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编者按:在近日举行的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专家汤广福通过视频发表了主题为《“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力系统清洁转型发展路径》的演讲,分析我国电力系统转型路径。本报摘录整理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电力系统转型发展路径包括三个阶段:到2030年前为转型期,届时新能源装机规模占据主要地位,灵活性电源和需求稳步提升;到2050年前为形成期,届时新能源电量占比跃居首位;到2060年为成熟期,届时风光发电量占比提升至60%,新能源成为电力、电量责任主体。
提升火电灵活性
发展非化石能源和储电
在能源清洁生产方面,2020年我国火电发电量占比高达71.2%,因此,转型必须在发挥火电基础作用的同时,充分提升其清洁化和灵活性调整能力。必须大规模发展风光发电,预计风光装机总量占比到2035年为52.5%、到2060年72.5%。风光装机到2030年会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装机主体;发电量到2040年超越火电,成为第一大电量主体。
非化石能源电量到2030年占比达46%,2060年占比达94%,这就是我们的目标。预计火电2030年达峰,装机15.8亿千瓦,其中煤电2030年达峰,为13.7亿千瓦,然后进入快速下降期。气电2040年达峰,约3亿千瓦。水电2045年基本开发完毕,约5亿千瓦。核电2050年达峰,约2.3亿千瓦,后稳步推进到2060年增至4亿千瓦以上。
当前我国灵活电以储电和燃气为主,占比不足4%,难以支持更高比例的新能源消纳。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燃气和储电发展,预计2030年储电的装机将超过1.2亿千瓦,2060年各种机构预测差距比较大,可能超6亿到8亿千瓦,成为重要的融合电源。与此同时还要研制具有灵活调整能力的火电机组,到2060年7亿千瓦装机的火电大部分转变为灵活电源,同时还有储能和氢能结合,使电源容量达到20亿千瓦以上,可以有效支撑到2060年风电光伏约50亿千瓦装机容量的消纳。
突破关键技术
研究系统形态演化
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有很多。
在电力能源清洁生产方面,一是发展风电核心组件和技术。开展深海风电场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实现10兆瓦及以上风机变桨系统、主轴承、超长叶片等“卡脖子”组件和材料自主化,为风能规模化开发提供支撑。
二是开发变革性发电技术。实现30%的高效稳定钙钛矿晶硅叠层光伏组件制备,推动变革性技术光伏电池的规模化应用,促进电源清洁化发展。
三是攻克煤炭高效灵活发电技术。实现煤炭发电调节范围、速度与燃气发电相当,支撑煤炭从兜底保供向安全、低碳、高效的灵活电能转变。
四是突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开发,为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兜底保障。
在电力能源传输方面,到2030年必须加强电网对清洁能源的调节能力,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2060年我国电网系统电源将以新能源为主,接入频率相对固定的交流电时,需要大量电力电子变换器进行多重变换,因此必须增强电网的变频特性。
西电东送在相当时间内会持续增加。跨区输电容量在2030年、2060年预计分别达到2.7亿千瓦到6亿千瓦,2060年西北跨区外送直流规模约为当前的2.5倍以上,东中部2060年用电需求将达到9.4万亿千瓦时,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仍然不满足本地的电力需求,跨省电力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到2040年以后趋于平稳。
2030年前电网形态以混合大电网为主,局部电网仍分区,2040年后多端直流、多能互补形态基本是明确的,2060年有多个区域同步电网、多个分区电网通过直流异步互连。
要研究新型电力系统形态演化分析方法。鉴于新能源比重提升,提出适应50%以上新能源电量占比的形态及其基础理论。攻克西电东送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支持特高压直流有效发展;突破柔性输电装备关键技术,大幅提升系统的柔性能力;还要突破绿氢与储能技术,实现储能的规模化电力存储,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需要。
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保障能源供需平衡
在电力能源供需方面,通过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消费侧灵活参与电网互动。电能占比由27%提升到2060年的79%,届时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15.7万亿千瓦时,需求响应比例在2060年达15%,这是非常大的资源。分布式电源持续提高,各类负荷聚合商快速发展,参与市场竞争。
要突破打造“电、热、氢、气”多联供技术,实现多类型能源之间互联互通,构建覆盖“产、输、储、用”全链条的能源互联网,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平均能耗降低20%以上。突破“人、车、桩、网”协同互动技术,构建“源、网、荷、储”互动平台,实现可调节资源规模化接入、有序充电、辅助调频、削峰填谷等等。突破地理信息及数据虚拟技术,实现能源数据与物理闭环的感知、分析、控制,打造安全、高效、共享、共赢的能源数字化应用生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将打造大型独立能源系统,足够为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甚至一座城市供电。公司目标是进入发电领域,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合作。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的省级子公司,肩负着保障首都重要输电通道安全,服务河北省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五市经济社会用电,促进区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河北省建设新型能源强省部署,以争创“两个标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新型电力系统概念提出至今已有三载,源、网、荷三大要素在系统内部的功能角色深刻重塑。它们之间,紧密交织、相互依存,又彼此牵绊,共同编织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复杂图谱。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前沿阵地与示范窗口——浙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理解乃至借鉴这一转型进程的独特视角。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11月18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10月,浙江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37万千瓦。截至10月31日,浙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5000万千瓦,占省内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4.7%,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35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4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增长带动了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1
11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第二批31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17个示范项目名单,选取高比例新能源、多能互补、新型电网形态、电碳耦合等示范元素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全景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立体式融入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
“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概念,首先在2021年3月15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出现,与实现“双碳”目标紧密绑定。其以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新型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在此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正逐步凸显其在构建清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以服务支撑柳州市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全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成功探索并构建了车网互动新生态的“柳州模式”。车网互动是将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对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国正大力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电力系统结构和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处于转型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三年有余,进展如何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怎样的配电网?如何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承载力和灵活性?10月16日,在《供用电》创刊4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交流会暨《供用电》办刊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与趋势展开热烈讨论。配电网成为保供和转型主战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能源并网与消纳”科技创新团队的6名“00”后青年学生,将先进控制理论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具体运行场景,同时在光伏系统稳定性预测平台方面取得新突破,助力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抗扰动能力弱的难题,在国内控制算法和平台辅助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有望提高新型电力系
