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中国有1.8万千米大陆海岸线,我们总在调整与海洋之间的关系。
你相信,风从海上来,点亮千万家吗?
你了解,如何捕“风”抢“机”,把海风转换为清洁能源吗?
你知道,我国海上能源储量大,5~50米水深70米高度的海上风电,预计可开发资源达到5亿千瓦,近十余年才被逐步开发,而深远海更是鲜少开发吗?
2021年7月9日,粤西海岸传来令人激动的信息。随着带着三叶片的轮毂与机舱在高空稳稳对接,“中国三峡”的风电机组塔筒高高矗立在南海之滨,向世界宣告:中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三峡引领号”正式完成风电机组吊装。
这一刻,人与海的交响,宣告我国漂浮式海上风电史有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三峡智慧”再次为共和国海上风电擦亮“中国名片”。
此刻起,“溯洄从之”,不再“道阻且长”。
于浩瀚无垠的深远海托起机组的漂浮式基础,被刷成了象征胜利的金黄色,它是目前国际上机位水深最浅、抗台风等级最高、所受风电机组载荷最大、设计难度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结构,由三峡集团设计开发,享有完全知识产权。
每一项世界第一,都意味着要解决一系列世界性难题。
今天,让我们走近三峡的科研工作者,看他们如何在短短三年时间内,驯服“漂浮式基础”,突破世界性难题,创造一项项第一。
敢啃“硬骨头”
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绿色、低碳是中国能源的发展方向。而随着陆地风电场不断开辟,剩余陆地风资源日益减少,风电场向海上扩展成为必然。
随着近岸资源的开发趋于饱和,海上风电产业逐步走向深远海,水深也随之增加——传统的固定式基础已到了升级换代的重要关头,将风力机安装在漂浮式平台的漂浮式基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由陆向海、由浅到深、由固定基础向漂浮式平台”成为未来风电场建设的必然趋势。
我国海上能源储量大,5~50米水深70米高度的海上风电,预计可开发资源达到5亿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6年开始,相关国家部委陆续出台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多个政策性文件,明确要求开展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以及基础的技术攻关。
三峡集团勇挑重担、敢打头阵,时刻牢记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使命,自2015年起,就将敏锐的触角探向了漂浮式海上风电研究,成为我国首个开展以工程为背景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研究的机构。
2018年,三峡集团中标“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全耦合动态分析及其装置研发”项目。项目依托三峡能源集团阳江三期海上风电场开展,要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一台5.5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开发符合我国南海海洋环境条件、经济适用的新型浮式风机与基础,最终需形成从设计到施工以及装备的成套技术。
攻克“卡脖子”问题
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当时,我国在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并没有任何成熟经验,而国外经验严重“水土不服”。三峡人深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得把“卡脖子”问题自主消化。
三峡集团上海院新能源设计研究院漂浮式海上风电研发团队接下了这个任务,负责项目海上风电机组平台及系泊系统的相关研发及勘测设计。
三峡上海院对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始于1996年,是全国唯一一家在沿海9个省市均实际开展海上风电勘察设计业务的设计院,具备海上风电自主勘察、设计、监理、监检测、工程造价控制、质量检查、工程总承包等全过程服务能力,已形成海上风电、陆上风电、源网荷储、新能源大基地等全方位综合发展的新格局。
多项研究技术应用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海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计算方法和参数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海上风电技术研究项目管理的佼佼者;
在百万千瓦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等领域、复杂环境条件海上风电场勘测设计领域,尤其是漂浮式海上风电勘测设计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是我国海上风电创新实践的领头羊;
在浅覆盖层海上风电场勘测设计、风电机组支撑结构及地基基础设计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开辟深远海新赛道。
2010年建成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实现了中国海上风电从“0”到“1”的突破,踏出了中国人从陆地风电向海上风电坚实的第一步,三峡上海院依托这一项目形成的研究成果“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斩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随后,勇攀科技高峰的三峡科研工作者又将目光投向了“漂浮式海上风电”。
2015年,三峡上海院总工程师林毅峰带领团队开始进行多项漂浮式海上风电研究,2016年及2018年,先后承担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深远海域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前期研究项目”及“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地基基础一体化设计、仿真及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这些都为我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研发提供了原始积累。
即便如此,在接到项目任务时,项目团队很多人心中并没有完全成功的把握。
原因无他,与国际上已投产的相关项目相比,此次项目具有以下特点:项目水深浅(水深越浅,漂浮式设计越难);工程海域海洋环境恶劣、台风频发;漂浮式风电机组起步晚,须抗台,载荷大;空气动力、水动力多场耦合作用下漂浮式风机分析计算难度大;相关国际规范对本项目适用性不足……国内并无成熟先例,即使是漂浮式技术相对成熟的欧美,经验也不适用于我国浮式海上基础平台设计。
然而,“为我中华 志建三峡”的心从不服输。平均年龄还不到33岁的项目团队,带着一股开拓创新、永不服输的拼劲,为做好技术储备,开始了勇闯“无人区”之旅。
针对“疑难杂症”,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开展多次收资调研,与国内外相关设计、施工、软件开发单位进行大量沟通,有针对性地对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关键技术展开研究。
成员们从零开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钻研理论、调试程序,反复实践、一丝不苟,历经三年鏖战,终于克服研发设计及施工条件限制的诸多难题,在国内首次应用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平台-系泊系统及动态电缆一体化分析技术,突破浅水效应下的漂浮式风机机组系泊系统及动态电缆设计研究关键技术,完成了漂浮式风电机组平台及系泊系统的相关研发及勘测设计,开发出了符合我国南海海洋环境条件的新型抗台风型浮式基础。
同时,项目团队还结合我国海洋环境实际及建设条件,开展了国内相关设计规范研究及编制,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将有效促进前沿技术裂变,加速沿海地区能源转型,更好服务“双碳”战略实施。
