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传统电力系统无法应对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低系统转动惯量(“两高一低”)带来的挑战,为了确保实现“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任务不仅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且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种观点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实质就是向能源互联网转型。不可否认,如果将能源互联网看成是融合互联网技术,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六个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则这种观点基本是正确的。
但如果认为能源互联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的“坚强智能电网”,那就有必要认真、客观、深入地来讨论一下:特高压电网(主要是交流特高压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今天它还需要继续建设吗?显然,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科学编制国家“十四五”及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如期实现我国能源转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西南电力设计院原副总工程师吴安平
1
传统电力系统正面临颠覆性变革
2010年左右,美国学者、社会预言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他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对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基本形态有过大胆的预测,他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每个人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能源生产者,人类将迎来能源民主化的新时代;能源革命将使“分布式智能网络”成为电网主体,集中型的超级电网与分散式的智能网络之争,将决定子孙后代究竟要从今天人们的手中,继承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的问题。看一看世界能源电力领域近10年来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能不佩服里夫金先生的远见卓识。
(1)传统技术路线已基本被摒弃。
传统电力系统遵循的发展路线是:机组容量越来越大、电源越来越集中、电压等级越来越高、输电距离越来越远,结果是电自远方来,电网的“立体化”、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这条路线的实质就是不断提高电压等级,以此作为解决电网发展问题的基本手段,甚至法宝。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路线则是:根据新能源的特性,以分布式开发为主,将海量小型、分散的电源,主要接入配电网或一般高压电网,结果是电自身边来,电网趋向扁平化、分布化、局域化。这条路线的实质是遵循电网的“第一性原理”和分区平衡规律,依靠新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实现人类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两条路线代表两个不同的时代,前者显然已基本被摒弃。
(2)电网技术特性正发生质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转动惯量。传统电网规模扩大时,系统转动惯量会相应增大,两者基本成正比关系;而新型电力系统的情况却相反,太阳能和风电的装机容量越大,火电被替代数量越多,系统的转动惯量则变得越小。二是电网形态。传统电网是以交流同步发电机主导的交流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则是拥有高比例变流器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三是电源出力。传统电源出力基本稳定可控,新能源出力则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这些技术特性的变化,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带来严峻挑战。
(3)储能成为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第四要素。
工程的实际需要和技术的进步,使储能与电源、电网、负荷并列,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第四要素,传统电力发供用同时完成的特性正在部分被改变。遍布电网各式各样的储能设备和储能系统,创造了电力电量平衡的新模式,如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储电于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
(4)输配电网的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有源化和协同化使配电网由原来单纯的供电网,变成可以进行自我平衡的局域电网。从电网全局看,输电网处于中心枢纽地位,类似一个“大蓄水池”,配电网围绕其四周,像无数 “小蓄水池”。输电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随时吸收或补充配电网的盈余或缺额,为配电网的可靠供电提供保障;配电网则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遵循技术规律和运行规程要求,尽其所能为全网的安全稳定作出应有贡献(如实施需求响应等)。输配电网间形成双向互动互助、协调共生的关系。
2
交流特高压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节奏不合拍
2.1 交流特高压工程存在先天技术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寄生性”严重,基本没有电源直接接入交流特高压电网,导致其实际输电能力远低于理论值。
(2)电网又多一个层次,大大增加整个系统的复杂性、控制难度和安全风险。
(3)造价昂贵,利用率不高,性价比低。
(4)需要在负荷中心地区形成网架,环境代价巨大。
这些难以弥补的缺陷,是西方国家放弃交流特高压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他们没有能力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放弃是被迫的,这种观点站不住脚。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整体创新能力,至今也还比我国强,交流特高压是延伸技术而非原创技术,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事实上,前苏联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建成长度约900公里的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投运 6年后才降压为500千伏运行。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交流特高压不是能源电力领域新技术的制高点,不存在抢占的问题。从今天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角度看,西方国家放弃交流特高压其实是明智的。
