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纠偏运动式“减碳”

2021-09-29 11:28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翁爽关键词:碳中和能源转型减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距离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中和目标已近一年。回望这一年,全社会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不断更新,各级政府围绕“双碳”制定的政策不断出台,资本市场中有关“双碳”概念的投资热情不断升温。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ID:zgdlqygl  作者:翁爽)

但碳中和“过热”,难免失之理性。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地都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但在“减碳”进程中,一些地方没能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新政策、新理念,导致行动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暴露出一些问题。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何为运动式“减碳”?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针对运动式“减碳”提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目标设定过高、脱离实际;二是遏制“两高”行动乏力;三是节能减排基础不牢。如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抢头彩”心切,提出的目标超越发展阶段;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有的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

总结以上现象,“过度”和“不及”的表现都存在,无论是虚喊口号、不切实际、一哄而上地抢风口、蹭热度、追热点,不考虑自身发展阶段地盲目减排、急于求成,还是只观望,不作为,以鸵鸟心态消极应对减碳工作,坐等国家方案出台再抓减排,都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驰,需要坚决予以纠正。上述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亟须尽快纠正,把“减碳”的基础工作做好,以便循序渐进、稳中求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我国现行的碳排放规模、经济结构、能源资源禀赋等现实条件存在诸多制约,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挑战巨大。鉴于当前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尚未完全脱钩,因此,一方面,减碳不能脱离经济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不可将“碳达峰”曲解为“攀高峰”。“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对能源、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考量,既要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也要确保减碳的效果,在权衡多种重大目标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对记者表示,“碳中和”目标提出未满一年,在现阶段,宏观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全局性的实施方案尚未出台,中观和微观的行动就开始了,但微观主体之间的行动难以兼顾宏观能源经济发展需要协调的因素与目标,有些行动难免走偏。就此而言,“先立后破”给各地方和市场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业内人士认为,“先立后破”即顶层设计先行,即制定一份针对“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尤其是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首先需要摸清底数,既要确定总量目标,也要明确阶段性目标。没有严谨审慎、科学合理的“立”,就难有路径清晰、循序渐进的“破”。

着眼全局、着眼长远。本刊编辑部特推出“纠偏运动式‘减碳’”封面策划,邀请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山东能监办党组成员卢延国、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等业内大咖从“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减碳与能源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先立后破”等角度阐述如何纠偏运动式“减碳”,力求为把握“碳中和”正确航向贡献智慧。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08期,作者系本刊记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减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