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系统系统集成评论正文

集众智 瞭葵卯 2023储能产业链商机何在?

2022-12-30 15:52来源:中国储能网作者:何卓新关键词:新型储能储能系统储能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2年12月15-16日举办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方向,稳中求进是主基调。与此同时,透过中央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需要把新一轮“扩内需”与“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加快国产替代满足需求,特别是对外依赖度高、涉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领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要鼓励以技术变革创造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带来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而储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能源的重要分支赛道及新基建的重要组成,正具备这些产业属性和优势所在,在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有肩负国家战略使命的产业特征,有理由成为通过供给侧改革以实现扩大内需的一条有利抓手。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大疫情的阻滞后,后疫情时代正式来临,全球经济或渐次开启战后第四轮增长周期,我国有条件重回增长轨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将成为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路径。

大变局下或迎来大分化,大危机中仍可见机遇犹存。这里就让我们透视多家研究机构最新研报,瞭望一下葵卯年储能产业链上市场机会何在?

2022年12月1日,西部证券报告《行业东风将至,新型储能其兴可待》指出,独立共享储能可有效解决当前新能源分散配储利用率低等弊端,其市场地位逐渐明晰,独立储能已成为我国大储发展的主流商业模式。独立共享储能在2022Q1-Q3新增新型储能装机中占比已提升至37%,在2022年1-10月中标量占比达 64%(不含集采),充沛的中标量将助力我国储能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大型光伏电站配储为2023 年行业需求重要拉动力,预计2025年,我国储能需求86.9GW/274.4GWh,2021-2025年CAGR为91%/116%;全球需求222.7GW/656.6GWh,2022-2025年CAGR为89%/110%。

2022年12月11日,中信建投证券报告《电力系统中的灵活性资源将面临长期紧缺状态》指出,我国电网投资已经冗余,而电源投资亟待“补课”,灵活性资源面临长期稀缺性,不过灵活性资源多种多样,为互补而非替代关系。各灵活性资源自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并非“包打天下”。通过灵活性电源产业链市场空间测算,电化学最大,其他品种具备百亿级别空间。电化学储能2030年可至TWh 级别,市场空间过万亿。预计全球电化学储能2022年新增约85GWh,2023年新增约171GWh,2025年新增390GWh,2030年新增 1580GWh。其中:中国2022年新增约25GWh,2023年新增约49GWh;美国2022年新增约 23GWh,2023年新增约52GWh;欧洲2022年新增约20GWh,2023年新增约42GWh。

2022年12月13日,华创证券报告《储能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指出,双碳背景下,储能为能源结构转型所催生,行业刚需特性显著,高增速已逐步成为市场共识。国内大储处于行业发展初期,规模效应尚未形成且成本投入前置,盈利能力尚不明显。后续在政策、技术、 规模等多因素共振下,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2023 年最看好的储能方向是EPC、PCS、储能电池,以及温控环节。环伺全球,欧洲户储渗透率仍然较低,品质与品牌是 C 端消费者重点关注的要素,行业仍有较大空间;美国储能在IRA 法案后,有望继续迎来十年的繁荣期,特别是独立储能有望在短期内迎来快速增长。

2022年12月15日,东亚前海证券报告《锂电行业研究框架》指出,磷酸铁锂产能扩张、需求向好。2017-2021年,磷酸铁锂产量从7.7万吨上升至44.7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27%;2022年1-9月产量继续上行,达到64.97万吨,同比增长120.76%,主要系下游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以及新型储能行业迎发展机遇,为磷酸铁锂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2022年1月-11月,我国磷酸铁锂行业开工率始终处于86%以上,其中2022年11月行业开工率为94.77%,位于历史高位,表明我国磷酸铁锂行业高景气。

2022年12月17日,中邮证券《2023年度储能行业策略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储能总需求预计达到117GWh,增速58%,其中:中国+51%,美国+42%,欧洲+93%;2023年全球储能总需求达到188GWh,增速60%,其中:中国+94%,美国+57%,欧洲+35%;2024年全球储能总需求达到285GWh,增速52%,其中:中国+73%,美国+49%,欧洲+37%。对我国而言,未来随着能源体系丰富多元,以及整体电力改革持续推进,上网端电价浮动将促进储能行业发展。在储能产业链最紧缺的PCS芯片环节上,预计2022年,我国IGBT行业产量将达到0.41亿只,需求量约为1.56亿只,自给率26.3%。

2022年12月18日,海通国际证券报告《光热储能新模式,发展指日可待》指出,光热储能重回视野,度电成本有竞争力。光热储能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假设和测算,未来西北光伏大基地项目,75%左右大基地将配置光热,配置比例11%。则十四五光热新增市场容量约为987亿元。由于光热发电可以配置储热系统,光热发电机组可以没有光照的条件下稳定发电。如果储热系统的容量足够大,机组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光热电站可以实现与光伏不同的稳定发电。2021年熔融盐储热的全球占比为1.6%,未来或成为辅助服务市场的优等生。

2022年12月19日,国泰君安证券报告《传统温控稳健发展,储能温控开启高成长》指出,温控系统传统下游应用广泛,其中工业制造、通信基站领域稳步增长,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持高增。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储能需求日益增长,电化学储能电站装机占比提升带动温控系统需求旺盛,预计2025年我国储能温控市场有望达到68.74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或将高达 64.03%。值得一提的是,液冷有望成为储能温控主流技术路线,预计2025年液冷渗透率有望达50%。目前温控市场仍以风冷系统为主,主要由于其成本较低且结构简单易用,在散热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储能电站得以广泛应用,预计2022年风冷系统占比或达到85%。液冷系统冷却效果较风冷好,全周期成本低,有望在大型储能电站快速得到应用。随着 2023年储能项目大规模建设,储能温控将加速落地,推动温控厂商业绩放量,估值有望进一步抬升。

2022年12月21日,国海证券报告《电化学储能研究框架:以中美欧为例》指出,强制配储是当前我国储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储能政策已在边际改善新能源配储成本压力。国内储能商业模式仍处完善期,成本竞争仍是各环节竞争核心。美国储能行业存在明显的垂直整合趋势,上下游纷纷进入集成环节。国内企业参与美国储能市场主要集中在设备供应,集成商是切入美国储能市场的重要入口。随着美国市场新进开发商增多和集成商去中介化趋势,国内储能集成商有望迎来更多机遇。国内电池环节竞争优势明显,其它环节或有望通过直接出海迎新发展机遇。在欧洲,随着光伏持续发展及其渗透率稳步提升,户用光储一体化预计将成为各国户用光伏发展的主流方向。预计户用储能市场2022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2023-2025年后维持高速增长。其中,小电芯、高压化是户用储能产品发展重要趋势,小电芯短缺有望逐步缓解。

2022年12月25日,东方证券报告《大型储能电站集成技术趋势》指出,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集中式、分布式、智能组串式、高压级联和集散式各有优势,均需围绕安全、成本和效率进行技术迭代。特别关注的是,随着集中式风光电站和储能向更大容量发展,直流高压成为降本增效的主要技术方案,直流侧电压提升到1500V的储能系统逐渐成为趋势。而高压级联方案采用SVG的拓扑结构,具备安全性、一致性和高效率等优势,系统无需升压变压器,现场实际系统循环效率达到90%。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前置安排关键政策和制度,包括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想必在良好的政策氛围中,我国储能产业链和供应链将迎来更加匹配合理的营商环境,规模化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链上企业之间的战略协作会更加稳固,产业活力持续迸发,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成本优势得到更好发挥,储能价值投资获得更高回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型储能查看更多>储能系统查看更多>储能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