2.2 交流特高压无法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变化
(1)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其发展趋势是电源分布化,电网扁平化;而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则促使电源集中化,电网“垂直化”,两者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使得交流特高压电网高高在上的“寄生性”问题更加突出。
(2)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更多的大型交流同步发电机组提供转动惯量和电压支撑。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随着煤电机组逐步退出,大型交流同步发电机组越来越少,交流特高压电网获得的支撑也越来越弱,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将不断降低。
(3)“两高一低”现象不仅大大增加电网频率、电压和功角稳定的控制难度,还大大增加事故连锁反应的风险,为尽量限制事故的范围和减小损失,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要求适当缩小和优化同步电网规模,而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存在,无疑会固化电网,妨碍电网的优化调整。
2.3 中国工程院的咨询意见应当得到充分尊重
中国工程院曾受国家能源局委托,组织多家单位、院士和电力专家共同研究,于2018年9月正式提出过一份《我国未来电网格局研究(2020年)咨询意见》,对我国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作出了客观评价,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工程院的《咨询意见》认为:“华东和华北电网实践表明,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资巨大,利用率很低,对电网安全的作用有限,还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华中电网在2020年及可预见的时间,看不出有需要建设交流特高压的必要性”。
要“继续坚持以六大区域电网为主体,区域电网之间以直流异步互联”的格局。明确指出:华北与华中电网间现有的交流特高压联系薄弱,加强联系后没有经济效益,未来是解开还是改成直流背靠背,可视情况论证确定。不建议建设“三华”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因为没必要、经济性差,还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从今天我国明确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来看,中国工程院的咨询意见体现了应有的前瞻性和敢于担当的专业精神,应当得到充分尊重。
3
交流特高压建设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
(1)没有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思考和探索电网技术的创新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这就是人们称道的第一性原理。
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马斯克特别推崇第一性原理思维法,他说人们一般总是倾向于应用比较思维法思考问题,结果只能使技术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而他自己则喜欢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拷问固化的认知,一层层拨开表象,回溯事物的本质目的,然后从最核心处开始推理,重新设计出颠覆人们观念的东西。可以说正是第一性原理思维法,给马斯克带来巨大成功。
不难发现,交流特高压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的也是比较思维法。决策者强调的是它与500千伏超高压相比,具有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远的优点,却回避它的先天缺陷,以及与现代电网发展方向背离的问题,实际得到的只是电网技术一般的迭代性发展,而不是真正的创新和突破。
电网建设的目的是确保用户获得可靠、合标、经济、环保的电力,满足人们对动力、照明、加热、制冷等需求,对供电方式没有限制。以此“第一性原理”检验,理想的、并具有创新性的供电方案,是以分布式能源为基础、具有“六个特征”的能源互联网,而非交流特高压电网。
建设交流特高压电网是为了改变电力供应就地平衡的格局,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观点,貌似“高大上”,实则违背电网第一性原理和分区平衡规律。
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由国家的政策进行引导和调节,而远距离输电则是电网电力平衡的一种方式,由电网的技术经济规律决定,两者不在同一个决策层次内,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把规划的错误当成建设交流特高压的理由
最典型的就是“强直弱交”问题,这本是一个规划的错误导致的结果,却被炒作成建设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重要理由。
电网规划方案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直流特高压输电规划有两种思路:一是迫使电网发展满足直流工程大容量输电的要求;二是要求直流工程输电容量的确定,服从于电网技术经济性整体最优的目标。
“强直弱交”是采用第一种并不明智的规划思路的结果,表面上看是要求交流特高压电网配合直流特高压输电,实际上是通过人为提高每回直流的规划输送容量,迫使受端加强交流特高压电网建设。
新疆准东至安徽宣城的特高压直流工程,设计输送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形成的“强直弱交”可谓登峰造极,工程尽管创造出无数个世界第一,但却给受端电网带来备用容量增加、系统效率降低、灵活性严重被削弱、安全风险增大等问题。
如果遵循第二种思路进行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规划设计,可以避免出现“强直弱交”问题,像南方电网一样不必建设交流特高压电网。
(3)以感性的舆论宣传替代严谨的专业论证
交流特高压的是非争论,是一个涉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学术性、专业性问题,本来应当通过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广泛组织动员有关咨询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研究,依靠集体智慧提出具有客观性、专业性、前瞻性、科学性的研究报告,然后进行公开的学术研讨和辩论,最终由具有权威性的学术机构作出结论。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交流特高压的是非曲直似乎被交给媒体评判。不断可以看到报道特高压的文章,但由于作者大多不懂专业,将交流和直流特高压混为一谈,人云亦云,炒作一些“高大上”概念,却回避真正有争议的专业技术问题。以形象思维替代逻辑思维,以感性的臆想替代理性的论证。