国之大者,铸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在国内相关领域一片空白的情况下,三峡科研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每一份报告和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项目团队成员的智慧与汗水,从设计到施工到装备的成套技术,整个过程,核心技术都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从在辽宁庄河海上风电场突破“抗冰锥”结构风机基础技术难题,到在广东阳江探索深远海漂浮式基础,三峡集团清洁能源走廊不仅范围广,更是技术强,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绿色动力的同时,也用三峡智慧赋能中国技术全面出海,为服务国家新能源开发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22日,三峡能源贵州省安龙县兴隆镇100MW风电场EPC总承包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公示显示,该项目中标人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价格:186,292,906.88元,折合单价约1863元/KW。招标公告显示,该风电场位于贵州省黔
北极星电力网统计了五大六小旗下22家“旗舰”上市公司一季度发电量情况。2025年一季度,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国电电力等几家上市公司发电量同比下滑;中国电力、大唐发电同比小幅上涨;与此同时,两大水电巨头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发电量均有大幅上涨。国电电力表示,受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整体宽松,新能源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五大六小旗下“旗舰”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度的发电量数据,详情如下:》》》》》国家能源集团1、国电电力2025年1-3月,国电电力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1002.17亿千瓦时,上网电量949.3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67%和5.72%;按照可比口径(剔除去年一季度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
5月9日,由中国能建西北院总承包的国家首批“沙戈荒”项目——三峡能源青海格尔木100兆瓦光热项目带负荷连续稳定运行6小时,满足全系统投运发电条件。三峡能源格尔木100兆瓦光热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光伏光热基地,装机容量100兆瓦,采用塔式熔盐技术路线,镜场总采光面积约74.755万平
5月15日上午10时许,巨大的风机叶片在江苏黄海海域与机舱实现精准对接,标志着三峡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力发电机组顺利完成吊装,为后续机组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本次吊装的机组风机叶轮直径约191米,叶轮重量约135吨,吊装轮毂中心高度约113米,相当于将3架波音客机提升至百米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总承包的国家首批“沙、戈、荒”项目三峡能源青海格尔木100MW光热项目带负荷连续稳定运行6小时实现全系统投运发电,为海西光伏光热基地构建“光伏#x2B;光热”一体化清洁能源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光伏光热基地,装机容量100兆瓦,采用塔
5月7日13时,随着最后一根导线在G70—G72成功架设,由中国安能二局电力公司承建的三峡能源青海海西州50万千瓦风电33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海西州风电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三峡能源青海海西州50万千瓦风电33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是青海省和国家能源局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8900万元,线
三峡能源5月12日发布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指出,平均上网电价为各地项目电价加权平均计算的结果,受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情况、项目地区分布情况、市场化交易政策规则与交易成果、考核分摊情况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2024年公司整体电价同比下降最主要的因素为平价项目
三峡能源5月12日发布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指出,南疆基地初步计划2025年基地配套煤电项目开工,基地电源项目建设将与外送通道建设进展协同适配,保障基地新能源、支撑调节电源、输电通道“三位一体”同步建成。三峡能源聚焦陆上大基地、海上风电引领者两大重点,加快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六大发电集团一季度报告日前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在利润规模与资产扩张方面延续领跑优势;国家电投凭借持续增长动能,营收排名上升1个位次;华能集团喜迎“开门红”,利润总额排在第2。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投营业收入超越华能集团,跻身六大发电集团第二位。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收入
5月7日至8日,三峡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朱承军赴湖南株洲与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聂自强座谈,就进一步深化产业链协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罗崇甫,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曹伟宸,三峡能源副总经理、
10月16日—18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明阳智能携其创新场景解决方案等革新技术与方案亮相,尽显创新“风”采。其中,在10月17日的创新剧场发布会上,明阳智能展示了针对多种复杂应用场景的风电解决方案,方案涵盖了平原高切变、超低风速区域,沙戈荒大基地,东南沿海台风区域,海
9月6日下午,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在海南文昌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62m/s),成为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超强台风“摩羯”移动路径横扫海南、广东、广西等区域,我国南海在运的风电机组均直接或间接受到台风影响。在台风中,包括全球最大漂浮式风机“明阳天成号”(M
8月8日至9日,三峡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一行赴阳江市调研三峡集团广东区域工作,看望慰问干部职工,主持召开区域工作推进会,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作出部署。李富民一行深入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升压站、“三峡引领号”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白鹤滩”号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和阳江风电产业园等重点
