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取得显著成效。工业中石化、化工、非金属和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并降低平均能耗水平,引导市民建立绿色消费行为习惯。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完成省级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大幅提高,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第三章积极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持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着力提升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清洁低碳开发利用水平,积极推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天然气等低碳化石能源替代煤炭等高碳化石能源,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供应格局。
一、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
积极推进太阳能高效利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导向,推进伊川县、汝阳县、孟津区、洛龙区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积极支持利用开发区、标准厂房、大型公共建筑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探索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示范。利用城区次干道、乡镇道路、田间道路边沟排水沟以及景区等资源,开展光伏照明设施建设改造。“十四五”时期全市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规模100万千瓦以上。
加快推进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按照“生态优先、有效利用”的原则,加强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保障洛阳市沿黄生态保护区、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前提下,利用黄河流域干支流沿线优质风电资源,谋划建设新能源风电基地。实现市域统一规划、协同开发,采用先进风力发电技术,稳步开发分散式风电项目。加大已并网山地风电项目技术升级改造力度,推动新建风电项目智慧化、数字化。“十四五”时期全市新增风电并网规模100万千瓦以上。
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能。大力推进中深层地热供暖,探索土壤源热泵供暖制冷,利用矿井废热、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中水发展热泵技术,适度发展地下水源热泵,重点支持地热能在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公共建筑等区域供暖制冷应用,加强地下水源热泵回灌监测管理。“十四五”时期全市新增地热供暖面积30万平方米。
积极推进水电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方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水电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水电。规范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水电安全水平。加快洛宁大鱼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嵩县龙潭沟、汝阳菠菜沟抽水蓄能电站。
提升生物质能利用水平。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清洁高效”的原则,探索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建立健全资源收集、加工转化、就近利用的生产消费体系。稳步发展非粮液体生物燃料、成型燃料,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和效益。
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充分发挥“郑汴洛濮氢走廊”重要节点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试点城市”双重优势,通过持续推进氢能产业链条本地化、生产规模化、运营集约化,基本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化石原料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相结合的氢能供给体系,初步实现燃料电池八大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本地配套,基本补齐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短板,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氢气制储运加、液氢装备、整车制造、车辆示范应用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氢能产业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高地,建成我省规模最大的氢能产业发展基地。
专栏1:新能源发展重大工程
高质量“光伏+”基地工程。重点推进伊川县、汝阳县、孟津区、洛龙区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规模100万千瓦以上。推进“光伏+市政工程”等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和光储一体智能微电网系统建设。结合采煤沉陷区、矿山废弃地谋划光伏综合利用项目。
高质量风电基地工程。依托优质风电资源,实施市域资源统筹,统一谋划、协同开发,建设宜阳县、嵩县、汝阳县、伊川县、洛宁县等风电场项目,新增风电并网规模100万千瓦以上。
地热供暖示范工程。加快推动热泵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应用。在地热资源丰富区域,稳妥开发深层地热。全市新增地热和热泵系统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
氢能示范工程。积极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鼓励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培育氢能“产储运用”产业链。持续探索氢能在交通、建筑、工业等多领域场景示范应用,促进氢能技术与相关产业耦合发展。
二、促进化石能源绿色转型
推动煤炭绿色高效发展。推进煤炭从总量性去产能向结构性优产能转变,适度发展优势煤种先进产能,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持续提高煤炭入选率。促进骨干煤炭企业传统非煤产业转型升级,延伸煤基产业链,把燃料变成材料。
加快火电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火电厂燃料转换效率,实现火电领域降低碳排放,在保证发电量满足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自身能耗,降低污染排放。持续优化调整存量煤电,淘汰落后和布局不合理煤电机组,有序关停整合30万千瓦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合理半径范围内的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性电源转型,加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建设。
持续推进炼能优化。按照“少油增化”发展方向,以绿色化为引领,打造高端石化产业基地。谋划建设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调整现有油品产品结构,提高航空煤油产量。延伸发展高端石化中下游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芳烃、烯烃、碳四等精细化工产业,谋划乙烯下游产业,培育高分子功能性膜材料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材料化、精细化发展,到2025年,电子化工材料产业实现规模1300亿元。
专栏2:化石能源绿色转型重大工程
煤炭绿色高效发展工程。优化洛阳煤炭产能,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谋划推动洛阳市煤炭储备基地项目。
煤电结构优化工程。停备大唐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32万千瓦机组,淘汰关停洛阳双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16.5+7.5万千瓦机组,推动新安完善热电联产机组及其配套设施。
炼能优化工程。谋划建设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
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加强电力灵活调节能力建设。加快推进140万千瓦洛宁大鱼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180万千瓦嵩县龙潭沟、120万千瓦汝阳菠菜沟抽水蓄能电站,谋划储备新一批抽水蓄能站点。全面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引导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消纳可再生能源。谋划调峰燃气发电机组,推动气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融合发展。推动新规划建设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置储能设施,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存储能力。