比如将交流特高压电网比作深水港,直流特高压输电比作万吨巨轮,认为两者的匹配是天经地义的。比喻似乎很贴切,但却没有搞清楚有关技术条件:交流特高压电网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大机组电源,为其提供足够的电压和短路容量支撑,才能成为“深水港”。这个条件传统电力系统都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更无法具备,“万吨巨轮”驶入,结果只能是“搁浅”。
还有以所谓“五横五纵”、“七横七纵” 和“九横九纵”特高压为骨干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内行眼中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却一本正经地宣传为支撑人类碳中和的“全球能源共享平台”,令人不胜唏嘘。充分说明专业技术的是非问题,只能通过严谨的学术论证来解决,决不能诉诸舆论宣传。
(4)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没有以予足够重视
抽水蓄能是技术最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也是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最有效的手段。我国目前在运抽水蓄能装机容量3179万千瓦,尽管排列全球第一,但在全国装机容量中占比很低,仅为1.4 %。德国有抽水蓄能装机容量640万千瓦、日本2760万千瓦,分别约占各自电网装机容量的3 %和8 %,远远高于我国。
我国“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确定2015年抽水蓄能装机总投运容量为3000万千瓦,实际投运2303万千瓦。“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确定2020年抽水蓄能装机总投运容量为4000万千瓦,实际投运3149万千瓦。虽然两个五年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指标并不高,但竟然都没有完成,而一些争议很大并未在规划之列的特高压工程,却能够开工建设,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可以说,看重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发展而忽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是近10年来我国电力建设决策中的最大失误,我国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普遍较低,与此有密切关系。“十四五”乃至2030年前,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包括现有水电站进行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的改造),无疑是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
4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转型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推动能源转型,保障新能源消纳,实现“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充分体现“四个能源革命”, 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新型电力系统自身的技术特性,汲取交流特高压建设的教训,遵循电网发展的第一性原理,从战略上理清思路,明确路径和策略。
4.1 必须树立能源转型是一场“人民战争”的思想。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1)能源转型本身就是一场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革,改变的不仅是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也包括经济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人的思想和素质等。
(2)各行各业都存在碳排放,其中电力系统大约占41%,交通占28%,工业占31%,实现“3060”目标不可能仅靠电力系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风能、太阳能密度低,分布广泛,适合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分布式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同时成为生产者,人人参与,必然滴水成河,聚沙成塔。
(4)节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能源转型不仅需要技术性节能、结构性节能,还需要形成节能文化,创造新的节能生活方式,人人养成节能习惯。
(5)我国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比西方发达国家短得多,减排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各行各业的智慧和力量。
开展能源转型“人民战争”的基本要求是:
(1)政府是能源转型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省、市、县政府必须主动作为,扛起责任,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到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本地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路线图、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新型电力系统不仅是保障新能源消纳的平台,也是多种能源转换、相互沟通、协同互补的枢纽,要向社会公平开放,把服务全社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努力方向和应尽的责任。不片面强调电能替代,避免电力唱独角戏,特别在能源转型初级阶段,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清洁能源,比如当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直接供热时,就不必再转换成电力。
(3)各行各业、每一个工业园区、每一个企业,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制定自己的碳达峰、节能降耗、实现零碳或近零碳排放的阶段目标和具体措施,个个争做能源转型的先锋。我国建筑行业节能潜力巨大,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努力为实现“3060”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4)能源转型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人有责,必须增强全体公民的参与意识。建议将我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庄严承诺的日子,即每年的9月22日确定为国家“绿色能源日”(能源转型宣传日),全国每年在这一天统一行动,以“我为能源转型做贡献”、“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好”等为主题,利用一切媒体,展开强大宣传攻势,营造良好的能源转型舆论氛围。
