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发电侧政策正文

构建集风光储充配技改一体新能源运维服务体系!锡林郭勒盟发布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2022-05-13 09:29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光储充源网荷储储能十四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提出以市场为导向,鼓励能源企业跨界发展,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设计、运行的传统模式,实现横向“煤电油热水”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及供给侧、消费侧的互动。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技术、储能技术融合发展,增强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各环节的灵活性,改变能源生产方式、供应体系和消费模式,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实现能源生态圈的清洁低碳化。发挥锡林浩特市作为全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带动东部旗区和南部旗县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依托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构建集风、光、储、充、配、技改为一体的多元化新能源运维服务体系。

原文如下: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行署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锡林郭勒盟“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行署2022年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

2022年5月8日

“十四五”时期是锡林郭勒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动能转换,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为加快服务业增量提质、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能级水平,根据国家、自治区服务业发展部署要求以及《锡林郭勒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立足产业基础 开启服务业发展新篇章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盟委、行署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深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自治区各项工作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服务业增量提质、企业提限、集聚区培育等工作,着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逐步成为支撑全盟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总量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我盟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速,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20年,全盟服务业增加值达346.9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6.4:44.6:39调整为2020年的16.1:42.6:41.3,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水平1.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二三次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新兴业态增势良好、关键重点实现突破。华润、大唐新能源远程智能调度平台项目启动实施,京能、泰富新能源运维中心(总部)项目落户建设。启动矿山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一批大型煤矿智能化水平走在全区前列。金融业和商务、文体娱乐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8%以上,均高于全盟服务业平均增速。全盟880个嘎查村快递通达率实现100%。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活力动力加速释放。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珠恩嘎达布其自治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使用率达到100%。依托中欧班列中通道,积极推进大宗商品仓储基地、物流集散基地、跨境电商示范基地等建设,枢纽节点功能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盟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但主要还是在低基数上的低水平发展,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诸多差距和不足。概括起来讲,就是“四个并存”。一是规模较小与比重较低的问题并存。2020年,全盟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区的4.1%,居全区第9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全区第8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二是增速较慢与结构不优的问题并存。“十三五”以来,我盟服务业年均增速虽然高于同期一二产业,但存在第二产业大力度压挤“水份”等因素,从内部结构看,2020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占比仍达58%,新兴业态占比较小。三是竞争力不强和集聚度不高的问题并存。目前,全盟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共62户,居全区第9位,仅占全区的4.1%;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仅占全区的4%。全盟有服务业集聚区6个,仅占全区6%。四是思想认识不足和统筹推动不够的问题并存。长期以来,我盟主要依托资源型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主观上存在重工重牧轻服务的倾向。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盟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随着国家、自治区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我盟拥有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我盟推动资源、生态、区位等比较优势转化为服务业发展优势创造了巨大空间。总体判断,我盟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服务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带来的机遇。当前,我国正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国家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自治区将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建设“两个基地”为重点,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这些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加速促进服务业有关领域改革,加快促进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举措的落地,为我盟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空间和政策环境。

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为服务和融入发展新格局,自治区将围绕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打造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推动全区在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中厚植发展新优势。这将为我盟补足服务业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加快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持续涌现,推动服务业与农牧业、服务业与工业以及服务业内部进入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加之自治区将充分发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这必将带动我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支撑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智能化提升。

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生产和消费活动向城镇聚集释放巨大消费需求,将持续带动医疗、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消费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服务化、便利化等特征,必将持续催化新兴服务业发展。

实施更宽领域开放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将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更加深度地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有利于我盟充分发挥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口岸优势,进一步推动边境贸易、国际物流、跨境旅游等外向型服务业加速发展,着力打造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节点。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一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我国和我区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外部压力,服务业发展宏观环境趋紧。二是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达地区对要素的虹吸效应将更加明显,我盟引进和留存优质企业及关键资源面临较大压力。三是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能力较弱,向农牧业和工业输送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受限;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足,模式创新、跨界融合有待深化。四是地广人稀,人口集中度差且分布不均,锡林浩特市人口占全盟总人口的31.6%,南部旗县占31.9%,对促进全盟服务业持续均衡发展带来影响。五是交通、信息、科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不足,特别是高速铁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我盟服务业提质升级形成明显制约。

全盟上下要认真审视我盟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特征、新问题,切实将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结合点、提升发展质效的着力点、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点来打造,始终坚定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增强风险意识,把握发展机遇、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发展大势,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实现路径,协调处理好特色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更好地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创新发展理念 谋划服务业发展新蓝图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共建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聚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载体平台高标准打造,不断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增强全盟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美丽幸福的现代化锡林郭勒。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高效、有序流动和聚集;在事关全盟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谋划、集中力量、高效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补足服务业发展短板,推动服务业均衡发展,着力发挥服务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消费中的重要作用,让服务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推动服务业节能降耗。坚持以水定城,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开展高耗水服务业节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推动节能环保服务由单一、短时效的技术服务,向咨询、管理、投融资等多领域、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延伸拓展。

