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从全球的宏观角度来看,2022年全球经济被新冠疫情重挫。这直接导致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水平的下降。这种减碳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更是无法重复的偶然性事件。
2021年,全球经济逐渐从疫情中恢复。尽管还没有重现疫情之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已经开始抬头。这说明与碳中和相比,世界各国更重视的还是发展而非碳中和目标。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同时满足发展和碳中和的解决方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的全球经济复苏并不稳固,可能也不会持久。全球性的衰退问题在进入2022年之后逐渐显现。这无疑会对2022年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产生影响。这让我们无比期待2023年的《年鉴》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子的数据。
人类无法轻言摆脱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消费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内部的比例结构确实有了一些改变。
全球石油消费量同比增加了530万桶/天,但是和疫情之前的2019年相比,还是少了370万桶/天。
考虑到经济在逐渐恢复,石油消费同比疫情之前的减少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全球经济发展还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2. 在交通领域,航空业依然备受疫情打击。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替代持续增加。
3. 油价持续暴涨(2021年平均油价突破70美元/桶),部分行业选择替代能源。
减少的石油消费,被天然气和煤炭占据了。2021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5.3%,已高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首次超过了4万亿立方米。2021年全球煤炭消费增长超过6%,达到160艾焦,略高于2019年,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天然气的增长令人欣喜,因为这建立在天然气价格同样出现强劲反弹的基础上。2021年,三个主要天然气地区的天然气价格都强劲反弹,欧洲上涨了四倍,达到创纪录的年度水平(TTF平均为16.02美元/mmBtu),亚洲液化天然气现货市场增长了两倍(JKM平均为18.60美元/mmBtu)。美国亨利中心的价格在2021 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平均3.8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年度水平。
可以看得出来,相比于去年主要国家中只有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大幅增长了7%,今年欧美亚的天然气需求都在不断回暖,这直接刺激了天然气的价格上涨。
天然气的价量齐升表明,在能源转型时期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的重要作用开始被逐渐重视。不过这也潜藏着危机,在天然气消费相比疫情前并没有特别巨大增速的情况下,天然气价格的增长还是超出了预期。而且LNG的出口增速是2015年以来最低的。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1,疫情打击了部分地区的生产;2,化石能源投资在碳中和的舆论下持续下降,开始影响产能。如果不能恢复一定量的天然气投资,那么我们可能很快就无法满足能源转型中天然气的需求。
与天然气相比,煤炭的增长在意料之内,而又让人担忧。中国和印度占2021 年煤炭需求增长的70%以上。另外在全球需求的刺激之下,煤炭价格也在大幅上涨。欧洲平均价格为121美元/吨,亚洲平均价格为145美元/吨,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煤炭一定程度上的复苏很好地反映出了“经济增长、能源安全比碳中和重要”的事实。尽管中国和印度是增长的主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欧洲和北美地区在经历了10年的煤炭下降之后,2021年都出现了煤炭消费增长。
因此,一味地单纯削减煤炭等化石能源,并不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如果不能够找到真正的替代能源,那么我们就不能避免在碳达峰之后又出现一个先的碳排放高峰。甚至不能排除在彻底退出煤炭之后的若干年,再度重新启用煤炭。
重视二次能源
作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2021年发电量增长6.2%,与2010年金融危机后的强劲反弹(6.4%)相似。
很遗憾,在煤炭复苏的大背景下,煤电依然是电力的主力军,其份额从2020年的35.1% 增加到36%。而天然气发电虽然在2021年增长了2.6%,但是在发电中的比例却从2020年的23.7%下降到了2021年的22.9%。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消息,2021年风能和太阳能占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0.2%,风能和太阳能首次提供超过10%的全球电力,并超过核电的贡献。而核电发电量增长了4.2%——这是自2004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其中以中国为首。
2021年的风光新增装机容量为226GW,很遗憾没有能够继续打破2022年236GW的增幅纪录。不过这表明风光装机依然保持着很快的增速。考虑到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风光装机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风光的增速在未来会继续保持。
总的来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比较在预期之内的。但问题在于这种预期之内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定,而这种稳定对于碳中和来说并不算足够。众所周知,电力系统的脱碳是能源行业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部分。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力系统脱碳呢?