回顾我国海上风电机组的发展历程,从单机容量1.5兆瓦到8兆瓦并网发电,用了13年时间;而从8兆瓦机组到16兆瓦机组,仅用了3年左右。如今,单机容量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已经在广东完成吊装,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速度正在加快。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单机容量迈入新的数量级,并非机组的简单放大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提升能源安全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快规划和部署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其中,深远海作为未来海上风电开发的主战场,其战略价值正在不断显现。在目前已取得一系列科研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深远海风电市场已行至实质性发展阶
长期以来,明阳智能在大容量风电机组、核心部件和关键环节上坚持自主创新,在风电制氢及风渔融合发展等前沿领域奋勇争先,在国际风电技术合作与海外风电市场上积极开拓。站在行业的前头瞭望,未来风电的创新性技术重点有哪些?需要哪些支持?风电企业“出海”,需要在理念、质量、标准、策略上做出哪些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海南万宁海上漂浮式项目样机工程风力发电机组采购中标公示。标包1、标包6由中车株洲所中标;标包3、标包4由东方风电中标;标包2由运达股份中标;标包5中标人为电气风电。可以看出,4家中标风电整机商都有央国企背景,除电气风电外,中车株洲所、东方风电、运达股份3家企业
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提出让深远海风电成为现实。▲南澳大桥。方淦明/摄随着近海资源的逐渐开发,深远海这块“宝藏”走入人们的视野。深远海具有更优质的风电资源,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提出让深远海风电成为现实。《中国能源报》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上了解到,深远海风电的开发与利用备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11月10日,“国之重器”——东方电气18MW直驱海上风电机组重磅下线,距离其在2023年北京国际风能展发布18MW直驱、半直驱两大海上风电大兆瓦“拳头”产品尚不足一个月,步伐之迅速令行业瞩目。“海上风电大型化、平价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产品可靠的基础上。”
深远海,是风能人的“星辰大海”。在挺进“深蓝”的征途中,明阳智能勇立潮头,善事利器,驭揽长风,耕海牧渔……将风电开发的脚步延至更深更久的未来。明阳智能的“深蓝”征途全球80%的海上风能资源位于水深超过60米的海域。为了获取更多的风能资源,深远海必将是海上风电未来规模化开发的“蓝海”。
2023年7月29日,“2023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在温州顺利召开,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鹏远作题为《“三峡引领号”漂浮式风机的研发应用实践和行业发展思考》报告,征得专家同意,特此分享![$NewPage$][$NewPage$]
近日,中船科技副总经理、中船海装常务副总经理黄卫民出席风电行业相关活动论坛,与来自能源开发、设计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多位行业专家围绕风电支撑结构技术创新、海上风电开发的技术突破与多场景应用展开深度对话,为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黄卫民在对话中指出,中船海装是行业最早布局混塔
由EDPRenováveis和Engie的合资企业OceanWinds开发的全球首个商业半潜式漂浮式海上风电场WindFloatAtlantic(WFA)即将迎来其五周年纪念。该项目位于葡萄牙维亚纳堡海岸20公里处,装机容量为25MW,自投产以来已输送了345GWh的电力。5月14日,为纪念该项目成功运行5周年,OceanWinds发布了一份报告,回顾
据国外媒体透露,由菲律宾BuhaWind能源公司(BuhaWindEnergyPhilippines)开发的三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场已获得的菲律宾政府颁发的国家重要能源证书(CEPNS,CertificateofEnergyofNationalSignificance)。这三个风电场全部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一旦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可达4GW。场址位于菲律宾海岸的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1、275MW!3个分散式风电项目获核准!4月2日,宝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旦华复能(珠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莒南沂唐新能源有限公司、莒南唐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收到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签发的风电项目核准批复文件。根据公告,具体项目包括莒南沂唐135MW分散式风电项目、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中交三航局中标广东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示范应用工程,中标金额约2.87亿元,计划工期487日历天。该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水深超过50米,是我国首个大容量漂浮式风电科研示范工程。项目拟建设1台16兆瓦漂浮式风机,采用四立柱半潜式基础,结合动态
3月17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TOP10,东方电气跃升至全球第七位,较上年排名提升三位。数据显示,全球风电开发商2024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1.6吉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09.9吉瓦,占比90%;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7吉瓦,同比增长6%。东方电气以8.4吉瓦新增装机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月19日,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浮体部分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张力腿(TLP)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据悉,该项目位于粤东海域,离岸136公里,水深136米,是我国首个应用TLP技术的深远海风电示范工程,将
1月17日,东方电气集团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工作要求,全面总结集团公司2024年各项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与任务,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动
1月11日,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风电机组——中国中车“启航号”在山东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中车在海上超大型风机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启航号”是中国中车自主研发的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功率突破到20MW量级,风轮直径达到260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叶尖速度与高铁
发展FLNG和浮式风电产业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具体到海洋能源领域,应将目光聚焦于深远海。这既出于国际合作的考虑——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