坚持质效引领、品牌带动。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加强质量管控,推动标准提升,以高质量专业化服务产品塑造“锡林郭勒”服务品牌新形象,以高质量品牌引领带动服务业高质量专业化发展。聚焦集聚区培育和企业提档,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实施“科技兴盟”行动,带动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服务业与农牧业、工业以及服务业不同领域间的融合发展,形成有利于提升我盟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制度供给,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依托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打造中欧班列枢纽门户,加快培育“口岸+通道+贸易+加工”的全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范式,为自治区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做出新贡献。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建设国内外知名草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积极探索旅游业由“旅游+”向“+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从美丽风景向美好生活转变,全力打造以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为主线,串连南北重要门户和精品景区景点的“一轴两翼、多点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千里草原风景大道为轴线,重点开发自驾游精品线路,有效释放自驾消费需求,带动农村牧区旅游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拉动全盟购物、餐饮、住宿、交通市场消费,将千里草原风景大道打造成为锡盟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的核心轴线,成为国内知名的全季节、多主题自驾游线路。中部以锡林浩特市马都核心区为主体,大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首提“蒙古马精神”的宝力根苏木传统那达慕景区提升,涵养蒙古马精神底蕴,打造蒙古马精神标识地,重新塑造“中国马都”第一印象。同时带动“东翼”(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南翼”(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及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正镶白旗、镶黄旗等“多点”布局,全面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夯实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提升旅游竞争力,形成“全域”齐头并进旅游产业体系。

建设自治区综合能源服务辐射区。依托我盟能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区域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主动适应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涵盖能源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建设、多能源运营服务等领域的综合能源服务业,着力打造服务我盟、辐射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呼和浩特等周边地区的综合能源运维服务辐射区。围绕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机组装、维护及煤炭生产装备的生产、安装、维护、技术改造等服务业。围绕风光资源,引导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成套装备“交钥匙”工程,重点发展系统集成和总包服务,提高产业链竞争水平。

建设自治区现代物流融合发展推进区。立足我盟口岸优势,依托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强旗县市(区)物流中心的业务对接、标准协调和信息互联,加快构建联通内外、交织成网、高效便捷的“通道+节点+网络”物流运作体系。以锡林浩特市为核心,依托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镇)、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正蓝旗(桑根达来镇)等节点城镇,推动建设一批物流平台、区域性商贸中心,发展多式联运和冷链仓储物流。针对农村牧区流通主体分散、流通网络滞后等问题,支持有条件物流企业下沉渠道,引导电商平台、快递企业等在农村牧区布局基层站点,提高农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效率。加强与赤峰、通辽、辽中南,乌兰察布、呼包鄂,张家口、北京等环渤海地区物流枢纽间的业务协同,加速融入国家物流大通道。借助连接欧亚的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主动与天津、大连等港口联动,积极争取与国外物流节点的战略合作和业务联系,扩大口岸过货量,着力打造欧洲产品进出口物流集散地。

建设自治区数字赋能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强化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着力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在锡林浩特市建设高标准盟旗一体化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全盟数字化智慧化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软硬件、数据存储等支撑。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发展智能设计、协同设计、云设计、众包设计等数字化设计新业态,提升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等科创服务能力。运用新技术和新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教育、医疗、文旅、交通、商务等领域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业发展。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新场景,深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积极发展互联网+生活服务,围绕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加快生活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吃、住、行、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产业链,引导线上线下结合、跨界融合发展,逐步形成数字生活新服务生态体系,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建设自治区国际现代商贸服务协作区。围绕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利用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的区位及平台优势,落实稳外贸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全盟对外贸易向好发展。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外贸龙头企业,稳住现有对外贸易规模,引导支持企业扩大自主出口,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拓展海外市场,打通线上销售渠道。积极争取申报锡林郭勒(二连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工贸易产业园区,重点培育以畜产品、煤炭、木材、铁矿石等进口原材料落地加工为主的资源类产品进口基地,复制推广成熟经验做法,带动和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和不同收入群体实际需要,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城镇消费与农村牧区消费、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协调发展。围绕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以旗县市区为中心,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引入中大型零售企业,鼓励连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便利服务设施进社区、进居民点,提升群众消费体验。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以苏木乡镇为重点、嘎查村为基础,着力改善农村牧区消费环境条件,推出更多有针对性消费的商品,全面促进农村牧区生活服务业发展。

第四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盟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业提质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功能进一步增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居民消费扩容提质需求的服务业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

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全盟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和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到2025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升。

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现代物流、综合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显著提升,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养老托育等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开放水平全面提高。立足向北开放桥头堡重要节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初具规模,国际物流、跨境电商、国际文旅等外向型服务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发展格局更加均衡。锡林浩特市作为全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各旗县市区服务业布局合理、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态势凸显,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5.png

第三章 聚焦重点领域 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系

立足全盟产业发展阶段、特色资源禀赋,瞄准前沿领域,着眼未来,提升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彰显全盟特色的优势型产业,突破发展综合能源与节能环保、数字产业、电子商务、商务会展、养老托育等基础优良、具有前瞻性的先导型产业,培育发展教育体育、家政物业、科技金融等具有规模化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产业,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多元化发展,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激发服务业发展新活力。

