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石油评论正文

创新引领石化行业“稳增长”“促转型”

2022-07-07 09:11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李玲关键词:石油油气石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举办的2022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在线上召开。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会上指出,石化行业要打好“稳增长”和“促转型”两场硬仗,关键在于创新引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规模速度型’‘追随模仿型’和‘传统管理型’的旧发展模式,通过全面加强自主研发,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创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局面。”

“稳增长”面临挑战

“3月以来,特别是4月,复杂演变的国际局势和跌宕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的冲击,给恢复势头良好的中国经济带来很大压力。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有所放缓,部分经济指标转弱,叠加原油、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下游效益出现回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李寿生表示。

数据显示,4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5月虽有所好转,但1—5月全行业增加值仅增长0.4%。

李寿生指出,一方面,俄乌冲突造成的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粮食短缺以及化肥产品供应不足,给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另一方面,经济压力也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1—4月,我国油气表观消费量下降1.8%,基础化学原料和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分别下降1.8%和3.9%。但同时,部分原材料供给出现物流受阻、局部短缺和价格涨幅较大等问题,影响了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关系,带来供给冲击。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锁山指出:“据统计,今年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在内的24种主要化工产品产能预计增长18%,但目前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仅5%,产能消费比约120%。在供应受到冲击、市场需求减弱的情况下,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传导机制不畅,上下游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李锁山进一步用数据证实了上述观点。比如,1—6月,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超50%,但石脑油价格仅上涨8%,乙烯、聚乙烯价格分别仅增长6%、4%。“化工行业多数产品生产企业亏损严重,乙烯与原油价格走势明显分化,合成树脂等产品亏损严重。在此情况下,上游主要石化产品装置保持低负荷运行,下游多数终端制品行业负荷恢复不到位,部分产品开工率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促转型”刻不容缓

尽管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但李寿生表示,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没有改变。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化学工业第一大国。”李寿生指出,“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行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能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整体竞争力提升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距离强国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会议同期发布的《2022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随着中国石油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国炼油能力将达9.1亿吨/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国。但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成品油市场将进一步供过于求。

《报告》显示,“十四五”以来,各地规划了大量石化投资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在建炼化项目16个,合计新增炼油产能9600万吨、对二甲苯(PX)产能1239万吨、乙烯产能1965万吨;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18个,合计新增丙烯产能1610万吨。

“当前,各地石化建设项目有加快上马的趋势,投资趋向过热,需警惕可能引发的新一轮产能过剩问题。”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指出。

李寿生也表示,在产业结构上要实现高端引领的新突破。“要大幅提高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和水平,力争在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现代煤化工、节能环保、生物化工和生命科学产业等高端领域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作为能源消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大户,石油和化学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

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并公布《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今年3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发布。

“随着石化行业‘双碳’实施路径的提出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双碳’将会为行业发展带来一场新的绿色低碳革命。石油和化工企业必须主动顺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行业未来增长的主流方向,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升二氧化碳捕集、储存及生产高端化学品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李寿生表示。

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指出,降碳将助推我国石化化工行业构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在需求侧,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了大量化学品增量需求,包括传统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在供给侧,产品路线调整和质量升级,将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且低碳的化工产品。炼化企业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减油增化’新工艺,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替代品。‘双碳’目标指引下,新型催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高效分离技术、先进控制与信息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等重点领域,都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研发投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