4.2 实施可再生能源“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这是能源转型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相比,农村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先天的优势,不仅有土地资源可供风电和太阳能开发利用,而且还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可直接用于供热,或生产沼气,或以热电联产方式进行利用等。河南省兰考县的经验证明,全国大部分农村不仅可以做到能源基本自给,有的甚至还可以向城市提供富余电力。
从我国国情看,如果没有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充分、深度的开发,实现“3060”目标是不可想象的。农村是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热土和战场,过去是城市向农村供电,以后可以做到部分农村向城市供电,由受端变为送端。
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新途径或突破口。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新能源的“产销者”。农村将诞生一个新的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可简称“绿能业”),它将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列,成为农村新兴的第三大产业。
我国从现在到实现碳中和,大约还有近40年的时间,发展农村绿色能源产业,需要制定一个长度为40年、包括短期、中期的发展规划。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近40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依靠绿色能源产业,我国农村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建议国家在农业农村部或国家乡村振兴局内,设立乡村新能源产业司,制定相关政策,统筹规划、协调和推进农村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
4.3 优化电网分区规模,实行分而治之方针
应对“两高一低”带来的挑战,很难想象将全国电网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分为东西两个同步电网),进行统一的研究和安排,这样做由于情况复杂,矛盾交织,既使付出高昂电价,也难达到目的。明智的办法是优化电网分区规模(包括适当缩小同步电网),实行分而治之方针:一是可使问题简单化,降低治理成本;二是有利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三是可限制事故影响范围,减小可能发生的损失。
(1)欧洲电网的基本经验
欧洲尽管可再生能源资源赋存条件较差,能源转型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有很多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行分而治之的经验。
欧洲电网联网国家虽多,但基本以国为界进行分区管理。多数国家国土面积不大,从纯技术角度看,这样的分区可能过小,但实践的结果表明,正是这样的分而治之,与可再生能源的特性相契合,成就了欧洲的能源转型。
截止2020年底,比利时、瑞典、奥地利的煤电已经退出运行,未来5年内,还有法国、斯洛伐克、英国、爱尔兰、意大利5国相继“退煤”。多数国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已接近或超过40%,其中奥地利、克罗地亚、德国等国达到或超过50%,丹麦达到80%。到2050年欧洲各国均可实现碳中和。
欧洲电网分而治之的经验,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各国电力以自平衡为主,与周边国家的电力交换尽管重要,但基本上是盈余的调节互补(不排除个别面积很小的国家,电力供给需要依赖它国)。二是新能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是“分布式为主,就近开发优先”。
以德国为例,新能源80%以上接入配电网,其风电机组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德国也规划要新建3到4回超高压线路,将北部富余的风电送往南部,但投运时间大约接近2030年。
分而治之使电源均匀分布,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欧洲电网的最高电压等级,一直维持400千伏而不需要再提高。不在意电网电压等级的高低,只追求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不注重形式和虚名,只关心内容和实效,这种观念是值得称道和学习的。
(2)我国电网分而治之的基本模式
我国省级电网的数量和规模,与欧洲国家电网的数量和规模很相似,借鉴欧洲经验,我国可以省级电网为基本分区平衡单元,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责任分散并压实给各省。每个省级电网应在尽可能提高可再生能源自给率的同时,因地制宜,应对“两高一低”挑战,确保电网安全稳定。我国电网本来就以省为实体,实行分而治之方针,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省级电网、区域同步电网、全国互联电网,这三个层级的电网在平抑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改善电网运行特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供电方面,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省级电网是基本的分区平衡单元,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区域同步电网扩大平衡范围,调节盈余,提供包括调峰调频在内的后备和援助;全国互联电网跨区远距离直流输电,按协议对不能自平衡的省电网补充电力,主要满足基荷需求。一般而言,新能源跨区域远距离输送,缺乏调节能力,经济性差,应当以予合理控制。
区域电网不宜作为基本平衡单元,原因在于:第一,能源转型必须由政府主导,区域电网没有对应的一级政府。第二,省级电网内完全做到消除电力阻塞现象,已很不容易,区域电网更加困难。第三,有源配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区域电网无法像省级电网那样与其保持密切的双向互动关系。第四,更大范围的统一平衡和治理,比相对分散的平衡和治理,不仅更复杂和困难,经济代价也大得多。
分而治之还涉及到同步电网的规模问题。我国电网近几年新增了云南、川渝两个同步电网,数量由6个变为8个。南方和华中两个区域电网结构因此得到优化,化解了不少对电网安全稳定造成威胁的风险,为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可以肯定,我国今后同步电网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华中和华北电网应尽早恢复为两个同步电网运行。