第一节 提升发展优势型产业

一、文化旅游

围绕“辽阔草原·锡林郭勒”总体形象,以草原、湖泊、沙地、冰雪等自然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文化特质和内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蒙古马精神、乌兰牧骑精神、千里草原风景大道、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纳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围绕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文物、考古资源,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与阐释,依托文化文物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非遗传承基地规范化建设水平,促进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进艺术、文创、旅游商品、非遗、图书、红色文化等“六进景区”工作。加快旅游产品升级和新业态新产品培育,重点培育建设乌拉盖管理区兵团小镇等文旅小镇,推动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复合消费型方向转变。

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积极策划“文旅+农牧业”“文旅+康养”“文旅+体育”“文旅+音乐”等融合发展,着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坚持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统一,完善旅游产品定制服务体系,差异化拓展客源市场,更好满足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立足草原深度游,探索开发体验性强、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全面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促进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旅游管理、服务、营销信息化水平。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引导旅游景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推进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自治区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

大力优化文旅空间布局。依托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服务品质提升,鼓励各旗县市区互联互通,实现差异化、互促化发展,引导有条件的旗县市区融合非遗、康养、蒙餐、马等元素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量质并重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强化同周边盟市、省市的外部合作,由旅游内循环向全域大循环、由行业单打独斗向社会共建共享的全面转变,着眼资源活态化、产业联动化、主客共享化,推动文旅产业融合、旅游全要素发展、旅游业态创新。

专栏2:文化旅游项目

1.“中国马都”核心区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提质项目;

2.正蓝旗元上都旅游区提质项目;

3.二连浩特市驿站文化产业园项目;

4.多伦“万里茶道”汽车郊野公园项目;

5.白银库伦火山酒店项目;

6.镶黄旗奶酪小镇项目;

7.乌拉盖管理区九曲湾景区提质项目;

8.正镶白旗国家星空公园核心景区建设项目;

9.多伦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提质项目;

10.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项目(西乌珠穆沁旗、正蓝旗、乌拉盖管理区)。

二、现代物流

依托“三横五纵、通两疆、达六港”铁路网、“五横五纵”公路网、“二支五通”航空运输网,优化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力争到2025年,全盟现代物流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物流通道设施更加完善,物流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社会物流综合成本明显降低,着力打造对外贯通欧亚,自治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国际陆路物流基地。

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建设。按照“创新融合、区域协同、集聚高效、智能绿色、韧性联动”原则,统筹建设物流节点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抢抓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有利时机,主动融入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打造二连浩特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努力成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区。进一步完善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跨境运输等基础设施,打通蒙古国—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乌里雅斯太—沿海港口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集现代化陆港、商贸、空港、铁路站客货功能联动的发展新范式。发挥太锡铁路通道优势,以锡林浩特市为核心,以正蓝旗(桑根达来镇)为重点,建设或改造升级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基地。积极争取农商互联完善农畜产品供应链项目,加快农畜产品分拨、包装、预冷等集配装备和分拨仓、前置仓等仓储设施建设,补齐农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加强社区和农村牧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业态配置,持续完善“盟里有园区、旗县有分拨、乡镇有站点、村村通快递”的四级农村牧区物流网络服务体系。

提升邮政快递服务水平。加快“绿盾”工程、“安易递”实名收寄系统、快递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着力打造深入城乡、辐射国际、运转高效、绿色安全的邮政快递服务体系。支持区内外品牌物流、快递企业及交邮合作客运企业在我盟设立区域分拨中心或配送中心。实施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重点在老旧小区完善智能信包箱、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在新建小区布放智能快递箱,建设标准综合服务站,提升邮件快件处理能力和末端收寄服务水平。升级农村牧区服务网络,提升农村牧区网点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鼓励在旗县市区集散中心建设和运营中通过开展邮快合作、快快合作、快商合作、交快合作等合作模式,推进快递进村,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盟“村村通快递”。

加快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加强对全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在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正蓝旗、太仆寺旗等地建设冷链物流转运节点,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或适度新建一批冷链物流园区,加快补齐农畜产品冷链运输“最先一公里”短板。推进农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接入商务部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打造高效可靠的生鲜牛羊肉、蔬菜等具有锡盟特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先进、运作规范、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鼓励盟内小微企业、电商企业、农村牧区合作社等,加强与盟外冷链物流平台企业深度合作,尝试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经营模式,为小型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铁路长距离、大规模运输和航空快捷运输的优势,与公路冷链物流形成互补协同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整合产品、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资源,构建“产品+冷链设施+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市场需求和冷链资源之间的高效匹配对接,提高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

有效提升物流组织效率。有序推进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镇配送等物流服务资源集聚,引导物流服务企业集群发展,提升物流一体化组织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车承运等特色物流。引导盟内企业建设或改造一批智能化仓储物流基地。完善中欧班列物流平台服务功能,提高内通外联能力,提升班列运营效能。鼓励盟内企业探索尝试“共享物流”、“柔性物流”运营模式,灵活组织物流作业,提升物流运营效率。推进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支持物流衍生服务发展,加快建设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网络。

