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1)——电网篇

2022-01-25 08:29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李丹丹关键词:电力市场电网代购电电价市场化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五篇 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加强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李丹丹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政策与大事

1.闽粤联网工程开工,深化电网互联互通

4月23日,闽粤联网工程开工建设。闽粤联网工程投资32亿元,输送容量200万千瓦,计划于2022年建成投运。工程在福建省内新建1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通过两回500千伏交流线路,分别接入福建东林和广东嘉应500千伏变电站,线路全长303千米,将使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能力提高到500万千瓦。

闽粤联网工程是福建、广东两省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网深化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成为继三峡—广东高压直流工程之后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第二条互联通道。建设闽粤联网工程对保障福建、广东两省供电的安全性,服务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进一步扩大广东发展清洁能源的空间,解决福建与广东两网季节性电力盈余和缺额问题,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闽粤联网工程还将实现电网互为备用,有利于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2.雅中至江西、陕北至湖北特高压工程建成投产

6月21日,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雅中—江西工程是“十四五”期间首个建成投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起于四川省凉山州的雅砻江换流站,止于江西省抚州市的鄱阳湖换流站,额定容量800万千瓦,途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江西5省,线路全长1696千米,总投资244亿元。送端连接雅砻江中游水电基地和四川电网,受端连接江西负荷中心和华中电网。

8月6日,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是国家“十三五”电力规划重点项目,是陕西第二条特高压电力送出通道。该工程于2020年2月28日开工,工程起始于府谷县境内陕北换流站,途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终点为武汉换流站,线路全长1137千米,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根据规划,这一特高压直流工程完全建成后,每年可输送电力400亿千瓦时,能将陕西丰富的风、光、火电打捆直送湖北负荷中心,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

这两项工程均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项目的建设不仅有效缓解华中、西南等地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推动电力大规模外送,促进区域间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效促进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有力助推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进程。

3.电网企业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方案

电网系统在电力行业中较早发布服务“双碳”的具体行动方案。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6方面内容、重点开展18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其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3月18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21项措施,将大力推动供给侧能源清洁替代,以“新电气化”为抓手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全面建设现代化电网,带动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电网侧,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在能源需求侧,落实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全面服务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南方电网公司提出,到2025年,南方电网将推动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新增装机1亿千瓦,达到1.5亿千瓦。到2030年,推动南方五省区新能源再新增装机1亿千瓦,达到2.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由2020年的56%提升至65%,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的53%提升至61%。

4.两部门发文明确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5月31日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提到,优先电网企业承建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满足新能源并网需求,确保送出工程与电源建设的进度相匹配。对电网企业建设有困难或规划建设时序不匹配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建设,缓解新能源快速发展并网消纳压力。发电企业建设的新能源配套工程,经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双方协商同意,可在适当时机由电网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回购。

过去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等涉电网的业务一般由电网企业建设,但出于规划和资金的问题,目前新能源的送出渠道仍不通畅。自2019年开始,我国电网投资已经连降两年,而电源投资彻底扭转了连续三年的下降态势,尤其是新能源投资增长态势明显。风电与光伏等新能源出力具有多时空、较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需要大量区域内输电网和智能增量配电网、智能微网的投资支撑和建设。《通知》的落地或将扭转持续下降的电网投资形势,对新能源消纳形成实质性利好。

5.电网企业正式开展代理购电

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指出,自10月15日起,各地要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对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代理购电价格主要通过场内集中竞价或竞争性招标方式形成。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2021年12月底前,电网企业通过挂牌交易方式代理购电;2022年1月起,电网企业通过参与场内集中交易方式(不含撮合交易)代理购电。

两大电网公司及时跟进落实,积极开展代理购电服务。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做好代理购电便捷服务、严格做好代理购电信息公开、保障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做好电力市场建设和交易服务等六项举措,积极服务广大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开展代理购电。南方电网公司印发《南方电网公司落实国家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市场营销(交易)实施方案》,提出将推动所有燃煤发电企业进入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发电计划安排;原则上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要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对暂无法直接参与市场的,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南方电网12月起正式开展代理购电。此外,全国首个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挂牌交易结果于11月出炉,当月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代理购电挂牌总量2127465兆瓦时,成交电价461.28元/兆瓦时。

电网企业规范开展代理购电有利于燃煤市场化政策的平稳落地,在保障居民、农业用电价格水平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利于建立科学的电价传导机制,并为未来开展电力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6.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形成全省“一张网”