以省级电网为基本分区平衡单元的分而治之,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转型的最佳途径。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中,每个省级电网情况各异,只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各自都能创造出符合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能源转型模式。
4.4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为实现“3060”目标而提出来的,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其内在逻辑告诉人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必须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为先导,如果体制改革不到位,新型电力系统是无法顺利构建起来的。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6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以“区域电网+输配分离”,替代现行的“一网独大+输配合一”的电网体制,不仅符合我国的大国国情,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要求。
为了应对“两高一低”带来的挑战,确保新能源的有效消纳,电力系统不仅电网侧,包括电源侧和负荷侧都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但每个环节具体怎样做,相关的规程规范怎样制定,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以电力系统整体经济性最优为目标进行统筹安排。认为“享受主体电源地位,就要承担主体电源责任”,主张大幅提升新能源调节能力的观点,缺乏系统观念,容易造成投资浪费,是不合理的。
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演变进程中,还会发生一些让竞争性企业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由于煤电逐渐退出,分布式新能源不断增加,经输电网送入配电网的电力潮流将出现减少的趋势,这本来是个好现象,但如果输配不分开,电网企业为了完成盈利指标,必然会本能地阻止这种趋势的发展,无意中造成电力系统转型的延缓。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迫切需要有一个客观、公正、专业、权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因此,今天输配分离改革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输电与配电的性质明显不同,前者具有垄断性和公益性,后者具有分散性和竞争性,输配分离实际上是落实中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9号文的要求,重新定位电网企业功能的必然结果。
输配分离后不再存在“运动员”与“裁判员”混淆的问题,输电网企业可以受政府委托,代表国家出面来推动和组织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工作;而配电网企业则被推向市场并交由省政府主管,可以更好地向能源互联网企业发展,为各省实现“3060”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实行分而治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区域电网虽然不是基本的平衡单元,但实行区域电网体制,对于打破不合理的超级垄断,营造良好的学术民主氛围,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形成勇于开拓创新、你追我赶生动活泼的“比较竞争”局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输配分离改革一样不可缺少。从发展适应性看,实行区域电网体制也是新型电力系统扁平化、低惯量化的内在要求。
除体制改革外,建立完善的包括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配电网微平衡市场等在内的电力市场体系,以及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交易机制也非常重要。新能源的交易和高比例消纳、灵活性电源的投资回报、各种所需资源的定价问题等,都需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这样的市场体系及其交易机制,是不可能建立和运营在原来的电力体制基础上的。
对于我国来说,实现“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关键的制约因素不是资源、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体制。如果现行“一网独大+输配合一”的电网体制没有革命性的变革,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难以成功,能源转型的目标也难以如期实现。
4.5 充分发挥规划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5.1电力规划也存在体制改革问题
电力规划是政府的职能,但我国的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却设在一家企业集团内,依托企业的技术力量开展规划研究工作,说明我国电力规划体制存在政企不分问题。企业有自身的利益,企业的下属单位及其职工,维护企业的利益是天经地义的。要求设在企业内的规划机构摆脱企业利益的影响,秉承“独立、公正、科学、开放”的宗旨进行规划研究,不仅于情于理不合,事实上也很难做到。伴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规划权难免有意无意、或轻或重成为竞争的筹码。
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改革方案:一是取消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所有的规划课题都由国家能源局电力主管部门通过招标,选择一家或多家咨询机构进行,并组织专家评审验收。二是国家能源局内设立国家电力规划研究所,保留一支精干的规划研究队伍,除负责前述方案一的工作外,自己也承担一些重要的战略性规划研究课题,使能源局拥有更多的规划话语权。三是如果实行输配分开改革,可考虑将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归入国家输电网公司,两者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密切结合实际,使规划成果更具科学性、权威性。
4.5.2 需要从规划层面开展研究的重点课题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开展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的重大课题研究。如果能够通过电力规划体制改革,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民主氛围,让规划工作者在思想完全解放,没有利益羁绊的情景下,对下列专题进行自由的研究和讨论,必然会获得有价值的、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1) 《煤电和天然气电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退出路径规划》
——根据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承担调峰、提供转动惯量、备用及保安容量的功能定位,确定煤电的新增和退出原则以及相应的规划安排;