专栏3:现代物流项目

1.锡林郭勒(二连浩特)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

2.二连浩特市综合保税区;

3.锡林郭勒盟空港物流园区;

4.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国际物流园区;

5.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国际物流陆港建设项目;

6.正蓝旗桑根达来镇枢纽型物流集散中心;

7.锡林浩特市京蒙冷链电商保税创新产业园项目;

8.锡林浩特市电动重卡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

9.锡林郭勒盟冷链物流信息化项目;

10.多伦县蒙俄物流园。

三、商贸流通

按照“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推进大开放”的要求,推动流通渠道、业态、主体、设施、平台全面升级,不断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围绕群众吃穿用住行,挖掘消费需求新增长点,提升商品和服务消费品质,推动商贸流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推动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合理规划布局特色商业街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再生资源市场等多层次城镇商业消费综合体。鼓励流通企业创新应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市场拓展、精准营销和优化服务,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完善社区便民消费设施,引导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商贸零售网点网络化、特色化、集约化经营,打造城镇便民生活服务圈。统筹商务、供销、邮政等领域的资源,完善农村牧区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村牧区现代流通网络,畅通城乡流通渠道。积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

推动传统商贸服务提质增效。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传统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升级。推动餐饮等领域服务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多元化发展,深入开展家政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鼓励发展草原文化特色主题酒店,推动旅游住宿业向多元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促进消费新模式发展,开拓高端和个性化生活服务消费市场,鼓励发展注重体验、崇尚品位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合理布局高端休闲娱乐基础设施,探索打造精品消费圈。发展智慧生活消费,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构建全渠道全天候服务平台。

着力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稳住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右旗等外贸重点地区对外贸易规模,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支持有外贸发展潜力的地区培育外向型产业,挖掘外贸潜力,加快产业发展,引导支持企业扩大自主出口。鼓励外贸企业强强联合,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型外贸企业和进出口龙头企业。做强一般贸易,提升一般贸易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依托中欧班列通道和物流优势,吸引承接发达地区外向型企业落地,大力培育发展加工贸易,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出口带动能力强的加工贸易项目。

专栏4:商贸流通服务项目

1.锡林浩特尚都购物中心提档升级项目;

2.二连浩特蒙诚农贸生活广场项目;

3.苏尼特右旗综合商业体新建项目;

4.锡林郭勒盟综合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项目(西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

5.锡林郭勒盟星级(主题、连锁)酒店建设项目(苏尼特左旗、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乌拉盖管理区);

6.二连浩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7.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肉类深加工中心;

8.珠恩嘎达布其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项目;

9.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免税店项目;

10.正蓝旗活畜交易市场项目。

第二节 突破发展先导型产业

一、综合能源与节能环保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加快发展,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环保服务体系。

综合能源运维服务。以市场为导向,鼓励能源企业跨界发展,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设计、运行的传统模式,实现横向“煤电油热水”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及供给侧、消费侧的互动。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技术、储能技术融合发展,增强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各环节的灵活性,改变能源生产方式、供应体系和消费模式,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实现能源生态圈的清洁低碳化。发挥锡林浩特市作为全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带动东部旗区和南部旗县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依托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构建集风、光、储、充、配、技改为一体的多元化新能源运维服务体系。

节能降碳节水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开展节能咨询、评估、监测、检验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鼓励节能服务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提供诊断、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等合同能源管理“一站式”服务,推动服务内容由单一设备供应、单一项目改造向能量系统优化、区域能效提升拓展。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发展碳减排专业咨询、项目设计和碳交易经纪、碳金融、减碳量第三方核证、减排量登记交易等碳排放交易服务,推广先进减排措施和技术,提高碳减排工作实效。大力推动节水技术进步,积极开展节水技术、用水计量技术、节水量第三方评估等服务,强化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引进和培育一批从事环保技术服务专业机构,为旗县市区、开发区和重点行业提供系统环境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鼓励旗县市区积极创建综合环保服务试点、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服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畅通产品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再利用全链条。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各类园区废物交换利用、能量分质梯级利用、水分类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项目、企业、产业有效组合和循环链接,提高园区资源产出效率。在南部旗县布局风机废弃塔筒、叶片、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回收聚集区,提高废弃物集中处置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设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基地。

专栏5: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项目

1.锡林郭勒盟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2.锡林郭勒盟新能源运营维护和检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3.锡林郭勒盟氢能产业技术应用示范区;

4.锡林郭勒盟固废资源化管理信息平台;

5.锡林浩特市现代能源创新孵化基地;

6.锡林郭勒盟草原碳汇项目;

7.锡林郭勒盟水资源循环利用、节水及水污染防治技术重点项目;

8.锡林郭勒盟风机叶片、塔筒回收再利用基地建设项目;

9.太仆寺旗、多伦县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土壤污染预防技术示范项目;

10.镶黄旗花岗岩石材边角料综合利用与开发项目。

二、数字产业

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抢抓数字技术变革新机遇,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业综合实力和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能力。

