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李立浧)
我国能源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近90%,据统计,2020年我国碳排放大约是103亿吨,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合计碳排放为95亿吨。电力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能源转型提出了更为紧迫明晰的时间表。电力行业是减碳的主力军,任务重、责任大。经济增长和终端用能结构变化将继续拉升中国的用电量,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供应的同时实现深度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核心技术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概念情景
以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背景设定来设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情景。基于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能源供给侧应实现脱碳,清洁能源成为主力能源,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尤其是光伏、风电将成为新增能源主力军;终端电能消费大幅度提升,到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70%左右。除了以电能作为直接能源外,目前尚未使用或者大规模使用电力的工业等领域将广泛使用电能,如铁路电气化水平大幅提高,电动汽车更加普及,通过电炉炼钢等等。电能除了直接使用,还可间接制造能源,即电能的多元化转换(Electric power-to-X),例如通过电解水制氢,用于交通、工业,用能呈现泛电气化趋势。在泛电气化背景下,电能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将达90%(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左右。
2060年实现碳中和情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中,从电源形态来看,装机和发电量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相比现在,火电将大幅减少,风电、光伏大幅增加,核电、生物质发电也明显上升,发电装机总容量约100亿千瓦,其中风光装机总容量约为90亿千瓦,火电装机约为5亿千瓦,水电装机约为4.5亿千瓦,核电装机约为3亿千瓦,其他能源装机约为2亿千瓦。风光发电量约为15万亿千瓦时。
从电网形态来看,高渗透率接入新能源将深刻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特性和机理。配电网将与分布式电源协同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将以“大电网+主动配电网+微电网”的形态呈现,电力系统柔性可控,透明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系统可以“无条件”地接受新能源,由于系统装机容量、发电量显著增加,因此拥有“无限大”的功率、“无限多”的能量,系统的安全稳定依靠功率的动态平衡和能量的动态平衡。
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的特征差异
动态特征
传统电力系统的动作时间常数大(秒-分钟级),“慢速”的系统机电特性,稳定性高。新型电力系统中,由于电力电子具有弱惯性特点,其动作时间常数小(微秒级),频域分布广,波动性和随机性强。
安全稳定理论
传统电力系统由机电同步过程表征,模型等效,是基于机电转动惯量的稳定理论。新型电力系统则是数据同步过程,由数据驱动,基于数字化的信息与物理系统融合,其电力系统安全理论是基于“电力+算力”的系统平衡理论。
系统规模特征
传统电力系统是集中式的,电源单体规模大,数量较少;新型电力系统是分布式的,电源单体规模小,数量庞大。
系统形态和生态
传统电力系统面向功能、界限分明,以模型和预测为核心的仿真系统面向集中式架构,存在功能割裂、信息封闭、技术受限的问题。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融合变换,“能量和信息”交织互动,基于全局的数据是电力系统研究的纽带和基础。
负荷侧格局和用户
传统电力系统负荷可预测、可计划,相对稳定,用户是电力消费者。新型电力系统负荷侧包括新能源和储能,负荷侧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消费者”,负荷不确定性强,用户全方位融入电力系统。
系统安全
传统电力系统确定性强,功能单一,易控制。新型电力系统不确定因素多,功能复杂,需要构建系统和元件的新型网络安全体系。
电力系统架构
传统电力系统是大电网、同步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下能源电力趋于一体化和泛电气化,电网形态为“大电网+主动配电网+微电网”。
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要素
新型电力系统是信息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运筹学、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
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新型电力系统中配置的小微智能传感器及其传感网络无处不在,这是构建含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先进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电网中广泛应用,将实现电网的自由(无限、海量)数据采集、自由数据获取、自由智能分析。设备的智能化特征明显,并拥有强大的软件系统。因此,新型电力系统可以不完全依赖电网模型,而是在海量数据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和计算技术,透过数据关系发现电力系统运行规律,实现电网的智能运行。
透明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系统可见可知可控。基于透明电网,社会各方能够广泛深入参与电力生产、传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协同促进能源电力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透明电网基于广泛应用小微智能传感器、智能设备、智能二次系统,并构建强大的软件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可采集、状态可监控、程序可优化,实现设备状态透明、运行状态透明、市场信息透明。
首先,打造透明电网的关键在于信息,而信息需要通过小微智能传感器来捕集。目前电网中使用的传感器存在尺寸大、安装不便、校准困难、价格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透明化、市场化、物联化的发展需求。而小微智能传感器的体积大幅减小,具有高度集成化特点,可实现自组网自取能,功率可低至微瓦级,具有无线传输的双向通信功能,且便于安装,一贴即用,价格低廉,可满足按需配置的要求。在电网中广泛安装小微智能传感器,可让电力系统的电源、网络、储能等各个环节充分展示出来,实现电网运行状态、环境状态、安全状态等信息全面深度透明。
其次,要应用智能设备,实现设备智能化。智能电气设备是传统电气设备与智能元素、电力电子器件等的融合-协同增效的组合,它不仅仅是功能性的,而是设备功能与智能信息的结合体,具有可见可知、灵活可控的特点。其设备要素包含状态可感知可预测、智能材料、嵌入智能元件、参数可调可控、行为智能化等。
第三,要打造强大的软件平台。这一软件平台可体现数字之间的关系,将海量的小微传感器数据、智能设备的数据等组织起来,数据存储模式有分布式和集中制,能够进行数据挖掘,实现数据驱动的软件分析、计算等。
镜像/数字孪生电网的算力、算法、基础设施和应用
打造软件平台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镜像/数字孪生电网。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将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地进行系统预测和系统规划,我们设想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基于传感器建立起物理电网系统在数字空间的镜像。镜像系统和真实物理系统基本信息完全相同,并随着物理电网的变化持续更新;基于数字孪生电网可以实现对物理电网的全面感知和预测,为电网提高调度运行决策的准确性与实时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建设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的算力规模,包括通用算力、专用算力、超级算力;建设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通用算法,包含机器视觉、语音语义、大数据处理等;建设专用算法,包含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机理、认知技术、协同技术、控制技术等,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预测/监控、电网规划、电力电量平衡、频率控制,以及“双碳”目标下各场景的应用需求。
建设电网透明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基于全域传感的实时测量体系,建设云平台、物联网在内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可观、可测、可控”。
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情景设置下,新型电力系统高效运作,开展数据产品研发和服务孵化,如可实现调度运行自动导航与决策、智能分析与决策、数据信息的智能搜索与智能推送、调度任务的智能提醒、调度操作任务的自动生成、智能安全防误等在内的调度全过程智能运行。以车用导航系统来类比,车用导航系统可以全方位展示道路交通情况状态,并伴随智能语音提示。当然,电网运行调度是一个复杂得多的系统,但在数字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未来电网能够实现运行导航决策,完成智能调度决策、电网安全域辨识与控制、直流故障辨识与决策、多道防线协调控制与多能互补协调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孪生系统来实现更精准和透明的发电预测、负荷预测与辨识。
