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其他评论正文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电站安全:先立后破 走稳“双碳”之路

2022-04-12 11:55来源:新华网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碳达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双碳政策驱动下的光伏需求逐步呈现井喷式增长,作为减碳先锋,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华能、中国华电等电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装机目标均在70GW以上。

据公开数据显示,伴随着各省下发的开发建设规模指标以及大基地、整县推进分布式带来的增量,预计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可以达到90GW;未来五年海外光伏装机增速有望维持20%增长,预期全球装机在2022年新增装机基础上可达230GW上下。

在“能源不可能三角”(即环境友好、稳定安全的持续供给和价格低廉难以被同时满足)的制约下,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稳定能源供应,这对矛盾如何解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家对电力系统发展作出的最新重大决策。高比例的新能源容量接入,一方面需要电力系统由“源随荷动”转变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运行模式;另一方面,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发电本身的可靠性也提出了远超以往的要求,首先确保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才有考虑其发电的可预测性,与网、荷、储互动的基础。

光伏发电自2021年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进入平价阶段,承担着能源转型的重任。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其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电站的稳定运行。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两会期间各界代表、委员的一些议案、提案中“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高频热词。值得注意的是,多个代表委员已关注到新型电力系统之下的“安全底线”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指出,“电力、煤炭两个产业应坚持稳字当头,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着眼可持续,统筹把握好燃料库存、成本控制、设备健康等相互之间的关系,确保万无一失”。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建议“需加强相关领域安全标准制定及市场监督,为分布式光伏健康、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目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催生的电力“新基建”浪潮正成为我国经济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已经连续9年世界第一,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拥有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中国光伏逐步升级为战略新兴产业,头部企业为光伏行业的长续发展“则为之计深远”。

作为光伏龙头,如果说“科技引领”是隆基的“基因”,那“稳健可靠”就是隆基的“底线”。隆基股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提出,光伏科技创新致力于“降本增效”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但玻璃越做越薄,组件越来越大,单纯追求降本使光伏产品应对极端恶劣天气的可靠性被无限降低。整个行业关注运行25年以上的新能源资产的可靠性,确保其在全生命周期得到保障。行业应回归电池效率提升的主赛道,加强对电池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对于电站而言,安全性永远是第一顺位,就像生命于人。”

“组件尺寸适当就好,后续继续靠增大尺寸来提升功率的做法已经失去价值,单纯追求数字上的高功率并没有实际意义。”晶澳科技全球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资深产品技术专家王梦松多次强调。

CGC鉴衡联合华为发布《光伏方阵逆变器电气安全设计—智能组串分断技术白皮书》,文中明确表示“安全是光伏快速发展的基石,随着组件及逆变器功率的不断增大,直流侧故障已成为威胁光伏电站安全的最大隐患”。为了应对功率变大,电流变大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配套厂家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产品进行匹配,尽最大可能保障电站的安全。

时间是最具价值的度量衡,欧文·费雪在《利息理论》中“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被奉为经济学圭臬。即时的利益永远无法达成价值的最大化,面对光伏未来不断刷新的技术创新挑战,创新带来的电站可靠性更需要时间去检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恪守稳健、创新提效一直都是中国光伏的底气,安全可靠也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根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低碳转型查看更多>碳达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