传统服务业数字赋能。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在服务业应用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发展主导企业,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载体和综合性园区,探索农牧、能源、装备、消费品等重点生产领域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实现园区5G网络覆盖、智能环境感知、AGV物流分拣和AR拣选。发展智慧能源,对煤炭、新能源等能源开发、传输和利用各环节进行全链条精准高效管理,实现能源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发展智慧农牧业,鼓励引导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大数据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优势农畜产品全产业链追溯系统。建设智慧文旅,推动景区、博物馆、展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创新促进中心和行业“数据大脑”,着力壮大数字经济生产力,构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新型生产关系,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争创国家、自治区级数字经济发展创新试验区。

培育发展数字产业。加快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和综合性园区,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开展智慧农牧业、智能制造业、智慧能源、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北斗技术在我盟草原森林防火、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和生态环保等领域应用。围绕“东数西算”工程,统筹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系统运维、安全测评、IT服务管理、软件研发、文化创意设计、在线服务等企业。强化政策引导和人才培育,鼓励和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和软件信息技术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深化与工业企业对接合作。

保障网络与数据安全。全面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数据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强化网络与数据安全技术支撑,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和教育培训,着力营造安全稳定健康的网络数据环境。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病毒、防篡改、防泄漏、防瘫痪等安全防护。规范互联网企业和机构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严密防护打击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积极申报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在基础较好的地区建立区域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中心。

专栏6:信息技术服务项目

1.锡林郭勒盟一体化政务云大数据中心项目;

2.锡林郭勒盟应急调度指挥中心项目;

3.锡林郭勒盟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项目;

4.锡林郭勒盟农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项目;

5.锡林郭勒盟智慧矿山云服务平台项目;

6.锡林郭勒盟非能源产业智慧化改造项目;

7.锡林郭勒盟智慧工业园区服务平台项目;

8.锡林郭勒盟智慧教育、医疗服务平台项目;

9.丝绸之路数字贸易港建设工程项目。

三、电子商务

加快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以信息化带动市场化快速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嘎查村、进社区,深化各行业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推进线上线下互动,推动流通转型升级,加快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打造特色电子商务平台。积极组织有条件的企业或基地申报自治区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企业),支持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直播电商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带动全盟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引进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机构,对全盟的电子商务创业群体和企业提供品牌策划、营销、运营、仓储、融资和人才服务等,培育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红品牌,不断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发挥电子商务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覆盖面,健全农村牧区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牧区电商人才,以信息化驱动农村牧区流通现代化,逐步建成覆盖全盟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按照“建立机制、市场运作、培育企业、构建园区、政策扶持、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我盟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探索和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完善信息共享、智能物流、金融服务、风险防控、市场开拓、人才培育和营销等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经营主体,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加大通关、报检、结汇、退税、金融、物流、支付、大数据等配套服务创新。优化二连浩特互换局(交换站)功能,积极争取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提升跨境寄递能力。着力发展口岸共享共建边境仓、分拨处理中心和仓配一体化集散枢纽等多功能服务区。鼓励跨境寄递服务企业开辟国际货运航线,加快完善跨境寄递国际航空运输网络。

完善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加快直播电商发展,培育网红产业链,推动优质直播电商平台和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相关服务配套企业创新规范发展。鼓励电商打造“三农三牧”网红达人,将我盟区域公用品牌、特色优势产品推广至全国。开展农商互联产销对接,以电商为核心打造上联生产、下联消费的新型农畜产品供应链条,培育由线上线下全渠道、体验式消费场景、供应链服务平台等构成的创新经营模式。推进“数商兴农兴牧”行动,通过农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畜产品可电商化水平,加快可电商化农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

专栏7:电子商务服务项目

1.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2.锡林郭勒盟区域性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3.锡林郭勒盟农牧民创业创新平台项目;

4.锡林郭勒盟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5.锡林浩特市电子商务孵化园区及物流集散中心一体化项目;

6.二连浩特市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

7.太仆寺旗电商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

四、商务会展

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针对企业发展和商务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类服务。支持发展工程管理、工程咨询、工程设计等工程类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节能环评、税务、资产评估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扶持发展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类服务。鼓励发展营销创意、商贸展销、广告设计等商业服务,逐步构建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商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商务服务国际化专业水平,鼓励外资投向会计咨询、物流信息、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服务等商务服务业。积极培育品牌和商誉,重视发展无形资产、信用等评估服务。健全商务服务的职业认证和信用管理体系,完善商务咨询服务体系,提升商务咨询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水平。鼓励发展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业态,规范发展人力资源事务代理、人才测评和技能鉴定、人力资源培训、劳务派遣等服务,健全人才引进、评价、培养、流动、激励等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