——有限的新增煤电,只能布局在负荷集中地区。煤电远距离输送,既降低煤炭自身的利用率,又削弱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还增加电网安全风险,是优先考虑退役或退出的对象;
——天然气发电是能源转型的桥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电源,有利于加快我国能源转型的步伐;
——研究不同发展阶段出现极端气候时,电网应采取的合理对策,以及各区域(或省)电网煤、气电需要的装机容量。
(2) 《核电的发展布局和西藏水电的开发原则》
——安全重于泰山,明确放弃在内陆建设核电的想法,审慎提出沿海核电中长期建设规划;
——充分重视生态保护、地质条件、开发成本等制约因素,以发展的眼光和系统思维,科学评估我国实现“3060”目标与西藏水电大规模开发的关系,实事求是提出具有前瞻性、符合国家整体利益的建议;
(3) 《中东部地区可再生能源高比例自给规划研究》
——中东部地区新能源(包括海上风电)资源,与德国等欧洲国家比较分析;
——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比例自给的经济社会优势;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含核电),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率分析比较;
——中部与东部新型电力系统电源结构比较和电力互济研究。
(4) 《我国各省或区域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模式和特点研究》
——各省或区域电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电量在不同阶段的占比比较;
——各省或区域电网不同时期分层分区电力潮流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对策,以及输电网进入内涵型发展阶段的调整优化研究;
——解开华北与华中交流特高压联网研究、各地已建交流特高压电网不同发展阶段的利用方式研究;
——三峡水电站原供电方案重新调整的时机、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云南、四川电力系统率先实现近零碳排放的可行性研究;
——各省或区域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模式和经验比较互鉴。
5
新型电力系统和交流特高压前景预测
5.1 2030年前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探索和准备阶段
碳达峰前,传统电力系统处于向新型电力系统演变的初级阶段,即量变的逐渐积累阶段。我国已确定的目标是2030年太阳能和风能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估计可提供的电量占比在20%到25%之间。
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为25%以下时,主要利用传统电网的调节能力即可实现,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压力并不很大。因此2030年前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准备期和窗口期,这个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是体制机制准备,必须将电力体制改革进行到底,以革命的精神破除一切束缚新能源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二是规划研究准备,认清发展方向,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策略。
三是技术创新准备,以更大的决心和投入,营造更好的竞争氛围,推动储能、光伏等新能源技术进一步突破。
四是公民素质准备,增强民众的参与意识、节能意识、市场意识,提高民众对电价按市场规律波动的承受能力。
五是经济实力准备,确保社会财富持续增长,增强全社会对能源转型应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承受能力。
六是试点示范准备,培育各行业、各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零碳排放典型,并对其提供的经验进行总结验证,为大规模推广创造条件。
只要认真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我国碳中和目标提前至2055年,甚至2050年实现也是可能的。
5.2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必然使交流特高压最终出局
世界电网的发展史已经证明,电网电压等级的提升不仅应当、而且完全能够止步于超高压。交流超高压除400千伏、500千伏等级外,还有750千伏等级,由于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存在“寄生性”、利用率低等缺点,如果在局部有需要的地区,选择建设750千伏电网工程与500千伏电网互联方案(类似北美电网中的情况),不一定就比交流特高压方案差。电网建设方案的优劣,需要远近结合、充分考虑新能源发展的影响,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电压级差的大小不是决定因素。进行电网建设方案比选时,750千伏方案不应当被排除在外。
交流特高压电网工程造价高,利用率低,它的建设不仅会推高电价,还因其固有的属性不利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用它拉动经济(GDP)增长,无异于饮鸩止渴。如果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建设还要继续下去,意味着我国实现“3060”碳中和目标,选择的是一条成本最高、矛盾最多、风险最大、费时最长的道路。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而非政治问题,决定它最终命运的是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特性,而不是人的意志。纸是包不住火的,一切矛盾都会在电网转型和技术创新中暴露出来。
可以预计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交流特高压将被淹没在能源转型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2日,日立能源在江苏宿迁成功举办高压互感器新质生产基地落成典礼。此次活动主题为“数智赋能创伟业,水韵宿迁启新程”,共有来自国内外的80余位客户与合作伙伴出席了现场活动,共同庆祝公司业务进入新篇章。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仲小兵等领导受邀出席了此次活动。日立能源于2012年在宿迁投建
近日获悉,10月份以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研制的高灵敏六氟化硫气体组分检测装置已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5座超高压、特高压变电站的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带电检测中应用,实现了GIS内部痕量气体组分的检测分析。该装置在应用过程中性能稳定,达到了预期使用效果。GIS是全封闭结构
