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碳源减排评论正文

电力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思考

2021-08-13 11:48来源:《农村电工》作者:马俊杰 等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低碳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 背景

2020年9月,中国宣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低碳转型阶段。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碳达峰:指某个地区或者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以年为单位)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该地区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电力作为清洁能源,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大有可为。

2 加速能源生产领域清洁替代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要实现碳中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要达到1:9左右”。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大规模发展会对电网带来电力、电能量平衡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问题,仍需各类常规电源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电力平衡、调节支撑和电能量调剂功能。要进一步加大电网运行技术研究力度,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清洁能源丰富地区远离负荷中心,需要加强超特高压输电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将西南地区丰富的水电资源,通过特高压通道全额消纳到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充分利用现有特高压线路将西北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全额消纳。加大清洁能源实时发电量预测研究,开展大范围电力需求侧响应管理,加强源网荷储领域技术研究,破解负荷精准控制等难题,引导用户科学合理用电,降低负荷峰谷差及负荷需求,实现供需平衡控制。

3 推动能源消费领域清洁替代

2020年我国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27%,与发达经济体还存在差距,距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对较远,需要充分挖掘电能替代潜力,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在公共建筑领域,大力实施综合能源服务,对医院、学校、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加快推广冷热电三联产、蓄热蓄冷等综合能源服务。加强政企合作,联合政府打造一批具备高推广价值的示范工程。在农村农业领域,全面推进乡村电气化工程,开展农业生产领域电能替代,推广光伏大棚、温湿度控制、电制茶等全电气化典型应用,探索光伏发电、农业种植的恒温智能农光互补产业园。在居民生活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电采暖、热泵热水器,在具备条件的小区,推广集中供冷供热。研发太阳能热水器与燃气热水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太阳能与燃气热水器功能自动切换,在应用领域提升太阳能热水器实用率。在交通出行领域,加速港口岸电覆盖范围,对重要港口、机场加强用电指导与服务,实现港口岸电清洁化。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布局,推进电力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及服务能力建设,结合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优化乡镇充换电网络布局,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服务绿色低碳出行。创新能源新产品,强化核心基础资源复用,加快5G、数据中心等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能源消耗。

4 促进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包括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种信息技术的合集,是推动能源发展、加速能源转型的关键。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推动数字技术与电力业务深度融合,是“碳达峰、碳中和”迫切需求。推进氢能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氢能综合利用,加快工业领域深度脱碳。建成新能源云平台,支撑并网消纳,为新能源建设运营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开展发电能量预测等大数据分析,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率,促进电源侧清洁替代。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汇聚水、电、气、热、油等各类能源数据,挖掘能源数据价值,减少发输变配用各环节损耗。联合能源主管部门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碳交易与电力交易在用能权、绿证、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协同应用系统,以国网链平台为基础,以联盟链应用为特征,统筹发电侧和用电侧企业需求,提供具有参与电力产业生态联盟机制的数据共享服务,研究分析碳交易数据与电力交易数据之间关联关系,通过区块链技术衔接碳交易相关监测数据申报、数据核查过程,实现碳交易从排放权获取、交易、流通,到交易履约、统计的全流程数据上链存储与可信共享应用,促进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达峰查看更多>碳中和查看更多>低碳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