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电能是未来能源消费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推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新型电力系统是贯通清洁能源供给和需求的桥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满足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运行需求,打通能源供需各个环节,实现源网荷储高效互动。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的推进,多类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多电压层级接入和高度电力电子化特点,使得电力系统的规模体量急剧增加、系统动态特性变得极其复杂,系统安全稳定面临挑战;多层级多类型清洁能源构建的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高效互动模式引起深刻变革;灵活高效的系统调节方式要求电力装备状态更加透明、内部特性更加可控、与系统的级联和互动更加紧密。
截止2021年底,南方电网总装机容量3.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48.9%,其中风光新能源0.57亿千瓦。预计在2030年底新增2亿千瓦新能源装机,推动新能源装机成为主力电源,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接入高比例风、光、水、火、储设备,电网中电源数量将增加1-2个数量级,电源分散化程度提高,网络拓扑结构变得非常复杂,系统在基础理论、运行控制、安全稳定等方面均面临挑战,亟需电网科研人员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性、核心科学技术攻关。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托新型电力系统仿真技术重大平台,构建系统-设备级联的仿真技术和业务体系,建成适应电网数字孪生需求的网级电力设备工程计算中心,服务数字电网建设,赋能新型电力系统设备数字化技术,为输电设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变电设备安全评估与故障分析、基于本质安全的全生命周期最优成本测算、重大工程首台套设备自主设计校核、设备内特性数字孪生体开发等电网关键领域提供核心自主技术支撑。
南网科研院奋力开展数字孪生仿真平台技术攻关,目前已构建风电场群、光伏电站以及大容量高功率储能换流器等关键设备的数字孪生仿真模型,实现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复杂拓扑结构和控制系统的高精度数字模拟,为其运行控制的研究提供模型基础和数据支撑。
前路漫漫,南网科研院将秉承初心、脚踏实地,以解决南方电网网架发展和安全运行面临的工程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出发点,以建设低碳、高效清洁型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推动能源产业转型,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供强大助力。
(作者:南方电网公司特级专业技术专家、南网科研院副院长郭琦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网研究所所长 赵成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30日,江苏分时电价新政颁布。靴子落地,一时让整个工商业储能圈躁动。最大争论在于,工商业用户分时电价计价基础从下游“到户电价”调整为上游“用户购电价”,尽管浮动比例提高,但峰谷/平谷价差缩小,进而削弱了工商业储能的套利空间。虽然有征求意见稿“打预防针”,但正式落地让“收回成命”的
4月30日,江苏能源监管办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落实国家能源局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对于存量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机构应全面梳理现状,制定具体“四可”能力改造方案,并向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到2025年底,市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用能、用煤效率持续提升;风、光等可再生电源装机规模大幅提高,新型电力系
日前,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结构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根据通知,将工商业分时电价执行范围扩大到除国家有专门规定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用电外的执行工商业电价的电力用户。全体商业用户和100千伏安以下的工业用户,公用水厂、污水处理厂、分布式能源
春和景明启新程,乘势而上谱华章。4月29日,安徽芜湖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顺利通过集团公司董事会决策,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建设实施阶段。该项目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峨桥镇、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高压受端,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
日前,大同市政府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市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大众选择,绿色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民营经济参与能源领域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民营企业具有发展运营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优势,近年来在引领科技创新方向、健全完
4月27日,作为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的宿迁运河港配售电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虚拟电厂注册,开启增量配电网转型发展新纪元。通过数智化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及可控负荷,成功构建起“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实现传统配电业务与新兴能源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又一地方能源集团——重庆发展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已有多家省级能源集团揭牌成立。四川能源发展集团2025年2月26日,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战略性重组川投集团、四川能投集团,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省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四川能
01为什么要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结构?当前,我省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导致电力供需平衡难度不断增加,全网常态化面临午间光伏大发时的消纳挑战,春秋两季消纳矛盾更为突出。通过优化分时电价结构,推动全体电力用户共同参与电网调峰,促进工商业用户更为精准地响应
4月29日,华电集团公司召开董事会2025年第三次会议。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主持会议,公司董事叶向东、祖斌,外部董事王琳、陈元先、冯树臣、刘智全、栾军,职工董事王锦军出席会议。公司领导吴敬凯、李旭红、曹海东、蒋方帅列席会议。会议审议了部分项目投资决策、财务决算、利润分配、内控体系工作报
4月10日,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信息类软硬件设备第一批框架招标。按公司2025年集团物资集中采购工作计划,公司总部、南网数研院、南网科研院、南网数字集团、南网产投集团、南网供应链集团、南网共享公司、鼎和保险、南网财务公司,广东、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电网公司,超高压公司、南网储能以及深圳
2月18日,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牵头研发的基于6.5kV/3kA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柔性直流换流阀装备,顺利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新产品技术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等11位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产品性能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装备的成功研发,实现了我国重大装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南方电网公司牵头研发应用的9项重大技术装备成功入选,入选项目与申报成功率创历年新高,充分彰显公司在电力行业重大技术装备方面的技术引领水平与自主研发应用能力。据悉,这9项重大技术装备分别为“400MW级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