首先,当然是更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不仅指的是电力装机容量的高比例,更需要发电量的高比例。
其次,可再生能源发电并不能对煤电形成直接的替代。需要更多的可调节电源保障电力系统的问题,所以需要更多的天然气发电、水电。
第三,基荷能源的替代同样重要。综合考虑发电量、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电作为基荷能源的比例可以比现在进一步的提高。这一方面可以在零碳的条件下增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不会大幅度增加电力系统的成本。
从2021看2022
2022年已经过去了一半,2021年《年鉴》中的很多数据与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2022年可能会面临的情况。以下我们结合2021年的结论,根据2022年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大胆的分析和猜测:
1,俄乌战争的破坏性。
毫无疑问,2022年的能源产业会被俄乌战争彻底影响。这不仅仅表现在全球能源供给和价格上的剧烈变化,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国都会重新思考能源安全、能源成本和低碳环保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的权重。
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在短时间内会有不少国家将能源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这可能会直接导致化石能源消费的复苏在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加剧。进而对巴黎气候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的阻碍。
2,能源转型和能源体系面临的冲击正式开始
俄乌战争叠加新冠疫情,可以说能源转型(或者说全球碳中和历程)刚刚开始就被迎头一棒打懵了。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全球还依然处在碳排放增长的周期里。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煤炭复苏的势头甚至比2021年更为强烈(至少在某些地区是这样)。我们可以悲观地判断2022年的碳排放依然是持续增长的状态,甚至2022年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和比例都会上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对于全球碳中和是一次大强度的“压力测试”。在这样解决极端的状态下,我们必须思考出一个同时满足“足够的能源安全”、“实现气候变化目标的低碳环保”、“经济上可承受”的减碳路径。
3,过去十年可再生能源增长是脆弱的
这并非是可再生能源的问题,而是整个电力系统乃至能源系统的问题。
我们在实现可再生能源高速增长的时候,有意或者无意间忽略了它给能源体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让体系更加脆弱)。在全球经济增长稳定、能源市场稳定的情况下,这没有问题。但是当这种脆弱达到了某种“阈值”或者有外力冲击体系(例如俄乌战争)的时候,这种脆弱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要想扭转这种局面,要么改变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的特性(这几乎不可能);或者就用其他能源、技术来平抑这种特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电化学储能、核电、水电、氢能……不管是成熟的、不成熟的技术,经济的、还是不经济的能源类型,都会在未来成为投资的热点与风口,并且不会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的一种趋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祁奎发表了题为《风光氢储一体化数智平台及制氢电源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深度剖析绿氢产业发展痛点,并分享英特利的创新实践成果。湖北英特利电气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落实国家、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锡林浩特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单》围绕能源转型、节能
5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一项全面战略计划,旨在彻底结束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同时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与价格稳定。根据该计划,欧盟将在2027年前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并逐步淘汰俄石油与核能供应,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来源:能源新媒文/能源杂志)自2022年5月启动REPowerEU计划以来,欧盟对
近日,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REB”)与天合蓝天合作建设的10.8MW原装光伏系统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1,100万度,年收益超780万元,每年可减少10,000余吨碳排放。XREB对该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向天合蓝天发来感谢信。XREB
正值五一劳动节,随着最后一次成功爆破,湖南省辰溪抽水蓄能电站再传捷报—下水库导流洞、泄洪洞实现全线贯通,为下水库截流阶段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下水库导流洞、泄洪洞是下水库枢纽工程永临结合的建筑物,前期作为导流建筑物、后期部分封堵改造后作为泄水建筑物,分别由导流洞、竖井式泄洪洞组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浙江院以联合体形式中标化德县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浙江院负责项目中的氢储能设计工作。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规划建设一座总装机容量100兆瓦/400兆瓦时的新型集中式储能电站,采用“电化学储能+氢储能”双重储能方案。氢储能部分
瑞浦兰钧300MWh储能集装箱批量交付仪式在项目基地隆重举行。此次交付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彰显了瑞浦兰钧在储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实力。国际领先技术,打造行业标杆本项目的储能系统采用瑞浦兰钧自主研发的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集成智能
技术驱动、机制护航,助力破解电网灵活调节难题——《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解读一、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为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指导和规范全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运营管理,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能源电力安全供应,国家发展