推动电力系统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并网运行。统筹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增强电力系统清洁能源资源化配置能力,推动调度运行智能化、扁平化,提升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和电力支撑能力。整合优化区域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合理配置储能,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模式。
持续提升需求侧管理能力。扩大需求响应实施范围,突破工业用户作为单一主体参与模式,加强负荷聚合商培育,深入挖掘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和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等灵活性调节资源,进一步释放居民、商业和一般工业负荷的用电弹性。加快需求响应与电力市场建设有效衔接,引导用户错峰用电,推动需求响应从临时性、紧急性措施逐渐转变为常态化、市场化手段。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接入省级电力需求响应平台,实施响应全流程管理和线上办理,深化需求响应大数据分析。
提升电网运行调度水平。推动建立多种能源联合调度体制,加强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机制研究,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展风光火储一体化联合调度示范,构建高度智慧化运行体系。优化电网安稳控制系统配置,全面提升电网灵活控制和抗干扰能力。推进配电网改造升级,提高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适应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和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增强电网就近就地平衡能力。增强电网适应性,加大配电自动化改造力度,探索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直流配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
专栏3:新型电力系统重大工程
电力灵活调节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建成投产洛宁大鱼沟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嵩县龙潭沟抽水蓄能电站、汝阳菠菜沟抽水蓄能电站。谋划推进一批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谋划推动洛阳燃气调峰机组项目建设。
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提升工程。接入省级电力需求响应平台,开展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等需求侧响应项目示范,力争形成占最大负荷5%以上的需求侧响应能力。
四、推进氢能发展
打造氢能产业装备生产制造中心。以氢能装备研发创新和产业化为核心,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和引领,甄选引育龙头企业,聚焦重点产业链培育,加快推动应用示范和商业化推广,形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氢能产业生态圈。建设全国重要的氢能产业装备科技创新和生产制造高地,打造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先行区、氢能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初步形成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及其材料、质子交换膜、空压机、气瓶、氢气循环系统、储氢瓶阀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产业链条;氢气纯化和液化、电解水制氢、氢气压缩机、加注机、储氢供氢等氢能成套装备企业落地集聚。围绕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任务,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重卡、客车、专用车自主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各类氢燃料电池车辆年产能达到5000辆,全市氢能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聚焦氢能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依托我市装备创新资源优势,加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平台,拓展产学研合作,吸引培育人才队伍,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在清洁低碳制氢、高压储氢、氢气精准纯化、氢气致密储输等核心技术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材料领域,打造特色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引导国内外先进资源要素聚集,加大氢能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引进,大力支持孵化氢能与氢燃料电池“瞪羚”企业,加快建立优势企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集聚、专业、互补的开放型产业生态。
引育并举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细分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发展氢能供应与装备制造产业链,布局建设一批产业支撑项目,打造若干氢能产业园区,推动氢能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趋于集中,功能上趋向集聚,定位上互补发展。拓展低成本、大规模、多元化氢气来源,加快构建氢能基础设施体系,保障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探索创新规模化、商业化、可复制的氢能应用商业模式,以示范项目引领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适度超前搭建供给体系。统筹氢能产业和示范布局,合理把握发展节奏,逐步提升绿氢比例,稳步构建储运网络,支持引进固态储氢及新型储氢技术研究与应用。谋划新建1条输氢管道、建设1-2个氢气液化项目。有序建设加氢基础设施,推动加能站建设,构建满足洛阳及周边氢能需求的加能站网络。支持建设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站和加油站改扩建油氢合建站,建设加能站7座。
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创新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模式,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推广应用。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积极争取氢能商用车差异化路权和资金支持,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示范应用,鼓励政府投资工程优先使用氢能车辆。鼓励整车生产企业与市内重点物流运输、汽车运营企业合作,批量化集中采购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应用,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购置成本。积极争取省级支持,推动我市生产的氢能车辆在示范应用城市群、郑汴洛濮氢走廊、郑汴洛城际旅游专线中进行推广应用。加强我市氢能车辆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与示范应用城市群内整车生产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强强联合、共同做大氢能产业市场。支持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建设氢能车辆应用先行先试区。
完善产业安全政策体系。筑牢安全底线,聚焦氢制取、储运、加注等关键安全环节,强化氢能保供和示范应用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运营监管。严格落实氢能产业发展准入审批和备案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适应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管理机制,完善产业政策及标准规范,不断夯实产业政策体系。
专栏4:氢能发展重大工程
稳定氢源供给能力。谋划新建1条输氢管道、建设1-2个氢气液化项目,建设1-2个屋顶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项目。
交通氢能示范。助力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培育超过30家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重点扶持培育氢能相关优势企业不低于10家,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建设加能站数量达到7座以上,用氢成本降至30元/公斤以下;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360辆以上;开通1条以上示范公交线路。