11月6日,在±800千伏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陕电入皖工程)安徽段建设现场,安徽电力建设公司施工人员组立该标段首基铁塔。该标段全面进入组塔架线阶段。陕电入皖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开工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通道,其中安徽段线路长323千米,新建铁塔672基。
11月8日,由甘肃送变电工程有限公打造的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系统首个企业品牌——“精锐甘送”品牌发布,该品牌是党建品牌、企业品牌、文化品牌的有机统一,旨在建设成为“平安甘送、数智甘送、创新甘送、温暖甘送”的集合。据悉,甘肃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全资子公司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10月电网项目动态。10月有多个特高压工程投运。包括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两项特高压工程都在10月底陆续投运。10月29日,1000千伏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始试运行。历经七年规划建设,华中特高压交流“日”字形双环网建设终于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科学评估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作为各地区2023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和并网运行的基础数据,促进各地区和有关单位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
11月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公司”)在中国福建德化主会场和巴西、智利分会场三国五地同步举行云开放日活动。活动以“千年中国白绿电赋新生”为主题,以中国陶瓷和巴西木雕、智利陶瓷的传统手工艺为纽带,实现中、巴、智三国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搭建中、巴、智三国携手共建可持续
在距离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100公里的戈壁滩上,随着9公里导线成功攀上铁塔,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8日全线贯通。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疆电外送”第三条特高压直流通道。工程起于新疆哈密,止于重庆市渝北区,动态投资286亿元人民币,线路全长
11月8日,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阿坝-成都东特高压工程”)跨越德宝直流放线作业现场,随着84号塔高空紧线和附件安装结束,标志着阿坝-成都东特高压工程跨越德宝直流提前放线工作安全顺利完成,这也是该工程首个放线区段。据了解,阿坝-成都东特高压工程起于阿坝1000千伏变
11月5日,南方电网公司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公司实际部署安排贯彻落实工作。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公司在家党组成员出席会议。会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
日前,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福建厦门供电公司、国网福建超高压公司,在安湖Ⅰ路地下管廊、1000千伏长泰变电站开展无人机自主巡检验证,重点测试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性、避障能力、定位精度、数据采集准确性及环境适应性。本次无人机自主巡检验证在
11月13日,南网总调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项目招标。招标范围包括完成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具体包括:任务1:南方五省区灵活调节能力调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灵活调节能力的定义、需求与场景根据灵活调节能力的根本作用和电网运行要求,明确灵活
11月7日,在河北省能源互联网仿真建模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里,一组组仿真机、上位机全速运行,实验人员专注地测算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各类参数。“目前,我们的新能源发电场站实测建模率已达到了80%,提前近两个月实现了年度目标。”该实验室技术带头人、河北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王磊说。确保电力系统安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开创性、系统性工程,也必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管理及商业模式变革。(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邹磊)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路径。我国能源和工业活动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能源供给量增质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我国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x2022;首席能源观”nbsp;作者:王伟特约撰稿人陈光贾雪枫)如今,能源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8月公
11月10日,国网天津电科院技术人员作为能源电力领域专家,参加完成天津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天津市高层次专家和田行”人才服务活动,通过能源电力学术交流和实地技术指导,为和田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电力支撑。据悉,和田地区的总电源装机515万千瓦,包括火电、光伏、水电、储能等多种电源形
合同是当今经济交往中规范双方权利义务、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合同的高效管理、严谨执行对推动企业稳健运营、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合同交底中的典型误区,如合同交底内容碎片化、执行形式化、依赖经验化等,并结合电力企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合同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对强化电网稳定管理、加强分部功能建设、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作出了部署。国网华东分部坚决落实会议精神,扛牢新形势下公司党组赋予分部的新使命、新责任,奋力开拓创新,科学应对挑战,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分部在强化电网稳
