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储运企业正文

一文了解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布局

2021-08-04 11:20来源: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关键词:航天科技燃料电池氢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1年7月30日下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航天科技氢能联盟座谈交流会在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召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材料产业处处长李野川、副处长冷少林、大兴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高振华、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等参加调研和座谈交流会,航天科技集团产业管理处处长闫晖、航天六院经营管理部部长黄争与来自航天科技集团所属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航天一院15所、航天工程公司、航天六院11所(京)、101所等“航天科技氢能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参加会议。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 )

李野川介绍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氢能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推进以及北京市和京津冀氢能产业布局情况做了详细说明;高振华对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情况以及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进情况做了介绍;卢琛钰对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成立的基本情况以及近期开展的相关行业工作做了介绍。结合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航天六院101所宣传片,闫晖介绍了航天科技集团在氢能产业方面的布局和产业化推进情况;航天六院黄争介绍了联盟成立情况以及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情况;航天六院101所杨思锋对联盟工作具体情况和101所在液氢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和测试服务等方面做了详细汇报和介绍,各成员单位代表对氢能业务推进情况做了补充汇报。

航天是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全面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化,以促进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旨在让航天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反促航天技术的发展。以下根据公开信息,简要介绍航天科技集团的氢能相关部分业务情况:

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设于航天六院,2018年6月组建成立,由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副主任谭永华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中心主任。该中心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学科带头人20余名,是我国首个军民融合氢能开发利用平台,依托航天六院所属的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和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开展氢能利用规划论证、技术研发、业务拓展、对外交流的专业平台。该中心将围绕氢能利用领域高端技术装备工程应用,重点开展高效低成本制氢储氢技术、氢液化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能装备检测和安全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加速氢能利用技术发展,为氢能利用产业链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为进一步彰显氢能利用先行者重要角色和央企创新驱动的使命担当,该中心将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完成氢能利用产业链的军民用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立氢能产业链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氢能利用技术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广泛应用,形成技术和产品双输出能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

氢能业务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航天101所)座落在北京丰台云岗,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为我国第一个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试验站;101所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先进的航天动力地面综合试验研究基地,也是唯一的氢氧发动机研究试验基地,拥有我国唯一的航天液体推进剂研究中心,是国内液氢产能和用量最大的单位。

60多年来,航天101所建立了完整的液氢及高压氢装备开发基础,已形成国内最完善的液氢生产、储运、应用及安全保障体系,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液化设备、加氢站装备及液氢储供系统,组建了国内一流的氢能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团队。目前,航天101所氢气产能为1200Nm3/h,日常存储量24000Nm3 /h,满足氢能装备试验检测用气需求。同时,厂区拥有多台高压氢气压缩机、中压氢气压缩机和氢气输送管路,经过合理操作,可以输出95MPa氢气。凭借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强有力的品牌后盾,该所民用氢能产业迅速打开局面,至今已签订两座液氢工厂合同,获得11座加氢站订单,液氢供气系统在多个应用场景已开始示范应用,发起并与13家共同成立了国内首个液氢协同创新联合体。

航天101所已建成了液氢加氢站关键设备测试平台、70MPa高压氢气瓶测试平台以及车载液氢系统测试平台,并于2017年与中国特检院联成立了氢能装备检测中心,对氢能装备的检测有气瓶水压试验、火烧试验、氢循环试验、振动试验等。除了特种检验,航天101所还具备液氢方面的工作和检验能力,比如氢的燃烧实验、扩散实验、爆炸危险性,特别是液氢中固空(固态空气)累积、危险性等。2019年航天101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10家单位申请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5.5指南方向“重型车辆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市氢能产业政策和项目发布活动上,搭载六院101所研制液氢储供系统的北汽福田32T液氢重卡正式发布,为我国燃料电池重卡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线。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

氢能业务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11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液体火箭动力事业的发源地。伴随着中国航天60多年的自主创新发展,研制了多种用于运载火箭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成功研制的我国第一代氢氧发动机(YF-73)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先进超低温高性能推进技术的国家之一,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进而研制的性能和可靠性更高的第二代氢氧发动机(YF-75)至今保持着连续成功的记录,是世界上著名的四个上面级发动机之一。正在开展研制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主动力装置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和先进上面级发动机,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轻质、快响应、高性能轨姿控动力系统方面,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形成了航天主动力装置、先进上面级发动机、轨姿控动力系统、新型能源及其利用技术四大优势技术。