培育发展会展服务业。扶持煤机、风机等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精深加工的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展会,发展牛羊肉、饲草料等优势特色产业展会,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文体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和平台。实施会展业提升发展工程,以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多伦县等为重点积极培育会展经济,推动具备条件的逐步升级为自治区级展会。发挥锡林浩特市作为全盟中心城市的优势,积极培育会展市场主体,精心策划各类会展活动,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常设性会展。利用二连浩特市口岸优势,紧抓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机遇,支持涉外会展活动,高质量办好“二连浩特市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依托多伦县“国际会展和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万里茶道青年茶创大赛”“万里茶道茶旅中国行”等重点项目,积极参与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通过“会展+”模式,推动展、会、节、演、赛协同发展,打造以会展企业为龙头,带动信息、体育、策划、广告、印刷、设计、租赁、通关、餐饮、住宿、现场服务等为配套的行业产业集群发展。把握后疫情时代会展业态数字化发展契机,支持发展数字会展、智慧会展、绿色会展。

五、养老托育

促进养老服务提质扩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在多伦县、正蓝旗等南部旗县围绕太锡铁路深度融入京津冀3小时经济圈,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和中医药(蒙医药)特色疗养等养老服务机构,完善长期照护服务的标准规范,建设一批盟级智慧示范养老院。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协议合作、合作共建、服务外包、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等方式开展合作。发展普惠养老托育服务,充分整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城镇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嘎查村)医疗机构等公共资源,在正蓝旗、多伦县、正镶白旗建设区域性敬老院,新增集中供养床位1000张左右,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基本养老服务。对现有牧区养老园区实施适老化改造,积极推进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西乌珠穆沁旗养老园区建设,重点为经济困难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增强家庭照护能力,支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积极发展老年金融、老年教育、老年体育、老年旅游、老年养生等服务业态,逐步推动老年用品进家庭、社区和机构,促进老年用品供给和消费。

加快育幼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新生儿出生率和地区财力状况,建设一批旗县市区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织密织牢政府托育兜底保障网,全盟新生儿访视率和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管理率分别达90%以上,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积极开展托育、托育从业人员培训、育儿指导、托育机构管理咨询、托育产品研发和创新设计等服务。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托班。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和妇联的优势和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育儿指导、养护培训等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托育服务综合监管网络建设,建立托育机构登记备案、日常监管、违法查出、诚信评估、行业自律等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婴幼儿安全和健康。严格实行育幼服务行业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强化对保育员、育婴师、保安、勤杂等工作人员的审查管理。鼓励发展直播互动式家庭育儿、婴幼儿养育课程开发、家庭养育指导、婴幼儿早期发展等托育新业态。推动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单独或联合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支持大型园区建设服务园区内员工的托育设施。建立行业准入和动态管理机制,推动育幼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专栏8:养老托育服务项目

1.锡林郭勒盟智能养老信息中心建设项目;

2.锡林郭勒盟南部特色康养小镇项目(多伦县、正蓝旗);

3.锡林郭勒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各旗县市区);

4.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养老能力改造提升项目(各旗县市区);

5.锡林郭勒盟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6.锡林郭勒盟医养融合服务中心项目;

7.锡林郭勒盟托育机构建设项目

第三节 培育发展成长型产业

一、教育体育

规范发展教育服务市场。进一步完善“双减”和“五项管理”机制措施,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提质工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五项管理”各项要求落实落细。加快建设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幼儿教育培训均衡、健康、安全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瞄准技术变革和我盟产业优化升级方向,稳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在职人员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转岗培训等教育培训。组织遴选优秀教师、专家团队发挥自身教育特长和优势,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平台,面向教师、学生提供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规范中小学校、职业院校免费优质线上资源共建共享。整合各类学校教学科研、管理资源、应用系统,推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探索对外输出教育服务,着力打造面向蒙俄教育服务贸易基地。

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努力打造百姓身边的健身组织和“10分钟健身圈”。广泛开展“体育+”工程,重点推动体医养融合、体旅融合、体教融合,培育体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服务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健身教练、体育经纪人等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冰雪赛事,推动旅游业与冰雪运动融合,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服务业。以环多伦湖自行车赛、“走近乌拉盖河”徒步溯源之旅活动、中国马术大赛、银色锡林郭勒草原冰雪那达慕等赛事为重点,积极打造自治区级赛事品牌。持续完善体育产业各类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支持有条件的旗县市区开发和建设集运动、康体、养生、商业、娱乐、体验等多样化、综合性的体育休闲产品和体育旅游休闲基地。

专栏9:教育和体育服务项目

1.锡林郭勒盟高技能领军人才技能提升项目;

2.锡林郭勒盟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3.锡林郭勒盟高技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项目;

4.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培养项目;

5.锡林郭勒盟服务业人才培养项目;

6.锡林郭勒盟农牧民市民化就业服务项目;

7.锡林郭勒盟创业导师库建设项目;

8.锡林郭勒盟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各旗县市区);

9.锡林浩特市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公园及健身步道项目;