非交通领域氢能示范。积极推进氢、电、热等能源的互联互补和协同优化,推广燃料电池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探索建设示范项目2个。
第四章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
持续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把节能降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城、全过程,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能低碳的能源消费新模式。
一、推进能源生产绿色化
推动化石能源绿色低碳开采。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碳排放监控,加快应用绿色开采和智能化技术,加大余能、副产品回收利用力度,降低煤炭开采过程中碳排放,提高绿色用能比重。推广化石能源开采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对燃油、燃煤设备等电气化改造。
推进能源加工储运提效降碳。加快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炼厂、智能炼厂建设,延伸炼化产业链,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煤炭分质分梯级利用,推动煤炭转化向高固碳率产品发展。优化煤炭物流网络,提升铁路运输比例,发展多式联运等绿色运输方式,支持企业推广智慧低碳仓储和物流。
大力发展能源低碳循环经济。创新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煤矸石综合利用,积极推动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避免污染大气和地下水。探索利用采煤沉陷区、关停高污染矿区发展风电、光伏或农林生物质产业。
二、促进用能方式绿色化
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转型发展,加快实施绿色化升级改造。严格执行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新建项目应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民生稳定基础上,推动伊电集团、万基控股、龙泽焦化、龙新玻璃等高耗能行业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提高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推进13个省级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开展清洁生产。以电机、风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排查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设备产品,每年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6家、市级绿色工厂12家。到2025年,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
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用能。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广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建立以碳排放、化石能源消费控制为约束的减排机制,推动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建立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执行绿色能源消费认证标识制度,引导工业企业和园区高效开发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改造升级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总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总工业比例下降5%左右。
推广建筑低碳化发展。组织实施《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宣贯引导新建、改(扩)建建筑按照绿色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行,发展本土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到2025年,全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00%。落实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推进既有建筑节能节水改造与功能提升,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住宅建筑节能水平与用能效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00万平方米。培育本地区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落实装配式建筑资金奖补支持政策,积极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农房建设,到2025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力争达到40%以上。
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公共交通体系全面融合,打造节能、低碳、高效城市客运体系;完善枢纽场站集疏运结构,推动形成“3+7”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到2025年,大宗货物铁路运输量较2021年增长15%以上。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跨企业信息系统协同、装备技术发展,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推进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化,稳步有序推进电力、氢燃料车辆对燃油车辆的替代。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改造,鼓励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的应用。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完成市管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配合省交通运输厅推动省管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工作。到2025年,新增充电桩1.2万个,全市公共服务领域停车场配建充电设施的车位比例不低于25%,实现高速公路快速充电设施全覆盖。
促进生活领域用能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发挥现有燃煤、燃气等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扩大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增加主城区和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县城城区集中供热面积。推广商用电炊具、智能家电等设施,提高餐饮服务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电气化水平。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居民科学合理用能。持续开展散煤治理工作,加大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洁净型煤配送供应。
加快农村生产生活电气化。推进大型农业生产机械电能替代,培育和发展电气化农机服务站点,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电气化改造,推广电气化育苗、种植、畜牧水产养殖技术等。优化电网企业办电流程,大力推广高能效用电技术。加快迭代升级农业电气化新技术、新产品,助力乡村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推进家居生活领域电能替代,倡导使用节能高效空调、电冰箱、电厨炊等家用电器,提升电能在农村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引领乡村绿色用能新风尚。
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附加值,激发企业综合利用内生动力。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到2025年,产品类废物回收体系覆盖率达30%。依托市供销社或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PPP模式),开展城市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体系精细化分类、资源循环利用试点。充分发挥洛阳市机械装备制造优势,提高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制造能力,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应用,逐步建立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化专业园区。到202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0%,全市实施农村垃圾分类行政村达100%。
专栏5:用能方式绿色升级重大工程