六院11所(京)是我国唯一的低温氢氧火箭发动机研究所,除了火箭发动机,其还将航天氢能技术应用在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燃料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以及特种泵/阀等关键产品上,综合技术国内领先。六院11所(京)是航天科技集团低温液体推进技术实验室、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依托单位,目前氢能燃料电池领域主要研制的项目有:100kW大巴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多旋翼无人机氢空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密闭环境(空间/水下)燃料电池系统、高自持特殊环境专用电源、高机动应急电源、场馆/特殊环境专用大功率电站、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大流量高效氢气循环泵、氢/氧特种阀门等。位于亦庄开发区的北京航天动力科技园也即将建成每年500台/套的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和百千瓦级发动机集成测试厂房,为后续的产业化推广奠定硬件基础。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

氢能业务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是隶属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空间电源系统研究所,是国防科工局核定的国家空间能源专业核心保军单位,国内主要空间电源系统的抓总单位。主要从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应用卫星、运载火箭、防务系统、临近空间等特殊飞行器用电源系统及其关键单机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任务。拥有国内首个空间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4个省部级研发中心,致力电子电源、物理电源、化学电源三大专业技术提升,打造集原理创新、基础创新和工程创新于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具备世界一流航天装备电源系统制造能力。在民用新能源领域,大力拓展燃料电池、二次电源、轨交电源等新技术新产业,先后投资成立6家新能源产业公司。

其中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20年5月,是专业燃料电池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推动燃料电池技术和氢能产业发展,该公司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电堆及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组件等关键技术,建有年产能50MW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产品生产线,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系统等核心生产装备基于自主工艺技术国产化定制开发,打通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产品自动化、批量化制造瓶颈,具备工艺快速验证、产品柔性生产、质量在线监测等能力。该公司获专利授权22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现有HTLMI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系列产品,功率等级涵盖10kw-150kw,比功率超过4000W/L,寿命超过1000小时;HTEPI燃料电池系统产品通过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强制性检测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燃料电池系统军事应用解决方案”全国比武测试,性能领先,国产化率超过85%,实现-40℃低温存储和-30℃低温启动,并成功应用于大巴车、物流车等多款车型。在民用领域,为商用车、专用车、乘用车、重型卡车、轨道机车、船舶等生产企业及系统集成商提供高品质、标准化燃料电池产品和定制化解决方案;在特殊专业领域,针对静默、低特征、长续航特种装备需求提供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及产品,支撑我国重大工程型号任务发展,其中811所开发的60千瓦港口机械用燃料电池系统在青岛港完成安装,将为港口“轨道吊”设备提供电力,清洁高效开展集装箱吊装作业,是燃料电池首次在港口“轨道吊”实现应用。

航天工程公司

氢能业务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工程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业从事煤气化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航天工程公司依托中国航天在运载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和试验方面积累的优势,应用于煤炭洁净高效利用领域,形成了拥有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氢、IGCC发电等多个领域。多年来,航天工程公司致力于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努力成为能源环保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工程服务(EPCTR)、金融服务、能源气体供应及危废处理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航天工程原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产业基础上,航天工程近两年开始拓展煤制氢等氢能业务,并于2020年8月斥资2亿元参与设立了“航天氢能有限公司”,推进航天氢能技术产业化发展。该公司由国创新能源基金、航天工程、北京余美科技中心、国华基金、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中化建设、航天投资等共同出资设立。其中航天工程与航天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均为航天科技集团,国创新能源基金、国华基金、航天投资为公司关联法人。参与设立氢能公司,将发挥航工程天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优势、各方股东资源优势,深入推进航天氢技术产业化,聚焦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投资氢气、合成气等工业气体运营,以多样化的投资方式,逐步发展成为集工业气体运营、氢能技术设备研发制造、氢燃料供应链运营、三废治理及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投资平台。

