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深度 | 电力保供的当下之计与长远之策

2022-08-11 13:28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张康 孙国文关键词:电力供需电力供应电力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转型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国际地缘冲突多重因素影响,国内能源保供问题凸显。特别是2021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煤炭资源供给紧张,火电行业性亏损,电力紧缺、错峰用电、拉闸限电等现象回归视野,电力保供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重任在肩,电力保供受到举国关注

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电力保供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繁荣之源。今年以来,国家领导人密集发声,多次对电力保供作出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强调“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决不允许再次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这类重大事件”。李克强总理在国常会提出“支持煤电企业纾困和多发电,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并在河北涿州考察时再次强调“要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能开尽开,进一步加强电力保供,坚决防止拉闸限电,保障经济运行和基本民生”。韩正副总理在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电力安全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做好电煤保量稳价工作,要压实各方责任”。足以见得,党中央对能源保供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全行业所面临的保供压力前所未有。

形势严峻,迎峰度夏面临多重压力

2022年,我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面临多重压力。一是高温天气拉高空调负荷。6月下旬以来,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宁夏多地用电负荷刷新历史记录,相关机构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社会发电量将增长6-8%,最高用电负荷超过13亿千瓦,11个地区电力供应存在缺口。二是复工复产增加对电力的需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活跃度高、对产业链供应链影响度高的区域逐步复产,国家新一轮基建投资拉动水泥、钢铁等高载能行业扩大生产,大幅提升电力需求,也进一步增加电煤紧缺程度。三是煤炭供应维持“紧平衡”。受国际主要经济体货币超发影响,欧美通胀水平连创新高,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高位,煤炭等资源进口缺额明显,电煤供应依旧紧张。四是新能源高比例并网对电网承载力构成挑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装机达到6.6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份额接近三成。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其波动性、间歇性加剧了电力供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逆负荷特性愈发明显,导致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对天气变化更加敏感。五是极端事件对电力保供不确定性增加。夏季是台风、洪涝等极端自然灾害高发时期,奥密克戎反复爆发可能造成国内外煤炭运输阶段性中断,俄乌战争也不定期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冲击,保供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多措并举,坚决打赢电力保供攻坚战

中国电力工业百年风雨兼程、一路筚路蓝缕,面对当前电力保供困难挑战,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

增产稳价提升煤炭供应能力。国家部委密集出台调控政策,推进煤炭稳产增产、保价控价,煤炭合同改签换签,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核增煤炭产能。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1-5月份,全国原煤总产量18.1亿吨,同比增长10.4%,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核心资源区,加快煤矿优质产能释放,保障电煤供应安全。二是调控电煤价格。针对长期以来限价电、市场煤的价格矛盾,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煤炭中长期和现货价格合理区间,着力解决“煤电顶牛”难题,推动煤价、上网电价、用户电价“三价联动”。三是落实合同履约。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各地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全面开展落实煤炭价格调控监管政策拉网式调查,有效抑制了国内煤价的快速上行趋势,缓解煤电行业经营风险。

增资扩容提高发输配电能力。电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点电源和输电通道相继投产,电力系统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一是优化电源结构。1-5月份,全国发电装机同比增长7.9%,其中风电、太阳能、核电、水电、火电装机分别增长17.6%、24.4%、6.6%、6.1%、2.8%,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安装全部完成,福清核电正式转商运行,东北红沿河核电全面投产,电力保供能力显著加强。二是推进输电能力建设,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南昌至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相继投运;7月1日,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作为“西电东送”工程战略大动脉,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00亿千瓦时,省间输送电能力有效提升。

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能力。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机制,实现电力系统运营自主有序、配置公平高效、资源有效利用。一是省级电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真正建立起“能涨能跌”的煤电市场化电价机制。电力中长期交易实现全覆盖,发挥平衡长期供需、稳定市场预期的基础作用;电力现货交易“8+6”加速推进,发现电力市场实时价格,准确反映电能供需关系;辅助服务交易更加充分体现灵活调节资源市场价值。二是省间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省间输电能力已达2.3亿千瓦,省间交易电量达到7027亿千瓦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省间现货交易已经转入常态化连续结算试运行,为统筹全网调节资源、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奠定坚实基础。三是高耗能电价、绿电促进产业绿色经济转型,宁夏、内蒙古、甘肃、云南、浙江、湖南等省份出台高耗能差异化电价政策,抑制高载能产业不合理用电需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印发绿色电力交易规则,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需求侧响应强化系统调节能力。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挖掘需求侧资源灵活调节潜力,引导发用双方双向互动,参与实时电力供需平衡,是对常规能源保供的重要补充。一是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全面有序放开用户侧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出台分时电价、尖峰电价政策,充分发挥分时电价信号作用,引导电力用户错峰用电、削峰填谷。二是推动需求侧响应市场建设,《“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要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重庆、广东、河北、贵州、安徽、山东、福建等多个省区发文鼓励实施电力需求侧响应,提升系统灵活性。广东、山西、山东等区域,电力用户、负荷聚合商、独立储能电站已入市开展需求侧响应交易,参与电力系统供需平衡调节。三是新技术、新业态将助力“源网荷储”多能互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拓展新商业模式,促进低碳零碳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将助推“源网荷储”双向互动、发电侧友好并网、需求侧智能控制,充分激发“源网荷储”各环节资源潜力。

