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企业正文

煤电改造升级进行时丨高龄电厂“二次创业”

2022-07-19 15:47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徐濛关键词:火电厂煤电华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以下简称“石洞口一厂”)2台65万千瓦等容量煤电替代项目,是全国首个等容量替代示范性项目,被列为上海市“十三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于2020年12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日前,随着现场土建各工作面逐步移交,该项目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向着2022年建成投产的目标进发。

0.jpg

1

转型升级

奋力实现华丽转身

石洞口一厂现有4台32.5万千瓦国产亚临界燃煤机组,是上海电网杨行分区重要电源支撑点,4台机组运行时间均已超过30年。面对原有机组低效率、高煤耗的运行状态,通过多地调研、多方案比选,该厂提出了“高效、清洁、灵活、智能、利旧”的建设思路——在电厂原条形煤场区域建设2台65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有效降低煤耗,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机组设计发电标准煤耗为253.49克/千瓦时,汽机THA工况设计热耗为7021千焦/千瓦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低于5毫克/立方米、10毫克/立方米、20毫克/立方米,采用国际领先的“欧罗仓”煤场封闭技术,同时实现废水零排放等环保要求,实现上海市最优环保水平。

因厂址资源开发程度高,项目考虑最大程度利用老厂内现有资源,包括原有土地、220千伏出线;充分利旧原有机组设备、设施。较新建同等级燃煤机组,通过利旧大幅降低建设投资。

2

攻坚克难

整合资源推进项目建设

等容量替代的特殊性,带来了不同于常规机组的挑战。由于新机组建设过程中老机组仍在正常运行,“边生产边基建”的工作模式逐渐成为常态,既要保证生产安全,又要保证基建安全;“螺蛳壳里做道场”,基建区域狭小,施工作业点多面广,施工协调更为复杂;新机组建成后需要逐台与老机组进行切换,目前并无成熟经验。

石洞口一厂积极探索“党建+基建”新模式,牵头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成立项目临时联合党支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聚焦工程重点难点问题,梳理出设备利旧、节能减排等10类、32个党员带团青QC攻关项目加以研究和重点推进,3项攻关成果荣获华能集团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针对场地局限、既有设备管线情况复杂等特点,开展全厂综合管架、地下管网等施工专题策划工作,提前谋划,打破局部施工瓶颈,为项目稳步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3

创新驱动

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石洞口一厂将“云、大、物、智、移”等先进技术与电厂基建相结合,根据华能集团智慧电厂“1+6+N”整体架构,(1个平台,6个模块,即智慧基建、智慧安全、智慧运行、智慧检修、智慧管理、智慧燃料,N种应用),积极探索基建项目管理和电厂生产管理的智慧化应用,打造具有华能特色的示范性“智慧电厂”。

目前正在实施的智慧基建管理系统,通过工程项目全过程、全范围、全专业的数据共享与融合,实现了人员车辆管理、三维建模、碰撞管理、进度管理、监控中心、施工协同、智慧仓储、风险管控、违章行为识别等功能,以智慧化手段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荣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电力建设工程智慧工地管理一等成果”,成为助力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排头兵”。

依托工程首台套、示范项目的优势,项目从设计阶段开始,充分挖掘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智慧电厂、深度调峰、利旧与切换等创新点,不断优化机组设计,并将创新点积极转化为专利成果。截至2021年底,基建项目共申请专利154项,含美国专利10项、日本专利1项。其中,已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6项。

荣誉和使命同在,责任和担当共存。石洞口一厂将坚定目标,持续发力,努力将该项目建设成适应区域发展、符合地方需求、呼应城市品牌的等容量替代示范工程,进而为同类项目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详见《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4月11日5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