航天科技一院15所

氢能业务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一院)下属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15所),始建于1957年,主要从事发射技术、发射方式以及发射车、发射平台的研制,设有航天发射及地面设备总体技术、特种车辆及底盘技术、液压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供配电及电源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低温及加注技术、定位定向瞄准专业技术、压力容器技术、电动车辆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专业。成立六十多年来,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为各型号运载火箭研制了一系列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地面发射设备,并形成了配套的各种高性能分系统产品,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不断致力于民用产业的发展,研制出一系列高性能、高质量的民用产品,产品涉及专用车、电动车辆、汽车电子、液压油缸、低温工程、工业伺服控制器等领域。

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的全资公司,成立于2001年,长期致力于低温系统集成和低温设备的研制,拥有"航天蓝速"、"长征天民"两大品牌。公司秉承航天科技优势,致力于制药设备、专用车、指挥通讯类改装车、低温工程、混合动力系统、电动车及零配件、CAN总线系统、燃料电池、工程油缸、阀件精加工、电子系统装配等的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主要产品有:高空作业车、伸缩臂叉车、通信指挥车、矿用防爆车、汽车行驶记录仪、自卸车多级油缸、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滚模式软胶囊机、包衣造粒机等。公司也长期致力于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以及应用方面的研发及产品化工作,拥有30kW燃料电池发动机、7.5T燃料电池物流车等系列产品。

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由15所和长征火箭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2011年08月12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生产电动汽车动力及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氢燃料电池、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运输设备、输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与配件、计算机系统集成、车用电子元件产品、车载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产品(不含行政许可的项目)、汽车专用仪器仪表、专用客厢车、专用作业车、通用货车挂车(非罐式)、其他挂车(含电视车、指挥车)等。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拥有氢燃料电池电堆模块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产品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的特点,可组成多功率动力电源,应用于电动车辆、航空、船舶、备用电源、移动电源等新能源产品领域。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2008年3月正式运营。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2,240亿元,履行航天科技集团赋予的产业孵化、资源整合、战略并购、投资融资等职能。作为航天科技集团授权的投资管理主体、资本运作和战略合作的平台,航天投资由航天科技集团及其下属单位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国新国同(浙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华基金(有限合伙)、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光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投高新产业投资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共同投资设立。

2016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航天投资代表航天科技集团出资50亿元,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核集团、中国核建、中船集团、中船重工、中国兵器、中国兵装共七大军工集团,国机集团及其投资机构和中国人保、广东粤财、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中信证券等一流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国华基金,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一期募集352亿元,是国资委首支行业基金。

2017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航天投资代表航天科技集团联合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国邮储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政府、国新国际、中国中车发起设立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推动中央企业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及实现产业化,促进中央企业间及中央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基金总规模1,500亿元,一期募集1,139亿元。该基金是国资委委托产业集团成立的唯一一支委级基金。

2018年,航天投资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与科工局重大专项办、国创基金、国华基金、上海国际、南京市政府等共同发起设立国华卫星应用产业基金,总规模200亿元,一期募集40.25亿,主要投资于国家卫星数据服务等领域,进一步落实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年底,公司发起设立航天产业基金(二期),总规模40亿元,聚焦航天技术应用和航天医疗技术装备等领域。

2019年,航天投资联合一汽、二汽、中车发起设立国创新能源汽车基金,一期募集52.3亿元,主要投资氢燃料电池等氢能应用、新能源军车、特种车、电控等核心部件、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航天投资落实发改委“推动中国和欧盟国家在先进工业技术等领域扩大合作”要求,参与投资瑞士凯富基金,成为其全球最大合伙人。

目前航天投资、国创基金、国华基金、国创新能源汽车基金等联合或单独投资了多家航天科技集团内部或具有央企、国企背景的氢能与燃料电池相关企业。

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在大连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北京国创新能源汽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大连氢慕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大连装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科源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发起设立。

国创氢能公司旨在充分发挥中科院基础研究和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核心优势,以解决氢燃料电池产业核心技术需求,落实自主可控战略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努力成为国家氢燃料电池的中坚力量。

国创氢能公司主要发起方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燃料电池开发的机构,在氢能研发领域实力雄厚。凭借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将贯彻正向研发策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自主化发展,为建立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和落实能源安全国家战略贡献重要力量。

原标题:航天科技氢动未来 央地联手共谋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航天科技查看更多>燃料电池查看更多>氢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