综上,新型电力系统是将现代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融入电网所构建的新型网络系统,具有“电磁态+数字态”的新型形态,“电网+互联网”的新型网络,“电力+算力”的新型能力。以软件定义电网、电力系统,以轻资产应对重资产投入,以数据为驱动实现导航决策。新型电力系统将有效承载新能源大规模安全、可靠、高效接入,打破传统电网物理和产业边界,向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
当前,能源电力发展正处于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脱碳的前提,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减碳必须要有政策性安排和支持,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用地问题。由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效容量低,要满足未来用电需求增长,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如果不能有效协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生态环保、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衔接,将成为制约能源转型的瓶颈之一。
要持续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抽水蓄能是储能市场中最成熟的技术,在储能市场中的占比最大,但目前抽水蓄能的响应时间是分钟级的,不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对于时间响应的要求,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响应时间才能和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未来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应重点建设用户侧储能系统,电网侧非抽水蓄能储能建设的必要性需要进一步加以论证;要开发电动汽车V2G功能,作为灵活储能系统纳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的硬核技术,并建立电力市场,形成市场化价格体系。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变革同步发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重大部署,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南方电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
11月21日,为推动需求侧向低碳高效、灵活智能的用能方式转变,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EESIA)在京合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革新”研讨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国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蒋莉萍、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效与投资评估专委会主任焦健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答复摘要指出,近年来,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已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隔墙售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正在各地进行探索。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适应“隔墙售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模式发展,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完善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的相关价格机制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中西部的连接点,区域供电既有大湾区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又有农村电网特性。广东电网公司佛山高明供电局以“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为方向,根据现有电力网架基础,紧紧围绕配电网数字化转型、新能源管控、微电网、配电柔性多状态开关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等
近日,变流器故障信息采集技术在佛山宝塘储能电站成功实施,成为全网首例新能源并网设备故障信息接入调度监视试点,弥补了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监视的空白。据了解,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等新能源并网重要设备,不对外开放故障录波信息,存在故障信息监视盲区,不利于设备故障或脱网
2024年11月15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信部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电气时代承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电联等协办的“第20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论坛暨第24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研究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以“创新破局·赢领‘新’赛道”为主题,400多位学者专家、各企业代表齐
最近,盐城供电怡宁能源科创产业园新型电力负荷接入工作通过方天公司验收,标志着该园区交、直流微电网正式接入江苏电力公司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具备了市场化调控功能,为践行国家“双碳”行动贡献智慧和力量。盐城供电怡宁能源科创产业园具备风光资源、储能资源、充电桩用电负荷资源、微电网能量管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将打造大型独立能源系统,足够为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甚至一座城市供电。公司目标是进入发电领域,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合作。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的省级子公司,肩负着保障首都重要输电通道安全,服务河北省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五市经济社会用电,促进区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河北省建设新型能源强省部署,以争创“两个标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新型电力系统概念提出至今已有三载,源、网、荷三大要素在系统内部的功能角色深刻重塑。它们之间,紧密交织、相互依存,又彼此牵绊,共同编织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复杂图谱。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前沿阵地与示范窗口——浙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理解乃至借鉴这一转型进程的独特视角。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11月18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10月,浙江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37万千瓦。截至10月31日,浙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5000万千瓦,占省内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4.7%,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35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4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增长带动了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1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21日,中民(辽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到辽宁大石桥市洽谈氢基新能源清洁燃料项目并进行签约。在签约仪式上,李子恒与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协议书,标志着辽宁大石桥市在氢基新能源清洁燃料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速了向绿色、可持续能源发展模式的转型。期待氢基新能源清洁
11月20日,国网天津电科院完成2024年度新能源消纳能力测算集中工作。据了解,本次集中工作历时近一个月,电科院支撑公司调控中心主要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测算、新型储能利用分析及配置测算、分布式电源承载力评估等三个专题工作,同时配合华北网调完成新能源预测误差分析及日前平衡风险评估专题工作。本