·日立能源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电力电子与能源日”,强调电力电子在清洁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活动展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并网和需求侧脱碳的创新技术,助力构建人人享有的可持续能源未来·同时,日立能源庆祝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应用70周年日立能源高压直流阀厅2024年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全球应用的
近日,西电电力电子XDHPCS-35/25-OW构网型级联储能变流器取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测试认证报告。构网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网惯量阻尼特性,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是未来储能变流器的技术发展方向。西电电力电子构网型储能变流器通过认证,充分体现了西电电力电子对变流器未来技术方向的把握以及
近日,赛晶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9月14日签订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电力电子器件六方协议。公告显示,赛晶科技旗下一家附属公司作为供方,与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南瑞半导体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及荣信汇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共计
日前,由河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智能控制系统在大唐保定清苑热电厂投运。数据显示,与应用该系统前相比,该厂火电机组一次调频整体动作合格率和指标合格率均显著提升,机组平抑电网频率波动的精准快速响应能力大幅提升,解决了火电机组调频过程中存在的动作精准度不足和动作量不够等
近日,在广东化州新安镇新塘村委会,一台崭新的新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矗立在下大田角台区旁,经过将近两周的现场带电调试,电力电子变压器集群交直流混联工程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行。据了解,南方电网广东茂名供电局电力电子变压器集群交直流混联工程是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低压互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与储能系统快速发展的号召,西电电力电子高压级联储能变流器生产线已进入全面加速量产阶段,全力支持多个重点新能源项目。面对日益增加的订单需求,西电电力电子生产车间繁忙而有序,为确保生产任务能够准时高质地完成,制定了科学严谨且灵活高效的生产计划,从零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6日,思源储能及电力电子项目在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开工仪式。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用地约200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购置全自动储能PACK生产线、储能PCS生产线、SVG系列产品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近64台(套),其中第一阶段(2024-2025年)33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6日,思源电气储能及电力电子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项目用地约200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购置全自动储能PACK生产线、储能PCS生产线、SVG系列产品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近64台(套),其中第一阶段(2024-2025年)33台(套),第二阶段(2026年-2027年)31台(套)。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5日,湖南赢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赢科储能”)与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迈电力电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在储能技术和光伏逆变器领域的深厚积累,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双方将整合资源,通过联合参展、技术交流、品牌
7月13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牵头,国网陕西电力、国网宁夏电力、南瑞集团、清华大学等单位参与的《提升送端电网新能源消纳水平的安全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创新成果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成果在西北五省(自治区)电网、新能源企业和设备生产企业等
实施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我国新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推进大规模高比
1月19日,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3年度学术会议在西主楼3区102会议室召开。汤广福院士、何雅玲院士、王成山院士、郭剑波院士、刘吉臻院士、罗安院士、王秋良院士、张宗亮院士、饶宏院士、杨庆新教授、鞠平教授、廖瑞金教授、文劲宇教授
9月13日,中国工程院“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组在内蒙古电力集团调研,围绕内蒙古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电力集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交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怀柔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参加调研,内蒙古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振国,
汤广福、杨晋柏、张智刚、余剑锋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汤广福1966年8月9日,汤广福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毕业于滁州中学高中部。1986年—1990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器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1993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聚变与等离
据新华社,10月22日电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汤广福、杨晋柏、张智刚、余剑锋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汤广福简历1966年8月9日,汤广福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毕业于滁州中学高中部。1986年—1990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器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
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数智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论坛”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怀柔实验室主任汤广福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2020年,我国能源二氧化碳总排放达到98亿吨。要实现“双碳”目标,全球平均用
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数智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论坛”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怀柔实验室主任汤广福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2020年,我国能源二氧化碳总排放达到98亿吨。要实现“双碳”目标,全球平均用时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其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对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抗冲击能力等提出新挑战,电网调度也面临压力。如何实现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
电力系统是能源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是我国能源转型与碳减排的主战场。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为“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力系统形态演化与技术变革指明了战略方向。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其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对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抗冲击能力等提出新挑战,电网调度也面临压力。如何实现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在近日举行的2021年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汤广福给出他的观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