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管理碳资产管理评论正文

“双碳”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新解法”

2022-12-28 14:03来源:中创碳投作者:吴静关键词:碳排放碳管理绿色低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冠疫情、全球化放缓、地缘政治紧张以及气候变化对商业增长威胁等多因素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使得世界正在从需求不足到供应短缺转变,供应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议题。据相关机构估算,企业供应链生态所产生的碳排放通常是其运营范围碳排放的5.5倍;以汽车业为例,车企上下游碳排放占比高达供应链整体排放的95%。因此,加强供应链碳管理对于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至关重要。

供应链碳管理是什么?

供应链碳管理属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范畴。绿色供应链最初是在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提出,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角度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问题。供应链碳管理则是在绿色供应链的基础上,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通过对碳排放核算、评价与认证,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使用与回收的全过程,建立经济活动与绿色低碳相协调的上下游关系。

图1展示了供应链碳管理的全过程。首先,供应链碳管理鼓励供应商使用资源节约和可持续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绿色工艺、回收再利用或以新能源替代等形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物流在供应链碳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数智化规划避免非必要的物料移动,或者使用排放更少的清洁燃料,减少碳排放。在使用和回收中,可以通过提高使用效率、开展回收再利用,减少碳排放。

1.jpg

供应链碳管理的概念早期可以追溯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89年正式提出的“清洁生产”,是将综合性、预防性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的全过程。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出台《21世纪议程》,鼓励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类型,要求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对有毒化学品和废弃物进行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与管理1。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强调,要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格局,从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并加强废弃物管理。2015年,联合国将“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列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即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通过减少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环境退化和污染,增加经济活动的净福利收益2。

供应链碳管理具备多重效益

供应链碳管理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碳排放负外部性的有力手段,“链主”企业可以通过采购权力,形成强大的撬动力,带动产业链更高效减排,实现经济效益和碳减排的动态平衡。供应链碳管理带来多重效益:

一是,社会责任体现。商业链接技术和资本,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责任,开展供应链碳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构成,体现了企业的社会担当和绿色品牌形象。

二是,政策合规响应。世界多国相继做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双碳”政策目标,以及低碳循环发展、绿色生产与消费、绿色供应链、供应链创新应用等任务要求,这些任务目标最终将通过逐级分解影响到企业,成为供应链绿色低碳管理的新需求。

三是,适应国际贸易新规制。近年来,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升级碳关税、ESG新规、绿色技术等贸易壁垒,为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企业需要减少产品碳足迹和组织碳足迹,构建“从摇篮到坟墓”端到端的供应链碳管理体系。

四是,商业策略需要。从消费侧看,随着环保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绿色消费产生更多需求。开展供应链碳管理,有助于提升终端产品绿色低碳效用,增加客户满意度。从行业侧看,开展供应链碳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能源节约和资源利用率,加速企业碳目标实现进程;同时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与资源,优势互补地打造供需平台,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增强供应链碳管理的“新解法”

供应链碳管理存在多重困境。从法律层面看,供应链碳管理不属于法律约束范围,难以通过政府法治体系推广实施。从市场层面看,采购方通常面对多层级、分散且趋于变化的供应商,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链条碳排放数据;供应链上游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往往落实不到位。从资本层面看,对供应链的碳减排投资通常面临安全性低、期限长且正向激励不足等问题,“漂绿”等不良市场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可以说,供应链碳管理从一开始就继承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环境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因此,加强供应链碳管理需要着手搭建系统性的优化管理机制(图2)。

1.jpg

🔹安全机制(security)。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需要企业、消费者、政府、行业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安全信任对于多方参与和信息共享具有基础性调节作用。如何建立供应链碳管理中参与各方之间的信任?建议政府加强法律和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的法治保障能力;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可以通过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将绿色低碳政策以及相关方要求融入业务发展中;第三方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新技术手段,例如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DAO技术,打造安全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为供应链安全保驾护航。

🔹激励机制(incentive)。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有效提升供应链碳管理不可或缺。供应链企业及产品的真实绿色信息为企业个体所有,为避免信息不对称、“漂绿”等带来的“搭便车”行为,可以通过博弈论和最优控制论设计激励机制,强化碳资产的价值体现,同时为碳减排带来的收益增加部分设计合理的转移支付方案,助长全链合作减排的效果最大化。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和碳信用评级系统,通过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认证衡量供应链企业及产品的绿色实践和效果,最大限度调动各层级企业的碳减排动力。

🔹协同机制(coordination)。良好的协作协同有助于全链碳管理目标的高效达成。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中系统效率研究表明,供应链企业之间充分合作可以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共赢,并能够通过不同议价模型得出帕累托最佳配置下的定价策略。建立供应商绿色低碳评价标准,引导上下游企业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开展消费者低碳偏好和产品绿色效用度研究,促进供应链生产者的绿色生产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协同演化。开发供应链低碳管理模型和协同效果评价模型,对供应链碳管理协同效果做出评价。

🔹数智化响应机制(digitalresponsiveness)。数智化响应机制将重塑供应链绿色低碳体系。加强数智化技术的投入,搭建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最大程度解决供应链碳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耦合。收集绿色采购、生产、物流、消费与回收等过程数据,建立能源与碳排放在线监测体系,打造端到端的碳排放追踪与报告系统,定期发布ESG/TCFD报告,披露企业节能减排实施情况以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AI等技术手段,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搭建绿色回收与再利用的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废旧物资在生产商、回收商、原材料加工商之间的高效处置与循环利用。推进“数据+技术”双向赋能,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开展碳足迹溯源、碳达峰碳中和监测等场景应用,为政府机构、行业企业提供决策支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碳管理查看更多>绿色低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