11月4日下午,福建省产业(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启动暨电力系统专利成果对接发布会在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举办。发布会上,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由国网福建电力、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建设,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11月1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和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节能减排、保供降碳”这是传统能源企业和用能企业需要关注的政治与社会目标,这些目标往往会导致企业产生成本增加或收入损失。但是在电力现货市场背景下,企业追求实现以上目标和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并行不悖,也就是“多挣钱=讲政治”,它们并非两个存在方向冲突的目标,恰恰相反,两者之间的内在逻
11月8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组织开展超大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技术交流研讨会,邀请了国网上海经研院规划领域专家黄阮明进行交流宣讲,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会。会上,黄阮明主任做了《电力发展规划》和《新型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宣讲。聚焦超大城市能源电力发展、电网规划需求、电力系统安
2024年,是中国带电作业70周年。1954年5月12日,带电作业在中国辽宁鞍山创始,从此,我国带电作业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笨重到轻便、从低压到高压、从人工到自动化,得到不断发展完善提升,我国带电作业技术创造诸多“世界第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广东的带电作业可以追溯到
11月7日,陕西西安供电公司组织101名带电作业人员、20辆斗臂车和2台发电车,完成了“市县一体”大规模集中带电检修作业。此次带电作业更换了10台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投运了18条全自动馈线自动化线路,周边学校、医院和居民小区客户在配电网计划检修过程用电不受影响。此次检修区域涉及西安市碑林区、
11月6日,在±800千伏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陕电入皖工程)安徽段建设现场,安徽电力建设公司施工人员组立该标段首基铁塔。该标段全面进入组塔架线阶段。陕电入皖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开工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通道,其中安徽段线路长323千米,新建铁塔672基。
11月12日,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智刚在公司总部会见新加坡能源集团总裁黄天源。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金炜参加会见。张智刚欢迎黄天源一行到访国家电网公司。他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强化大电网安全稳定管理,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坚持“
2024年11月12日,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星园街道办事处,安徽亳州真源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国网亳州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正在铁塔上开展放紧线作业。该线路建成投运后,将会进一步增强涡阳南部地区电网网架结构,提升涡阳电网供电保障水平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满足涡阳南部地区经济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尽职免责清单(第一稿)》(以下简称《清单》)全面编制完成,形成尽职免责情形1350条。各单位基于公司尽职免责框架,按照“理情形、定条款、作衔接、举案例”的步骤,辨识出场景化的尽职免责情形,并对逐个场景提供具体的案例,确保贴合实际、科学合理。据悉,公司法规部于9月13日组
11月12日,浙江东阳印发《东阳电网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东政办发〔2024〕24号),同时发布东阳电网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汇总表、东阳电网建设2024年重点项目汇总表、东阳电网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配套要素任务单(表在文末)其中指出,到2026年,建成以220千伏变电站
11月8日,由甘肃送变电工程有限公打造的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系统首个企业品牌——“精锐甘送”品牌发布,该品牌是党建品牌、企业品牌、文化品牌的有机统一,旨在建设成为“平安甘送、数智甘送、创新甘送、温暖甘送”的集合。据悉,甘肃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全资子公司
11月8日,国网天津蓟州公司、国网北京平谷公司、国网冀北廊坊公司供电服务“跨域办”签约仪式在北京平谷举行,会议上,三方签订《京津冀区域北京平谷—天津蓟州—冀北廊坊供电服务“跨域办”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三方就本地区基本情况和“跨域办”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根据协议议定,三方
11月9日,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召开电网建设前期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出,电网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力推动电网建设前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要强化统筹协调,建立高效的上下联动机制,紧盯目标节点,及时掌握各类数据信息,积极跟进各项工作进度,全方位推动电网建设前期工作高效开展,确保工
11月7日,国网亳州供电公司负责同志与涡阳县政府主要领导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合作,加快推进2024年涡阳区域电力项目建设及2025年电力项目规划等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共识。对接会赞赏涡阳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对亳州供电公司、涡阳县供电公司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强调,将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投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