园区综合能源改造工程。推动1个以上开发区实施综合能源改造。选择1个以上园区开展低碳园区试点,推行能源清洁替代、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工程。以市级公共机构为重点,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屋顶光伏改造,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4%以上,人均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
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健全技术推广机制,大力推广应用省级信息共享平台。组织先进节能关键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示范,推动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
三、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
落实能耗双控制度。严控能耗强度,以化石能源为重点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用能预算管理体系,实施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探索实施区域能评制度。加强节能监察,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区域能评+分类管理+能效标准”的节能管理模式。以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为重点,加快制度突破、机制创新、模式探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市场化机制,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项目流动和集聚。对接智慧节能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有效提升管理节能水平。推行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实施能源消费“集成化”“智能化”改造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
严控“两高一危”项目。严格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要求,全面摸排“两高”项目底数,分类建立存量、在建、拟建“两高”项目清单,实行动态调整。鼓励通过“上大压小”“减量替代”等方式进行产能整合,对新建、改扩建“两高”项目严格落实产能减量或等量置换政策要求,坚决实施煤耗、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能效水平达到本行业标杆水平。严格落实新建(含改扩建)“两高”项目会商联审机制,充分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法依规做好“两高”项目审核上报工作,严把项目审批、能耗和环境准入关口。严格涉危险物品项目环境准入管理,落实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项目“入园”选址、“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加强生产、运输、使用全过程环境风险防控。
强化节能管理能力。成立能源发展和节能服务中心,完善市、县节能监察体系,强化节能管理能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统筹能源强度控制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有序安排项目建设和投产达效,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96家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负责人,继续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持续强化煤炭消费减量。科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严格落实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加强全市有色、煤电、化工、建材等行业煤炭消费监测预警管控,着力压减高耗能、高排放和过剩落后产能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进工业余热余压、电厂热力、可再生能源等替代煤炭消费,推动新建、改扩建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采用清洁低碳能源。实施农业散煤替代,加快淘汰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燃煤设施。
第五章着力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以底线思维保障能源安全,加快建设能源基础网络,持续完善能源产供储消体系,全面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切实保障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过程中的能源安全。
一、完善能源输运网络
打造新一代坚强智能电网。推动洛阳市“一核两区两轴”骨干网架优化升级,实现“互联网+”智能化全覆盖,提高风光等多种清洁能源消纳配置能力,加快城市配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形成各电压等级灵活调配、多元化负荷安全接入的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提升城镇供电质量和农网保障水平。持续强化市级电网主网架,消除末端电网供电安全隐患。推动市域220千伏支撑电网优化升级,加快城市区、工业园区及末端地区变电站建设,强化市县220千伏环网结构。加强城镇配电网建设,开展供电高可靠性示范,实施城镇老旧小区配套改造,提升城市城镇配电网供电能力和防洪抗灾能力。巩固提升农网改造升级成果,加强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电网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持续完善农村电网架构,缩小供电服务半径,提高户均配变容量,逐步缩小城乡供电服务差距,实现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完善油气输送网络。按照“省级统筹、市级实施、多主体参与”的原则,加快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强化气源统筹调配能力,提升管网互联互通水平。提高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运行水平,扩大油品输入规模。深入实施“气化洛阳”工程,加快“陕气入洛”管道建设,开工建设三门峡—新安—伊川、伊川—郑州薛店互联互通工程等输气管道项目,形成“1+4”的天然气外引格局,强化气源保障,完善以中心城区和组团县为核心、向生态县辐射的“环线+支线”供气网络。
适度超前建设充电网络。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居民区、单位内部停车场、产业园区、景区及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建设,加快干线公路沿线服务区快速充电设施布局,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构建布局合理、车桩相随的充电网络。大力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充电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加快电动汽车推广使用,推进城市物流、环卫、工程领域车辆新能源化,公交、公务用车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燃油(气)出租车置换更新。
专栏6:能源输运网络重大工程
坚强智能电网工程。新建、扩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22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85公里以上,建设一批220千伏变电站;新增集中式公共充(换)电站60座、公共领域充电桩1.2万个。
油气管网工程。建设三门峡—新安—伊川、伊川—郑州薛店互联互通工程等输气管道项目,加快推进洛阳—新郑国际机场航煤管道建设,全市油气长输管道里程突破800公里。
二、提高能源风险管控能力
增强能源储备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施热电联产机组,煤电机组调峰灵活性改造,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和热电冷多联供,改善电力系统调峰性能,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储能”等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大数据中心等工商业用电大户配套建设储能设施。推进储气设施集约化规模建设,加快构建区域性LNG储备中心储气调峰体系。加强区域性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建设,持续完善油库、加油站等油品储备设施。建成洛阳原油商业储备基地二期,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油商业储备基地。
提高电力应急处置和抗灾能力。强化电网分区运行能力,推进220千伏分区电网建设,进一步提升电网互通互济能力、上下级电网协调水平。加强电网黑启动电源建设,加快推进洛宁等水电调峰设施建设。推进重要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落实《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要求,开展重要用户应急能力建设情况排查,督促重要用户配足柴油发电机、UPS(不间断电源)等自备应急电源,确保应急发电设备“应配尽配、配而能用”。加强应急发电车、应急照明装置等防汛抢险保供电应急装备配备,适当配置卫星电话或远距离应急对讲机,采购涉水能力较强车辆或为车辆加装涉水配件。提升电力安全核心信息自主可控能力,购置国产自主化的电子信息安全设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中间件,逐步减少对国外产品和技术的依赖,实现软硬件设施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降低安全风险。