能源央企主动扛起兜底保供重任。国家相关部门对今夏可能出现电力紧缺的省份进行预警,明确红色、橙色预警区域,中央能源企业制定保供应急预案及解决方案,召开迎峰度夏专题会议,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切实发挥能源保供“稳定器”、“压舱石”、“顶梁柱”作用,全力以赴做好能源保供工作。2021年,央企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64.6%;煤炭产量突破10亿吨,42个煤矿列入应急保供名单。煤炭央企提升优质煤炭资源掌控力度,加快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发挥稳定市场的表率作用,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电力央企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提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继续发挥煤电机组发电主力军作用,加大储煤力度,保障电煤库存合理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安全、舒适度夏,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电力保障。

总之,行政调控是“有形的手”,市场建设是“无形的手”,在电力保供主要矛盾前,“两只手”共同发力,我们必然能够战胜困难,圆满完成保供任务目标。

任重道远,常态化保供需要合力攻坚

近期,国际能源领域战略博弈异常激烈,全球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欧洲多国陆续宣布进入能源紧急状态,德国、意大利、荷兰电力行业绿色转型面临困境,不得不重启煤电机组;澳大利亚因煤机故障和燃气短缺,于6月15日暂停电力现货交易,这对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起到了警示作用。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电力行业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守牢能源安全底线,坚持远近结合、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发挥公平、公正、透明、高效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与行政的协同,稳妥构建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一是做好电煤的平稳有序供应。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宏观调控下,煤炭价格缓步回落,但是仍存在兑现不足、以次充好、私下涨价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确保将煤炭价格维持在合理空间,在“市场煤、限价电”的形势下保住煤电企业的生命线。要继续加大煤矿产能释放力度,落实国常会提出的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的目标,通过平衡煤炭供需关系,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打破传统煤炭企业“均衡生产”方式,将电煤生产与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可再生能源出力统筹考虑,优化煤矿产能调节方式,平抑电煤价格季节性波动。

二是继续深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市场仍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最佳手段,要加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价格传导和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全国电力市场和省级电力市场的有效衔接,发挥大电网余缺互济的能力,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适应新能源出力预测准确性差的特性。要完善煤电价格补偿机制,健全辅助服务市场,公平分摊新能源发电产生的系统性成本。要合理定价新能源绿色价值,要进一步明确绿电市场、绿证市场和碳市场的功能定位,构建协同的绿色交易体系。

三是优化电源布局与能源生态。利用国家出台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布局规划的机遇,实现规划区域内风光火储优化配置,提高基地项目电网友好性与经济性。加快重大水电基地建设和抽水蓄能项目开发,优化水电结构。在沿海沿江、负荷中心按需布局,开发清洁高效火电机组。大力推动存量煤电扩容升级和“三改联动”,提升煤电清洁低碳水平和调节能力,建立更加先进、清洁的煤电体系。结合“退城入园”等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煤电+”产业链,统筹开发、协同供应“电气冷热水”多品种能源,着力打造“多联柔性电厂”、“园区电厂”,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

四是深度挖掘用户侧潜力。全面有序放开用户侧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不断激发储能、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主体参与系统调节,促进电动汽车与电网的高效互动,提升中小用户、楼宇和居民用户的参与度。大力发展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分布式微电网建设,实现与大电网智能互补、灵活互动的能源生态系统。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改变用户电力消费习惯和用电行为,号召全社会形成“错峰用电、节约用电”新风尚,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相信在国家相关部委统筹谋划下、能源企业通力协作下,一定能全面做好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障工作,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张康 孙国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供需查看更多>电力供应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