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石油评论正文

油气 :要增储上产 也要低碳转型

2023-02-24 08:49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郭海涛关键词:油气石油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2年,我国油气行业表现不俗:原油产量时隔6年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超过2170亿立方米,连续6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2023年,国家能源局提出:保持“五油三气”重点盆地及海域稳产上产,加快非常规油气快速上产,推进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等重大管道工程和油气储备能力建设。预计2023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达到2.05亿吨、天然气增产60亿立方米以上。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郭海涛)

“增储上产”继续成为油气行业的主题词。

1从能源视角看,油气增储上产可以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2从经济视角看,油气增储上产会带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勘探开发力度加大,

带动投资需求增加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一直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点工作。

2019年5月,国家能源局主持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会上提出“石油企业要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完成2019~2025七年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业界称之为“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之后,石油企业纷纷调整各自的油气勘探开发部署计划,持续加大上游工作推进力度。《“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年产量要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要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

2022年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推动“三桶油”用于勘探开发的资本支出持续攀升。以中国石化为例,其2022年前三季度勘探开发投入516亿元,主要用于顺北、塔河等原油产能建设,川西、东胜等天然气产能建设,东营原油库搬迁以及龙口液化天然气(LNG )等储运设施建设。

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陆上深层及超深层油气、海洋油气、非常规油气和老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22年9月发布的《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及油公司动态(2022年)》指出,"

海域仍然是各大石油公司风险勘探的主战场,

勘探成功率自上一轮高油价以来首次超过陆上。

"海洋油气正在成为我国油气产业的重要支柱。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占国内总资源量的1/3,2021年我国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464万吨、196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5.8%和5.4%,其中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总增量的80%以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获得勘探新发现7个,成功评价宝岛21-1等20个含油气构造,年内计划投产7个新建产能项目。1月17日,山东东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渤海湾畔正在进行油气开发钻井施工。2023年,海洋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继续加大。以中国海油为例,其2023年的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1000亿~1100亿元,全年资本支出预算较2022年有所提升,其中,勘探开发支出预计占资本支出预算总额的77%。相关勘探工程的实施也会继续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市场化水平需要同步提升。2020年5月1日,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正式实施。因为油气勘探开采领域的特殊性,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低于预期,目前我国油气勘查开采,外资和民资进入并不多,主要还是以“三桶油”为主。

补储输短板,

稳经济大盘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这部分提到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关于油气行业有这样的表述: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集约布局、有序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车船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规划建设。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完善原油和成品油长输管道建设,优化东部沿海地区炼厂原油供应,完善成品油管道布局,提高成品油管输比例;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区域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完善液化天然气(LNG)储运体系。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1万公里左右。响应国家油气体制改革,国家管网集团于2019年年底成立,统一运营油气管网,为近100个市场主体提供了管输服务,带动2022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超过3600亿立方米,释放了增产增供潜力。但伴随我国油气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增长,我国油气管网在总体规模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建设力度还会持续加大。2022年乌克兰危机给国际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油气短缺和高油气价一度冲击欧洲经济,也给我们一个警示:

在极端条件下,有钱未必能买到油、能买到油未必能运输、能运输未必能承受高油价。这凸显了油气储备体系对油气进口国的重要性。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和应急储备在规模、结构、体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天然气储备体系更是不完善。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国家石油储备条例》起草工作。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征求意见稿)》。2022年和2023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都提及要做好《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制定工作。目前,我国石油储备的资金来源、动用石油储备的程序等均缺乏具备可操作性的细则。作为油气进口大国,我们应当加快形成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实物储备、产能储备和其他储备方式相结合的石油储备体系,完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储备布局架构。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中包括了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其中重点提及油气储运能力建设,规划新建中俄东线境内段、川气东送二线等油气管道,建设石油储备重大工程,加快中原文23、辽河储气库群等地下储气库建设。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今年投资工作将重点聚焦“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就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

做强增值链,

激发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战略要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而两者的有机结合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未来一段时期,“低碳”是油气行业乃至能源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面对越来越大的净零排放压力,2023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期间,油气行业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在开发生产环节要推进碳减排、加工储运环节要提效降碳、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快油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如此,会催生出更多的投资需求,并带动消费侧需求的增长。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01在油气开发生产环节,加强负碳技术推广应用。碳捕集与封存(CC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在能源转型下的商业机会增多,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02布局稀缺性低碳无碳领域,如在“沙戈荒”基地打造“风光氢储气”新能源特色一体化模式等。

03做强增值链,如转型升级炼化业务、超前布局可再生塑料产业等。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2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正步入市场驱动新阶段,将推动石油需求于2030年前达峰(7亿~8亿吨),推动石油功能定位加快转变。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燃油车的减量,势必会压缩成品油的消费空间。虽然“油达峰”尚未到来,但是“减油增化”已成为石油企业的业务方向之一。比如,中国石油2023年重点工作提到,“炼化销售和新材料子集团要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产品巨人、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化创新驱动、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上开创新局面”;中国石化2023年重点工作提到,“化工业务要在提升产品竞争力上取得新进步”。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还很突出。从目前的市场需求看,成品油消费虽然已日趋饱和,但是化工产品仍然存在结构性不足,特别是部分高端、特种化工产品还依赖进口。石油企业加大化工业务转型力度,就是看到了这部分市场缺口,解决炼化领域“好不好”的问题,由此也会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收缩油品、增加化工产品,这样的业务转换能否支撑石油企业庞大的体量发展,我们目前还无法得知。如何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低碳业务与传统能源业务协同发展以及企业效益最大化,会是传统能源企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持续探索的问题。(作者系本刊编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