强化电力系统网络安全。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完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和保护。完成各地调度主站、配电自动化主站、调控云、数据中心等防护能力提升建设,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处置方案,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健全7×24小时网络安全在线监测机制,加强关键节点监控,提升网络安全分析管控能力。加大安全接入平台、隔离装置等自主可控产品应用力度,建立网络安全常态监督和通报机制,完善网络安全技防体系,健全全域网络安全技术监管体系。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建立“企业负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管理机制。
专栏7:能源风险管控重大工程
电力应急处置和抗灾能力提升工程。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和大型电厂为支撑的220千伏环网结构。
油气储备设施工程。建成洛阳原油商业储备基地二期工程,提升豫西LNG应急储备中心保供能力。
第六章积极培育现代能源发展体系
加快能源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升级,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筑支撑能源低碳转型的新增长点。
一、推动能源智慧化升级
推进电网数字化建设。加强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机制研究,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加快新型计量设备改造升级,提升数据采集、检测的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新型计量体系建设,全面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探索电力行业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完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保护体系。到2025年,基本实现电网状态全息感知、信息全向传递、业务全景协调、安全全域防护、数字全效赋能。
加快智能煤矿建设。加大煤矿智能化设备投入,对具备条件的生产煤矿加快智能化改造。实施采掘系统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传感器与数据高效连续传输等技术装备应用,探索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推进供电、通风、运输、安全监管、地面洗选等固定场所无人值守。
促进油气设施智能化发展。全面接入省智能化油气管网平台。采集管理管网基础信息,监控管道运行动态,提升全市油气管道保护水平。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系统智能化改造,推广物联网智能燃气表,推进天然气接收站、调压站智能化建设。
优化综合智慧能源服务。聚焦产业发展、新能源发展、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城,深度挖掘“能源-经济-环境-民生”关联关系,拓展能源大数据应用场景。开展智能调度、负荷调控等智慧能源系统技术应用,推进能源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科学配置。围绕能源供需衔接、生产服务等业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企业级智慧能源平台,推进共性技术平台化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
专栏8:能源智慧化升级重大工程
数字化电网工程。推进重点区城、重要输电通道、高压电缆隧道等“智慧线路”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依托市内骨干企业,开展智能传感测松装置,柔性直流配用电、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保护控制、基于IGCT的换流周等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研发制造。
智能煤矿工程。基本完成全市60万吨/年以上矿井智能化升级建设,开展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与装备,煤矿重大灾害及粉尘智能监控预警与防控技术研发,建设矿山安全智能装备制造项目。
智能化油气设施工程。推进智能化油气管网平台建设,安装、改造智能燃气表10万个,建成、改造智能接收站、调压站4个。
二、强化能源科技创新
加快能源创新能力建设。以提高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项目,优化配置能源科技资源。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内外优势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增加人才储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深度脱碳技术研发储备,加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加快低碳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化,推进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围绕煤层气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加强内外合作,加快能源科技成果转化。
三、打造能源产业发展新引擎
推动太阳能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先进晶硅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和智能逆变系统,促进太阳能集成应用技术开发,推动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积极推动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发展,促进分布式利用技术与储能技术融合,实现上游制造与下游应用市场协同立体化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推进风能产业集聚发展。重点突破风电场运行维护、变流变桨智能控制、风场大数据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升低风速风电机组生产制造水平。支持叶片、轴承、制动器、塔筒等风电配套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风电装备产业链更加完备。推进风电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快风电与储能技术的融合,提高风电基地消纳利用水平,提升风电稳定性和持续性能力。
推动生物质能地热能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发展生物质资源收运、成型、气化、发电及供热综合利用装置,加快发展生物质供气供热、生物液体燃料等。推动水热型中低温地热应用技术研发,发展高效热泵、换热器装备,补齐地热装备制造业短板。推动地热在旅游康养、生态种植养殖、观光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实现地热能多元协同发展。
培育壮大氢能产业。加强氢能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依托全市现有基础,围绕制氢、提纯、储存、运输、加氢站建设、加注、氢能电池、氢能汽车等产业环节,构建生产、研发、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发展体系,探索开展氢能利用及运营。鼓励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培育氢能“研产储运用”产业链。规划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发展区,实现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规模化制造,不断提升燃料电池产业化能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氢能电池汽车产业链优势企业。
专栏9:能源产业提质升级重大工程
太阳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巩固提升硅材料、硅片等产品优势,扩大电池组件生产规模,建设洛阳金刚线专机多晶切片生产基地项目。
风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重点发展大容量成套机组,提高风电轴承、叶片、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技术水平。
生物质能地热能产业多元化发展工程。开展地热资源评价、高效换热、中高温热泵、高温钻井工艺以及经济回灌技术研究。
氢能产业延链工程。推动氢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争取在燃料电池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加氢设施等领域尽快形成突破;谋划建设市燃料电池与氢能创新平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氢能产业园区。
四、推进乡村能源变革与试点示范
加快完善农村和边远地区能源基础设施。提升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加强脱贫地区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动农村用能电气化升级。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探索建设高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在气源有保障、经济可承受的情况下,有序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