2025年4月17日,由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天环境”)作为EPC总承包单位的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化学水装置,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南工业园区举行开工仪式。业主单位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中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及各参建单位代表共同出席,标
近期,中国能建聚焦“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nbsp;国内市场开发火力全开连续中标、签约多个工程项目。1广东省面向多应用场景提升电网韧性综合储能示范项目中国能建广东院中标广东省面向多应用场景提升电网韧性的综合储能示范项目EPC总承包工程。该项目位于广州空港经济区南部白云片区人
5月6日,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在总部与广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帆举行会谈,双方就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推动合作共赢进行深入交流。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徐鹏程,广东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宁宁参加会谈。丁焰章对张帆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介绍了公司改革发展及双方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落实国家、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锡林浩特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单》围绕能源转型、节能
湖南能源集团在疆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4月30日,新疆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库木塔格矿区一号露天矿临建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批复的库木塔格矿区优先试点开发矿井,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产品为优质火力发电、工业
日前,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兼顾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发展,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老旧光伏电站、风电机组技改升级,提升存量
5月6日,湖南省发改委关于征集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意向储备项目的通知。符合1014号文有关要求的项目均可申报,包括能源基础设施。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天然气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储能设施项目;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的燃煤发电(含热电联产煤电)项目;特
5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力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政办〔2025〕21号)。其中提到,加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5年第二季度,建成投用许昌能信煤电项目首台机组等项目,做好济源逢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庙湾水库等项目开工准备。力争2025年上半年完成基础设施投
技术驱动、机制护航,助力破解电网灵活调节难题——《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解读一、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为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指导和规范全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运营管理,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能源电力安全供应,国家发展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二五年度第14批集中招标(上海电力外高桥电厂扩容量替代2×1000MW绿色高效煤电项目第一批辅机设备)中标候选人公示一、标段:DNYZC-2025-02-01-517-01送风机1.第一中标候选人:上海电气鼓风机厂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081.4万元。2.第二中标候选人:沈阳鼓风机集团通风装备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能源局有关部署,推动西北区域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4月23日,西北能源监管局会同甘肃能源监管办、新疆能源监管办以及有关能源企业,在陕西西安组织召开2025年度西北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市场机制建设重点问题应对研究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30日,浙江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相关机制优化的公告》,根据《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方案》,为防范巨额盈亏风险,促进发用两侧进一步公平竞争,对发电侧(统调煤电)整体和用电侧(批发用户、售电公司)整体实施中长期曲线偏差损益调节机制,发用
近期,六大发电集团2024年度报告已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以全年营收7748.48亿元、利润总额1235.38亿元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其资产规模更是突破2.24万亿元,持续巩固电力央企“一哥”地位;华能集团在利润总额上反超国家电投,重回第3;三峡集团则在“够格”参与五大发电集团竞争之后,持续进行大额投
节后,市场无改善,预计煤价将在五月中旬触底,在下旬走出谷底。今年,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稳中回升态势。聚焦煤炭行业,年初至今,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煤价累计下跌了111元/吨。目前,市场基本面处于恢复阶段,非电需求和民用电负荷的复苏将成为煤价主要支撑点。预计经过上旬积极去库,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