7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电网签署《关于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决定共同出资组建“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8月6日,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由于历史原因,陕西形成了国网陕西电力和地方电力“一省两公司”的特殊经营格局。多年来,两家电网公司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两套管理机构、两个管理体系并存,也衍生出电网规划不统一、重复投资建设、交叉供电、电力直接交易受限等问题。此次融合发展后,组建的新公司将加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实施精准投资,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大幅提高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依托电网构建能源配置平台和输送平台,推动陕西新能源发展,陕西能源互联网融入全国能源互联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发挥陕西能源资源优势。

7.电力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全面推行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办理电力业务许可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这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方案》以审批更精简、监管更高效、服务更优质为目标,以行政许可机关清楚告知、企业和群众诚信守诺为重点,创新许可服务理念和管理方式,全面推行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告知承诺制,从制度层面为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提供更大便利,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

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2021年以来,全国范围内通过深化“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电力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2021年,全年为用户节省办电成本超650亿元。

8.电网企业探索碳减排创新产品,发行碳中和债

2月9日,南方电网等6家企业注册的首批碳中和债成功发行。首批项目均为2年及以上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金额共计64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项目领域包括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募投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合计4164.7万吨。3月2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期限2年,募集资金50亿元,票面利率3.26%,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碳中和债以来,单期发行规模最大、票面利率最低等记录。募集资金将有效保障白鹤滩—江苏±800千伏、南昌—长沙1000千伏、雅中—江西±800千伏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顺利达成投产后每年减少约77万吨碳排放的目标。随后又发行两期共10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

首批“碳中和债”的成功发行预计将推动信贷、租赁、信托等领域产生更多支持碳减排项目的创新产品,对于探索绿色金融工具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与展望

1.大批量新能源接入配网,如何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关键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背景下,风光等新能源将迎来大规模的发展。2021年1~11月,我国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97%。风光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面对极端天气时,风光出力不足或将引起电力供需失衡,增加大面积停电和有序用电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面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网企业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和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建设高弹、灵活、智能化电网。首先,推进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提升电网在事故状态下的可中断负荷控制能力,推进秒级可中断负荷用户接入工程建设。在电网遇到突发大型故障需要紧急限电时,不再采取传统电网“一刀切”式负荷控制手段,精细化管理用电负荷,实现电源、电网、用户三者友好互动。其次,提高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新能源的接入能有效降低我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迫使电网提升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包括配置调节电源、负荷侧响应、储能技术应用、提升互联互通等。当电网运行发生大功率瞬时缺失后,可以快速提供功率备用。第三,加快智能化电网建设。未来的电网将呈现出物理电网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的状态。对于电网结构形态的转变,需要从安全性、可靠性、抗干扰等方面对电网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实时监测,加强电网运行动态分析和用电负荷预测,强化与用户之间双向互动。要积极运用“云大物移智”技术,加快推进智能化电网建设。

2.电网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国资委明确要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这为国企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国家电网公司重点从四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坚持不懈狠抓数据管理、构建智慧物联体系、建设数据中心、打造企业中台。二是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推进电网生产数字化、推进企业经营数字化、推进客户服务数字化。三是积极拓展数字产业化。积极开展能源电商业务、积极开展智慧车联网业务、积极拓展电力大数据征信服务、积极服务政府精准施策。四是提升数字化保障能力。从组织建设、技术攻关、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保障数字化转型。

南方电网公司在数字电网、数字企业、数字服务和数字产业建设上发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公司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的战略转型。4月,南方电网公司发布《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9月,《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大数据发展专项规划》公布,这是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领域发布的第一个专项规划。12月14日,南方电网公司《数字电网实践白皮书》发布,白皮书介绍了电网数字化技术,业务、生态的深度融合建设进程与做法,展示了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模式的变革之路。

数字化转型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互联互通,而是各环节更深层次的智能交互。相较传统能源的稳定模式,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波动性和复杂性,需要从发输配售各环节获得详尽而准确的数据信息,分析和设计出多场景、概率性的电网安全预案,以备新能源不稳定时保障电力用户的能源供应。

策划:齐正平 崔晓利

统筹:李柏生 杨永明

执笔:第一篇 崔晓利;第二篇 邱丽静;第三篇 刘纯丽;第四篇 韩继园;第五篇 李丹丹;第六篇 王雪辰;第七篇 杨永明

相关阅读: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1)——电源篇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1)——能源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网代购电查看更多>电价市场化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