巩固提升农网改造升级成果。加强高标准农田生产设施电气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电网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持续完善农村电网架构,缩短供电服务半径,提高户均配变容量,逐步缩小城乡供电服务差距,实现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加强乡村清洁能源保障。提高农村绿电供应能力,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积极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地热能,推动新能源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加大电、气、生物质锅炉等清洁供暖方式推广应用力度,在分散供暖的农村地区,就地取材推广户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炉具供暖。
实施乡村减污降碳行动。积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广农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生活取暖、炊事等领域用能的清洁替代。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空间。积极稳妥推进散煤治理,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
推进新一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县域、开发区、村镇为单位,采取多能互补、智能园区、产业融合等模式,建设新一批试点示范区,推动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和就地消纳,推动试点示范区逐步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消费体系。鼓励各地结合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城乡清洁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构建城乡统筹、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新模式。以县域为单位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建设“零碳村庄”。
第七章创新完善能源体制机制
坚持破解瓶颈和增强活力相结合,持续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强化政策保障和能源监理,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机制保障。
一、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
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电力生产企业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扎实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进一步落实电价机制,稳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
有序推动油气体制改革。完善天然气管网管理机制,充分借助市级天然气管网公司统筹作用,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探索实施储气设施定价机制及运营模式,合理疏导储气成本。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扩大市场化定价范围,完善管道天然气输配气价格体系。推动油气管网设施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提高油气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能力。
二、强化政策保障和能源监理
加强能源低碳转型政策保障。落实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激励机制,执行可再生能源供热相关标准和规范,不断优化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探索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做好与电力市场、碳市场街接。推动绿色金融,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新能源、储能、氢能、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鼓励各类商业银行通过优惠利率、专项再贷款等绿色信贷方式,对低碳项目开发提供长周期低息贷款。支持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专项债券,为低碳技术推广、高碳产业及高碳项目低碳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并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向上积极争取在我市扩大绿色债券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县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多方联合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扶持新兴技术研发和低碳产业发展。
优化能源监管模式。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相互配合,保障国家、省及市能源重大规划、政策、标准和项目有效落地。加强能源领域信用管理,强化能源市场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健全能源侧预警应急机制,强化能源生产、运行、环境等领域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完善演练制度和应急调度机制,有效减少能源中断损失。依托现有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探索开展天然气、电力、煤炭等能源资源线上交易,有效发挥交易平台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依法依规履行能源安全监管责任,加强油气长输管道保护、电力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坚决遏制能源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落实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鼓励本市电力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推动水泥、电解铝、化工等其他重点排放行业做好碳交易前期工作。引导重点用能单位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用能权交易市场,深入研究煤耗、能耗指标收储交易机制,探索实施指标收储交易。探索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交易机制。积极发展市场化节能方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综合服务。
三、健全地方能源治理体系
完善低碳强制性标准与地方条例。根据国家、省及市相关规定,结合对洛阳市企事业单位的用能摸排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各行业各部门需要共同遵守的地方低碳政策,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或细则。开展电力立法研究,结合洛阳市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涉及能源、环保、资源等方面的地方条例。
加强碳排放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健全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能耗统计监测制度,完善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和计量方法制度,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性碳信息披露。
第八章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建立健全以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县区政府和重点能源企业细化落实的能源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加强对能源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和审议,强化规划的统筹协调,推动规划顺利实施。深化简政放权,建立能源负面清单、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边界,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能源领域信用体系,强化能源市场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加强规划实施
积极对接国家、省相关能源规划以及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碳排放总量、可再生能源发展、压减煤炭消费等约束性指标统计、考核制度,分解落实约束性目标,明确相关主体工作责任,加强目标考核,共同推进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统筹安排项目建设,重点做好能源项目建设用地、环境总量指标平衡,协调能源规划与土地、城乡建设、生态功能区划以及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做好公众沟通,促进能源项目科学布局和顺利落地。