10.锡林郭勒盟专业轮滑场馆建设项目。

二、家政物业

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质量。提高居民家庭服务行业组织化程度,推进规模经营和网络化发展,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家庭服务,建设集保姆月嫂、育婴幼教、养老看护、清洗保洁、家政培训、社区家教等为一体的家庭服务基地,提供综合性家庭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网点,探索建设“家政+餐饮+洗衣+维修+理发+生鲜+寄存+快递+再生资源回收”一体化服务网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支持中小家庭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以高品质服务打造家政服务品牌。贯彻落实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促进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扩大家政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发挥平台经济对家庭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引领作用,着力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和网络化供给能力。强化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工作力度,提升服务的职业化、标准化水平。支持校企合作,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加强相关领域专业建设,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强化专业服务人才培养。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商品房供应和住房消费结构优化的引导力度,促进商品住房与二手住房、购房与租赁住房协调发展,实现房地产市场需求与供给基本平衡。根据人口规模变化和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科学制定住房供应计划。大力发展绿色住宅、智慧住宅,鼓励打造精品化、多样化住宅产品。创新住宅产品类型,发展旅游度假型、康养适老型等新型住宅,满足个性化、多层次居住需求。促进房地产租赁业务代理机构专业化发展,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完善住房租赁信息化服务监管平台,规范房产租赁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推动物业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建立物业服务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专栏10:家政和物业服务项目

1.锡林郭勒盟社区治理创新试验区建设项目;

2.锡林郭勒盟家政职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各旗县市区);

3.锡林郭勒盟家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各旗县市区)。

三、科技金融

切实推动科技服务发展。围绕服务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中医药(蒙医药)、现代农牧业、褐煤清洁利用等领域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围绕服务现代农牧业,以种业创新、绿色种养、“互联网+”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为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围绕助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研发推广生态系统恢复与保育、草原保护修复和荒漠化防治、污染防治和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等技术。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加强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建设。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培育一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维修售后等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服务。利用冬季寒冷且低温期较长的气候特点,聚焦煤机、汽车、家电等行业,探索发展寒区测试服务业。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引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盟设立分支机构,不断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拓宽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建立种类齐全、层次多元、竞争有序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支持国有商业银行下沉服务,设立符合当地农牧业特点的县域专营特色银行。打造盟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建立盟旗两级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三农三牧”等领域融资担保需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信贷业务,鼓励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公司、投资基金等机构与科技服务机构合作,扩大科技成果质押融资规模和放大效益。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研发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能源效率贷款、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探索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碳排放、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支持金融机构打造绿色金融品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设计具有地方特色和绿色产业特点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强环境污染责任制强制保险的推广工作。健全农牧业保险体系,进一步扩大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不断提高养殖业保险投保率。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农畜产品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收益保险等新型产品,鼓励开展商业性肉牛肉羊养殖保险等保险业务。筑牢地方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应用科技手段,搭建集资金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等功能为一体的地方金融监管平台。加强跨行业、跨市场监管协作,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专栏11:科技金融服务项目

1.锡林郭勒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项目;

2.西乌珠穆沁旗农牧业畜牧业科技示范服务基地项目;

3.西乌珠穆沁旗动植物能力保护提升工程;

4.东乌珠穆沁旗种业提升工程;

5.太仆寺旗马铃薯产地仓储及技术服务中心项目;

6.太仆寺旗环境生态修复研发中心项目;

7.正镶白旗农牧业机械研发推广示范基地;

8.锡林郭勒盟农牧业专营特色银行试点示范项目;

9.锡林郭勒盟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项目。

第四节 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多元化发展

鼓励传统服务领域通过产业链整合、供应链集成、价值链提升及生态链维护,推动服务业跨界交互融合,促进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实现服务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

推动平台经济发展。适应平台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平台嫁接,支持发展物流运输、信息咨询、科技金融、商品交易等重点领域专业平台。加快培育网上商圈、区域性服务、名优特产品销售等特色化平台,利用社交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渠道。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有序发展,鼓励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万众创新。培育面向生活需求的细分服务平台,聚焦新兴消费领域,打造快速、精准、多样化、本地化服务品牌。引导“宅经济”合理发展,促进线上直播等服务新方式规范健康发展。

支持共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催生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网络团购等新型消费模式。以装备制造、社会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等为突破,引导现有企业搭建生产能力分享服务体系,实现生产制造、检测试验、维修维护、工业设计等服务资源的充分利用。积极引进第三方专业技能分享平台,鼓励律师、会计师、房屋评估师等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知识技能的线上、线下共享。积极引进终端互联网企业开发新型应用软件和平台,完善住宿、餐饮、交通、教育、物流、医疗、养老等行业共享模式。

促进体验经济发展。围绕打造农村牧区田园综合体,支持体验元素融入现代农牧业发展,培育壮大农牧业牧科技研发、教育培训、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农(牧)事体验等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挖掘生产、制造、流通、研发等各环节体验价值,开展体验式营销,利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体验模式,发展线上线下新型体验服务。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具有深度感知功能的消费平台,实现沉浸式、交互式体验消费。

第四章强化深度融合 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

紧跟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以延伸服务、提升价值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现代农牧业双向融合,共生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不断催生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新功能,以品牌建设助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服务业发展新增长点,全面提升服务业对工业和农牧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第一节推动服务业与农牧业渗透融合

