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碳源减排评论正文

环境信息披露需警惕“漂绿”

2022-07-14 09:08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朱妍关键词:绿色低碳碳减排ESG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要高度关注漂绿问题。建议在开展责任投资特别是制定相关政策时,谨防漂绿问题的发生,从标准制度入手划好边界,这个边界应该是可操作、可量化、可检查的。一个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对于气候投资融资而言尤其重要。”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多次提及一个概念——漂绿。

何谓漂绿?是指企业为产品、服务打上“环保”“绿色”“低碳”等标签,实际却并未达到要求,甚至以此掩盖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又称“洗绿”。随着减碳进程加速,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要求趋严,并成为绿色投融资的重要依据。记者了解到,为规避监管、吸引投资等,部分企业不惜伪造标签自我包装,亟需引起重视。

言行不一,存刻意放大降碳绩效现象

刻意放大节能降碳绩效、为项目披上绿色低碳外衣、实际行动与口号不一致……诸如此类的漂绿行为并非危言耸听。

据法新社近日报道,部分企业在作出减排承诺的同时,正在使用更多的化石燃料。比如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就在气候和低碳能源问题上存在言行差距:一边发布环保口号,一边仍在投放广告,游说消费者“为油箱加满油”“赢得一年汽油卡”等。

伦敦研究集团“影响力地图”的一项分析显示,5家最大的上市石油和天然气公司,3年投入10亿美元在脸书发布误导性气候信息。该行为被认为是一种拖延监管的策略,有可能误导公众,认为这些公司已经在气候问题上采取了行动。

《金融时报》稍早前指出,据英国广告监管机构认定,汇丰银行有两支广告选择性宣传绿色举措,例如承诺种树200万棵、捕获125万吨二氧化碳,对继续投资化石燃料项目却略过不提。积极的环境贡献,可能影响客户在开立银行账户、申请抵押贷款等方面的决定。但其实,该行正在提供的融资项目中,仅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每年相当于排放二氧化碳3580万吨。监管机构要求该行“确保在未来营销宣传中,不忽略有关其支持排放温室气体活动的重要信息”。

高盛董事总经理、ESG研究亚洲主管沙米尼·切沃德进一步证实,基金洗绿风险正在扩大。就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监管而言,限制漂绿并加速资本真正投向可持续发展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方向。“监管政策推动企业为投资者、消费者提供更多信息,投资者则需要优化对可持续投资的定义,提高透明度。”

细致要求,信息披露不该有主观原因

我国已开始预防漂绿。记者了解到,人民银行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公开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需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核实验证,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生态环境部4月发布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也对环境效益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和监管提出了详细要求。

“像ESG、责任投资等概念,过去国际机构、跨国企业才会经常提起,如今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投资者及公众的关注。但我也注意到有研究指出,目前有些责任投资的贴标还停留在统计层面,没有真正发挥推动环境改善的作用。”丁辉坦言,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程度依然较弱,评级机构有时不得不以“爬数据”的方式补充底层数据库,间接影响了数据完整性和时效性,导致投资者不能准确掌握企业真实表现。

除了客观因素,漂绿更有主观原因。“有企业认为,ESG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做题。也有企业仅仅把ESG视为保证企业合规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不是发自内心,不会真正落实到经营活动中,ESG沦为一件漂亮的外衣。”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表示,由此,很可能导致企业投入金钱、时间在以ESG为名的形象广告上,不注重实际效果,甚至带来新的环境问题,进而出现漂绿现象。

刘文奎还称,金融机构也可能发生漂绿行为。“比如有些ESG投资基金,津津乐道于高达40%、50%的年回报率,专注于获益更高,而非更好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把ESG投资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协同前行,建立符合实际的标准

要正确发挥环境信息的引导作用,刘文奎认为,ESG衡量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此加强规范,鼓励企业易于参与、乐于参与、主动参与。

丁辉也强调了标准的重要性:“在实现国际国内标准同向并轨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主张完全套用国际标准,而不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并不是ESG责任投资落地生根的上上之选。”

部分第三方机构也加入辅助之列。据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介绍,围绕企业ESG信息披露,该所可提供多项服务。“我们正在为各类企业和项目建立碳核算账户,提供碳核算和统计分析等服务,并引入监测技术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推出企业ESG信息管理与披露系统,为信息披露提供集中展示窗口和辅助工具。在此基础上建立绿色项目库,吸引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入库,进行统一登记、统一评价、统一对接绿色投融资、统一绿色增信。”

杜绝漂绿,更需要企业发自内心的认可。“其实,过去两年我们为购买碳指标花了很多钱。”上海德龙钢铁集团董事长丁立国直言,面对减碳要求,企业需改变自身来适应外部变化,否则很可能面临淘汰。“为什么需要减碳措施?都是为了少支出。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未来还要尝试焦炉煤气回收、耦合绿氢等创新路径。”

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提醒,不能因为产品带来的绿色效益,而忽略生产过程中应做到的绿色行为。“我们看到太多企业,因为ESG问题而受到采购者、用户的抵制。过去讲企业可持续能力,更多是从财务运营情况判断,在如今以及未来,衡量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性,ESG指标一定会比报表更加重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