三、加强政策支持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能源领域法规政策,及时制定地方配套落实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利用。强化政府引导和约束作用,完善财政支持、要素保障等激励政策。加大对公益性能源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积极探索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股权、债权融资。落实能源消费“双控”、煤炭减量替代管理、天然气利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分布式能源发展等政策措施。
四、加强评估调整
规划实施年度中每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梳理、评估,结合实施情况对规划项目进行微调。按照要求对规划中期执行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分析规划实施效果,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对规划滚动实施提出建议,根据规划实施和政策调整情况,修订调整能源规划目标任务,强化能源规划对全市能源改革发展的指导地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10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方案》。其中提出,到2030年,全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或数据集基本建成,完成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标识应用,碳标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应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征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通知,本次征集技术聚焦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以及辅助降碳等类别,涉及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相关领域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征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通知各有
江西省九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2024年度市级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分配情况的公示,九江经开区行政服务中心绿色低碳示范工程项目等9个项目入选。关于2024年度市级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分配情况的公示根据《九江市碳达峰碳中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市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12月6日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公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开展所属领域标准化工作,具体包括:(一)研究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领域综合性、基础性相关行业标准制修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2月4日发布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重点任务落实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24〕51号),通过突出碳规划引领,强化地方碳考核,探索行业碳管控,完善企业碳管理,开展项目碳评价,加快产品碳核算,加强碳双控协调等措施,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
12月3日,“双碳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主动为东信花卉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了现场勘查和咨询的志愿服务。天津市东信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信花卉”)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街,是东丽区花卉产业中的代表企业,也是中国智能化温室生产花卉规模最大的花卉企业。本项目计划利用东信花卉现状坑塘水
福建省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1月27日发布《泉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泉州市将实施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建材行业碳达峰行动、纺织印染行业碳达峰行动、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其他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等重点行动,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详情如下: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上海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印发《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鼓励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推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探索建筑设备智能群控和电力需求侧响应,合理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已是未来趋势——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邱燕超“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接受中能传媒采访时表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转型发展是大趋势,在这一转型过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四川省民用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本导则按照建筑领域碳排放计算边界,给出了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建造及拆除、建筑运行五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用于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期与运营期的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四川省民用
2024年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金壮龙主持召开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部党组成员、领导小组副组长谢远生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实现碳达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征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通知,本次征集技术聚焦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以及辅助降碳等类别,涉及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相关领域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征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通知各有
日前,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WFEO-CEE)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与碳中和建筑专委会授予爱旭股份“建筑与环境领域碳中和技术与应用优秀案例一等奖”,获奖项目为珠海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珠海市民服务中心是国内首批进行零碳设计的综合服务公共建筑,于今年7月1日正式启用。该项目是爱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0日,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将各持股50%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建设一座大型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投资高达41亿欧元。该工厂计划于2026年底开始生产,规划年产能可达50吉瓦时。同时,该工厂将按照完全碳中和标准设计,目前该投资计划正稳步推进中