11月16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总承包的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源网荷储100万千瓦光伏配套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正式带电投运。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疆首个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开发区增量配电网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1日,金鑫新能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公司控股子公司中钠储能新能源科技(甘肃)有限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提案。据了解,新公司名称为中誉宸新能源科技(甘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晓红。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电建电投临潭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法定代表人为杨东曜,注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据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国电建间接全资持股。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答复摘要指出,近年来,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已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隔墙售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正在各地进行探索。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适应“隔墙售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模式发展,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完善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的相关价格机制
近日,变流器故障信息采集技术在佛山宝塘储能电站成功实施,成为全网首例新能源并网设备故障信息接入调度监视试点,弥补了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监视的空白。据了解,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等新能源并网重要设备,不对外开放故障录波信息,存在故障信息监视盲区,不利于设备故障或脱网
初冬,阳光洒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来自五湖四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汇聚,播下创新的种子。武汉东南部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中国光谷”之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就坐落于此。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他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
11月19日上午,云南晶赛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光伏组件制造及配套项目(一期1.5GW)开工仪式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举行。作为普洱市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重点支撑项目,云南晶赛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光伏组件制造及配套项目(一期1.5GW)总用地面积42.95亩,一期工程拟新建建筑面积17767.05平方
编者按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是中国电力系统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系统运行状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一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和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继投运,形成了交直流互联的大电网格局。因此,亟需分析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南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推进重点耗能企业通过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市场购买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提高绿色电力消纳水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发布答复摘要指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积极营造有利于CCUS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动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286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科学有序
11月20日,中国华电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旭红在京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明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国际业务深层次合作、促进发展共赢等进行深入交流。李旭红感谢电规总院长期以来对中国华电的大力支持,介绍华电基本情况和国际业务概况。李旭红表示,中国华电与电规总院保持长期友好
9月20日,2024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京开幕。论坛以“‘碳’寻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为低碳转型建言献策。(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实现碳中和,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义务,也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机遇之下,挑战重重。怎样
11月21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官微发布关于不法分子冒用“资环集团”等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严正声明。原文见下:近期,我集团陆续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不法分子以我集团“资环集团”“资环中心”等名义开发“注册平台”、客户端APP,散布“发放原始股”等不实信息,诱导群众在平台注册、投资,涉嫌开展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我国的主体性电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煤电的角色也必然将在推进该目标实现的进程中而改变。(来源:能源新媒文/秦旗作者系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
11月19日,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在总部与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杨志超参加会谈。王彤宙感谢国家电投一直以来给予中交集团的信任和支持,介绍了中交集团总体情况。王彤宙表示,国家电投是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领军企业,肩负
核电已成为破解科学降碳和用能成本难题的重要选项——2024第三届深圳核博会观察“核能作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关键力量,承载着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核电已成为破解科学降碳和用能成本难题的重要选项,也成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前召开的2024年第三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
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在大力践行“双碳”目标和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背景下,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电力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尤其是《能源法》正式出台,为
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篇大文章,要坚持先立后破,使清洁能源平稳有序替代传统能源,加快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方愿同各方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矿产、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二阶
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篇大文章,要坚持先立后破,使清洁能源平稳有序替代传统能源,加快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方愿同各方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矿产、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执行摘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发布。《执行摘要》指出,能源转型能为中国实现2060年前经济社会系统的碳中和作出决定性贡献。中国应从五个方面推进能源转型,探索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分析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