加快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面向农牧业生产经营的科研技术、疫病防治、检验检疫、市场营销、流通配送、电子商务、品牌建设等各类配套服务产业,引导农牧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推进服务业与农牧业深度融合,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围绕“农牧业+”,大力发展数字农牧业基础设施,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力度,深入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农牧业发展全面深度融合。鼓励现代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等技术与农畜产品安全追溯融合发展,引导机构及企业构建农畜产品生长模型、专家智能决策系统、生产托管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农牧业生产远程诊断、智能调控、指挥调度能力。鼓励发展以农牧业资源、田园风光、乡土文化为依托的多功能创意农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在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积极打造集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游牧体验、农家乐、牧家乐和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担保机制、拓宽农牧民借贷渠道,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

第二节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双向融合

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资源型产业、消费品工业、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万户企业登云”行动,创新工业供应链管理,推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的综合集成应用。在节能环保、新材料、中医药(蒙医药)等领域,着力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依托现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础,力争打造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单位。发展回收与利用服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建立汽车、家电等产品回收、处理、再利用链条。引导盟内大中型工业企业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及产业分工,将生产流程中非核心但具有比较优势的原料采购、研发设计、咨询管理、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品牌运营、产品销售、设备安装、售后维修、检验检测、财务管理等服务环节从原企业分离发展,设立独立法人企业,向社会提供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培育壮大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形成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第三节鼓励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

加强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信息+”“文化+”“旅游+”和“科技+”等融合型服务行业,实现服务业的业态创新和功能完善。拓展“数字+服务业”模式发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促进商贸、金融、通信、物流、医疗、教育、旅游、餐饮等行业相互融合,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强化创新驱动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积极发展在线医疗、在线旅游、在线交通等在线新经济,以在线个性化服务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现代服务业聚变式发展,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节培育区域品牌助推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品牌强盟战略,坚持以品牌战略为引领,积极打造“锡林郭勒羊”“锡林郭勒牛”“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和“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核心旅游品牌。全面推进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运营,抓好品质管控、品牌宣传、渠道建设各项工作,提升锡林郭勒羊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肉羊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扎实推进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积极开展锡林郭勒奶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注册,高质量完成品牌战略规划等顶层设计,推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实施,做好品牌运营管理。稳步推进锡林郭勒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统筹盟内优良肉牛品种资源,推进肉牛新品种、新品系培育,推进品牌建设运营。鼓励支持开展阿巴嘎策格、苏尼特双峰驼、太仆寺旗藜麦等县域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力实施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核心旅游品牌建设,着力把“锡林郭勒草原”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健全品牌管理体系。重点培育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积极创建大数据、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品牌,形成一批在全区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企业和区域品牌。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加快服务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和改善质量监督管理,维护品牌声誉。

第五章推进改革开放 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机制

第一节 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把疏通制度瓶颈和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积极建设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进服务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体制机制。按部署分类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进一步在服务业企业投资、生产经营、创新创业等方面减事项、减时限、减环节、减要件、减证明。对服务业企业所有经营许可事项纳入负面清单管理,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应用,推进企业“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清理在生态、环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不合理经营条件,确保“非禁即入”全面落实。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深入推进企业经营许可事项申请、受理、审核、发证全流程“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进一步简化优化企业变更登记、简易注销登记程序。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坚持存量清理和增量审查并重,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存量政策,保障不同所有制主体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

第二节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农村牧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统筹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鼓励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健康、家政等服务用地,对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同等的用地政策。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差异化配置,支持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制定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推动实现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

第三节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完善服务业行业管理体制,突破和解决好金融、科技、物流、旅游、电商、会展、健康等产业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鼓励和发展信息资讯、商品交易、物流运输等领域平台经济,交通出行、房屋住宿、专业技能、生活服务等领域分享经济,生产制造、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医疗保健等领域体验经济,以及其他各类服务新形态。创新大旅游管理体制,培育一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景区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优质中医药(蒙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辐射。

第六章 强化支撑保障实现服务业发展新跨越

第一节 抓好组织实施

发挥好全盟第三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统筹协调解决好服务业发展中的跨区域、跨领域和跨部门重大问题。重点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着力在本行业本领域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各旗县市区要落实配套政策,切实抓好本规划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措施和项目落地。

第二节 保障资金支持

盟本级继续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集中扶持文化旅游服务业、农牧业服务业、工业服务业等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技术升级、设施改造、网点建设、系统运维、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重点服务业企业开展业务,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快递、旅游、中医药(蒙医药)特色疗养、养老、托育、商贸等行业投入力度。坚持资金扶持与政策优惠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争取扶持资金。

第三节 加强统计考核

推动建立全行业口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重点围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全统计指标体系,优化统计方法。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服务业数据收集、监测、分析应用。做好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清查,加强对服务业发展态势监测、预测和分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和完善优势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统计制度和定期发布制度。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实施细则,优化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服务业统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服务业重点企业监督检查,健全和完善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统计调查制度。

第四节 强化招商引资

全面梳理产业定位,优惠政策、准入条件、土地存量等要素供给条件,建立完善以现代物流、综合能源和节能环保、农牧业服务业、数字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的项目库,针对我盟服务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扩链,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统筹各类招商方法,搭建企业交流、项目推荐、银企对接综合招商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业“项目超市”,吸引和推动符合我盟服务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落地运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储充查看更多>源网荷储查看更多>储能十四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