1月19日,国内首条110千伏国产导电炭黑屏蔽料电缆在广东东莞投运,标志着我国高压电缆屏蔽料及其关键原材料高性能导电炭黑自主化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据悉,此次投运的110千伏万宏乙线输电线路是东莞市首条跨江隧道工程的架空线路迁改工程,总长达6公里,投运后可释放周边地块空间,有效缓解周边交通压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望过去一年改革开放迈出的历史性步伐,强调“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人民福祉,企业发展,国家富强,无不需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
1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发布“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南方电网公司“大瓦特·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成功入选。“大瓦特·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以下简称“大瓦特·驭电”)是全球首款电力系统智能仿真专业大模型,依托南网科研院承担的南方电网公司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企业联合基金集成项目,
云贵高原的风、光和水,点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璀璨灯火。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节点,每年由贵州过境和送出的电量,保障了广东省超过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然而山高路陡,每年的冰雪凝冻天气对贵州而言都是一次“大考”。曾华荣,作为贵州电科院的技术总监,正是“赶考”破冰的代表之一。“我的梦想是打造更
近日,由南方电网公司牵头,南网科研院、南网超高压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所属西开电气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的首台±550千伏直流GIS(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在金中直流±500千伏桂中换流站成功投运。这是该装备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工程应用,标志着全国产±550千伏直流GIS率先进入实用化阶
12月14日,由南网科研院、沈阳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550千伏快速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等18位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科技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压交流断路
近日,南方电网“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以下简称“‘驭电’大模型”)基于云南电网3500节点数据完成人工智能技术训练,成功实现未来海量电网运行方式的智能生成,并正在实际电网运行中推广试用,标志着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力智能仿真器具备投用条件。据悉,“驭电”大模型是南方电网公司依托首个国家自然
11月30日,南网科研院联合四川大学、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电科院等单位开发的“国产110千伏、220千伏电缆半导电屏蔽料用导电炭黑”“国产110千伏、220千伏电缆半导电屏蔽料”两项新产品顺利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新产品技术鉴定。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
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设备是电力传输到用户的重要节点,其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的供电质量和安全。配变若长时间处于重载或过载状态,一方面会降低设备寿命,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线路故障。因此,对配变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对供电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为例,因农业人口较多,地形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随着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发电侧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能源发电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等特性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建立“源-网-荷-储”的一体化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南方电网公司明确提出在南方区域2030年前基本建成、在2060年前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过程中,大力发展抽水蓄能,规划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分别新增装机600万千瓦、1500万千瓦和1500万千瓦,力争到2035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装机容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电力行业承担着主力军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等特征。总体上看,新型电力系统不再是一个单一封闭系统,而是开放、互联的网络,面临更多安全风险。而电力基础设施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亟需针对新情况、新问题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是未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主体,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
摘要:近几年,国网在华东、华北、华中等负荷受端地区大规模建设精细化切负荷系统,通过光纤或无线通信方式将切除的负荷开入深入到用户侧进线开关。南网也在深圳试点建设了精细化切负荷系统,主要切除的是配网环网柜的负荷开关。这些精细化切负荷系统主要存在的困难是:切负荷终端数量庞大、主站和切负
摘要:近期南网范围内某220kV线路跳闸导致新能源片区电压与频率升高事件表明,新能源大量接入带来的问题已经开始凸显,我们应摒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主动思考、出谋划策...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作者:黄超、郑茂然、田君杨、沈梓正、黄鹏飞、蒋连钿(广西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科)1背景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性减碳目标引领之下,作为现代能源系统的中心,电力系统承担着能源转型主力军的作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成为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配电网涵盖电能汇集、传输、存储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具备能源互联网全部要素,是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物质基础。配电网直面终端用户,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高比例大规模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接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提出巨大挑战。为解决系统中海量新能源的可靠接入与消纳问题,需要通过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电力系统全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数字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可观、可测、可控”是关
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格局的变化将深刻改变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运行特性等电力系统的形态特征。随着火电等调峰调频调度性良好的传统电源逐步退出,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配合模式将从电源跟踪负荷变化转变至电源与负荷双向协同模式,从一维模式转变至二维模式,电网的运行规则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