读:增选不超过90名新院士!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含增选指南)】。中国科学院现今全体院士共914人,能源领域的院士主要集中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北极星电力网梳理如下: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4人)陈勇程杰成邓建军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25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关于公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荣誉会士、会士名单的通知》。江亿、杜祥琬、倪维斗、解振华等48人被授予荣誉会士称号,王浩等45人被授予会士称号。关于公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荣誉会士、会士名单的通知学会各分支机构、全国各级环境科学学会及相关
4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有机固废资源(能源)化利用科技装备展”在京召开。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石元
4月17日,以“奋进碳时代,构建新生态”为主题,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有机固废资源(能源)化利用科技装备展”在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4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奋进碳时代,构建新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先生做“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