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企业正文

忆清新丨打破垄断:中国技术净化中国火电——清新环境首任总裁王铁肩回忆创业始末

2021-12-24 17:16来源:清新环境关键词:清新环境火电环保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时,现场投标的企业有三菱、通用、西门子,清新环境是最不起眼、最弱小的。那时候,这些老牌的跨国巨头在火电厂脱硫工程上的业务已经相当成熟,成功案例遍布全球。人家的标书里都是实际运行的数据,一个个项目摆在那,不用多说,一目了然。在他们眼中,清新环境就是一个还在起步做实验的小公司,根本不值一提。”时隔多年,对王铁肩而言,2003年唐山陡河电厂8号机组脱硫项目投标时的情境依旧历历在目。

然而,这次看似差距悬殊的投标,正是清新环境在国内火电脱硫行业中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鹊起”的决定性一局。“我们最终中标了,而且在种种质疑声中把项目做成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成功不仅对清新环境意义重大,对中国的火电脱硫乃至整个环保事业,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高手环伺,清新环境到底是如何突出重围的呢?王铁肩向我们娓娓道来。

彼时的国外工程技术确实成熟,但价格也高得惊人,一千瓦超1000元。如果国内的火电项目都以这样的价格去做脱硫,在当时看来,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火电厂其实特别希望有国内企业可以打破这样的国际垄断,但电力行业一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不用“第一个”。理由也很简单——电厂是生产单位,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而停机,损失巨大。

经过反复研判,最终,敢于尝试、力求突破的勇气还是战胜了对未知风险的恐惧。如果永远不做“第一个”,就要一直接受高价,就要被迫被外国企业牵着鼻子走。“陡河电厂8号机组脱硫项目的成功对国内火电行业的贡献价值极大。”在火电烟气脱硫上,清新环境迈出了中国技术自主创新的第一步,电力行业也终于不再墨守成规,大胆启用“第一个”。

当然,试验并非赌博。打铁还要自身硬,清新环境过硬的技术才是我们真正的底气。在简陋的试验基地,清新环境创始人张开元和技术专家、施工工人一起做了两年多的实验,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没有实际项目不代表“两眼一抹黑”,我们有专利支持、有科研基础,并不是拿不出手。

对自己自信,也要给别人信心,给别人一个支持清新环境的理由。在核心技术的保障下,我们也希望破解中国火电脱硫面对国外大企业毫无议价能力的局面。成本,成为当时中国火电脱硫“不可承受之重”。

在清新环境技术团队的反复测算和详实调研后,我们报出的价格几乎是国外大企业的一半。清新环境俨然成为一个打破规则的“闯入者”。

要想有效降本,必须从装备国产化上下功夫,这才是清新环境最终中标的“秘籍”所在。技术虽然是自己的,但当时很多设备产品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无形中推高了工程成本,要想进一步降本,就得在国产化上想办法。分析样品结构、研究材料性能、寻找合作厂商,每一步都不敢怠慢。以小小的除雾器为例,在成功实现国产化后,国产价格只有进口价格的1/3,我们彻底将海外的高价除雾器厂商赶出了中国市场。

如今回想,在陡河电厂8号机组脱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作为一个有心的“闯入者”,清新环境的贡献不仅仅在环保领域,更在于我们推动了国产材料行业和电力设备制造领域的进步。

凭着一个实验中的技术,靠着一个个国产化的设备零件,顶着第一次吃螃蟹的压力,2005年陡河电厂8号机组脱硫项目成功完成了168小时满负荷运行测试―― 入口处二氧化硫含量3400mg/m3,出口处直降至50mg/m3。在数据面前,在现实面前,清新环境的自主技术让国外大企业心服口服——中国技术可以净化中国火电!

至此,清新环境有了第一个成型的项目案例,有了自己的业绩证明,一跃成为中国火电脱硫行业的引领者。然而,首战告捷并未让清新环境停下创新发展的脚步,从陡河到托克托,从高效旋汇耦合脱硫除尘装置到单塔一体化湿法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清新环境一直在创新中坚守,二十年始终如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新环境查看更多>火电环保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