江西省九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2024年度市级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分配情况的公示,九江经开区行政服务中心绿色低碳示范工程项目等9个项目入选。关于2024年度市级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分配情况的公示根据《九江市碳达峰碳中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市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12月6日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公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开展所属领域标准化工作,具体包括:(一)研究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领域综合性、基础性相关行业标准制修
2024年12月2日,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环保”)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天津市国资系统首单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碳中和债)”(以下简称“碳中和ABN”),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增信,规模5.27亿元,期限5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张家口“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张北部分)-40万千瓦风电项目(二)建设用地的批复,详情如下:关于张家口“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张北部分)-40万千瓦风电项目(二)建设用地的批复张北县人民政府:张家口“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
12月2日,我国首张“水电+清洁能源”电力企业“碳中和”认证证书在华电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体现了我国电力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生动实践。华电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个获得“碳中和”认证证书的“水电+清洁能源”电力企业。记者了解到,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
2024年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金壮龙主持召开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部党组成员、领导小组副组长谢远生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实现碳达
11月2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华能和中国石油联合主办的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晓亮,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石油集团党组成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内党发〔2022〕19号)有关工作安排,在全区范围内选择3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旗县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旗县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0日,洛阳伊滨区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中标公告发布,EPC标段中标人为中建八局重庆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7000万元,折合单价1.35元/Wh。项目招标人为洛阳旌真中新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拟建设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座,储能罩棚、110KV升压站、消防泵房及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2月6日,河南洛阳万基金属钠有限公司5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招标计划发布,项目招标人为洛阳申碳新能源有限公司,合同估算金额1600万元。项目概况:1.在洛阳万基金属钠有限公司厂区内建设5MW分布式光伏电站,类型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同时配备10%的储能。2.该项目利用光伏组件将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4日,洛阳旌真中新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发布洛阳伊滨区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项目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拟建设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座,储能罩棚、110KV升压站、消防泵房及水池、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等。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完成本
9月26日,华中区域(润电洛阳项目)2024年度高分子脱硝剂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公告发布。招标人为上海泰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预计采购高分子脱硝剂150吨。公告如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9日,宁德时代与河南洛阳市人民政府、国宏集团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合作的协议》,其中宁德时代拟在现有中州时代项目一期基础上新增建设年产60GWh中州时代项目二期,与此同时洛阳市政府将支持宁德时代在十四五期间在当地获取风电等新能源指标,并保障宁德时代新能源储
近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洛阳伊川-郑州薛店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核准内容调整的批复,详情如下: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洛阳伊川-郑州薛店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核准内容调整的批复河南省天然气管网伊薛有限公司:报来河南省天然气管网伊薛有限公司《关于恳请支持洛阳伊川-郑州薛店天然气输
8月23日,河南洛阳汉都500千伏变电站第二台主变扩建工程核准获批。一、为加快我市电网建设,满足洛阳南片区负荷增长需求,缓解区内电网供电压力,优化500千伏网架结构,提升瀛州东送断面送电能力,原则同意建设河南洛阳汉都500千伏变电站第二台主变扩建工程(项目编码:2408-410300-04-01-338085)。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0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电池工厂正式投产,首个麒麟电池在河南洛阳完成封装。据悉,洛阳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700亩,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40亿元,是宁德时代在全球布局的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本次投产的麒麟电池采用宁德时代第三代CTP技术,系统集成度全球
近日,旺能生态首个沼气提纯并网项目——洛阳旺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沼气提纯项目实现并网,预计年产沼气200万立方米,本次成功并网是餐厨垃圾处置项目资源化拓展的一次重要突破。该项目由洛阳旺能与洛阳新奥公司合作,采用“自用发电,余量并网”运营模式,先利用餐厨垃圾处置产生的沼气进行节能发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4日,河南洛阳市发改委印发《关于迎峰度夏度冬节约用电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助力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持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知》要求公共机构发挥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带头节电,加强节点管理,实
近日,河南洛阳市涧东水厂、涧西水厂提标工程双膜系统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示,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4090.00万元中标洛阳市涧东水厂提标工程双膜系统采购项目;浙江开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3060.00万元中标洛阳市涧西水厂提标工程双膜系统采购项目,招标人洛阳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